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中說:「忠者中也,至公無私。」現在社會有很多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大眾的人,他們只為國家著想。用魯迅的話說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無論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天賦,如果他不把這種天賦,為別人帶去些什麼,他將一無所獲」。有的人默默地在為這個世界照亮前進的道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他就是馬偉明。
身份幾重、榮譽幾多,我亦平淡若水
大多數人對於馬偉明這個名字都比較陌生,但是當我們知道他的成就以後,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他是美國做夢都想挖的人才,曾經用巨額的年薪聘請他,但是都被回絕,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他決定留在祖國,為祖國的科研作出自己的貢獻,現在中國科研的發展成果也離不開他的努力。
馬偉明出生在江蘇揚州,在34歲時就被破例提拔為教授,41歲時就成為了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他還獲得了很多獎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兩項、軍隊科研進步獎四項、等等都被他收入囊中,而且還獲得了無比尊貴的「八一勳章」。除此之外,他還是海軍教授,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

即使他身上有著無數個璀璨耀眼的標籤,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懈怠手中的工作,他一直覺得,中國人就要為中國做事情,而且還是有利國家發展的事情。他這一生有著無數的成就和發明,也獲得了無數的獎項,一個「八一勳章」,就足以讓大家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他從來不會放在心上。

他之所以如此淡泊名利的原因,應該和他的家庭條件有關,由於家裡條件艱苦,就養成了勤勞樸實的習慣,而這樣的習慣已經跟隨了他幾十年。在工作中也依然勤勞樸實,帶領自己的團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美國誠邀、視若不見,國家需要,我亦風雨無阻
這樣的人才無疑是熾手可熱的,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更是渴望這樣的人才越多越好,於是多次嘗試重金邀請他去美國工作,但是他卻熟視無睹。面對記者採訪時,他答道:「我知道外國花了很大的價錢,將中國的人才挖走,但是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我無權幹涉,我就管好自己就行」。

他說,只要他還在中國科研一線,他就會儘自己最大的力。因為國家需要,即使美國給再多的錢也無所謂。馬偉明的這一態度,也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從此也打翻了外界對於「中國留不住高科技人才」的言論。
馬偉明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發明了「電磁彈射」,電磁彈射就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擴散運動。這種運動不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電能,物質本身的電離子足以產生強大的電磁炮。

在還沒有這個技術時,我國一直採用「蒸汽彈射」,而這個的缺點就在於需要大量的燃料,效能還低下。電磁彈射的發明正好解決了國內科研領域的一大難題。由於這個技術的發展,使中國一下遠超美國,成為了科研強國。
身體力行、無畏艱難,駐守中國力量
像馬偉明這樣的人才,中國有很多,他們在各個領域發揮著自己的光芒,正是因為有他們,祖國才會愈加強大。這些科研人員永遠奮鬥在前線,等待祖國的號召,響應祖國的命令。
由於軍人和教授的身份,馬偉明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經常教他團隊裡的學生怎麼做人和做事,怎麼才能對社會有貢獻、有幫助。正如荀子的《勸學》所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馬偉明認為,這些人才是精英人才,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有他們,祖國才會有未來。

馬偉明不僅用科研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用言傳身教來啟迪更多人,在他的教導下,有無數的青年正在成為中國科研領域的中流砥柱。
正如主席所說,當代的青年都是有責任、有理想、有擔當的,正因為有無數像馬偉明一樣的人,中國才會不斷的強大,不斷的前進。

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東亞病夫」,我們有著強大的科研團隊,技術團隊,人才團隊,醫療團隊,再也不用懼怕別國的欺負。
近幾年,中國不但自己發展的好,還帶動了別國的發展,我們幫助其他落後國家建高鐵修地基、建設各種基礎設施。中國已經成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一股強大力量。
結語
從馬偉明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奉獻風尚,也看到了中國科技力量的逐漸強大,對於中國的未來,我們充滿信心,我們一路前行!
參考資料:《忠經·天地神明》《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