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明8年攻克關鍵技術,奪年度大獎,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2021-01-15 亞洲防務

湖北省2018年度的科技突出貢獻獎已經出爐,據了解,這項榮譽被馬偉明院士榮獲。說起馬偉明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不過,喜歡軍事的朋友們肯定對馬偉明院士耳熟能詳,要知道,在我們軍事迷朋友們的心裡,馬偉明院士的知名度要比現在流行的演員和明星大得多,他在我們的心裡簡直就是大神一般的人物,是我們軍事迷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馬偉明院士,馬偉明院士是1960年生,江蘇揚中人。他是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畢業。光看學歷,相信很多人就已經佩服不已了。馬偉明院士是一名動力和電氣學領域的專家,現在也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馬偉明院士一生投入科技研發,為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馬偉明院士專研的科技領域主要為電力電子,電磁兼容,電力系統等等,他也在這些領域做出過很多趕超世界水平,領先世界水平的成就。而且,馬偉明院士也為我們國家的國防科技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馬偉明院士為潛艇研製的供電系統,其先進水平在世界上遙遙領先。馬偉明院士研發的船艦發電機,讓我們國家不再依賴外國的產品,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產權。當然,更令國人為之振奮的是,馬偉明院士帶隊為航母研製的電磁彈射系統。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的航母擁有這個技術,更何況,我們國家擁有的第一艘航母也是最近幾年的事。雖然,我們國家的航母水平一直落後於世界上的各大軍事強國,但是憑藉著我國工程師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總會實現趕超別人,實現後來居上。

除了這項湖北省科技突出貢獻獎,馬偉明院士一生中獲得了大大小小,數不清是榮譽。馬偉明院士曾在習近平主席的手裡接過了八一獎章,還被中央軍委記為一等功,像各種科技突出獎和科技成就獎,馬偉明院士拿到手軟。獎項和榮譽並不是最重要的,馬偉明為國家,為國防科技做出的巨大貢獻才是最值得我們所有人記住的。沒有馬偉明院士,我們國家的潛艇也不會擁有現在的中國心,船艦的發動機可能還會從外國買,還要繼續被外國人看不起,我們國家的航母水平也不會發展的那麼快。

馬偉明院士帶給我們的,除了數不清的科技成果,還有在科技領域上屬於中國科學家的尊嚴。曾經,我們國家的潛艇發電機都是買外國人的,從別人手裡買東西自然要看別人的臉色。當我們的工作人員發現買來的發電機存在電流陣蕩問題時,卻被外國的專家反駁,稱我們的科學家不懂不要亂說。正是這種受制於人的境地,才讓馬偉明院士更加刻苦的去研發。最後我們也擁有了自己的發電機。當外國的專家再次質疑我們,嘲笑我們的理論他們聽不懂時,馬偉明院士直接硬氣的回覆:不懂,我們來教你。甚至,後來,我們買發電機的外國公司還會悄悄的找到馬偉明院士,想要買來我們的技術,當然,我們也不可能賣給他。中國之所以能夠擁有現在強大的國力,很高的國際地位,與我們國家的科學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才應該是我們所有人心目中的偶像。

相關焦點

  • 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艦艇的操縱性、聲隱身性,更是各類高能武器上艦的唯一途徑。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拼命。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
  • 專家馬偉明拿獎,美國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馬偉明:制勝深藍
    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拿獎,美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長期以來致力於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他的主要成就為攻克了潛艇動力核心技術,研製出了國產12相整流發電機,並且先後擔任了近20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研究項目,在一些理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
    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研究,主持研發的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榮獲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勳章」,帶領的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多次受到習主席接見。馬偉明院士是軍隊科技界的「網紅」,在全軍、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名人。說起「馬偉明現象」,海軍工程大學校長李安少將一語中的:「科技創新是海軍工程大學一張亮麗的名片,但我們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
  • 馬偉明徒弟攻克一關鍵技術,該領域我國領先美10年
    據媒體報導,肖飛於2002年在考上海軍工程大學博士研究生,但是由於當時馬偉明院士的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實驗室,急缺一名博士級別實驗員,肖飛便放棄讀博機會,毛遂自薦當了馬偉明院士的徒弟。隨後實驗員的兩年時光裡,他任勞任怨,經常工作到兩三點。有一次,為了解決「某新型潛艇電力系統突然短路故障」問題,他60多小時不眠不休的守在設備旁,調試上百次才解決這個問題。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馬偉明是中國「國寶級」專家,長期致力於艦船電力系統領域研究,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科協副主席,是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業技術少將。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2015年9月,被海軍授予「創新強軍馬偉明模範團隊」榮譽稱號。2016年1月,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4、如果我現在不拼命,國家選我這個最年輕的院士又有什麼意義!2008年,馬偉明到北京出差,海軍機關領導強行留下他到海軍總醫院檢查,檢查出來身體多項指標不太好。按他目前承擔的科研任務,就是再過10年他也擠不出一個休息日。馬偉明的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鄭逢時教授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不擔心你在學術上超過我,只擔心你的身體還能堅持多久?」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毀於馬偉明」。 馬偉明曾經在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並在海軍工程學院繼續攻讀了碩士,最後在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馬偉明最厲害的是電磁彈射裝置的研發,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用於軍事飛機的起飛,而且對於電磁炮的研發也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項技術可謂是領先於世界了,因為全世界就只有美國用到的是電磁彈射,但是這項技術是極其難以研發的,馬偉明也是研發了十幾年才有了成果,並且是比美國更優秀的成果,這就不得不感謝像馬偉明這樣的人,為國家無私奉獻。
  • 「兩彈一星」工程的科學思維方法及其當下意義
    「兩彈一星」工程作為一項具有歷史和戰略意義的國家工程,從最初的戰略謀劃、決策、實施到最終完成的整個過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高超思維水平。可以說,高水平的思維能力是兩彈一星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思維能力,特別是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戰略思維能力、底線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 電氣首席專家馬偉明:拒絕美國高薪邀請,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到目前為止,馬偉明率隊先後攻克了制約國家、軍隊裝備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關近1000個,他的20多項科研成果屬於「世界首創」,甚至在專業技術上達到了國際領先的地位。1990年前後,我國因為開始研製新型潛艇而需要進口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發電機系統,而馬偉平敏銳地發現了此種電機系統存在著「固有震蕩」的問題,並向供貨方提出了疑問。
  • 從零起步的超越 不亞於兩彈一星的貢獻
    「曙光一號」標誌著我國已掌握了設計製造支持多線程機制的對稱式緊耦合併行機的世界先進水平,縮短了我國在並行處理技術上與國外的差距,並由此闖出了一條中國的高性能計算機之路。著名科學家王大珩參觀了曙光機之後,曾經感慨地說:「高性能計算機的作用,不亞於兩彈一星。」
  • 2015ISPO運動設計大獎揭曉 不用手穿的鞋獲年度大獎
    今年是ISPO運動設計大獎第三次評選出15/16季度最佳產品,並從這些最佳產品中甄選出了2015年ISPO亞洲產品年度大獎。即將於1月28日-1月3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ISPO BEIJING 2015,觀眾有機會通過現場獲獎產品展示深入直觀地了解,還設有動態視頻播放全方位生動演示獲獎產品。
  • 意義不遜兩彈一星,中船重工曝出此消息,令國人振奮
    首艘國產航母依照圖片,宋忠平分析認為,首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的排水量應該在8萬噸以上,配備三部彈射器,擁有極高的彈射速度和超強的反應能力,依舊採用傳統的蒸汽動力系統。長期以來,電磁彈射航母都一直是讓國人焦急等待的航母消息,但時至今日中國依然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電磁彈射技術的國家,並將成為第二個擁有電磁彈射航母的國家。
  • 中國空天飛機的重要性不亞於「兩彈一星」
    為什麼說她不亞於「兩彈一星」的重要性?試想一下,如果美國獨家佔有了太空的制天權,後果會怎樣?我國空天飛機試飛成功恰逢其時,雖然沒有完全實現載機背負機場起飛的目標,但已經有巨大的戰略意義
  • 于敏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于敏院士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他頒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學家先後獲此殊榮。于敏院士生於1926年8月,天津寧河人,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歷任二機部九院理論部副主任、九院副院長、核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等職。
  • 連奪4項大獎!
    12月29日晚,在由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南國早報與南國城報·居周刊、當代生活報承辦的廣西地產年度盛事「廣西地產金磚獎」評選中,豐澤集團憑藉優秀表現,連奪四項大獎:「2020廣西地產功勳人物大獎——豐澤集團董事長 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