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後,鏡頭再次聚焦殲-15艦載機:飛鯊方陣搏擊海空!

2020-12-04 中國軍網

飛鯊方陣搏擊海空,同心勠力向海圖強。

今天,是人民海軍發展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2012年11月23日上午9點08分,我軍飛行員駕駛國產殲-15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降落在航空母艦遼寧艦上,一舉突破了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等關鍵技術。此後6年間,這支飛鯊團隊不斷創造著人民海軍建設發展中的一個個首次,這群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海空驕子,如今,翅膀越來越硬。

2012年11月23日,41歲的艦載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駕駛編號「552」的「飛鯊」,首次成功著艦遼寧艦。隨後,殲-15艦載機所有飛行員首次上艦飛行,均一次性成功。此次艦載機起降試驗成功,是人民海軍航母戰鬥力提升的一個階段性標誌,劃出了中國海軍的「航母時代」,標誌著國防科技和工業水平的提高。

2014年,以徐英為代表的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全部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標誌著我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實現由單員試飛向批量培養的重大突破。

2016年12月,由遼寧艦及屬艦組成的中國航母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出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殲-15艦載戰鬥機滑躍起飛,衝向雲層低垂的天空,中國南海上空首次迎來「飛鯊」身影。

2017年10月,徐英第一個駕駛殲-15艦載機順利完成夜間著艦,這一瞬間,記錄了艦載機攻克航母夜間起降技術難關的歷史性時刻。

今年4月,遼寧艦和多艘水面艦艇組成的航母打擊群首次在海上閱兵中亮相。閱兵結束後,遼寧艦航母編隊奔赴新的海域開展實戰化對抗演練,多架殲-15艦載機進行連續性、高強度起降訓練。

6年時間裡,這個平均年齡不到35歲「飛鯊」團隊,不畏犧牲、敢趟新路、勇闖難關,填補了我國航母戰鬥力建設多項空白。

在進行上艦認證之前,所有飛行員都要經過大量陸基訓練。從陸基到海基,是對飛行員飛行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雙重考驗。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在無教員、無教材、無經驗的情況下,飛行訓練也面臨巨大風險。

飛行員在飛行中要對艦載機進行「反區操縱」,這需要重新建立「肌肉記憶」。一次降落時,飛行員張敏發現高度稍有偏低,本能地選擇拉杆,不料飛機不但沒有上升,反而猛地下降。若不是後艙飛行員及時介入糾正,後果不堪設想。

穿驚濤跨海天,越是艱險越向前。每次飛行結束,飛行教員都會根據每個架次的表現逐項復盤。一邊飛、一邊探索、一邊總結,靠著科學嚴謹的精神,一批批飛行員相繼通過了航母晝間上艦資質認證。

艦載機夜間起降,是檢驗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的重要標誌,更是這批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決心攻克的難關。去年冬天,搭載殲-15艦載戰鬥機的遼寧艦駛入渤海某海域。入夜,團長徐英駕駛戰機緩緩滑向艦艏,停在預定起飛位置。

隨著塔臺指揮員的一聲令下,徐英駕駛的殲-15艦載機噴射出藍白色尾焰,沿著滑躍甲板呼嘯而起。

數架艦載機完成空中課目訓練後,遼寧艦轉入艦載機回收準備階段。

隨著遠處遼寧艦上的航行燈由模糊漸漸變得清晰,團長徐英駕駛殲-15戰機飛至艦艉後上方,對準甲板跑道,以幾近完美的姿態降落,牢牢掛上二號阻攔索,成功著艦。這次訓練,徐英和戰友們實現了夜間艦基著艦技術突破,獲得了夜間上艦資質認證。

從試飛到組訓,從技術到戰術,從陸基到艦基,從晝間到夜間,從單機到編隊,從近海到遠洋,艦載機部隊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前行。

央視軍事報導·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蘇33,殲15和超級大黃蜂,誰才是艦載機之王?實戰經驗差距很大
    艦載戰鬥機,是一種可以在航母上完成起降工作並執行任務的戰鬥機,在二戰期間航母出現後,艦載機隨即誕生,但隨著艦載機進入新的發展時代,目前世界上排得上號的艦載機也就那麼幾種。蘇霍伊設計局的蘇-33戰機,我們的殲15飛鯊戰機,以及超級大黃蜂F/A-18戰鬥機。
  • 一周軍事圖片精粹6.15-6.21——海上飛鯊
    一周軍事圖片精粹6.15-6.21——海上飛鯊 (1/12) "← →"翻頁
  • 殲15首飛11周年紀念!電子戰夜戰改型不斷推出,至今服役多少架?
    在畫面中,多架殲-15戰機以楔形的編隊模式跨越海空,場面看起來非常震撼人心。在畫面中,通過殲-15戰機的視角,去感受戰機的起飛、升空、翱翔等一系列動作,見識了殲-15是如何穿雲破霧、叱吒天海的,著實讓人感覺很刺激。 殲-15在2009年首飛成功,到今年已經有11個年頭了。作為航母戰鬥群中的攻擊利器,殲-15戰機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關注。
  • 2艘航母已服役,殲-15戰鬥機大量上艦,中國還急需這七種艦載機?
    所以,中國海軍目前在航母領域還主要處於一種探索階段,不成熟、不完美是肯定的,這在航母艦載機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目前「遼寧」艦和「山東」艦主要搭載的艦載機無非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直-18A/F/Y大型直升機、直-9C這幾款,相對於美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來說,我們的艦載機種類、數量都偏少。
  • 殲15艦載機首次夜間空中加油,女聲語音包成了大亮點
    殲-15艦載機夥伴空中加油的首次露面是在2016年12月,當時中國海軍的航母打擊編隊進行了連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在黃海和東海海空域,多批次起飛升空,開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對抗等多項任務。這是中國首次曝光殲-15艦載戰鬥機具備夥伴空中加油能力。
  • 殲-15電子戰型揭開廬山真面目,滑躍+俄發令人大失所望?
    殲-15電子戰型(殲-15D,也就是網友們俗稱的「咆哮飛鯊」)被傳言正在試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是卻一直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大家也不知道它到底長什麼樣子。電子戰型的模式:在雙座型殲15的基礎上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降低了機身空重;兩端機翼安裝了與殲-16電子戰型和EA-18G類似的翼尖電子戰吊艙;機頭取消了空速管,用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取代了原先使用的機械掃描雷達。
  • 目前為止 中國航母戰鬥群中最重要的艦載機依然是它!
    這是網友新分享的去年中國海軍遼寧航母在香港開放參觀期間,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的照片。殲-15「飛鯊」是我國設計和批量裝備的首款艦載重型戰鬥機,於2009年8月31日成功首飛,於2012年10月-11月期間首次進行了觸艦復飛、首次落艦以及首次從艦上起飛,實現了中國海軍的一個偉大夢想,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時代到來了。目前,殲-15主要以滑躍起飛為主,彈射型殲-15網傳也已成功試飛並展開相關試驗。
  • 你想知道的「飛鯊」軍事常識全在這了!
    「那是『飛鯊』。」各單位請注意前方高能預警超猛的「飛鯊」今天即將揭開神秘面紗戳視頻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為你詳解不一般的「飛鯊」!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艦載戰鬥機它為什麼會被冠以「飛鯊」的稱號?一、殲-15殲-15是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一代艦載戰鬥機,具有作戰半徑大、機動性能好、載彈量較多等特點。2012年11月23日,殲-15艦載戰鬥機在航母遼寧艦上實現首次成功著艦。二、「飛鯊」「飛鯊」,殲-15艦載戰鬥機廣為人知的綽號。
  • 你已經是個成熟的「飛鯊」寶寶了,可以自己變身殲-15啦!
    ▲殲-15  我是殲-15~  人們也叫我「飛鯊」  這樣的我,你見過嗎?    ▲殲-15  下面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你能認出他們嗎?    ▲殲-5  我是殲-5  是中國研製的首款噴氣式戰鬥機
  • 雲層之上正在上演「飛鯊」之吻,5米、3米、2米……
    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正在開展艦載機空中加油訓練。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數架殲-15艦載戰鬥機依次升空,到達指定空域,隨即展開「夥伴加油」訓練。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殲-15艦載戰鬥機正在進行的這場空中加油訓練,加油機和受油機均是同種型號的戰機,因此稱為「夥伴加油」。據介紹,「夥伴加油」的優勢是加受油機性能接近,協同配合更默契,可以延長戰機留空時間,讓「飛鯊」越飛越遠。
  • 我國五代戰機可不只有殲-20,還有雪鴞和號稱隱形飛鯊的艦載機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戰機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在某些領域我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低可探測性作為最新一代戰機的重要指標,使得世界各國軍工企業都在努力研製著各式各樣的超強隱身性能的戰機,隱身戰鬥機、隱身轟炸機、隱身殲擊轟炸機、隱身無人機等高科技武器裝備已經成為了各國空軍研究和發展的重點。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空中梯隊彩排 詳解6大新面孔
    這一規模,大大超過了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時151架的規模。當天,有網友在通州拍到多達10個空中方隊進行編隊訓練的照片。與2009年國慶閱兵相比,除了規模增加以外,殲-7、殲-8、轟-6H等老舊機型不見了蹤影,國產新機型比重有了顯著增加,尤其是海空軍的預警機、電子偵察機、海上警戒機等特種支援機型,顯示了我軍空中力量對於信息化的極端重視與建設成果。
  • 殲15艦載機成功進行首次夜間空中加油
    近日,海軍殲15飛機首次完成夜間空中夥伴加油訓練,標誌著我航母艦載機部隊全天候遠程作戰能力又有新突破。
  • 印度米格-29和中國殲-15誰更勝一籌?印網友:米格-29吊打殲-15
    提起艦載機,目前世界上出名艦載戰鬥機有6款,其中有美國的F-35、F/A-18,俄羅斯的蘇-33、米格-29K,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以及中國的殲-15。俄羅斯的米格-29K戰鬥機是為了出口給印度研製的一款艦載機,用於「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後來俄羅斯海軍也採購了少數米格-29K艦載機。
  • 殲15D咋還在使用俄國發動機?咆哮鯊能否匹敵咆哮者?
    提到殲-15的電子戰型號殲-15D,相信關心裝備的軍迷朋友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由於殲-15的綽號叫「飛鯊」,於是有軍迷將其命名為「電鯊」或「咆哮鯊」。殲-15D電子戰攻擊機一舉打破美軍EA-18G咆哮者艦載電子戰攻擊機孤獨求敗的壟斷狀態。
  • 美國「無敵大黃蜂」橫空出世,中國殲-15是要改成「超級飛鯊」?
    從Block II到III,幾乎無縫銜接,「後超級大黃蜂」時代就這樣來了。剛出廠的「沉默大黃蜂」艦載機美國海軍為何又倒騰F/A-18了?聽到這一消息,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比較奇怪,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不早都定下了將F-35C作為新一代「標準戰鬥機」、統一下一代航母甲板的計劃嗎?這怎麼又回頭倒騰上了「超級大黃蜂」?
  • 俄對米格29K很失望,將繼續升級蘇33,不考慮殲15艦載機?
    ,而主要針對對象則是蘇-33艦載機。根據安排,俄軍計劃通過技術改進,來確保該艦載機可以繼續服役5年以上,從而為更新換代創造更多條件。另外,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維修也列入俄海軍重要任務的推進日程。有消息顯示,這艘航母將通過改造繼續服役10年以上。
  • 飛鯊遠航的背後,原來有一群「超級奶爸」
    他們精準保障晝夜不停,被稱為「超級奶爸」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去見證「超級奶爸」如何助力「飛鯊」遠航點擊視頻觀看▼各項工作準備完畢後飛行員駕駛著戰機滑出停機坪,直上藍天「C6位置發現有鳥群活動晝間飛行結束,夜幕開始降臨機場的跑道燈亮起,宛如璀璨的霓虹戰機經過燃料補給後再次出動,相繼升空
  • 海空雄鷹團: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1/3官兵「娘家」
    歷經10次部隊駐地換防,每次都留下感人至深的故事——  只為祖國一聲召喚  「海空雄鷹團」成立以來,經歷10次駐地換防,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並不多見。  1958年8月,毛主席首次「點將」出徵,該團奉命換防至福州,然而,戰機編隊降落機場僅僅40分鐘,戰鬥警報就已拉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