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兩位成功實現技術突破,一位打破美國壟斷!

2021-01-09 網易

2020-12-01 12:58:35 來源: 搞哥愛讀史

舉報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方面的發展都開始進入了正軌,雖然很多技術還比較落後,但是,很多領域都小有成就了。尤其是我國國防和科學技術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世界各國對我們都刮目相看。我國這一切的成就,就不得不提到這三位科學家,要不是他們的努力,我國科技技術不會發展的如此迅速。

  

  近幾年來,我國的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技術,成功走在了世界前端,很多方面都獲取了國家專利。其中,馬偉明、楊偉和侯靜三人,分別是電磁技術、五代殲機和雷射武器的領軍人物。他們三人,雖然畢業於不同大學,涉及的領域也不同,但是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卻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不辭辛勞奮戰在科研一線。可以說,他們是我國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

  

  首先,馬偉明院士,作為電子學領域的專家,不僅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科研團隊,還攻破了許多技術難關,最後他研製的中亞直電磁彈射技術,讓我國成為了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楊偉院士,從畢業後,就一直致力於我國戰鬥機的研製,並且,他帶領戰機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了殲20等一系列先進的戰機,現如今,已經是我國五代殲機的總負責人了。侯靜,作為三人之中的女性,不僅突破了光學領域很多的技術難題,還在短時間內打破美國的記錄。

  

  她研製出的新型金屬光子晶體光纖,讓我國在雷射武器這一領域的技術,向前前進了幾十年。不得不說,這三位科學家,為我國的電子、殲機和雷射武器做出的成就,不僅讓我國成功在世界站穩了腳跟,還打破了美國的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兩位獲授院士稱號,一位打破美國世界紀錄
    ,取得這樣的輝煌成就都與每一位科學家日以繼夜的辛苦攻關分之不開,而在這些科學家中有三個人最出色,也最讓美國忌憚,分別是電磁技術之父馬偉明、五代戰機總設計師楊偉和「雷射武器」負責人侯靜。馬偉明,祖籍江蘇鎮江,36歲獲得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後,就親自帶隊成立科研工作室,對電力、電磁兼容、艦艇綜合技術等多項技術展開艱苦攻關,率先提出中壓直流的電磁彈射技術,針對航母夾板短、助推增加艦載機起飛速度的世界難題完成突破優化,甚至比美國的電磁彈射技術更加穩定和高效,在此之前這項技術只是美國的專利,但馬偉明的中壓直流電磁彈射技術問世後,我國就成為了世界唯二掌握該技術的科技大國
  • 我國航天技術新突破,打破美國航天領域的壟斷
    人類探索宇宙靠的是航天技術的創新。自從數十年來,我國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航天大國。進入2020年以來,各個國家摩拳擦掌,都把探索宇宙的重點放在了火星上,爭取通過探索火星來躋身航天大國行列。就在今年9月份,我國成功發射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不僅代表著國際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式進步。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我國技術突破,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成功開創了國產晶片之路
    由於我國近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的技術都取得很大的進步。尤其是經濟方面,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而且不久之後,很有可能會超過美國。不過,由於我國起步較晚,所以,在科技領域與美國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美國壟斷再次失敗!84歲院士打破技術壁壘,一箭雙鵰可節省萬億元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儘快發展起來,只有強大了才能不受欺負,因此我國科學家夜以繼日的研究新技術、新發明,為的就是打破國外技術。如今我國再次傳出一個好消息,84歲院士打破技術壁壘,一箭雙鵰可節省萬億元,美國壟斷再次失敗。
  • 中科院再傳喜訊,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或將突破5nm光刻機技術
    雖然我國華為研發出了5G,但要想有高端的晶片還是離不開光刻機的支持。據了解,我國的中科院再次傳來喜訊,更是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或將突破荷蘭的5nm光刻機技術!我們都知道,隨著我國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就頻繁來針對我們,所以他們也是制裁我國的晶片,最終也是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要想成功生產半導體晶片,必須要經過溼洗、光刻、離子注入、幹/溼刻蝕、等離子衝洗、快速熱退火、熱氧化、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分子束外延、電鍍處理、化學機械處理、晶圓打磨和晶圓測試等過程,完成後再封裝和成品測試。晶片的加工製造,流程複雜,標準嚴格。沒有強大的技術背景做支撐,是無法成功實現晶片加工的。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 美國專家:中國牢牢掌握這項技術,徹底打破美國的壟斷地位
    對於科技領域來說,也會形成所謂的「市場壟斷」。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的追求也是極為大的。國際之間最為有力量的,就是科技領域上的提升。當下最為尖端的技術,大多都在美國,比如:矽谷,臺積電等,這些科技尖端的公司全都在美國。
  • 天才少女晶片博士,放棄美國高薪,歸國潛心鑽研,打破技術壟斷
    在中國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她雖然年紀較小,卻能力出眾,而為了祖國的發展,她也寧願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並回到中國進行科研事業的研究。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國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科技水平的飛躍式提升。那麼,這位天才少女究竟何許人也?她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 中科院霸氣回應:我國又成功打破一項技術壟斷
    中國近年來在科技領域的研發上,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突破。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來看,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地在增強。中國發展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一些科研領域也是領先於世界水平。科技原本就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之一。
  • 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帶領15人團隊為國貢獻,打破技術壟斷
    而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切,是離不開我國大量為之努力的科學家們。而為這些為中國科技作了了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之中,有一位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提,他就是尹志堯。在美國攻讀完博士之後,尹志堯並沒有就回到祖國,他出色的學術能力,讓因特爾以及微軟等一眾大公司同時的拋來了橄欖枝。到了1985年的時候,尹志堯正式的進入了美國矽谷的因特爾中心研發晶片。從尹志堯之前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了解了他在美國的工作經歷之後,或許我們才能夠發現,這僅僅只是他成功之路的開始。
  • 84歲女科學家打破美國壟斷,造出中國芯
    資訊時代就是晶片時代,因此,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晶片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晶片,1965年,我國河北半導體研究所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批電晶體和數字電路,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研發成功PMOS集成電路,但是由於我國逐漸進入國際市場,由於國外供應的晶片性能和價格優勢更強,因此,我國的國產晶片事業有一定的停滯。
  • 84歲科學家不退休造國產晶片,一舉打破美國壟斷,為國家省上萬億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過去的幾年間,很多領域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繁榮興盛的過程,未來,這樣突破還會不斷上演。在現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中,晶片已經成為很多工業產品的核心部分,它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交通、醫療、軍事、通信以及製造業等各個領域,我國也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但因為種種原因,在起步階段,七國對於晶片技術的掌控程度非常有限,大量的專利技術都被西方國家壟斷,但晶片技術是科技發展之路上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關,大量的中國科學家投身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實現了從二極體、三極體到大規模集成電路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中國創造」
    【實踐者風採】上午8點,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準時來到辦公室,從摞滿資料的辦公桌上,找到昨天標記好的材料,繼續鑽研起來。冉千平是我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領軍人物。混凝土外加劑是能夠顯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對提升混凝土強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混凝土用量一直很大。但2000年以前,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的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奇高。中國人的錢為什麼要讓外國人掙走?國產外加劑為什麼不行?
  • 航天領域的雙喜臨門,人造軌道衛星投放,打破美技術壟斷
    據最近報導,大家可以了解到我國航天領域新突破——新型無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該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科技再度突破,朝著中國空天飛機目標邁進一大步。我國航天領域的新突破外媒當然不會放過關注,經過近期的研究後發現,好傢夥,中國不僅在空天飛機上邁進一大步,還同時打破了美國另一項技術壟斷!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自主研發芳綸屏蔽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塗競玉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打破進口壟斷,氦氣實現國產化,預計年產量達到20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就一直在飛速發展,我國的科學產業也在不斷提升,如今,我國又一項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再次打破進口壟斷,那就是我國首座氦氣廠建設完成,國內氦氣實現國產化。02 我國首座大型氦氣廠完成建設但是我國最近卻傳來一個好消息,7月28日我國媒體報導稱我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了我們國家第一座大型氦氣廠,這個工廠預計每年可以生產20噸液態氦,再一次實現氦氣生產的突破。不過這些產量還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因為我國每年液態氦的消耗量高達4300噸。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20-12-2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