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類】機務維修 【文章編號】4-2016-0207
近些年來,海航在航空產業鏈上的一系列資產收購,頗受業內矚目。2010年海航先後收購了澳大利亞ALLCO航空租賃業務,土耳其myTechnic 60%股權;2011年收購香港康泰旅行社,收購土耳其貨運航空MyCargo;2012年收購法國藍鷹航空48%股權,投資非洲加納AWA航空公司;2013年收購西班牙NH酒店集團20%股權;2014年收購Cronos公司80%股權;2015年收購Avolon以及Swissprot 100%股權,收購巴西蔚藍航空23.7%股權;2016年收購瑞士航空技術SRT 80%股權,收購維珍澳大利亞航空13%股權,收購葡萄牙航空TAP 20%股權,收購法航子公司Servair 49%股權,近期宣布收購希爾頓集團約25%的股份……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資本收購,描繪出一幅海航航空全產業鏈快速擴張的發展藍圖。
圖:海航航空全產業鏈圖。
眾所周知,機務維修是航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在海航資本運作的版圖中,有兩起飛機維修資產收購事件,引發關注。
事件一:收購myTechnic
2010年,海航集團與Bravia Capital聯合收購了土耳其的myTechnic公司,其中,海航持有60%股份。myTechnic位於伊斯坦堡國際機場,成立於2006年,是全球首家以精益、綠色運營為價值主張的獨立MRO,目前為歐洲、中東、北非及獨立國協地區的15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維修服務。
戰略猜想:
1、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航空資產縮水,估值處於較低水平,為海航進行海外資產收購提供了良好契機。
2、土耳其處在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極為特殊,該國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我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節點。機務維修是民航運輸產業發展的支柱,通過控股myTechnic,海航搶佔重要的航空戰略要地,先入為主,佔領維修市場份額,為進一步開拓歐亞非國際航線網絡奠定基礎。
3、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指引下,海航集團打造「走出去」戰略中的國際化民族品牌,與土耳其建立航空領域合作(此外,收購了土耳其貨運航空myCargo),將產生明顯的政策優勢,不斷推動海航全產業鏈的布局發展。
事件二:收購SRT
2016年7月,海航集團(海航技術)從穆巴達拉投資公司(SRT的唯一股東)受讓了SRT 80%的股份,成為SRT的控股股東。SRT成立於1997年,前身是瑞士航空(Swissair)的工程部門,隨著瑞航集團分拆,SRT的股權結構歷經變化,已成為完全獨立的第三方MRO,據國際權威雜誌AW&ST數據顯示,2014年,SRT三方營業收入高達12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位。
戰略猜想:
1、SRT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品牌影響力,在歐洲市場佔有重要地位。海航入主SRT,可充分利用SRT先進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並與現有的維修網絡形成協同效應。
2、SRT的總部位於瑞士,目前,歐洲佔全球MRO市場份額約為30%,控股SRT有利於拓展全球航空維修市場,為海航不斷擴大歐洲航空市場份額奠定基礎。
3、飛機租賃業務是海航金融板塊的核心組成部分,2016年1月,海航100%收購愛爾蘭Avolon飛機租賃公司,機隊規模達500架,成為世界第四大的飛機租賃公司,此外,在歐洲,海航已收購法國藍鷹航空,並持有葡萄牙航空近20%的股份,通過資本收購進行國際航線網絡布局的意圖非常明顯。通過控股SRT,做強區域性維修保障能力,吸收更多工作量,滲透歐洲市場,進一步完善全球航空產業布局。
在海航飛機維修產業的資本收購中,除了業務整合、投資回報等因素之外,可以看出,一個是老牌MRO(SRT),另一個是新興市場中的後起之秀(myTechnic),在海航集團的航空全產業鏈布局中,此舉的戰略意義更為突出。
海航系擁有波音、空客主流機型機隊,共有947架(含海外持控股航企),在海外維修市場中,增添新的維修基地與網絡,為海航系機隊的航線維護、機體及發動機大修提供更多選擇,發揮產品協同效應,轉移並擠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其次,在國際市場中,SRT具有先進的運營經驗,為海航技術提升管理水平,協同國際三方業務網絡提供良好契機,例如:Pooling的充分協同運用,有利於不斷加強綜合產品能力,在三方市場中引發更激烈的競爭。此外,SRT具有PW4000和CFM56型發動機修理能力,可能對海航系機隊的該型發動機的維修工作量產生傾向性分流,與此同時,隨著myTechnic維修能力的不斷豐富(引入CFM56大修能力),以及與海航技術、SRT的業務協同,對中東、非洲、獨立國協地區市場的影響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在航空運輸產業鏈中,機務維修是保障飛行安全的基石,海航通過資本收購,先後將土耳其的myTechinc和瑞士的SRT收入囊中,謀棋布局MRO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之下,推動航空業務板塊的協調發,但是,駕馭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企業,同樣為海航的管控能力提出挑戰,海航這招棋靈不靈,還須時間檢驗,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背景資料:
一、myTechnic
myTechnic成立於2006年11月,2008年正式運營,坐落於伊斯坦堡的Sabiha Gokcen國際機場(SAW),是全球首家以綠色、精益布局為特色的新興獨立MRO,擁有土耳其最大的柔性化維修機庫,三層布局,辦公、航材、機庫合一,可同時為4架寬體機和6架窄體機提供維修服務。
主要提供空客A320、A310、A300;波音B737Classic、B737NG、B757、B767;MD80系列的航線、附件與機體大修服務,及 CF6,JT8D-200 型發動機的大修業務,正在建設CFM56-7B大修能力,主要為歐洲、中東、北非及獨立國協等國家的航空運營人提供服務。
二、SRT
SRT的前身是瑞航工程技術部門,距今已有近80年的運營歷史。總部設在蘇黎世機場,在愛爾蘭、馬爾他、法國、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及馬來西亞均有運營基地,擁有機體、附件、發動機大修能力及部件的設計改裝製造能力。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綜合維修解決方案(IAS、ICS、IES),包括了航線、機隊管理、融資服務、物流採購、培訓等諸多方面,覆蓋了空客A320、A330、A340、A380系列,波音B737、B787系列,PW4000和CFM56型發動機,已獲得EASA、FAA、CAAC等維修認證,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客戶。2014年,SRT機體維修工時數為100萬小時,其中80%的維修業務來自於瑞士,營業收入主要來自發動機維修和部附件維修業務,營業總額達到了12億美元。(郭志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