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2020-11-07 環球火平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經典人物,有些人物為國家作出極大貢獻,有些人物則是臭名昭著被時代唾棄。在中國每個時期都有令我們津津樂道的人物,或者是英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主人公就是一位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技術研究者,他的價值曾被估計為幾百億美元,美國做夢都想得到的人——馬偉明

網上最近有句關於這位科學工作者馬偉明的段子,「百年戰忽,毀於馬偉明」。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以前中國實力需要韜光養晦的時候,常常為了掩飾國家的實力而壓低中國的軍事實力,好來麻痺那些對我們有敵意的國家,但是馬偉明改變了這個局面,直接讓那些敵對國家被我們國家的軍事實力所威懾,不敢對中國有任何的想法。那麼馬偉明究竟有什麼能力改變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呢?

馬偉明曾經在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並在海軍工程學院繼續攻讀了碩士,最後在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乍一看,這沒什麼,這很符合當時的科學家的標準配置,但是重點在於馬偉明所做的貢獻,馬偉明在進入科研之時就解決了,剛開始我國核潛艇固有振蕩的問題,提高核潛艇隱蔽性,又發明了十二相電機和交直流電機,解決了在開始軍艦因為電流不一,功能固定單一的現狀。


馬偉明最厲害的是電磁彈射裝置的研發,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用於軍事飛機的起飛,而且對於電磁炮的研發也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項技術可謂是領先於世界了,因為全世界就只有美國用到的是電磁彈射,但是這項技術是極其難以研發的,馬偉明也是研發了十幾年才有了成果,並且是比美國更優秀的成果,這就不得不感謝像馬偉明這樣的人,為國家無私奉獻。

相關焦點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是中國「國寶級」專家,長期致力於艦船電力系統領域研究,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科協副主席,是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業技術少將。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奠基人、中國艦船綜合電力系統奠基人、中國艦船動力與電氣工程首席專家、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偉明,34歲時破格提拔為教授,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工程院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 專家馬偉明拿獎,美國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美媒:他至少抵10個師
    因此,我國的穩定和強大需要以國防力量作為後盾,而我國國防力量則需要以科學技術作為後盾,這背後,都要感謝軍事科學家們常年來的默默耕耘。我國的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終於讓中國也掌握了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直接縮小了中國和美國海上軍事實力的差別。
  • 馬偉明:制勝深藍
    馬偉明  在軍迷圈裡,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是個「網紅」。他每次露面,不是有重磅消息公布,就是會從側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得外媒猜測紛紛。  在「深藍」領域,馬偉明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專家。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
  • 電磁彈射技術大有可為 兩家功率半導體上市公司助力實現國產突破
    根據媒體報導,7月8日,我國飛輪儲能系統在北京地鐵實現正式商用,飛輪儲能技術能為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提供足夠的能源供應,其商用意味著我國電磁彈射系統距離正式應用的日子已經不再遙遠。中國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表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領先於美國,相對於蒸汽彈射功能提高了一倍以上。  電磁彈射技術作為現代航母的關鍵技術,是國防核心實力的標誌性技術之一。
  • 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拒絕美國優渥待遇,一心為國發展科技
    馬偉明出生在江蘇揚州,在34歲時就被破例提拔為教授,41歲時就成為了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他還獲得了很多獎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兩項、軍隊科研進步獎四項、等等都被他收入囊中,而且還獲得了無比尊貴的「八一勳章」。除此之外,他還是海軍教授,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
  • 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究竟有怎樣水平?理論能趕上美國,就差應用了
    從種種因素考慮,電磁彈射式起飛在這幾種優勢上面可以比滑躍起飛做得更好。目前003號航母放棄更落後的傳統戰機起飛方式,但是對於這樣的電子彈射技術,我國究竟具備怎樣的水平呢?理論上講,如果航母採用滑躍起飛的話,每分鐘最多可以起飛一架艦載機,如果擁有電磁彈射器,同樣噸位的航母,理論上是可以每分鐘起飛2到3架艦載機的,而且這樣的速度可以根據彈射器技術的水平做提升。
  • 我國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兩位成功實現技術突破,一位打破美國壟斷!
    尤其是我國國防和科學技術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世界各國對我們都刮目相看。我國這一切的成就,就不得不提到這三位科學家,要不是他們的努力,我國科技技術不會發展的如此迅速。    近幾年來,我國的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技術,成功走在了世界前端,很多方面都獲取了國家專利。其中,馬偉明、楊偉和侯靜三人,分別是電磁技術、五代殲機和雷射武器的領軍人物。
  • 海工大首設「電彈」專業引猜測 電磁彈射技術已經成熟
    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簡稱海工大)今年的「報考指南」中首次出現「電磁發射工程」專業。這被普遍解讀為中國海軍為發展電磁彈射型航母以及電磁軌道炮這類高科技裝備培養使用維護和初級指揮人員,甚至有香港媒體認為,中國在電磁彈射器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將在2020年完成建造。
  • 他是美國做夢都想挖的人才,發明的「電磁彈射」,遠超美國科技
    馬偉明出生在江蘇揚州,在34歲時就被破例提拔為教授,41歲時就成為了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他還獲得了很多獎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兩項、軍隊科研進步獎四項、等等都被他收入囊中,而且還獲得了無比尊貴的「八一勳章」。除此之外,他還是海軍教授,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
  • 中國20兆瓦艦用動力領先歐美一代,電磁炮電磁彈射不再是難題
    電磁炮被稱為是21世紀武器,但因為能源問題一直難以實際應用,而我國20兆瓦級艦用汽輪發電機組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試想如果每艘軍艦都能裝電磁炮,這將改寫未來戰爭規則。 此前我國馬偉明院士已經成功在電磁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艦用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足足領先國外同類產品整整一代。此次中船重工的研究成果,是繼馬偉明院士之後,我國又一項巨大科技突破。
  • 055總師與中國電磁彈射之父合作,能否幫中國海軍實現反超美國?
    055大驅總設計師不久前,中船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徐青當選工程院院士的新聞在軍迷圈中刷屏,而軍迷們則更熟悉他另一個稱號:「055萬噸大驅總設計師」。徐青曾是我國多款軍艦的設計師,而其中最著名的無疑就是055型驅逐艦了。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電磁炮試驗成功離實戰還差得遠,電磁彈射機遇大於風險!
    對於電磁炮來說,是利用電磁系統中的電磁場產生的能動對金屬炮進行加速,使彈頭的速度和射程提升的可不僅僅是一個檔次。只不過對於電磁炮這種高科技的武器來說,現在更多的還是存在理論上。而在072艦上出現的電磁炮顯然讓大家倍感興奮,這種高科技的玩意還是超出了我們的期待的,畢竟在電磁彈射才傳出來沒多久,現在一下子又搞個電磁炮出來,還是挺讓人匪夷所思的。
  • 電磁軌道炮
    其實,安培力的應用非常廣泛,電磁軌道炮就是其在軍事領域一種非常先進的應用。關於電磁炮的原理,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 程守洙 編寫的《普通物理學》中就有介紹,是在一道課後題裡面出現,只不過當時人們對其真正的應用並沒有很大的信心,甚至包括筆者在內認為其充其量是為了編寫一道題目而已。也可能囿於材料、技術的限制,電磁軌道炮一直沒有顯現其巨大的威力。
  • 美國電磁彈射航母是騙局?外強中乾不實用,數十億美元打水漂
    此前,電磁彈射技術一度被吹捧到很高的地位,確實,它註定是未來航母發展的主要方向,但即便是軍工技術非常先進的美國也沒有完全吃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所以,「福特」號航母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也成了外界詬病美海軍的痛點。難道美國此前吹噓的電磁彈射技術真是騙局?
  • 馬偉明8年攻克關鍵技術,奪年度大獎,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馬偉明院士是一名動力和電氣學領域的專家,現在也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馬偉明院士一生投入科技研發,為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馬偉明院士專研的科技領域主要為電力電子,電磁兼容,電力系統等等,他也在這些領域做出過很多趕超世界水平,領先世界水平的成就。而且,馬偉明院士也為我們國家的國防科技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馬偉明院士為潛艇研製的供電系統,其先進水平在世界上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