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彈射技術大有可為 兩家功率半導體上市公司助力實現國產突破

2021-01-08 金融界

  根據媒體報導,7月8日,我國飛輪儲能系統在北京地鐵實現正式商用,飛輪儲能技術能為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提供足夠的能源供應,其商用意味著我國電磁彈射系統距離正式應用的日子已經不再遙遠。中國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表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領先於美國,相對於蒸汽彈射功能提高了一倍以上。

  電磁彈射技術作為現代航母的關鍵技術,是國防核心實力的標誌性技術之一。電磁彈射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向外運動。這種將初級能量(通常為幾百千焦至幾十兆焦)儲存在儲能元件中,如飛輪儲能等,然後通過快速開關和脈衝成形網絡,將此能量在毫微秒、甚至是納秒時間內釋放到負載上,以得到極高的功率的技術也就是脈衝功率技術。

  業內人士認為,開關元件是脈衝功率技術中一個重要的關鍵技術,其參數直接影響整個脈衝功率系統的性能。具有耐高電壓強電流、擊穿時延短且分散性小、電感和電阻小、電極燒毀少以及能在重複的脈衝下穩定工作的各種類型開關元件的研製,是當前國內外脈衝功率技術中一個十分受重視的研究課題。

  電磁彈射系統由直線電機、儲能系統、控制系統和電力電子系統等組成。除了飛輪儲能系統實現突破外,我國在控制脈衝放電的電力電子系統上也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目前國內兩家公司的功率脈衝開關產品已經實現量產進入產業鏈當中:

  株洲中車時代電氣(3898.HK)——目前有3種型號脈衝功率組件產品。半導體事業部是株洲中車時代下屬的核心業務單位,專業從事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研發與製造,是我國最早開發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單位之一。

  臺基股份(行情300046,診股)(300046.SZ)——自主開發的固態脈衝功率開關系列,應用於軍民融合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技術領域,以高脈衝功率晶閘管研發為載體,開展多項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能夠滿足國家重大項目需求。目前已利用現有產線平臺實現批量生產,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取代進口。

  華夏幸福(行情600340,診股)產業研究院分析稱,電磁彈射技術最廣為人知的運用是在航空母艦彈射器上,目前在電磁彈射領域,中國和美國處於第一梯隊。其中美國經過了30年的研發周期,由國防採購商通用原子能公司(General Atomics)研製了飛機電磁彈射系統EMALS,並在福特級航母上搭載服役。我國在航母艦隊領域起步較晚,但在綜合電力推進系統中已取得關鍵突破和自主可控的能力,電磁彈射系統在國產航母中搭載可期。

相關焦點

  • 國內最大功率半導體企業上市!背靠央企,能否實現晶片進口替代?
    由於背靠華潤集團,華潤微電子擁有雄厚資金實力,註冊資本將近4億元,並且是國內罕見的採取IDM模式的半導體企業,即兼具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華潤集團在A股擁有四家醫藥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雙鶴、華潤三九、華潤萬東和東阿阿膠,以及兩家港股醫藥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醫藥、華潤醫療。
  • 功率半導體正迎來最好的「時代」,華潤微電子依託四大優勢加速產業...
    受益於此,國內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之一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微電子」)也正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繼實現科創板上市目標之後,華潤微電子的下一個目標便是躋身全球功率半導體第一梯隊。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大有可為雖然從全球格局來看,全球功率半導體巨頭主要集中於歐洲的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美國的德州儀器、安森美,以及日本的三菱等。
  • 殲15研製突破難點,攻克彈射難題,電磁彈射上航母時間節點拉近
    而一艘航母戰鬥力的直接表現,就在於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上,近日,我國的官媒顯示我國的航母艦載機殲15的研製已經突破了彈射系統的相關技術難點,這也就標誌著我國航母使用電磁彈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不少的小夥伴想問了,我們的彈射版殲15,在什麼時間可以上艦呢?其實這個問題就要取決於我國的下一代航空母艦是否要安裝電磁彈射器。
  • 海工大首設「電彈」專業引猜測 電磁彈射技術已經成熟
    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簡稱海工大)今年的「報考指南」中首次出現「電磁發射工程」專業。這被普遍解讀為中國海軍為發展電磁彈射型航母以及電磁軌道炮這類高科技裝備培養使用維護和初級指揮人員,甚至有香港媒體認為,中國在電磁彈射器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將在2020年完成建造。
  • 從五家A股公司財報 看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的機遇與挑戰
    五家功率半導體廠商2018年財報功率半導體廠商去年業績亮眼,相繼導入IGBT市場從2018年營業收入規模來看,蘇州固鎝、揚傑科技、華微電子、捷捷微電、臺基股份等五家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規模最大的是蘇州固鎝,其次為揚傑科技和華微電子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增長+漲價+國產替代
    、華潤 微、新潔能等一批功率半導體企業陸續上市,正在發展壯大。由於採用零電壓或零電流開關 技術,諧振式變換器具有開關損耗小、電磁幹擾小、低噪聲、高功率密度 和高可靠性等優點。 (2)能量轉換器:新能源車能量轉換器的主要部件是功率器件。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量價齊升,國產替代正當時
    四、技術進步、產能擴張,加速實現國產替代(一)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巨大,但國產化率較低。2018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 達到 138 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35%。
  • 晶片國產替代黃金賽道!手機快充和電動車都離不開,揭秘功率半導體
    ▲GaN 功率元件市場發展與應用趨勢(億美元) 四、技術進步、 產能擴張,加速實現國產替代1、功率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中國20兆瓦艦用動力領先歐美一代,電磁炮電磁彈射不再是難題
    據專家介紹,20兆瓦級的艦用發電機組使我國大型艦船發電能力提高了5倍多,美軍DDG-1000級驅逐艦的最大發電功率也就18兆瓦,而我國產品領先歐美同類一代。接下來這項研究成果我國將用於航母、潛艇、驅逐艦等大型艦船上。電磁炮被稱為是21世紀武器,但因為能源問題一直難以實際應用,而我國20兆瓦級艦用汽輪發電機組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試想如果每艘軍艦都能裝電磁炮,這將改寫未來戰爭規則。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供需錯配,盈利釋放,持續突破
    功率半導體分類及技術原理功率半導體為半導體重要組成,是進行電能(功率)處理的核心器件,用於改變電子裝置中電壓和頻率、直流 交流轉換等。根據產品形態,功率半導體可分為器件、IC 兩大類。據 IHS Markit 的統計,2018 年中 國 IGBT 市場空間為 19 億美元,為我國 16 個重大技術突破專項中的重點扶持項目。3. 寬禁帶材料帶來功率半導體發展新機遇SiC、GaN 等第三代半導體,有望帶來功率半導體發展新機遇。
  • 第三代半導體再次被推至聚光燈下 相關上市公司有哪些?
    ,其中,第三代半導體上市公司漲幅居前,露笑科技一字板漲停,乾照光電午後拉升封板,臺基股份、揚傑科技、華燦光電、三安光電、斯達半導等漲幅居前,截至收盤分別漲16.28%、10.41%、9.99%、8.03%、7.52%。
  • 漲價潮點名,功率半導體會喊「到」嗎?
    而從國產化情況來看,在 2017 年, 功率半導體主要器件國產化率均未超過 50%,IGBT 模組、MOSFET、晶閘管、 整流器的國產化率更是只有 30%多,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同時由於功率半導 體技術更迭慢,製程相對邏輯 IC 工藝投資力度小,技術難度低、生態要求也 更低,國產廠商更易突破。加之國內廠商相比國外頭部廠商收入體量和份額低, 有望伴隨細分市場的高速成長帶來較大的業績彈性。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鍍膜與刻蝕兩環節設備合計約 50%,是國產替代的主力領域,相關公司有望從中受益。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技術逐漸成熟,加上近年來本土晶圓產線建設力度加大,各環節設備企業迎來高 速成長。本土半導體設備廠商在光刻、刻蝕、鍍膜、氧化擴散、清洗、拋光、離子注入等環節基本實現全覆蓋。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發力半導體設備領域。
  • 「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功率半導體2021年景氣度高
    □ 華潤微、士蘭微、斯達半導、揚傑科技等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增加投資,擴大晶圓、封裝等產能。其中,華潤微擬38億元投建封測基地。「從部分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2020年,功率半導體行業產銷兩旺。展望2021年,在需求高增長、國產替代的雙輪驅動下,行業全年有望保持高景氣度。」近期,有行業人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根據 英飛凌對 2018 年全球市場格局的統計,模組端斯達半導作為唯一國產公司躋 身前十位,市場佔比 2.2%。從汽車功率半導體公司上看,前 5 大企業主要為英 飛凌、STM 等外資企業,市佔率達到 63%,整體市場還是被海外壟斷。除斯達半導外,中車時代電氣及比亞迪為國內 IGBT 自主研發領軍企業。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僅在二極體、晶閘管領域開始廣泛替代,而在MOSFET、IGBT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在國內IGBT市場,海外廠商同樣佔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的空間十分廣闊。根據IHS 數據,國內MOSFET器件僅英飛凌、安森美兩家企業就佔據45.3%的市場份額,前五廠商中僅有華潤微一家中國公司(若不計入安世半導體份額);IGBT方面,全球前十大IGBT模塊供應商佔據77.7%的份額,當中僅有斯達半導一家國內企業進入排名,佔據2%的市場份額。根據ASMC披露,我國90%以上IGBT產品需要進口。
  • 電磁航母來了:我國首款彈射艦載機完成航母彈射,採用國產發動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表示貴航研發生產的殲教9改進版已經可以在航母上完成彈射起降。現在,我國已經是美國以後,世界上第二個可以製造出電磁彈射器的國家。殲教9新改型媒體稱之為「海山鷹」, 將進氣道改為兩側布局,對機翼、尾翼等方面進行了改進。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選擇難題待解:技術、資本、成本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王漢星 回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持續衝擊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形式的變化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突破帶來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之下,以碳化矽、氮化鎵為核心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伴隨著功率器件產業的景氣度上升,逐步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 國內晶片設計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在細分領域的國內最強
    比如2017年匯頂科技在指紋識別晶片領域實現了對瑞典FPC的超越,成為國產設計晶片在消費電子細分領域少有的全球第一。士蘭微從集成電路晶片設計業務開始,逐步搭建了晶片製造平臺,並已將技術和製造平臺延伸至功率器件、功率模塊和MEMS傳感器的封裝領域。但與國際半導體大廠相比,不管是高端晶片設計能力,還是規模、盈利水平等方面仍有非常大的追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