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上,他們與「風」共舞——訪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項目發明人、中南大學高速列車研究中心團隊

2020-08-11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田紅旗及其帶領的中南大學高速列車研究中心團隊成員眼中,自然界中的風卻兼具挑戰與浪漫的成分。


  作為軌道交通工程技術領域的專家,田紅旗是一位與惡劣大風打過「狠」交道的人。為了攻克青藏鐵路、新疆鐵路等重大工程的防風難題,田紅旗帶領團隊成員經歷生死考驗,在「世界屋脊」與戈壁沙漠上與「風」共舞,形成了多項創新成果。其中,「鐵路大風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法」專利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這件專利具備監測、分析、預警和行車指揮功能,系國際上首創的大風環境下確保列車安全運行的自動指揮系統,解決列車『盲跑、慢跑、怯跑』問題,助力我國大風環境下鐵路行車安全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作為「鐵路大風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法」專利研發團隊成員之一,中南大學教授許平在科研工作的閒暇之餘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不畏艱難的「逆行者」


  「逆風而行,是我們開展軌道交通工程技術研究的態度,也是『鐵路大風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法』專利得以面世的重要原因。」許平告訴記者。


  1994年,為適應我國發展高速鐵路技術的需要,原長沙鐵道學院成立由田紅旗領銜的高速列車研究中心團隊,在國內開拓軌道交通空氣動力學、列車撞擊動力學兩大方向。其中的空氣動力學,包含對大風環境下列車運行安全性的研究。


  全長1956公裡的青藏鐵路,其沿線風環境十分複雜,風力風向瞬變的極端惡劣天氣頻繁發生,年均大風期150天左右,嚴重威脅鐵路運輸安全,成為雪域「天路」安全運營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研究青藏鐵路沿線大風特徵以及提出相應解決措施的任務,便落在田紅旗及其團隊成員的肩上。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裡,大部分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由於是無人區,風非常大,不曾有人對這一地域的風況進行研究。」許平說,2002年,在田紅旗的帶領下,他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在青藏鐵路惡劣風環境下建立安全行車指揮系統。


  為了完成技術研發任務,田紅旗及其團隊成員跋山涉水,遠赴青藏高原鐵路沿線進行實地研究。「當惡劣大風來臨,大家通常都會想到先避風,而我們正是在風大時就開始行動。」許平回憶,為了獲得鐵路沿線風速數據,他們經常在攝氏零下30多度的高原之夜,頂著寒風和雪花冰粒,在野外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為了掌握不同地貌空氣動力特徵,他們強忍著強烈的高原反應,雙腳踏遍了青藏鐵路沿線的山山嶺嶺。


  在田紅旗及其團隊成員的日夜攻堅下,安全行車指揮系統的研究穩步推進,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出:位於風火山的無線智能測風站安裝調試成功,覆蓋960公裡風區的無人值守測風站數據採集傳輸正常,特殊風環境下避免列車傾覆的安全速度限值確定,惡劣風環境下行車安全保障集成系統形成……


  「經過前期的努力,2006年,世界唯一的高原鐵路大風監測預警與行車指揮系統建成。」許平向記者詳細介紹,該系統的核心技術正是鐵路大風監測預警系統。通過利用網絡通訊與控制相關先進技術,該系統構建了轄域達1120公裡的高原鐵路長大區域大風連續監測網絡體系,提出列車—大風—路況等多源信息融合處理方法,實現了我國鐵路應對惡劣風災害能力的重大技術突破。


  永不停歇的「追風人」


  對於在青藏高原的研究工作,田紅旗及其團隊成員將其樂觀而浪漫地稱為「追風」。在鐵路行車安全技術創新研發中,他們也是一群永不停歇的「追風人」。


  「高原鐵路大風監測預警與行車指揮系統自2006年在青藏鐵路投入運用後,有力保證了列車運行安全。之後,我們又將該技術運用於新疆鐵路的行車安全試驗中,並不斷通過創新研發改進技術。」參與「鐵路大風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法」專利研發工作的團隊成員、中南大學教授劉堂紅告訴記者。


  「為了完成新疆鐵路大風環境行車安全試驗,我們經歷過攝氏零下20多度的嚴寒和攝氏40多度酷熱的戈壁,即使條件困苦,仍堅持認真測試、核對每一條數據。」劉堂紅回憶,在一次風力達15級的大風試驗中,他們發現工棚有立刻傾覆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全力將珍貴的試驗數據從工棚裡搶出來。「當最終取得寶貴試驗數據的時候,我們心裡像是樂開了花,剛剛經歷的危險便全然拋在了腦後。」劉堂紅說。


  「通過不斷研究與分析數據,我們在原來系統的基礎上完成了新疆鐵路立體防風體系氣動設計。」劉堂紅介紹,該設計綜合考慮風區沿線地形、線路、防風設施等因素,合理劃分風區的行車子域和相應的速度分級控制,制定了不同區段、不同車型安全運行速度限值管理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風環境下鐵路運輸能力。


  經過持續研究與改進,如今,以「鐵路大風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法」專利為核心的技術已廣泛運用在青藏鐵路、新疆鐵路、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滬昆高鐵等鐵路工程中,為列車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對每一位中南大學高速列車研究中心團隊成員來說,迎風而起的「舞蹈」,仍將繼續。(熊花平)

相關焦點

  • 何滿潮院士團隊成果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中國專利獎金獎證書以「智慧財產權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專交會)11月11日在遼寧省大連開幕,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的頒發同時進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30個中國專利獎金獎獲獎單位領獎。
  • 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出爐 新昌捧回一金一銀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新昌縣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瑞舒伐他汀中間體的酶法製備方法」項目獲中國專利金獎,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由甲醛半縮醛合成3-甲基-3-丁烯-1-醇的製備方法」獲中國專利銀獎。
  • 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公布 飛行時間質譜儀等儀器入選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獲獎項目,共授予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金獎、10項外觀設計專利中國外觀設計金獎、58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銀獎、15項外觀設計專利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
    8月31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每日甘肅網9月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8月31日,從蘭州大學傳來喜訊,該校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也是該校首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 蘭州大學1項專利喜獲第21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的獲獎名單,本屆中國專利獎共產生專利金獎30項,銀獎58項,優秀獎696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銀獎15項,優秀獎60項。蘭州大學一項專利名稱為「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的判定方法「,專利號為」201610709400.9」的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
  • 南開大學一項發明專利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了《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建友領銜研發的專利「含有保護水流的電去離子方法與裝置」獲本屆中國專利優秀獎。該發明技術成果獲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支持,曾作為主要內容獲得了2015年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8年天津市專利金獎。
  • 江蘇「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全國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名列金獎榜首。「中國專利獎金獎」是我國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最高獎項,也是我國唯一專門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國家級獎項。
  • 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揭曉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佔比超六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日訊 (記者 佘穎)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將於本月舉辦。本屆獲獎項目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突出了製造業的「大國重器」,解決了一批「卡脖子」的技術難題,經濟效益顯著、社會效益突出。
  • 甘肅省專利首次獲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甘肅省專利首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據了解,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產生專利金獎30項,銀獎58項,優秀獎696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銀獎15項,優秀獎60項。
  • 為什麼這些專利能取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
    日前,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揭曉,江蘇省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外觀設計金獎1項、專利銀獎11項、外觀設計銀獎3項、專利優秀獎90項,外觀設計優秀獎6項,獲獎總數113項再創新高,位居全國前列。   此次,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等2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種發酵生產γ-聚穀氨酸的柱式固定化反應器及其工藝」、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
  • 三十項創新成果獲中國專利金獎
    本報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谷業凱)記者日前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第二十一屆中國外觀設計金獎近日揭曉。經中國專利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社會公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決定授予「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等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金獎,「軌道車輛車頭(2014—3)」等10項外觀設計專利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 航天這項中國專利金獎,可用在衛星上拍太陽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公布的《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中,航天科技集團成果豐碩,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項、銀獎1項、優秀獎10項。據了解,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授予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金獎,58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銀獎,696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優秀獎。截至目前,航天科技集團在歷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7項、銀獎3項、優秀獎84項。
  • 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出爐,從矽寶科技獲獎專利看技術創新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中國專利獎與國家科技獎齊名,由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頒獎,是中國唯一對獲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政府部門獎,是我國智慧財產權領域最高獎項。
  • 馬偉明團隊再立新功!電磁彈射器「軍轉民」升級,獲國家發明金獎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人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新中國成立的那段時間,正是因為眾多優秀的科研人員回國,才讓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加速,經過一代代科研人員的努力,如今的中國已經邁入了現代化,綜合實力也處於世界前列。
  • 2018中南大學10大年度人物名單出爐,不僅僅是學霸,都非常優秀!
    參與國家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得湖南省芙蓉學子學術創新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及中南大學奧圖泰可持續發展創意獎。主持並且作為項目設計師參與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項目各1項。作為科研骨幹,累計參與國家級項目5項,在項目中起到積極的串聯作用以及協調作用,同時根據實驗思路,成功撰寫國家對外開放重點合作項目與湖南省創新性群體項目。
  • 中國專利金獎、碳纖維國際標準,這家企業頻頻收穫重要科技獎項
    「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獲中國專利金獎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發布了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由中國建材所屬南京玻纖院完成的發明專利「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專利號ZL201310542807.3)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 懷柔科學城中科合成油的發明專利 獲中國專利金獎!
    近日,懷柔科學城內的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參評的發明專利《用於費-託合成的氣-液-固三相懸浮床反應器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710161575.1)獲得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中科合成油公司參評項目為大型高溫漿態床費託合成反應器專利技術,包括反應器構造與尺寸設計、氣體分布器和換熱器的布局與設計、蠟與催化劑的過濾系統、反應器內部的導流裝置以及反應器頂部的霧沫消除裝置。
  • 華特氣體:持續創新 鍛造廣東專利獎金獎
    1月14日下午,在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特氣體」)舉行的廣東專利獎金獎授牌活動上,南海區副區長喬吉飛現場為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頒發了第七屆廣東專利獎金獎和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的牌匾及證書。 一舉拿下兩個專利獎,展示了華特氣體研發技術之精、創新實力之強,其背後持續不斷進行研發攻關的鑽研精神更顯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