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明:制勝深藍

2021-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馬偉明

  在軍迷圈裡,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是個「網紅」。他每次露面,不是有重磅消息公布,就是會從側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得外媒猜測紛紛。

  在「深藍」領域,馬偉明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專家。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6年裡,實驗記錄堆滿了大半間屋子,在對數十萬組數據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馬偉明和同事們成功研製出帶穩定繞組的多相整流發電機,從根本上解決了「固有振蕩」這道世界性難題。

  電磁彈射技術是航母的一項核心技術,美國在這項技術的研製上總共花了21年、耗資32億美元。馬偉明團隊利用在電氣工程裝備研製方面長期的技術積累,成功研製出了小型樣機,拿下關鍵技術。在攻克了基礎理論的難關後,幾年間,團隊在電磁發射技術上取得集群式突破,全面推動了我國武器發展從化學能到電磁能的發射革命。

  在該技術的科技成果鑑定會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專家撫摸著樣機泣不成聲。曾經,我國海軍從來都是「跟跑者」。1980年,在參觀美國的航母時,「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將軍留下了那張廣為流傳的照片:64歲的劉華清踮著腳、伸長了脖子聽美方人員介紹,滿臉羨慕。

  三十多年後,中國迎來了自己的航母時代。從近海到深藍背後,馬偉明等一批科研人員的默默奉獻,追趕的正是那踮起腳跟的差距。

  30年,從5個人的研究小組,到今天百人的研究團隊,馬偉明和同事們日復一日,瞄準的大多是國人尚未涉及的技術「無人區」。而面對成績和榮譽,馬偉明向來都是繞著走。作為團隊的核心人物,馬偉明俯下身子給學生們「打工」,為年輕人出想法、經費、課題,讓他們在重大課題中施展才華,而近10年來,他卻從未在自己領銜的科研成果報獎時署名。團隊培養出的400多名學生,不少已經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用馬偉明自己的話說,他心甘情願「做一匹駕轅拉套的馬」,為了國家利益和國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本報記者 王家源)

相關焦點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蔡鵬程、張琳、熊峰 責任編輯:高千一【來自軍隊院校的報告】策劃:解放軍報融媒體策劃編輯組 王通化 張磊峰 王衛東 張旗解放軍報獨家連線海軍工程大學校長李安少將——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解放軍報記者 蔡鵬程 張琳 特約記者 熊峰海軍工程大學
  • 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拼命。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是中國「國寶級」專家,長期致力於艦船電力系統領域研究,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科協副主席,是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業技術少將。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馬偉明院士主持並設計了用於航母上彈射起飛的電磁彈射系統,打破了美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馬偉明說過最牛氣的一句話就是,「領先就領先美國」!下面咱們來細數一下馬偉明院士不一樣的輝煌人生歷程。前言馬偉明院士領銜的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實驗)中心,擁有電氣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主人公就是一位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技術研究者,他的價值曾被估計為幾百億美元,美國做夢都想得到的人——馬偉明。,毀於馬偉明」。就是說在以前中國實力需要韜光養晦的時候,常常為了掩飾國家的實力而壓低中國的軍事實力,好來麻痺那些對我們有敵意的國家,但是馬偉明改變了這個局面,直接讓那些敵對國家被我們國家的軍事實力所威懾,不敢對中國有任何的想法。那麼馬偉明究竟有什麼能力改變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呢?
  • 馬偉明8年攻克關鍵技術,奪年度大獎,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湖北省2018年度的科技突出貢獻獎已經出爐,據了解,這項榮譽被馬偉明院士榮獲。說起馬偉明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不過,喜歡軍事的朋友們肯定對馬偉明院士耳熟能詳,要知道,在我們軍事迷朋友們的心裡,馬偉明院士的知名度要比現在流行的演員和明星大得多,他在我們的心裡簡直就是大神一般的人物,是我們軍事迷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馬偉明院士,馬偉明院士是1960年生,江蘇揚中人。他是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畢業。光看學歷,相信很多人就已經佩服不已了。
  • 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拒絕美國優渥待遇,一心為國發展科技
    有的人默默地在為這個世界照亮前進的道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他就是馬偉明。身份幾重、榮譽幾多,我亦平淡若水大多數人對於馬偉明這個名字都比較陌生,但是當我們知道他的成就以後,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 電氣首席專家馬偉明:拒絕美國高薪邀請,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1978年,馬偉明從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畢業,那時也是全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馬偉明參加了高考並選擇了服從調劑,後來就被海軍工程學院所錄取,自此,便走上了「電氣」之路。軍校的教學和管理難免嚴格,曾令生性熱愛自由的馬偉明感到極為沉悶和壓抑。幸運的是,馬偉明的恩師張蓋凡教授慧眼識才,對頭腦機敏聰明的馬偉明苦心相勸,令其收斂心性,並敦促他走上考研的道路。
  • 用上馬偉明技術了?中船重工點評055,全世界在這方面還是空白
    要說中國人對什麼軍種有最複雜的感情,可能不是踏遍大江南北,立下赫赫戰功的陸軍,而是由弱到強逐漸走向深藍的海軍。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為何屢屢被列強從海上入侵,就是因為海軍弱小,守護不了萬裏海疆,而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一直到今天都讓人唏噓不已。
  • 專家馬偉明拿獎,美國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潛心研究電磁彈射技術因為在現代潛艇的行進中依賴蓄電池來供電推進,而螺旋槳就成為了一大噪音源,在馬偉明院士及其團隊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使潛艇成為了一個靜音裝置,並且還節省了潛艇的內部空間,這對於我國的潛艇部隊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好消息。
  • 西方專家門縫裡看人,馬偉明怒懟道:你不懂我免費教你
    軍迷朋友們經常用一張照片來說明馬偉明的地位,照片中給馬偉明打傘的是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的吳勝利。馬偉明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極有性格的人,他曾怒懟外國專家:「你不懂,我可以教你,我分文不要,免費教」,曾公開放話:「領先就領先美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美媒:他至少抵10個師
    大學期間,馬偉明學習十分認真,因為他所在的學院是一個軍事學院,全校上下都瀰漫著勇奪第一的氛圍,同學們討論的最多的也是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因此,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軍事上來。 大學畢業後,馬偉明被分配到了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工作擔任輔導員工作,輔導員本是一個不錯的職業,然而,馬偉明卻認為,自己這一輩子不能只和學生打交道。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馬偉明潛心研究電磁彈射技術,並且花費了5年的時間突破了全部關鍵技術並最終拿獎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馬偉明潛心研究電磁彈射技術,並且花費了5年的時間突破了全部關鍵技術並最終拿獎
  • 馬偉明徒弟攻克一關鍵技術,該領域我國領先美10年
    據媒體報導,肖飛於2002年在考上海軍工程大學博士研究生,但是由於當時馬偉明院士的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實驗室,急缺一名博士級別實驗員,肖飛便放棄讀博機會,毛遂自薦當了馬偉明院士的徒弟。隨後實驗員的兩年時光裡,他任勞任怨,經常工作到兩三點。有一次,為了解決「某新型潛艇電力系統突然短路故障」問題,他60多小時不眠不休的守在設備旁,調試上百次才解決這個問題。
  • 馬偉明團隊再立新功!電磁彈射器「軍轉民」升級,獲國家發明金獎
    而在最近這些年,在眾多尖端的科研項目中,我國也湧現出了很多科研人才,其中就包括我們熟悉的馬偉明院士。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海軍工程大學「一種立式混合磁懸浮飛輪儲能系統」被評為專利金獎,而該專利的發明人則是馬偉明院士的得意門生王東教授。
  • 「深藍網苑」網連深藍
    「深藍網苑」網連深藍 為滿足官兵獲取資訊、學習娛樂的需求,該支隊於2014年12月底開始建設軍營網際網路吧,2015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取名「深藍網苑」。網吧建築面積950平方米,寬敞明亮。網吧採取無盤網絡系統,共有224臺上網電腦。網吧內設視頻聊天、影視欣賞、學習娛樂3個上網區,另設有休閒閱覽區為官兵提供紙質圖書閱覽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