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過千億、營收超百億指日可待的海航基礎(600515.SH),正在打造海陸空三類交通運輸節點的建造和運營標杆。
「公司努力的方向是具備海陸空三類交通運輸節點的建造和運營能力,在三五年內爭取成為中國基礎產業第一股。」11月16日,海航基礎副總裁兼董秘騫軍法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海航基礎想要做大做強源於2016年10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海航基礎近3年來的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12.42%與207.3%,位列海南板塊第一。
其前身海島建設自上市以來至宣布借殼前,長達12年的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只有3.79%。
11月24日,海航基礎總市值513.07億元,位居海南省內A股上市公司第二位。
地產業務產融結合
2017年以來,海航基礎在海南島外動作頻頻,11月15日,其公告稱,公司與嘉興市國資委旗下濱海控股集團合作設立的浙江海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已經取得營業執照,公司認繳出資3.9億元,佔股65%。
據公告,海航基礎計劃在未來5年至8年內投資500億元用於嘉興港區包括生產性製造業、教育、醫療、交通及金融在內的各類開發項目。
通過解決同業競爭、履行重組承諾的方式,海航基礎在島外的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11月14日,其公告以現金7.62億元購買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持有的泰昇房地產(瀋陽)有限公司100%股權。
此前,海航基礎還將供銷大集(000564.SZ)合計作價34.82億元的西安草堂山居置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市宏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天津寧河海闊天空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納入囊中。
「島外的項目現在一直在拓展,但都屬於合資公司的設立等籌備期,」騫軍法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公司營收至少60%集中在海南。」
目前以地產業務為重心的海航基礎,其發展重點依舊放在海南島內,今年上半年,其地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7.52億元,遙遙領先於工程、機場、商業等業務。
「島內房地產空間很大,是重點方向,公司在2010年前後儲備了一批土地,能開發的土地有幾萬畝,估計可開發5到10年。」騫軍法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海航基礎土地儲備主要集中在海口市,已取得規劃建面積約290萬平方米,尚未取得規劃的土地面積80餘萬平方米,並且海口南海明珠生態島填海面積約4000畝。
「公司的地產業務也正在向產業地產轉型,不像之前只做住宅或商鋪,未來都是圍繞物流、人流開展業務。」騫軍法說。
由此,海通證券研報認為,從10年的維度上去定義海航基礎未來的業務發展模式,是「依託交通節點的城市綜合開發經營模式」。
海通證券研報據此認為,目前海航基礎是A 股唯一的「人流物流交通運輸節點+城市開發」類上市企業。
產業鏈閉環複製模式
除了產融結合的地產業務,海航基礎今年在「走出去」方面亦有斬獲。
據7月14日公告,海航基礎以約1.27億元人民幣收購OTPA所持有的裡約熱內盧機場股份有限公司(RJA)60%股權,並以1904.6萬元向Excelente出售RJA9%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持有RJA51%股權,而RJA持有巴西裡約GIG機場的管理公司CARJ51%股權。
同時,為支付巴西裡約GIG機場專營費,海航基礎與Excelente同比例對RJA增資,其中公司增資約21.55億元。
但更大的手筆還在於6月28日披露向全資孫公司海島建設集團增資50億元,並與關聯方進行股權置換,攬入廣州德睿、廣州誠盛、航良房地產全部股權。
這意味著,海航基礎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業務的發展將加快。2016年年報還顯示,海航基礎的各項工程資質已由2015年的2項資質迅速提升至13項。
「雖然公司暫時還是地產業務多一些,但不排除未來工程業務超過地產,」騫軍法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公司的工程業務只做了兩年,相當於打了一個基礎,一些商業模式還在探索,我覺得工程業務以後的增速應該還不錯。」
2016年年報表明,海航基礎完成工程產值113億元,同比增長21%,並通過拓展 PPP+EPC業務,實現了EPC業務在全國20餘個城市落地,籤訂合同金額187億元。
「從綜合上來講我們比較有優勢,別的上市公司可能綜合性不會這麼強,只限於做海港或空港,我們除了空港,海口、三亞的海港已經在開發,未來還要向陸地運輸延伸。」騫軍法表示。
雙港一路的板塊聯動方面,海航基礎亦在尋求對外合作,今年10月17日,其與中鐵一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跟中鐵一局將重點在工程領域合作,多做一些協同。」騫軍法稱。
海航基礎更是在定期報告中表示,未來3年,公司將打造城市中心、臨港/空園區、公/鐵路網、管網、人工島礁、海上保障基地等核心產品,全面做好產業、項目拓展準備。
「未來肯定會努力成為行業的領軍。」騫軍法說。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張望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