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氣首席專家馬偉明:拒絕美國高薪邀請,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憑藉該項畢業設計成果,馬偉明不僅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還因此而獲得1996年「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殊榮。此後,馬偉明憑藉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實績,在34歲那年就被破格晉升為教授,41歲成為了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42歲成為海軍少將,終於功成名就。
-
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拼命。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
上百億投資全打水漂,美軍造出全球最昂貴廢船,馬偉明預言成現實
,因此5年內都無法服役,看來美軍造出全球最昂貴的廢船,花上百億造出一艘廢航母,上百億美元投資也因此全打水漂,而馬偉明院士的預言已成現實,此前馬偉明就曾直言不懂可以教你。,作為一個常規航母建造了3代、核動力航母也建造到了3代的國家,為何卻在電磁彈射技術上出現了重大失誤呢?
-
中國第3艘航母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什麼?中國在做1件沒人幹過的事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著什麼?為何稱中國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坎坷」?軍事觀察人士發現了另外的蹊蹺,中國海軍工程師在做一件沒有人幹過的事情。這對於全球航母大國而言,蒸汽彈射系統是一項成熟的技術,電磁彈射系統是全新的技術,福特號航母建造至今十多年,即使2017年交付了美國海軍,還是因為電磁彈射技術的不完善,導致需要等待到2024年才能正式服役。●中國在第三艘航母上使用電磁彈射器意味著什麼?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據公開資料,馬偉明多次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為我國國防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作出重要貢獻,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被評為人民海軍70周年突出貢獻個人、首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獲八一勳章。今年國慶節前夕,馬偉明剛剛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
-
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原理
-
國產超級航母曾緊急停工等來最強組合 電磁起降+固定翼預警機!
中國海軍專家馬偉明少將在演講中透露,中國曾經進行電磁彈射與蒸汽彈射的技術對比,在經過多方考量後,003號航母曾緊急停工,最終選擇了電磁彈射作為最終方案。專家稱,電磁彈射器的上艦與否將是關鍵。自2002年開始,馬偉明帶領團隊開始對電磁彈射器原理樣機進行科研攻關,於2008年完成隨後又馬上啟動更尖端技術的研發。2015年時,馬偉明表示,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實踐多次也很順利,有信心運用到現實當中去。他還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輸美國,甚至更為先進。於此同時,航母的短時停工也等來了一款更加強大的裝備,國產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經典人物,有些人物為國家作出極大貢獻,有些人物則是臭名昭著被時代唾棄。在中國每個時期都有令我們津津樂道的人物,或者是英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主人公就是一位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技術研究者,他的價值曾被估計為幾百億美元,美國做夢都想得到的人——馬偉明。
-
海軍工程大學發布2017年招生簡章 首次開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
海軍工程大學是中國海軍裝備研發和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今年首次開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很有可能意味著中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一系列高新電磁裝備的列裝工作,正式邁向電磁時代。(圖片來自海工大官網) 海軍工程大學的電力集成創新團隊在馬偉明院士帶領下,已成為軍用電氣領域的研發中心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
他是美國做夢都想挖的人才,發明的「電磁彈射」,遠超美國科技
他這一生有著無數的成就和發明,也獲得了無數的獎項,一個「八一勳章」,就足以讓大家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他從來不會放在心上。因為國家需要,即使美國給再多的錢也無所謂。馬偉明的這一態度,也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從此也打翻了外界對於「中國留不住高科技人才」的言論。馬偉明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發明了「電磁彈射」,電磁彈射就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擴散運動。這種運動不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電能,物質本身的電離子足以產生強大的電磁炮。
-
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拒絕美國優渥待遇,一心為國發展科技
他這一生有著無數的成就和發明,也獲得了無數的獎項,一個「八一勳章」,就足以讓大家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他從來不會放在心上。因為國家需要,即使美國給再多的錢也無所謂。馬偉明的這一態度,也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從此也打翻了外界對於「中國留不住高科技人才」的言論。馬偉明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發明了「電磁彈射」,電磁彈射就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擴散運動。這種運動不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電能,物質本身的電離子足以產生強大的電磁炮。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
■「我們大學不僅有馬偉明院士,還有一大批與馬偉明並肩戰鬥的科技英才」今年兩會,軍隊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格外引人注目。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研究,主持研發的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榮獲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勳章」,帶領的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多次受到習主席接見。馬偉明院士是軍隊科技界的「網紅」,在全軍、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名人。說起「馬偉明現象」,海軍工程大學校長李安少將一語中的:「科技創新是海軍工程大學一張亮麗的名片,但我們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
-
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究竟有怎樣水平?理論能趕上美國,就差應用了
從種種因素考慮,電磁彈射式起飛在這幾種優勢上面可以比滑躍起飛做得更好。目前003號航母放棄更落後的傳統戰機起飛方式,但是對於這樣的電子彈射技術,我國究竟具備怎樣的水平呢?理論上講,如果航母採用滑躍起飛的話,每分鐘最多可以起飛一架艦載機,如果擁有電磁彈射器,同樣噸位的航母,理論上是可以每分鐘起飛2到3架艦載機的,而且這樣的速度可以根據彈射器技術的水平做提升。
-
「桂林製造」再立新功!ARJ21飛機裝配國產航空輪胎首飛成功
「桂林製造」再立新功!昊華科技曙光院研發團隊歷經3年攻關,自主成功研製出可在額定速度378km/h、超速著陸速度418km/h以及多種苛刻工況下安全起降的高性能航空輪胎,產品性能超越國外進口航空輪胎,減少了飛機在高原機場更換輪胎的頻率,實現了技術突破。
-
在高質量發展中再立新功
原標題:在高質量發展中再立新功 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引導民營企業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偉大變革中再立新功。
-
美國海軍電磁彈射器發展現狀:正在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2014年10月,GA-EMS(通用原子電磁系統)開始對EMALS的團隊成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團隊由蒸汽彈射經驗豐富的維護和操作人員組成。2015年6月5日,完成培訓的EMALS操作人員在「福特」號航母上將1輛模擬艦載機的紅色卡車成功彈射。
-
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美媒:他至少抵10個師
於是,馬偉明帶領自己的團隊,投身了發電機的自主研發工作中去。當年的中國並不像現在一樣富強,國家劃撥的科技經費非常有限,而且實驗場地也非常簡陋,因此,他們只用了3.5萬元的科研經費。在一個洗手間改造的實驗室裡耕耘了六年,每天都在忙活著分析數據,平均每天都要分析三百多組,六年下來一共分析了十萬組!
-
馬偉明:制勝深藍
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