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2020-12-02 金山網

馬偉明同志事跡

上世紀末以來,各軍事強國紛紛掀起了一場艦船動力領域的革命——即綜合電力系統研製。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艦艇的操縱性、聲隱身性,更是各類高能武器上艦的唯一途徑。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拼命。

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9月16日晚10點,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燈火通明,「八一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正帶領團隊開展某新型裝備攻關。為了提升科技創新對戰鬥力的貢獻率,馬偉明夙興夜寐,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科研一線。

那一年,某重大國防工程正式啟動,這是幾代中國人的期盼。

「作為一名軍隊院士,我必須做點什麼!」馬偉明經過慎重考慮,把目標定在國際尖端科技領域——電磁發射技術。這一選擇引發一片質疑聲:「一個世界級科技大國曆時20多年都沒有取得成功的科研項目,你要強攻硬上,能行嗎?」

「搞科研就得擔風險。只要是國防建設所需,天大的風險也要幹!」馬偉明認準的事,決不回頭。

在懸掛著「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大幅標語的實驗室裡,馬偉明帶領團隊憑著超常的毅力,利用在電氣工程領域裝備研製方面的技術經驗,歷經8年攻克了百餘項關鍵技術,終成正果。科技成果鑑定會上,包括40位兩院院士在內的100多位專家面對馬偉明的創新壯舉,震撼不已。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專家激動得泣不成聲。

攻克了這項重大技術的基礎理論難關,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近幾年,馬偉明帶領團隊在電磁發射技術領域取得全面突破,創新成果再次集群式迸發,多型裝備和技術屬國際首創。

面對各種讚嘆,馬偉明淡定從容。在創新這條道路上,他的腳步從未停歇。10年前,馬偉明把目光瞄向艦船綜合電力系統這一重大核心技術,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將傳統艦船相互獨立的動力和電力系統合二為一,為高能武器上艦提供了平臺,是艦船動力的一次技術突破。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經過10年攻關,不服輸的馬偉明硬是把這個世界公認的核心重大技術難題成功解決了。馬偉明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實現了我國艦船動力技術的跨越發展,使我國全電化艦船技術一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敢於迎難而上,勇於挑戰高峰。馬偉明還帶領團隊先後研製出多套繞組多相整流發電機、世界首臺能用1臺電機同時發出交直流兩種電的發電機系統和高速感應發電機系統。這三代集成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艦船發供電系統,全面裝備了我國現役和在造的新型艦船,使我軍艦艇擁有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

在一心研發「中國心」的同時,馬偉明不忘家鄉情。他積極推進軍地融合共建,帶領團隊與大全集團在海工多項領域開展合作,其中一起研發的「1.5-3MW風電全功率變流器」產品通過我國風電變流器第一個國家級鑑定,獲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優秀獎。

曾獲主要榮譽:

先後獲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兩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國家發明創業特等獎」「當代發明家」等榮譽稱號,2015年11月,獲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級別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連續2次被中央軍委記一等功;2017年1月,被評為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2017年7月,被授予「八一勳章」。

相關焦點

  • 國慶長假期間140餘名鄉賢回揚中 獻計家鄉發展
    原標題:長假助陣揚中「歸雁計劃」 140餘名鄉賢獻計家鄉發展   2日下午,來自國內外的140餘名揚中籍醫藥界「大咖」回到家鄉揚中,圍繞衛生與健康話題展開研討。   揚中發展促進會會長陸朝銀介紹,國慶期間將有數百名鄉賢回鄉共話揚中未來,當日回鄉的還有少將孫宏才、旅美博士張為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等。去年以來,揚中籍在外鄉賢在促進揚中發展、服務揚中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泰順仕陽鎮四領域新鄉賢促鄉興,匯聚後發...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泰順仕陽鎮四領域新鄉賢促鄉興,匯聚後發崛起新能量 2020-12-11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是中國「國寶級」專家,長期致力於艦船電力系統領域研究,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科協副主席,是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業技術少將。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建立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社等舉措,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貧困老人...
    近年來,運城市大力發掘德孝文化內涵,通過開辦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立孝善扶貧機制,探索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模式等孝善助老的扶貧實踐,讓貧困老人有錢花、有飯吃,實現物質與精神雙重幫扶的同時,也涵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
  • 揚中新鄉賢——王中林
  • 馬偉明8年攻克關鍵技術,奪年度大獎,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湖北省2018年度的科技突出貢獻獎已經出爐,據了解,這項榮譽被馬偉明院士榮獲。說起馬偉明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不過,喜歡軍事的朋友們肯定對馬偉明院士耳熟能詳,要知道,在我們軍事迷朋友們的心裡,馬偉明院士的知名度要比現在流行的演員和明星大得多,他在我們的心裡簡直就是大神一般的人物,是我們軍事迷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馬偉明院士,馬偉明院士是1960年生,江蘇揚中人。他是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畢業。光看學歷,相信很多人就已經佩服不已了。
  • 【新鄉賢 新作為】長興縣:[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 打造鄉賢...
    近年來,長興縣委統戰部以古老的洪橋「濱湖文化」為基底,通過「一村一重點」,著力打造以「魚水憶·互助情·和諧風」為內核的五村互聯「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通過感召和匯聚新鄉賢力量,為弘揚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中道村:鄉賢譜寫現代漁家故事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電氣首席專家馬偉明:拒絕美國高薪邀請,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1978年,馬偉明從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畢業,那時也是全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馬偉明參加了高考並選擇了服從調劑,後來就被海軍工程學院所錄取,自此,便走上了「電氣」之路。軍校的教學和管理難免嚴格,曾令生性熱愛自由的馬偉明感到極為沉悶和壓抑。幸運的是,馬偉明的恩師張蓋凡教授慧眼識才,對頭腦機敏聰明的馬偉明苦心相勸,令其收斂心性,並敦促他走上考研的道路。
  • 馬偉明:制勝深藍
    馬偉明  在軍迷圈裡,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是個「網紅」。他每次露面,不是有重磅消息公布,就是會從側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得外媒猜測紛紛。  在「深藍」領域,馬偉明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專家。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6年裡,實驗記錄堆滿了大半間屋子,在對數十萬組數據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馬偉明和同事們成功研製出帶穩定繞組的多相整流發電機,從根本上解決了「固有振蕩」這道世界性難題。
  • 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蔡鵬程、張琳、熊峰 責任編輯:高千一【來自軍隊院校的報告】策劃:解放軍報融媒體策劃編輯組 王通化 張磊峰 王衛東 張旗解放軍報獨家連線海軍工程大學校長李安少將——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解放軍報記者 蔡鵬程 張琳 特約記者 熊峰海軍工程大學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馬偉明院士主持並設計了用於航母上彈射起飛的電磁彈射系統,打破了美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馬偉明說過最牛氣的一句話就是,「領先就領先美國」!下面咱們來細數一下馬偉明院士不一樣的輝煌人生歷程。前言馬偉明院士領銜的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實驗)中心,擁有電氣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
  • 揚中發展促進會南京分會成立十周年大會在寧召開
    12月7日,揚中發展促進會南京分會成立十周年暨教科文分會成立大會在南京召開。近200名揚中籍各界人士匯聚一堂,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圍繞「服務揚中、服務揚中人;促進揚中發展、促進揚中人發展」的辦會理念,把島內外、海內外的揚中籍人士匯聚起來為揚中發展集思廣益、獻計獻策,且成效顯著。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主人公就是一位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技術研究者,他的價值曾被估計為幾百億美元,美國做夢都想得到的人——馬偉明。,毀於馬偉明」。就是說在以前中國實力需要韜光養晦的時候,常常為了掩飾國家的實力而壓低中國的軍事實力,好來麻痺那些對我們有敵意的國家,但是馬偉明改變了這個局面,直接讓那些敵對國家被我們國家的軍事實力所威懾,不敢對中國有任何的想法。那麼馬偉明究竟有什麼能力改變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呢?
  • 您有一份來自揚中陳履生博物館群的資料,請收藏
    揚中因地處揚子江中而得名。位於鎮江市丹徒區圌山東側的揚子江中。北面與揚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與鎮江、常州一衣帶水。全市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島、雷公島四個江島組成,總面積332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28平方公裡。現在揚中有一橋、二橋和三橋,還有穿越而過的泰州大橋。想想從前沒有橋的日子,揚中人出門只能擺渡過江。
  • 揚中配電箱成套安裝規範
    揚中配電箱成套安裝規範額定頻率為50Hz,額定絕緣電壓為690V,脫扣器電流40-160A,WL指迴路1,後面還有迴路2等,4*701*指4根線芯截面70mm2加一根線芯截面35的中性線芯,FC:指暗敷在地面內,極數為一極,3*2.3根線芯截面面積4mm2的,SC穿直徑15mm的鋼管,斷電器型號為C65N,大斷路電流為16A,採用4根線芯截面4mm2的銅芯聚氯乙烯絕緣電纜,穿直接20mm
  • 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拒絕美國優渥待遇,一心為國發展科技
    有的人默默地在為這個世界照亮前進的道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他就是馬偉明。身份幾重、榮譽幾多,我亦平淡若水大多數人對於馬偉明這個名字都比較陌生,但是當我們知道他的成就以後,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專家馬偉明拿獎,美國20年沒搞明白的技術,被我們研製出來了
    而在眾多傑出的人才中,馬偉明院士可謂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做了鋪墊。馬偉明是我國的一位國寶級專家馬偉明潛心研究電磁彈射技術因為在現代潛艇的行進中依賴蓄電池來供電推進,而螺旋槳就成為了一大噪音源,在馬偉明院士及其團隊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使潛艇成為了一個靜音裝置,並且還節省了潛艇的內部空間,這對於我國的潛艇部隊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好消息。
  • 西方專家門縫裡看人,馬偉明怒懟道:你不懂我免費教你
    軍迷朋友們經常用一張照片來說明馬偉明的地位,照片中給馬偉明打傘的是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的吳勝利。馬偉明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極有性格的人,他曾怒懟外國專家:「你不懂,我可以教你,我分文不要,免費教」,曾公開放話:「領先就領先美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