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電子戰型揭開廬山真面目,滑躍+俄發令人大失所望?

2020-12-06 晨曦軍情

殲-15電子戰型(殲-15D,也就是網友們俗稱的「咆哮飛鯊」)被傳言正在試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是卻一直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大家也不知道它到底長什麼樣子。最近這個傳說終於正式得到了實錘,殲-15D的高清無碼大圖在網絡上隆重曝光,讓渴望已久的人們能夠有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不過當神秘面紗揭開之後,網友們的反應卻是迥然不同,大部分人為中國海軍又新增了一件趁手利器而感到歡欣鼓舞,也有不少人對殲-15D吹毛求疵甚至大肆貶低。

傳聞已久的咆哮飛鯊正式曝光

從公開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殲-15D的改裝方式基本照搬了殲16電子戰型的模式:在雙座型殲15的基礎上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降低了機身空重;兩端機翼安裝了與殲-16電子戰型和EA-18G類似的翼尖電子戰吊艙;機頭取消了空速管,用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取代了原先使用的機械掃描雷達。可以說,殲15D的雷達航電設備主要是移植了殲16電子戰型現有的成熟子系統,綜合技術性能從殲15的第三代改進型水平一躍升級成為三代半水平。

咆哮飛鯊沿用殲16電子戰型的成熟系統

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縮短研製周期,儘快服役形成戰鬥力,但是與此同時也留下了一些不盡人意的白璧微瑕。比如殲-15D使用的是俄制AL-31F發動機,而且從起落架結構判斷依然還是滑躍型戰鬥機,於是乎這些問題就成為了不少人對殲-15D進行口誅筆伐的最佳藉口。有的人質疑,太行發動機還是不太行,時至今日仍舊是爛泥扶不上牆。也有的人說,殲-15D之所以使用俄發,是因為太行發動機供電能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大功率電子戰系統的作戰需求。

目前是為了配備現役的滑躍型航母

更有甚者,還有的人認為殲-15D採用滑躍型設計,說明我國的彈射型航母尚處於遙遙無期的狀態。具有懷疑精神當然是好事,但是要建立在符合基本常識和邏輯思維的前提之下,否則只能貽笑大方。殲-15D使用俄發絕非是所謂的「太行不太行」,因為在咆哮飛鯊露面之前,雙座型的殲15S和彈射型的殲15B都已經裝備了太行發動機,尤其是殲15B,作為未來大批量建造的主力航母艦載機,一開始就直接使用太行發動機進行試飛,充分說明了太行發動機的可靠性和技術水平是滿足艦載機需求的。

彈射型咆哮飛鯊下一階段的升級方向

真正原因是現階段的殲15D主要是為了適應在遼寧號航母和002型航母上列裝的需要,這兩艘航母的艦載機數量有限,需要配備的殲15D數量也不會超過個位數,為了這點產量就專門使用太行發動機顯然是得不償失的,也會極大地增加航母地勤人員的工作負擔。明智的做法是少量的滑躍型殲15D使用俄發,與現有的滑躍型殲15保持一致;批量生產的彈射型殲15D使用太行發動機,與彈射型殲15B保持一致。至於太行供電不足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同等級別的殲16電子戰型使用的就是太行發動機,如果真的存在這個致命缺陷,殲16電子戰型早就換發了。

殲15D可以匹敵美軍的EA18G

殲15D目前採用滑躍型設計,跟國產彈射型航母的進度也沒有任何必然聯繫。按照正常的建造流程,國產彈射型航母就算現在已經開工了,距離上機測試階段也至少還有五年的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先利用成熟技術搞出滑躍型殲15D裝備兩艘滑躍航母,一邊積累使用經驗,發展問題隱患,一邊研製彈射型殲15D更加事半功倍,完全來得及趕上裝備國產彈射型航母。無論殲15D處於何種狀態,它的服役列裝都將極大提升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綜合作戰能力,大家沒有必要去糾結一些無關緊要的技術細節。

作者:利刃/刻雨無痕

相關焦點

  • 殲15首飛11周年紀念!電子戰夜戰改型不斷推出,至今服役多少架?
    在畫面中,多架殲-15戰機以楔形的編隊模式跨越海空,場面看起來非常震撼人心。在畫面中,通過殲-15戰機的視角,去感受戰機的起飛、升空、翱翔等一系列動作,見識了殲-15是如何穿雲破霧、叱吒天海的,著實讓人感覺很刺激。 殲-15在2009年首飛成功,到今年已經有11個年頭了。作為航母戰鬥群中的攻擊利器,殲-15戰機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關注。
  • 殲15D咋還在使用俄國發動機?咆哮鯊能否匹敵咆哮者?
    提到殲-15的電子戰型號殲-15D,相信關心裝備的軍迷朋友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由於殲-15的綽號叫「飛鯊」,於是有軍迷將其命名為「電鯊」或「咆哮鯊」。殲-15D電子戰攻擊機一舉打破美軍EA-18G咆哮者艦載電子戰攻擊機孤獨求敗的壟斷狀態。
  • 美軍超級大黃蜂戰機進行滑躍起飛試驗,能博得印度歡心嗎?
    ,這也引發了軍迷們的關注,美軍超級大黃蜂戰機進行滑躍起飛試驗,能博得印度的歡心嗎?,因此E型和F型都被美軍稱為超級大黃蜂,在美軍的規劃中,就算是未來F35C隱身艦載機全面服役,美軍也仍然會保留下數百架F18E/F配合F35C作為主力艦載機使用。
  • 殲15研製突破難點,攻克彈射難題,電磁彈射上航母時間節點拉近
    在電磁彈射系統完全沒有問題之後,彈射版的殲15才能呼之欲出,儘管對於彈射版本的殲15來說,不敢說使用了彈射系統之後它的作戰半徑要比滑躍起飛的殲15翻倍,但是也至少能保證殲殲15艦載機是我國在蘇33的原型機作為基礎研製出的一款重型艦載機,殲15雖然在氣動外形和布局上與蘇33高度相似,但是從內在來說,卻又與蘇33有著天壤之別。殲15上使用了我國先進的電傳作業系統和儀表顯示系統,這比蘇33不知道高出幾個等級。
  • 6年後,鏡頭再次聚焦殲-15艦載機:飛鯊方陣搏擊海空!
    2012年11月23日上午9點08分,我軍飛行員駕駛國產殲-15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降落在航空母艦遼寧艦上,一舉突破了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等關鍵技術。此後6年間,這支飛鯊團隊不斷創造著人民海軍建設發展中的一個個首次,這群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海空驕子,如今,翅膀越來越硬。2012年11月23日,41歲的艦載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駕駛編號「552」的「飛鯊」,首次成功著艦遼寧艦。
  • 殲15艦載機首次夜間空中加油,女聲語音包成了大亮點
    殲-15艦載機夥伴空中加油的首次露面是在2016年12月,當時中國海軍的航母打擊編隊進行了連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在黃海和東海海空域,多批次起飛升空,開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對抗等多項任務。這是中國首次曝光殲-15艦載戰鬥機具備夥伴空中加油能力。
  • 2艘航母已服役,殲-15戰鬥機大量上艦,中國還急需這七種艦載機?
    目前「遼寧」艦和「山東」艦主要搭載的艦載機無非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直-18A/F/Y大型直升機、直-9C這幾款,相對於美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來說,我們的艦載機種類、數量都偏少。主要缺乏的是隱身艦載機、電子戰機、固定翼預警機、艦載教練機、艦載固定翼運輸機、艦載加油機、艦載無人機這七種艦載機。
  • 不是殲15D電子戰機!我國新電子戰機疑似已經服役,空軍戰力倍增
    美軍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強大的性能讓世界各國都開始追求戰場「制電磁權」之路,畢竟電子戰機是完全能夠擊落五代機的。由於電子戰飛機世界強國都在發展,我國肯定也在發展電子戰機。在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我國不斷地攻克難關,我國也在開發電子戰機。目前我國電子戰機已經開始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了。
  • 殲20將換裝國產航發,性能匹敵美國F22,俄制發動機將成為歷史!
    中國正在不斷改進渦扇-15發動機,以期殲20裝備後性能可匹敵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性能。然而,由於疫情的影響,研發進度已經落後,現在改進型渦扇-10C渦扇發動機的性能已經可以與俄羅斯AL-31F發動機媲美,殲20將換裝國產航發,不受俄羅斯發動機的限制。
  • 新冠病毒,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一組彩照揭開它的「真面目」。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落基山實驗室(NIAID-RML)於當地時間13日宣布,其位於蒙大拿州的洛磯山實驗室,11日在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鏡上拍攝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圖像,清晰顯示出新冠病毒用來入侵宿主細胞的棘突蛋白。
  • 殲16上高原,全面替換殲7
    2020-11-30 13:36:43 來源: 戰情解碼 舉報
  • 殲20渦扇15發動機重新設計再等7年?俄專家稱渦扇15將提前「交貨...
    近期,我國航空工業也好消息接連不斷,2017年9月殲-20換裝國產渦扇-10B成功首飛,同年12月,換裝國產渦扇-10B矢量噴管發動機的殲-10D戰機首次試飛成功,這是官方首次公開展示我國矢量技術效果,人們一度認為是我國渦扇15發動機試飛成功。
  • 殲20剛傳將換裝渦扇15,美國人就向殲20學習,有意思的是網友評價
    F-35戰鬥機同F-22相比,F-35在航電、電子戰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這一切都依賴於其應用的大量電子組件,可其最大的問題也出自於此不過在最近,港媒表示我國渦扇-15解決了困擾的單晶渦輪葉片的問題,將在年底前全面換裝殲-20,同時開始殲-20的大批量產計劃,預計在2025年之前,我國能部署至少200架。在「心臟病」問題解決後,殲-20的戰力將同現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殲-20就具有強大的飛控系統,其可控翼面多達十個。
  • 俄對米格29K很失望,將繼續升級蘇33,不考慮殲15艦載機?
    2020-11-26 07:00:06 來源: 科技八一扒 舉報   日前,俄海軍航空兵公開對外聲稱將升級現有的艦載機編隊
  • 不是天方夜譚,F18正苦練滑躍起飛
    8月25日,央視《防務新觀察》欄目報導了美軍F18E/F「超級大黃蜂」正苦練滑躍起飛的先進事跡,而美軍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競標印度航母的艦載機,大賺一筆。 由於該艦僅支持滑躍起飛,「超級大黃蜂」不得不活到老學到老,趕鴨子上架練跳高。好在美帝掌握核心科技,憑著兩臺中推體量大推推力的變態發動機,「超級大黃蜂」從印度航母上滑躍起飛不成問題,少裝點燃油彈藥就成,當然作戰半徑啥的就別想了。
  • 試飛院宣傳視頻曝光殲11D原型機
    (觀察者網訊)4月17日,是中國航空試飛事業60周年的紀念日,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在其60年華誕的宣傳片裡,放出了殲-11D原型機的清晰照片,首次曝光了這架承前啟後的神秘原型機。毫無疑問,這款試飛院中曝光的戰機就是神秘的「殲-11D」了。殲-11D是殲-11系列的最後一款改型,採用了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以及14所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新的電子對抗系統和航電系統架構,是11系戰機最後一款改進型號,完成了空軍對於「重型制空機」的全部要求。該機是在2015年曝光的,作為我軍一款「四代半」戰機,亮相是很少的。
  • 中國「側衛」家族已發展28年,從殲-11A到殲-16D,最終出路在哪裡
    從殲-11A到殲-16——逐漸補齊短板的中國「側衛」家族提到側衛家族的性能短板,就不得不提到俄羅斯的航電設備。長期以來,電子管在俄式航電設備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嚴格地說,電子管和集成電路在性能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 殲10C逐步採用渦扇10B,殲20即將換裝渦扇15
    殲10C目前大部分採用的仍然是俄羅斯的AL31FN改進型發動機,但是最新批次已經開始安裝國產的渦扇10B發動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主要原因在於渦扇10B目前的產能仍然不足,這款發動機現在大批量裝備在殲11B和殲16之上,需求量巨大。
  • 殲20已換裝新型渦扇-10X發動機,還有必要再等渦扇15嗎?
    最開始的殲-20驗證機使用的是俄制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除了壽命短之外,推力也只有13噸,目前,殲-20的專屬第四代大推力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就是渦扇-15尚在研製之中,而殲-20不可能一直等著渦扇-15而不批量生產,畢竟第四代隱身戰機了,很少需要狗鬥,暫時用渦扇-10X還是勉強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