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隨著我國的國產航母完成海試順利返回母港,這就標準標誌著我國的航空母艦發展已經進入到了雙航母階段,我國的航母事業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而一艘航母戰鬥力的直接表現,就在於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上,近日,我國的官媒顯示我國的航母艦載機殲15的研製已經突破了彈射系統的相關技術難點,這也就標誌著我國航母使用電磁彈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不少的小夥伴想問了,我們的彈射版殲15,在什麼時間可以上艦呢?其實這個問題就要取決於我國的下一代航空母艦是否要安裝電磁彈射器。與此同時還需要解決殲15電磁彈射器消耗的大量電能的問題,我們不能學美國人那樣著急忙慌的趕鴨子上架,我們要將這些疑難雜症全部消化乾淨了之後再提電磁彈射系統上艦的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都沒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那麼我們的國產航母就會失去戰鬥力,像美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一樣,身上有一堆的問題,只能在造船廠趴窩解決這些早都應該解決的問題。
在電磁彈射系統完全沒有問題之後,彈射版的殲15才能呼之欲出,儘管對於彈射版本的殲15來說,不敢說使用了彈射系統之後它的作戰半徑要比滑躍起飛的殲15翻倍,但是也至少能保證殲15可以實現滿油滿彈狀態下的起飛了,也就是說,作戰水平至少可以與美軍的「大黃蜂」艦載機旗鼓相當。殲15艦載機是我國在蘇33的原型機作為基礎研製出的一款重型艦載機,殲15雖然在氣動外形和布局上與蘇33高度相似,但是從內在來說,卻又與蘇33有著天壤之別。殲15上使用了我國先進的電傳作業系統和儀表顯示系統,這比蘇33不知道高出幾個等級。
目前殲15是我國航母部隊的主力機型,由於我國的國產航母一直使用的是滑躍式甲板,所以早期型號的殲15一直都是採用滑躍起飛的方式,這也就大大的限制了殲15的載重能力,殲15為了延長滯空時間,也不得不採用夥伴加油吊艙的方式,來進行遠距離的作戰。採用電磁彈射的殲15作戰半徑肯定會有所提高,並且戰鬥力也會得到更加明顯的加強。目前殲15雖然被叫成重型艦載機,但是本質上來看,殲15也只能算是中型艦載機水平,目前國外先進國家比如美國的航母艦載機已經裝備到了以F35為代表的四代機,所以中國的艦載機發展來看,殲15必定只是一款過渡性產品,我們還是更加期待更加先進的隱身艦載戰鬥機的早日出現,成為我們海空長城的重要防禦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