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我不會享受生活?科研就是我的生活

2020-12-04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月22日電(劉丫 鍾豔平)「任何事情想要做得有聲有色,每天只投入8小時是遠遠不夠的,我熱愛科研,享受科研,幾乎無時無刻不想著研究。」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創始所長、首席科學家王中林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分享,「學生說我不會享受生活,我反問他,生活的定義是什麼?科研就是我的生活,是我快樂的源泉。」

王中林,持之以恆地進行氧化鋅納米結構研究,使氧化鋅成為除碳納米管和矽納米線之外,納米技術中又一大材料;他在國際刊物上發表了上諸多期刊論文,論文被行業廣泛引用;2018年10月22日,他更是榮膺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埃尼獎組委會充分肯定了王中林作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和技術的創立者地位。面對一系列成果和榮譽,王中林始終謙虛,多次強調自己的成果多半屬於幸運,很多成果都是偶然的機緣巧合。他說,「我曾經總結了自己的12項原創研究,大多數是偶然情況下發現的。」

王中林回憶,2011年,他的學生在測試一款納米發電機時突然發現了存在3-5伏的電壓信號,而一般情況下應該顯示是1-2伏的電壓信號,學生向他說明了這一情況,王中林沒有因為這個錯誤結果指責學生,反而囑咐學生多做一些實驗,繼續觀察結果。經過反覆實驗,他發現這高出來的電壓是由於摩擦產生的。2012年初,他帶領團隊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納米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小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把人走路、說話等各種由摩擦產生的能量收集起來,轉換成電能,為一些設備供電。「偶然情況下的錯誤,有時候並不一定是錯誤,也可能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界。」王中林感慨。

1995年,王中林應聘到喬治亞理工學院當副教授,由於沒有專用實驗室,他只能白天看文獻,晚上蹭別人的實驗室進行研究。在這樣的環境下,王中林用三年時間發表了80多篇論文並一舉獲得終身教授的席位。聊起這段經歷,王中林說他不能因為條件艱苦而停止研究,反而激發了自己奉行「實驗和理論並行」的準則,也就是白天研究理論、晚上做實驗,而且還是同時做三個課題。「我熱衷於自己的研究,不覺得這是一件苦事,遇到困難就找解決辦法,實在行不通就改變一下研究方向」。正是由於這樣的熱愛、堅持、勇於改變,才成就了如今研究成果豐碩的王中林。從開始做科研到現在,他始終奮鬥在科研一線,親自做實驗、了解實驗困難、解決學生的難題,也做到了他所說的「我的研究精神永不滅」。

工作之餘,王中林很喜歡和自己的學生們談天說地,從教幾十年來,他培養了包括碩士、博士、交流生在內的250餘名學生,從他清楚地說出這個數字,我們就能感受到,對於這些學生們,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作為一個個人,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把學生們培養好,他們就會將我熱愛的科研事業延續下去,將我熱愛的學科、領域發展好。」王中林說自己的科研之路並不平坦,走了很多彎路,並沒有人告訴他什麼是錯的,什麼是行不通的,他希望自己能做學生們的領路人,讓他們不要走自己走過的彎路,並時刻給他們加油鼓勵。在王中林內心看來,他希望自己的每個學生都能做研究、做教授,把自己的事業傳承下去,但他卻不這麼要求學生,「你頭腦靈光,畢了業可以去經商」,他說學生們還是應該做適合自己的工作。

除了對學生們的悉心培養,王中林還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科學,讓科學成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因此,在他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雙聘教授曹霞組建了Maxwell創新科普實驗園,將王中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科普展品,引發更多人對科學的興趣,王中林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點燃青少年的科學火種,讓他們的科學夢生根發芽。

「人一生的精力非常有限,看準一件事情就要沉下心紮下去。我在納米領域已經研究了30年,未來的20年,我還會堅持現在的研究內容。」王中林說,這就是他「生活」的樂趣。

相關焦點

  • 揚中新鄉賢——王中林
    他長期從事針灸、推拿、中藥的臨床醫療以及教學、科研工作,主持並完成多項部省級、市級及校級科學研究任務。他還曾受邀在美國華語電視臺「丁丁電視」、南京十八頻道「標點健康」、生活頻道「健康大講堂」以及江蘇健康廣播和南京人民廣播電臺「小芳健康網」作為特邀嘉賓主講了多期脊柱相關疾病的節目。
  • 關於享受生活的句子
    1、生活的真諦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情達到一種舒暢或平靜的狀態,做事完全是自覺、自願而且帶著興趣的。隨心所欲並不是指金錢的方向和改變,而是指心靈的自由。2、我相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你就會遇到什麼樣的男人。我總是為以後的優秀而努力,大家都不明白,我已經優秀了,為何還那麼努力。
  •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王中林
    我們做的就是將這種電能高效地『收集』起來,讓一舉一動皆能發電。」 王中林曾經這樣介紹過他們研究是摩擦點發電機。人的行走、身體的晃動、手的觸摸、下落的雨滴,甚至車輪的轉動……在王中林眼裡,這一切皆能發電:「只要把摩擦電發電機附著在產生這些動力的物體上,就能實現對機械能的有效收集。」「只要你能動,就能發電。」王中林這樣描述纖維納米發電的遠景。
  • 王中林院士:講述TENG的誕生記
    由於摩擦這一現象很普遍,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有,甚至走路、衣服翻動都會有,因此我們發明了四種模式,可以把這種接觸、滑動等四種不同的狀態轉化成電能,這就是摩擦納米發電技術,這種技術和傳統的技術還有優勢互補的效果。  中國科普博覽:您覺得摩擦納米發電機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 王中林: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為祖國爭光,實現真正寒門逆襲
    1961年,王中林出生於陝西高陽的一個窮苦家庭。他全家以種地為生,生活非常辛苦。為了維持生計,他的父母不得不讓年幼的王中林參與到勞作上。每天的大半時間,他都要花費在田地之中。從初中到高中,都是這般度過。然而王中林的父母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用盡全力供孩子讀書。
  • 他是交大直博生,發表多篇論文:科研就是探索,專注會更享受科研!
    「科研就是探索」「我是做物理的,我認為科研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無論你的專業是什麼,無論你將探索哪些地方,其實都是在解決未知。你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整理結果,這些都是共通的。」「對於做科研的人來說,得到的『回報』除了論文似乎也沒有其他內容了。『學術之星』評選活動能有這樣的榮譽給自己,是一種獎勵和鼓勵,同時也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使我能夠更加堅定地在科研路上走下去。」當談及為何選擇直博時,王耀十分果斷,因為他覺得一生中能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去經歷一段科研生活是非常值得的。
  • 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附簡歷)
    ,並認為這一領域「有潛力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世界」。研發無需電池的自驅動心臟起搏器2012年,王中林帶領團隊構建了全新的納米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小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把人走路、說話、心跳,肌肉收縮等運動中由摩擦產生的能量收集起來,轉換成電能,為一些設備供電。未來很多裝置在身體中的醫療器械就不再需要電池了,因為自驅動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實現自己發電的技術。
  • 天津人最會享受生活!外地人永遠都不懂!
    「我們天津人是最會享受生活,你們外地人永遠不懂」這句話是前面寫了篇文章《千萬不要再天津人面前說自己戀家》一個粉絲的評論! 「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這是到了天津才聽過的一句話,也是用來形容天津人的,天津是一個靠海的城市,吃海貨也是一種習慣吧。 當然,現實中也不會有天津人因為要買海貨而借錢,這只是把天津人對吃的態度誇張化了,但同時也反映了天津人對待生活的熱情和態度。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被譽為「納米發電機之父」
    王中林是國際公認的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領軍型科學家。2006年,王中林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納米發電機,被譽為是「納米發電機之父」。他同時也是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兩大學科的奠基人。王中林教授。
  • 女人口述:我的「另類」夫妻生活
    私底下我也向閨中密友打聽過她們的秘密,令人沮喪的是她們都是那種嫌老公調情不夠的角色,偏偏就是我成了女人中的「另類」。在我無計可施的時候,有一天我聽到別人在談論色情電影時,說那裡面的女人都是假裝投入,便想我為什麼不像她們一樣取悅老公?這確實是個好辦法!由於我的配合,老公不再像過去那樣對性索然寡味了,次數也明顯地增加。
  • 我的植物系生活和植物系家
    在植物系青年這個新名詞之前,我所知道的這個名詞叫森系女孩,森系女孩是一種時尚潮流,也是一直比較擁抱大自然的態度,即清新、自然、超凡脫俗,背著有如走出森林般的感覺。森系女孩一詞最早是來自於日本社交網站,森系不僅是一種時尚穿搭,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精神實質。
  • 特別欣賞的一種生活狀態就是我過得很好,我沒什麼想說了
    四、特別欣賞的一種生活狀態就是:我過得很好,我沒什麼想說了。五、有的時候,願意放棄才不會苦,適度知足才不會悔;記住感恩才不會怨,懂得珍惜才不會愧。人生,在心淡中求滿足,在盡責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快樂,在忠誠中求幸福。早安!
  • 「我是不會搞科研嗎?我是不會畫插圖啊」
    「我是不會搞科研嗎?無論是論文、海報,還是其他公開呈現形式,好的插圖和排版都能助科研人員一臂之力。通過視覺進行溝通和信息傳達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但絕大多數科學家從未接受過這方面的正式訓練。在此,《自然》採訪了三位有科研繪圖經驗的人士。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一沙一世界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對記者說。他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解決了藍色能源開發和能量搜集的難題,通過高效搜集一片安靜海面的能量,就能點亮萬家燈火。  王中林還說:「所長可以不當,院長可以不當,教授不能不當。為什麼?因為我熱愛科研,熱愛這些年輕的學生,喜歡和他們在一起談笑、說話、討論、研究。這是我一輩子最好的選擇,也最適合我自己的選擇。」
  • 我那些生活拮据的研究生同學
    最近一期的《奇葩說》談到了這樣一個話題,大學畢業後生活拮据,要不要啃老?雙方爭論的面紅耳赤,坐在電腦前的我卻默默點了微信收款的按鈕,接受了來自家鄉父母的「支援」。生活拮据,或許是這一屆年輕人的常態。但這不會因為你畢業後,掙錢了,這個問題就會消失。反而,從你本科畢業開始,生活的拮据和人格的獨立已經開始了暗暗鬥爭。
  • 諾獎熱門王中林是什麼樣的科學大牛?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同行眼中的「大牛」  「我高興得差點跳起來。」王中林在陝西蒲城工作的表弟姜文社說。  24日傍晚,王中林獲獎的消息,從兩萬公裡外的大洋彼岸傳到了渭北山區的小縣城裡。家人們相互傳遞著消息,卻形成了一種默契——沒有給王中林發簡訊、打電話,「不想給他太大壓力。」表弟說。
  • 智能家居和我的生活關係是正無窮
    智能家居行業在中國的家居市場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是二十多年,因為我從開始從業智能家居到現在已經快二十年了,可能有很多人的觀念裡在2020年的今天仍然對智能家居沒有概念。智能家居用簡單的話來講,理想的智能家居就是,一切你生活中你需要使用的電器產品,都可以根據你自己的實際需要而進行的訂製服務,訂製方式必須簡單而且不費時間。當然如果想要全部實現需要花費的自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比爾蓋茨的豪宅據說智能系統不少,當然我還沒有機會去領略一下,聽說可是花了不少的銀子才做的尚可吧!
  • 這樣的愛情說實話我羨慕了。你準備好就來和我一起生活
    男孩我希望你帶著夢想過好你的生活。即你想要的生活。你什麼時候準備好了,再和我我們兩個人一起生活。如果你還沒開竅,那麼我會帶著自己的夢想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守護你的慢慢成長。但是不討厭並不代表喜歡只是無感而已在他們的身上想多看一會神似愛人的模樣如果不像了,我不會再多看一眼。
  • 佩索阿:我永遠生活在現在,不了解未來,也不再擁有過去
    既然已知此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往往非我所願——未來的生活除了不同於我的假設和期望,甚至身外之事通過我的意志發生,我還能對之做出什麼樣的假設?過去沒有一件事情能喚起我重複一次的徒勞幻想。我不過是我自己的殘餘或幻影。我的過去是我未能實現的一切。我甚至絲毫不懷念回到過去的感覺,因為感覺存在於當前時刻——時刻一過,就像書本翻過一頁,縱使故事仍在繼續,但內容已完全不同。
  • 我的閱讀生活
    老公在家,我連樓下的菜市場也懶得去。有時趕上老公出差,家裡沒吃的,不去不行,就急匆匆直奔目標,買後立即打道回府。  結婚伊始,節假日老公經常拉我去逛街,每次逛不了一會兒,我就不耐煩,情緒也表現出來了,話少了,臉也拉長了,不免乘興而去,掃興而歸。幾次三番,老公摸清我的脾氣,需要外出採購,自己單槍匹馬,獨來獨往,不再「強我所難」「勞我大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