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新鄉賢——王中林

2020-12-01 金山網

王中林同志事跡

1981年,家住西來橋鎮三新村的王中林如願以償地考上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中醫專業,1985年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他留在母校中醫學院做助教、講師,並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學業。他長期從事針灸、推拿、中藥的臨床醫療以及教學、科研工作,主持並完成多項部省級、市級及校級科學研究任務。他還曾受邀在美國華語電視臺「丁丁電視」、南京十八頻道「標點健康」、生活頻道「健康大講堂」以及江蘇健康廣播和南京人民廣播電臺「小芳健康網」作為特邀嘉賓主講了多期脊柱相關疾病的節目。

有「外證」的中國醫生

1999年至2001年,因為與德國愛爾蘭根大學的合作科研項目「針刺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性研究」,王中林來到德國Ottobeuren中醫中心工作。但剛開始的時候,德國醫生並不信任王中林這些中國醫生,自認為德國醫療技術世界一流,他們看不好的病,別國醫生甭想看好。但是他們通過持續了10個月治療記錄的檢查和統計分析,發現王中林的病人滿意率為85%,而這些病人全是原先德國醫生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在德國看中醫,費用必須完全自己支付的,很貴。所以,病人總是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來找中醫看病,多數都是些疑難雜症。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慕尼黑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家,雙手手腕疼痛,不能拉琴,看遍德國著名相關運動醫學專家,診斷均為腕關節勞損,沒有特效治療方法。相關專家為他定製了一副1000歐元的護腕,戴上護腕不活動手腕是不覺痛,但拿掉護腕,一拉琴還是一切照舊。萬般無奈,這位小提琴家抱著一絲希望求助中醫。

王中林仔細檢查了一番,判斷小提琴家的病症為一不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早期表現。但小提琴家不敢相信,甚至質疑他的行醫資格。最終在王中林的懇求下,小提琴家同意嘗試接受他的治療。

王中林用整復手法恢復他的頸椎正常位置,並未對手腕進行專門治療,治過以後,他再讓患者做些以前做了會痛的動作,結果,小提琴突然大叫了一聲「為什麼!」見王中林不明白,患者接著說:「為什麼這樣的醫生不是我們德國人,而是來自遙遠的中國?」

由於種種原因,國內推拿臨床病種單一,為人熟知的是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範圍逐漸萎縮,慢慢的病人也不知道了,醫生也因為看得少而變得沒有經驗了。

王中林在國內的沒遇到的病症到國外卻遇到了,看過不孕症、冠心病等,他以精湛的醫術受到各方好評,德國電視1臺、2臺、德國衛星電視1臺、德國體育電視臺、德國之聲廣播電臺、慕尼黑巴伐利亞廣播電臺等都曾予以報導,德國多家當地報紙也曾多次報導。

由於有多年的國外從醫經歷,王中林受邀參加2014年的青奧會服務工作,獲得包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以及劉翔、王勵勤、吳靜鈺等國內外知名運動員的高度評價。

會武術的專欄作家

中醫會太極拳,這個好理解,老祖宗提倡的養生之法。可沒想到,王中林還是個武術高手,不但會太極拳,還擅長保健氣功、九節鞭、單刀等中國武術,1985年曾獲全國中醫學院武術比賽軟器械亞軍,太極拳季軍,級別達到中國武術六段,同時還是國家二級裁判。

因為會武術,王中林練武的照片還成了在德國行醫的中國醫生的形象照片。而且,王中林因自己武術運動員的出身也更懂運動員的保健需要。在德國期間,他為桌球隊員治療過,還帶領滑雪隊員舉行武術培訓。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王中林還是一位專欄作家。旅歐期間,他曾為《現代家庭報》的「中醫在歐洲那些事」撰寫系列專欄文章,話題豐富。在德國王中林遇到最小的頸椎病患者是個13歲的少女,他由此想到不正確的坐姿對青少年危害很大;患者穿著像烏龜殼樣的塑料做的保護脊柱的護具,雖然用了大劑量的嗎啡類止痛劑,依然表情痛苦,臉色發白,他突發奇想,將風油精塗在患者腰背部和我自己手上,開始採用傳統推拿手法放鬆患者緊張痙攣的腰肌,沒想到發揮了奇效……

有情懷的西來橋人

今年,在外漂泊多年的王中林懷著一顆回報桑梓的赤子之心,返鄉創設整脊推拿工作室,他希望通過自己多年潛心研究掌握的針灸、推拿等中醫醫術,讓西來橋百姓在自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才具備的醫技診療服務,用他的精湛醫技回報家鄉人民。

「我從小體弱多病,肝炎、腎炎、腎結石都得過,小時候經常去西來橋醫院治療,媽媽總說我『還沒會吃飯就會吃藥』。我對當年看病的場景一直記憶猶新,對病人的痛苦與無助體會非常深刻,從醫後就下定決心要做個好醫生,為更多的病人減輕痛苦。」王中林說了這樣一番心裡話,道出了他多年專研中醫、治病救人的的人生真諦。

曾獲主要榮譽:

2000年獲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有二十多篇論文發表,已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另有3項發明專利申報中。

相關焦點

  • 國慶長假期間140餘名鄉賢回揚中 獻計家鄉發展
    原標題:長假助陣揚中「歸雁計劃」 140餘名鄉賢獻計家鄉發展   2日下午,來自國內外的140餘名揚中籍醫藥界「大咖」回到家鄉揚中,圍繞衛生與健康話題展開研討。   揚中發展促進會會長陸朝銀介紹,國慶期間將有數百名鄉賢回鄉共話揚中未來,當日回鄉的還有少將孫宏才、旅美博士張為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等。去年以來,揚中籍在外鄉賢在促進揚中發展、服務揚中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泰順仕陽鎮四領域新鄉賢促鄉興,匯聚後發...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溫州泰順仕陽鎮四領域新鄉賢促鄉興,匯聚後發崛起新能量 2020-12-11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立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社等舉措,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貧困老人...
    近年來,運城市大力發掘德孝文化內涵,通過開辦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立孝善扶貧機制,探索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模式等孝善助老的扶貧實踐,讓貧困老人有錢花、有飯吃,實現物質與精神雙重幫扶的同時,也涵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
  • 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 揚中發展促進會南京分會成立十周年大會在寧召開
    圍繞「服務揚中、服務揚中人;促進揚中發展、促進揚中人發展」的辦會理念,把島內外、海內外的揚中籍人士匯聚起來為揚中發展集思廣益、獻計獻策,且成效顯著。    衛生與健康分會秘書長施超介紹,在衛生健康促進分會的引導下,目前在揚中成立了「朱大龍教授工作站」、「施瑞華教授工作站」、「韓素萍教授工作站」、「王中林教授工作站」等專家工作站15個,涉及內分泌、消化道腫瘤,婦產、中醫推拿等多個學科專家教授工作站,開展專家門診、複雜手術、教學查房、進行疑難病例的會診討論,本地患者不出揚中就能享受到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有效降低了病人外轉率,兩家縣級醫院與鎮江
  • 【新鄉賢 新作為】長興縣:[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 打造鄉賢...
    近年來,長興縣委統戰部以古老的洪橋「濱湖文化」為基底,通過「一村一重點」,著力打造以「魚水憶·互助情·和諧風」為內核的五村互聯「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通過感召和匯聚新鄉賢力量,為弘揚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中道村:鄉賢譜寫現代漁家故事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王中林
    王中林比喻說:以前,不論多小、多靈敏的器件,都需要附加一個較大尺度的傳統電源,好比「螞蟻拉個大駱駝」。而纖巧的納米發電機能夠讓納米器件不再需要外在的電源,電池也不再需要,無疑將會使電源領域向前邁進革命性的一步。2007年,王中林團隊首次成功研發出由超聲波驅動的可獨立工作的直流納米發電機,2008年初,王中林團隊又研發出可以利用衣料來實現發電的「發電衣」的原型發電機。
  • 您有一份來自揚中陳履生博物館群的資料,請收藏
    揚中因地處揚子江中而得名。位於鎮江市丹徒區圌山東側的揚子江中。北面與揚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與鎮江、常州一衣帶水。全市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島、雷公島四個江島組成,總面積332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28平方公裡。現在揚中有一橋、二橋和三橋,還有穿越而過的泰州大橋。想想從前沒有橋的日子,揚中人出門只能擺渡過江。
  • 華人科學家王中林問鼎能源「諾獎」
    小城走出的物理天才  王中林1961年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1978年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學習物理。1982年成為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中西北五省唯一被錄取的學生。王中林選擇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投入考利教授門下。考利教授是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的祖師級人物。就這樣,王中林開啟了自己的科研路。
  • 揚中配電箱成套安裝規範
    揚中配電箱成套安裝規範額定頻率為50Hz,額定絕緣電壓為690V,脫扣器電流40-160A,WL指迴路1,後面還有迴路2等,4*701*指4根線芯截面70mm2加一根線芯截面35的中性線芯,FC:指暗敷在地面內,極數為一極,3*2.3根線芯截面面積4mm2的,SC穿直徑15mm的鋼管,斷電器型號為C65N,大斷路電流為16A,採用4根線芯截面4mm2的銅芯聚氯乙烯絕緣電纜,穿直接20mm
  • 王中林獲埃尼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
    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為王中林頒發埃尼獎獎章。  馬塔雷拉為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等獲獎科學家頒發了獎章。他高度評價了王中林的科研成果,特別是納米發電機和海洋「藍色能源」技術對世界能源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並對納米能源的應用前景充滿期待。
  • 2018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王中林
    2018年10月22日,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在義大利獲頒埃尼獎(EniAward)。埃尼獎是世界能源領域最權威、最負盛名的獎項,被譽為 「能源界諾貝爾獎」。王中林成為迄今為止獲此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為王中林頒發獎章,高度評價王中林的科研成果,特別是納米發電機和海洋「藍色能源」技術,對世界能源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 西電校友王中林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
    上世紀60年代鬧饑荒,王中林從小身體素質就不好,在小學、中學老師的記憶裡,他總是一副臉色發黃,瘦弱無力的樣子。1977年的一天,鄉辦中學的老師拿來一份化學試卷,王中林得了85分,全班第一名。那天他才知道中國有了高考的消息。那時候高中兩年都沒有發過一本數學書。一是家境貧寒,二是老師們認為學會丈量土地識別化肥很實用。王中林想辦法找書看找題做。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王中林:我不會享受生活?科研就是我的生活
    王中林,持之以恆地進行氧化鋅納米結構研究,使氧化鋅成為除碳納米管和矽納米線之外,納米技術中又一大材料;他在國際刊物上發表了上諸多期刊論文,論文被行業廣泛引用;2018年10月22日,他更是榮膺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埃尼獎組委會充分肯定了王中林作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和技術的創立者地位。
  • 我國頂尖科學家王中林:從一個農村娃,成為了頂尖科學家
    王中林的出生並沒有給他的家庭帶來興奮感,而是帶來了憂愁的感覺。因為他們家已經有很多的小孩了,王中林的出生讓本就吃不起飯的家庭情況雪上加霜了。所以在王中林小的時候就經常擔心吃飯的問題。由此可見,王中林家庭是多麼貧困。
  • 中科院院士王中林受聘廣西大學「雙聘院士」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南寧12月12日電 日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教授受聘廣西大學「雙聘院士」聘任儀式在大禮堂舉行。
  • 王中林:一位開掛的科學家和他的納米帝國
    於是,王中林適時地提出了 「自驅動(self-power)」 的這一概念。所謂的自驅動,是指不依靠電池等儲能器件,讓電子產品直接從環境中收集能量。這個概念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在2008年這期《科學美國人》上,王中林首次提出「self-power」這一概念。
  • 王中林的納米電池究竟是個啥?
  • 揚中市民路邊撿到一隻貓頭鷹
    金山網訊 8月17日晚8時許,揚中城西派出所收到了一隻受傷的貓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