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頂五個師!馬偉明徒弟攻克一關鍵技術,該領域我國領先美10年

2021-01-09 瞭望新視界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7月19日,我國領導人在一次軍方表彰大會上簽署通令,給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的3位科學家記功。

其中,海軍工程大學的某研究所所長、肖飛教授榮立一等功。原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熱帶醫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潘衛慶,火箭軍原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兼研究員肖龍旭,他們各自榮立二等功。

據了解,我國軍方一等功的獲取難度其實相當大。戰爭年代,榮立一等功的官兵要麼在戰役中有決定性貢獻,要麼可能就是烈士了。而和平年代,榮立一等功的難度更是難於登天。

那麼,肖飛教授是憑何獲得這來之不易的一等功呢?據媒體報導,肖飛於2002年在考上海軍工程大學博士研究生,但是由於當時馬偉明院士的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實驗室,急缺一名博士級別實驗員,肖飛便放棄讀博機會,毛遂自薦當了馬偉明院士的徒弟。

隨後實驗員的兩年時光裡,他任勞任怨,經常工作到兩三點。有一次,為了解決「某新型潛艇電力系統突然短路故障」問題,他60多小時不眠不休的守在設備旁,調試上百次才解決這個問題。

實驗室的劉德志教授感嘆,像肖飛這樣的年輕人太難得,肯犧牲個人利益、服從上級安排,體現了一個軍人的擔當。在隨後的10年裡,肖飛高歌猛進,從博士到教授再到博士生導師,完成了自我超越。

出於對肖飛個人能力的肯定,馬偉明院士將船舶綜合電力系統中的核心,高速感應發電機系統交給了他。肖飛白天當教授,晚上當技工,成功搞定了多款戰艦的發電機供電系統。可以說,馬偉明院士所說的我國船舶綜合電力系統領先美國人10年,肖飛教授這位大功臣功不可沒。此前有外媒稱「馬偉明一人頂10個師」,馬偉明院士兩度榮立一等功,這次立一等功的肖飛堪稱「一人頂5個師」。向馬偉明、肖飛以及所有立一等功的科學家、軍人們致敬!

相關焦點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馬偉明院士主持並設計了用於航母上彈射起飛的電磁彈射系統,打破了美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其中,三代集成度不斷提高的新型發供電系統,奠定了我國在艦船發供電領域國際領先的地位;研發的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技術,解決了我國艦船動力「心臟病」難題;研發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變流技術、新能源儲能技術、接入能量管理技術及大功率高壓變頻器,解決了制約我國新能源併網接入技術瓶頸難題,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國新能源領域電力電子設備的壟斷。
  • 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美媒:他至少抵10個師
    因此,我國的穩定和強大需要以國防力量作為後盾,而我國國防力量則需要以科學技術作為後盾,這背後,都要感謝軍事科學家們常年來的默默耕耘。我國的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終於讓中國也掌握了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直接縮小了中國和美國海上軍事實力的差別。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
    ,目前我們已經在多個領域領先世界。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目前我們已經在多個領域領先世界。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
  • 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艦艇的操縱性、聲隱身性,更是各類高能武器上艦的唯一途徑。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拼命。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
  • 馬偉明8年攻克關鍵技術,奪年度大獎,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馬偉明院士是一名動力和電氣學領域的專家,現在也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馬偉明院士一生投入科技研發,為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馬偉明院士專研的科技領域主要為電力電子,電磁兼容,電力系統等等,他也在這些領域做出過很多趕超世界水平,領先世界水平的成就。而且,馬偉明院士也為我們國家的國防科技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馬偉明院士為潛艇研製的供電系統,其先進水平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專家馬偉明拿獎,美國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他們頂著重大的壓力圓滿完成了每一項任務,為我國的發展積累了深厚的基礎,目前我們已經在多個領域領先世界。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美雖為超級大國,卻非常忌憚這3個華人,2位已攻克未來武器技術
    因為他們的刻苦鑽研不僅成就了科研事業,也成就了自己,正是因為他們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得中國科技得以趕英超美。美國人曾說,這三個華人最讓美國忌憚,有兩位已經攻克了未來武器技術。在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努力下,成功研製出殲-20戰機,使我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列裝自主研製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二個就是馬偉明院士,我們都知道,如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母都是採用電磁彈射技術為航母艦載機提供強大動力的。
  • 馬偉明:制勝深藍
    馬偉明  在軍迷圈裡,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是個「網紅」。他每次露面,不是有重磅消息公布,就是會從側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得外媒猜測紛紛。  在「深藍」領域,馬偉明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專家。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
  • 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
    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研究,主持研發的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榮獲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勳章」,帶領的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多次受到習主席接見。馬偉明院士是軍隊科技界的「網紅」,在全軍、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名人。說起「馬偉明現象」,海軍工程大學校長李安少將一語中的:「科技創新是海軍工程大學一張亮麗的名片,但我們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 電氣首席專家馬偉明:拒絕美國高薪邀請,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02馬偉明對電氣工程領域的深研,以及為我國海軍裝備現代化所做出的一系列貢獻,使得他獲得了「電氣方面首席專家」的稱號。實際上,馬偉平並非一個追名逐利之人,他從沒有因為被冠以「電氣方面首席專家」的稱號而洋洋得意,也沒有止步於舊日的功勞簿之前。
  • 這位新晉中央委員研發的「黑科技」領先美國!
    他34歲晉升教授,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長期致力於艦船能源與動力和軍民通用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他是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業技術少將。在科研領域,馬偉明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軟」。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馬偉明曾經在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並在海軍工程學院繼續攻讀了碩士,最後在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乍一看,這沒什麼,這很符合當時的科學家的標準配置,但是重點在於馬偉明所做的貢獻,馬偉明在進入科研之時就解決了,剛開始我國核潛艇固有振蕩的問題,提高核潛艇隱蔽性,又發明了十二相電機和交直流電機,解決了在開始軍艦因為電流不一,功能固定單一的現狀。
  • 美技術全方位領先?三個領域我國掌握話語權,出高價也望塵莫及
    而有三個領域我國掌握著話語權,就算美出高價也望塵莫及。美國技術領域並非處處領先雖然美國手中掌握很多核心技術,但並不是每個領域都處於領先水準的。我國作為一個後來居上者,儘管西方實行技術限制但經過我們多年努力之下,在一些領域中也做到了領先世界的水準,比如航空振動臺、特高壓輸電技術、FKKF晶體等技術。據了解,我國航天振動臺也落後於美國,當我國想要進口時美卻故意抬高價格,無奈之下我們只要自己研發,最終我們也是研發出了近50噸重的振動臺,而美國目前最大的也只有20噸重。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世界的先進武器裝備系列科普展覽——領先就領先美國的電磁炮!
    ,我國在電磁領域追趕的速度非常快,並且在不少關鍵技術方面實現了反超。 海軍上將給馬偉明教授打傘避雨,就可以充分說明其價值所在,堪稱「國寶」級科學家!不久前美軍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武器專家稱:「以中國馬偉明的能力和貢獻而言,無論走到哪裡,其價值都不低於美軍現役一個陸軍師!」
  • 頂尖女專家婉拒美國,堅持回國攻克世界難題,讓中國技術領先世界
    引言我國從來都不缺乏像錢學森老先生的愛國人士,想當年他在美國的萬般阻擾之下,毅然決然的離開了美國,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他存在的價值對我國來說是不可估量的。如今我國又出現一位頂尖女專家,不斷婉拒美國的請求,堅持回國後攻克了世界性難題,讓中國技術再次領先了全世界!
  • 國寶級科學家又攻克一關鍵技術,國際領先,中國這項成果價值千億
    近日,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變身「網紅院士」給中國有志青年上了一課,這位老人用30年時間突破一項價值千億元的關鍵技術,詮釋了什麼叫做科技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