中國人去瑞士大肆收購技術企業?大使:管中窺豹,一葉障目

2020-11-27 西部網

中國駐瑞士大使館網站11月14日發布駐瑞士大使王世廷接受瑞士主流媒體《新蘇黎世報》專訪。

2020年10月21日,駐瑞士大使王世廷接受《新蘇黎世報》專訪,並於11月10日刊發在該報全球新聞熱點專欄。採訪部分實錄如下:

問:您與瑞士有何淵源?

答:還記得四十年前,當時我正在家鄉山東上初中,一位朋友給我展示了他的瑞士軍刀。我印象非常深刻,它熠熠發光,質量非常好,也很漂亮,但對於當時的普通中國人來說價格非常昂貴,多數人是無力購買的。四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和中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中國人購買這樣一把軍刀早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疫情暴發前,中國每年約有150萬遊客來到瑞士。他們不僅會購買瑞士軍刀,還會購買瑞士的其他知名品牌產品,是瑞士旅遊市場上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助力了瑞士旅遊業的發展。

問:您在非洲工作多年,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國家像中國這樣在非洲進行了如此大規模投資,中國企業在非洲興建醫院、學校、鐵路以及公路,並積極從事原料開採以及農業生產。同時這些活動也遭致不少非洲當地人的批評,認為中國才是這些項目首要受益者,且大多數中資企業都是從國內派遣員工。您對此有何評論?

答:這些所謂「批評」都是罔顧事實。首先,這樣的批評並非來自非洲人民,多數是來自西方媒體。其次,中國對非投資大大提升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基礎設施狀況,促進了非洲經濟發展。第三,中國在非洲開展的工程項目中僱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都是非洲工人,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管理者和技術員工來自中國。對於企業來說,核算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從中國派遣工人的成本遠高於直接僱傭非洲當地工人,因此企業不可能都從中國僱傭員工。數十年來,中國為非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希望國際社會一道為非洲的發展承擔起責任。

問:一些人抱怨說中國帶著裝滿了錢的箱子來到歐洲和瑞士,大肆收購技術企業,您如何評論?

答:這些抱怨往往是管中窺豹,一葉障目。即使中國經濟規模遠大於瑞士,但迄今中國在瑞士的直接投資總額仍低於瑞士在中國的投資。中國在瑞投資僅佔外國在瑞投資總額中的2%。

問:您如何看中瑞兩國於2014年籤訂的自貿協定?該協定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答:作為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籤署的首個自貿協定,中瑞自貿協定是一個高水平、高質量、互利共贏的協定,為兩國經貿關係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為雙方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得到兩國政府和業界的高度肯定。在2018年進行的專家組評估中,兩國企業對自貿協定使用率將近50%,這對於一個剛實行不久的協定來說是非常高的使用率,兩國企業每年可以從協定中節省1億美元的關稅。

問:瑞士政府將於今年底出臺對華戰略,對此您怎麼看?

答:中瑞關係已走過70年曆程,合作成果豐碩,實現了高水平運行。一份好的文件應當聚焦共識,著眼長遠,本著建設性態度,從兩國合作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來謀劃兩國關係。無論制定和出臺何種文件,都應從中瑞關係70年來發展的客觀事實出發,堅持中瑞友好合作主基調,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引領和助力雙邊關係向更高水平發展。

問:你如何看待外界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批評?中瑞之間人權對話是否暢通?

答:一些人總喜歡動輒批評中國的所謂人權狀況,但事實卻是中國使七億人口擺脫貧困,保障了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兩個最大的人權,這是中國為全球人權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堅決反對以人權為由幹涉中國內政,不接受人權「教師爺」。中瑞之間人權對話的平臺是開放的,雙方在多個雙邊平臺上就人權問題一直保持著交流。我們願與瑞方繼續加強交流與對話。

問:中美關係極其緊張,您如何看待這樣的局面?

答:當前的中美關係面臨建交以來最嚴峻局面,美國一些勢力處心積慮地把中國渲染成主要對手,不擇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進程,蓄意在國際上挑動意識形態對立,公開脅迫別國選邊站隊,試圖將中美關係拖進衝突對抗的陷阱,將各國綁上大國競爭的戰車,將好端端一個世界推向動蕩與分裂。對於這種為一己私利,綁架世界各國人民,開歷史倒車的行為,所有國家都應堅決反對。

當然,我相信大部分美國人民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是友好的。個別政客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持久。中美關係的困難是暫時的,和平與合作必將成為時代和人民的選擇。

問:外界稱中國當前開展的是「戰狼」式外交,您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嗎?

答:首先,中國的代表動物是大熊貓,我們愛好和平。其次,無論是戰狼還是熊貓,外交官的職責首先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 對我來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原題為:駐瑞士大使王世廷接受瑞士主流媒體《新蘇黎世報》專訪)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中國駐瑞士大使王世廷:美個別政客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持久
    2020年10月21日,駐瑞士大使王世廷接受《新蘇黎世報》專訪,並於11月10日刊發在該報全球新聞熱點專欄。答:還記得四十年前,當時我正在家鄉山東上初中,一位朋友給我展示了他的瑞士軍刀。我印象非常深刻,它熠熠發光,質量非常好,也很漂亮,但對於當時的普通中國人來說價格非常昂貴,多數人是無力購買的。四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和中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中國人購買這樣一把軍刀早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疫情暴發前,中國每年約有150萬遊客來到瑞士。
  • 早已被國人收購的瑞士名表
    許多曾經叱吒風雲的老牌瑞士表,也被中國大陸或香港的財團所收購。雖然資本發生了轉移,但它們仍然將制表工廠和總部留在了瑞士,瑞士制表的技術也依舊保留了下來。今天跟發條魚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瑞士老牌被收購了吧?
  • 【大使看中國】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鐵哥們兒」般...
    從南斯拉夫時期開始萌芽生根的兩國傳統友誼到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塞爾維亞文藝作品都見證了兩國在政治、人文、經貿等領域長期深入的友好合作。  中塞友好關係影響了一代中國人,也正在積極影響著下一代。正是這一次次的經歷與患難見證了中國與塞爾維亞間鋼鐵般的堅固友誼,這種既可錦上添花,更能雪中送炭的情義在中國過去5年的發展中再次得到印證。
  • ...藍帆醫療收購瑞士心臟瓣膜企業NVT 進場結構性心臟病療法領域
    公司(以下簡稱「藍帆醫療,002382.SZ)宣布:擬收購瑞士經導管介入心臟瓣膜研發生產波士頓科學則在2017年以4.35億美元價格,收購瑞士心臟瓣膜雅培等四家醫械巨頭,NVT產品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可窺一斑。  經向國際投行資深併購專業人士了解,目前尚未拿到CE註冊的TAVR相關公司少數股權融資的估值都在12-30億元人民幣之間。當年美敦力、波科等行業巨頭重金收購心臟瓣膜企業的估值更是分別高達8.5億美元、4.35億美元。
  • 四國駐華大使這樣說
    同時,通過進博會及雙邊政府的共同努力,為瑞士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更好的條件。」羅志誼稱,瑞士企業對中國市場並不陌生。兩國建交70年來,諸多瑞士企業在華紮根。其中的範例就是1980年在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工業性中外合資企業——迅達集團;1993年落戶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世界第三大製藥企業——瑞士羅氏製藥。
  •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中塞關係正處歷史最好時期
    就在習主席訪問前夕,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接受了中國之聲記者朱敏的獨家專訪。米蘭大使表示,中塞關係正處歷史最好時期,中塞經濟、人文仍有巨大合作空間,習近平此訪將把中塞關係推向新高。米蘭大使表示,中塞兩國有著傳統的友誼,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緊密,足以說明兩國正處歷史最好時期。
  • Facebook團隊正在瑞士研發加密貨幣丨惠普企業13億美元收購Cray...
    已經在瑞士成立了一家公司,將專注於研發支付和區塊鏈系統,這種技術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提供支持。此前消息稱Facebook擁有一支50人的團隊,致力於在其社交網絡和WhatsApp消息服務中使用其虛擬貨幣。
  • 美商婕斯被指涉傳銷 組織萬名中國人擠爆瑞士小鎮
    為什麼可以如此「豪氣」地組織1.2萬中國人去瑞士旅遊呢?成立僅10年的美國直銷「黑馬」和中國的天獅相比,婕斯是一家年輕的直銷企業——2009年成立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美國是直銷公司的大本營,國人耳熟能詳的直銷品牌大多從美國起家,而這家「後起之秀」的知名度在美國並不高。
  • 瑞士駐華大使:亞投行為區域發展提供許多實質性內容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覃博雅)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先生29日做客人民網,與強國論壇網友暢談中瑞間的經貿金融合作。戴尚賢強調,瑞士是第一批對亞投行表示興趣並且有加入意願的國家之一。 戴尚賢表示,瑞士非常歡迎亞投行的建立,並對其高速運行表現出非常大的信心。
  • 日本電子巨頭NEC宣布22億美元收購瑞士銀行軟體開發商Avaloq
    (原標題:日本電子巨頭NEC宣布22億美元收購瑞士銀行軟體開發商Avaloq)
  • 瑞士萬通(Metrohm):在離子分析陣地蓄勢立新——訪瑞士萬通中國...
    ,1984年被瑞士萬通收購。「這項新技術市場前景非常大,工業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很青睞這個新技術。」Tse先生言語中充滿自豪。「瑞士萬通在離子色譜抑制器、樣品前處理(英藍技術)上有多項專利,智能化或許也能成為專利。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專利,專利技術本身還存在是否實用的問題,所以單從專利的多寡上很難判斷一家公司技術的強弱。」  「瑞士萬通並非因受專利保護限制而去發展與同業者類型不同的抑制器。
  • 醫護服裝供應商Careismatic Brands以13億美元被瑞士投資公司收購
    (以下簡稱「CBI」) 出售給了瑞士投資管理公司Partners Group。據彭博社報導,交易金額為13億美元。CBI 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加州的 Chatsworth,該公司設計、營銷、分銷醫療用途的服裝、鞋類和配件等產品。CBI 利用其完善的全球供應鏈,為70多個國家的多樣化客戶群提供服務。
  • 中國企業 26 億美元收購仙童半導體遭拒絕
    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本周四拒絕了中國國有企業26億美元(約170億元人民幣)的收購要約,因為它擔心交易會被美國監管機構阻撓。最終仙童選擇了美國競爭對手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它的出價比中國企業低。
  • 「我們和中國有『鋼鐵般的友誼』」(我在中國當大使)
    「如果問塞爾維亞人最喜歡來自哪裡的外國人,很多人會脫口而出:中國人!現在貝爾格勒的大街上有許多中文指示牌,我們非常歡迎中國人。」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對塞中之間「鋼鐵般的友誼」給出了具象描繪。
  • 瑞士科萊恩化工20億歐元收購德國Sued-Chemie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2月16日晚間消息,瑞士特種化學品製造商科萊恩集團(Clariant AG)宣布,計劃以20億歐元(27億美元)收購德國競爭對手Sued-Chemie AG。  科萊恩表示,Sued-Chemie的大部分股票將被置換為科萊恩股票。
  • 瑞士不只有鐘錶,這十七家瑞士工具機企業你認識幾家?
    瑞士,國土面積4.1萬平方公裡(重慶市為8.2萬平方公裡),人口850萬(2018年),但經濟體量卻是大象級別,有21家世界500強企業(2019)。並且常年「霸榜」,涉及金融、醫藥、零售、工業製造等。提及瑞士製造,我們會立馬想到品牌與品質,它既涵蓋著精密的技術,又不負審美需求。
  • 海航MRO資本收購事件的戰略猜想
    ;2016年收購瑞士航空技術SRT 80%股權,收購維珍澳大利亞航空13%股權,收購葡萄牙航空TAP 20%股權,收購法航子公司Servair 49%股權,近期宣布收購希爾頓集團約25%的股份……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資本收購,描繪出一幅海航航空全產業鏈快速擴張的發展藍圖。
  • 瑞士戶外品牌 Odlo 被 Monte Rosa 收購,現為多個北歐國家滑雪隊...
    瑞士戶外品牌 Odlo 被 Monte Rosa 收購,現為多個北歐國家滑雪隊合作夥伴
  • 記者專訪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
    央廣網北京6月17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日前接受了央廣記者朱敏的獨家專訪。他表示,中塞關係正處歷史最好時期,中塞仍有巨大合作空間,習近平主席此訪將把中塞關係推向新高。
  • 洛陽鉬業成功收購剛果(金)TFM礦業 世界稀有金屬龍頭企業如何煉成?
    ▲洛陽鉬業收購的剛果(金)騰科豐古魯美銅鈷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智文濤  緊抓「一帶一路」機遇,積極實踐「走出去」戰略。6月2日,記者從洛陽鉬業獲悉,由中剛合作項目協調辦公室、中國駐剛果(金)大使館和洛陽鉬業共同舉辦的中剛投資論壇暨洛陽鉬業收購騰科豐古魯美礦業股權交割儀式,日前在剛果(金)首都金夏沙隆重舉行。中國駐剛果(金)大使王同慶、剛果(金)礦業部長、剛果(金)國家礦業公司董事長和洛陽鉬業董事長李朝春一起為交割儀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