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大首設「電彈」專業引猜測 電磁彈射技術已經成熟

2020-12-03 大國鑑

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簡稱海工大)今年的「報考指南」中首次出現「電磁發射工程」專業。這被普遍解讀為中國海軍為發展電磁彈射型航母以及電磁軌道炮這類高科技裝備培養使用維護和初級指揮人員,甚至有香港媒體認為,中國在電磁彈射器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將在2020年完成建造。而中國軍事專家表示,這應該是海軍為應對海軍裝備未來發展,為電磁發射技術預先儲備人才的重大舉措。

香港《東方日報》12日題為「海軍工程大學招生現相關專業課程,中國航母電磁彈射突破」的報導稱,目前仍在研製中的國產航母,戰機起飛採用電磁彈射技術或已成定局。內地海軍工程大學今年的招生專業中,首次出現「電磁發射工程」專業,主要培養熟悉電磁發射系統技術的初級軍官,這意味中國海軍的電磁彈射技術,已取得重大進展。

報導稱,由於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裝備是電磁發射系統的具體應用,故此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將成為中國海軍未來相關人才的搖籃。從該系畢業的學生,有望在電磁裝備的日常維護檢修方面快速上手。

海軍工程大學首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意味著中國海軍已具備較成熟的實用性教具,更意味首批學生畢業時,海軍的電磁彈射技術已經服役。此外,這也顯示海軍已著手準備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一系列高新電磁裝備的服役工作,正式邁向電磁時代。

報導稱,一直以來,中國很少對外公布有關彈射器研製的進度,而國產航母001A仍採用滑躍起飛方式,令外界猜測中國是否尚未掌握電磁彈射技術。不過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早前受訪時稱,中國艦載機的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更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不輸美國,是中國首次以半官方形式向外界披露有關彈射器技術的發展情況。文章稱,外界推測,解放軍首套實用的國產航母電磁彈射器將於2020年建成,首艘採用電彈技術的國產航母將於2024至2025年下水。

相關焦點

  • 海軍工程大學發布2017年招生簡章 首次開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
    海軍工程大學是中國海軍裝備研發和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今年首次開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很有可能意味著中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一系列高新電磁裝備的列裝工作,正式邁向電磁時代。 海軍電力技術的「頭號大拿」、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少將即為海軍工程大學教授,海工大綜合電力技術實驗室已成為世界一流電磁發射技術研發基地
  • 第三艘航母又有好消息,電彈技術或將上艦,如何命名引網友討論
    第三艘航母又有好消息,電彈技術或將上艦,如何命名引網友討論航母在海軍當中的地位是其他武器所不能替代的,中方為了快速增加海軍實力,對於航母的研發是極為看重的,尤其是在遼寧艦成功裝備後,就預示著中方已經有了航母研發經驗,所以才可以快速的實現裝備山東艦。
  • 電磁彈射技術大有可為 兩家功率半導體上市公司助力實現國產突破
    根據媒體報導,7月8日,我國飛輪儲能系統在北京地鐵實現正式商用,飛輪儲能技術能為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提供足夠的能源供應,其商用意味著我國電磁彈射系統距離正式應用的日子已經不再遙遠。中國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表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領先於美國,相對於蒸汽彈射功能提高了一倍以上。  電磁彈射技術作為現代航母的關鍵技術,是國防核心實力的標誌性技術之一。
  • 服役三年仍未形成戰鬥力,電磁彈射真這麼難?
    美國海軍引以為豪的電磁彈射器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福特航母服役三年仍未形成戰鬥力。雖然電磁彈射技術優勢明顯,但其電力問題日益突出,作戰使用效費比並不高。福特級首艦自服役以來在各類測試中就暴露出了20多種問題,電磁彈射問題尤為突出,這也成為福特級形成作戰能力投入實際部署徵途上最大的攔路虎。由於故障太多反而讓這艘原本技術領先世界的航母,變得華而不實。
  • 外媒:中國兩棲艦發展速度驚人 076或配電磁彈射器
    文章推斷,076型兩棲攻擊艦一個關鍵新系統將是電磁彈射系統,效能比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蒸汽彈射器更強大。美國海軍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上也安裝有類似的系統。據報導,中國自己的下一代航空母艦也會安裝電磁彈射系統,可以說中國是有相關技術儲備的。然而,據報導,美國海軍在發展電磁彈射系統上遇到了一些問題,這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因此存在發展風險。
  • 美國電磁彈射航母是騙局?外強中乾不實用,數十億美元打水漂
    此前,電磁彈射技術一度被吹捧到很高的地位,確實,它註定是未來航母發展的主要方向,但即便是軍工技術非常先進的美國也沒有完全吃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所以,「福特」號航母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也成了外界詬病美海軍的痛點。難道美國此前吹噓的電磁彈射技術真是騙局?
  • 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究竟有怎樣水平?理論能趕上美國,就差應用了
    從種種因素考慮,電磁彈射式起飛在這幾種優勢上面可以比滑躍起飛做得更好。目前003號航母放棄更落後的傳統戰機起飛方式,但是對於這樣的電子彈射技術,我國究竟具備怎樣的水平呢?理論上講,如果航母採用滑躍起飛的話,每分鐘最多可以起飛一架艦載機,如果擁有電磁彈射器,同樣噸位的航母,理論上是可以每分鐘起飛2到3架艦載機的,而且這樣的速度可以根據彈射器技術的水平做提升。
  • 電磁炮試驗成功離實戰還差得遠,電磁彈射機遇大於風險!
    就在昨天,中國海軍網突然報導了馬偉明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張曉,這位三八紅旗手作為馬偉明團隊中相當重要的人物,對於電磁彈射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網站上顯然證實了電磁炮實實在在的存在,並且已經暗示了試驗成功,不管這個結果是不是真的,但是畢竟有馬院士坐鎮,這個還是完全有可能是真的。只不過中國在電磁領域的快速發展,即便是美國或許也望塵莫及吧。
  • 電磁航母來了:我國首款彈射艦載機完成航母彈射,採用國產發動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表示貴航研發生產的殲教9改進版已經可以在航母上完成彈射起降。現在,我國已經是美國以後,世界上第二個可以製造出電磁彈射器的國家。殲教9新改型媒體稱之為「海山鷹」, 將進氣道改為兩側布局,對機翼、尾翼等方面進行了改進。
  • 殲15研製突破難點,攻克彈射難題,電磁彈射上航母時間節點拉近
    而一艘航母戰鬥力的直接表現,就在於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上,近日,我國的官媒顯示我國的航母艦載機殲15的研製已經突破了彈射系統的相關技術難點,這也就標誌著我國航母使用電磁彈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不少的小夥伴想問了,我們的彈射版殲15,在什麼時間可以上艦呢?其實這個問題就要取決於我國的下一代航空母艦是否要安裝電磁彈射器。
  • 我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攻堅克難,電磁彈射技術突破
    馬偉明最厲害的是電磁彈射裝置的研發,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用於軍事飛機的起飛,而且對於電磁炮的研發也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項技術可謂是領先於世界了,因為全世界就只有美國用到的是電磁彈射,但是這項技術是極其難以研發的,馬偉明也是研發了十幾年才有了成果,並且是比美國更優秀的成果,這就不得不感謝像馬偉明這樣的人,為國家無私奉獻。
  • 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美媒:他至少抵10個師
    我國的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終於讓中國也掌握了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直接縮小了中國和美國海上軍事實力的差別。讓中國在和美國的海上對峙中更有底氣,他的獨門絕技——中壓直流綜合電力技術更是可以每天為祖國節省百億元,說他一個人可以頂的上一支軍隊都不為過。
  • 用電磁炮發射衛星?別想啦
    隨著電磁推進技術的日漸成熟,它越來越快地走入我們的視野。我們的電磁炮電磁推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還體現在航空母艦上,目前美國已經在福特級航母上安裝了電磁彈射器。我們的電彈航母儘管還沒造出來,但陸地實驗進展很順利。磁懸浮列車其實用的也是電磁推進,它可以實現600公裡以上的時速,未來的前景一片光明。
  • 003航母電磁彈射實力曝光,美上將心情複雜:我們花了100年才做到
    003航母將裝備更為先進的電磁彈射器,航母航速將超過30節,可以保證3部電磁彈射器的負荷運轉,起飛效率將極大提高。在動力方面,考慮到經驗與成本問題,003航母可能不會安裝像美軍超級航母一樣的核動力裝置。艦上將可能裝備艦用燃氣輪機、新型綜合電力系統等設備。
  • 國產19號航母概念圖:3條電磁彈射,艦島無煙囪可能是核動力
    其中,19號航母尤其引人關注。從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19號航母採用了全平甲板,彈射器和阻攔索。目前,我國已有16號滑躍航母在役,17號滑躍航母進入試航狀態,預計年內可以交付部隊。上海長興島在建造18號航母,之後就是19號了。
  • 海工整合提速!七家央企聯手,復甦信號閃現,南北船合併水到渠成?
    七家央企成立海工整合平臺市場關於組建海工整合平臺的猜測傳聞已久,近日,中國誠通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國海海工已於4月24日正式揭牌,國海海工的股東單位包括中國誠通、中國海油、中船重工、中船集團、中遠海運、招商局、中交集團。
  • 055總師與中國電磁彈射之父合作,能否幫中國海軍實現反超美國?
    055大驅總設計師不久前,中船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徐青當選工程院院士的新聞在軍迷圈中刷屏,而軍迷們則更熟悉他另一個稱號:「055萬噸大驅總設計師」。徐青曾是我國多款軍艦的設計師,而其中最著名的無疑就是055型驅逐艦了。
  • 他是美國做夢都想挖的人才,發明的「電磁彈射」,遠超美國科技
    他還獲得了很多獎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兩項、軍隊科研進步獎四項、等等都被他收入囊中,而且還獲得了無比尊貴的「八一勳章」。除此之外,他還是海軍教授,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八一勳章他之所以如此淡泊名利的原因,應該和他的家庭條件有關,由於家裡條件艱苦,就養成了勤勞樸實的習慣,而這樣的習慣已經跟隨了他幾十年。
  • 中國20兆瓦艦用動力領先歐美一代,電磁炮電磁彈射不再是難題
    試想如果每艘軍艦都能裝電磁炮,這將改寫未來戰爭規則。 此前我國馬偉明院士已經成功在電磁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艦用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足足領先國外同類產品整整一代。此次中船重工的研究成果,是繼馬偉明院士之後,我國又一項巨大科技突破。
  • 我軍電磁武器技術將用於野戰火箭炮裝備
    馬院士和他們的團隊通過幾十年的不斷鑽研,使我們國家在國產艦艇全電化技術領先美國15年,在相繼突破了電磁彈射器和電磁炮難關後,近日以他的電磁理論為基礎開發的一款新型武器又獲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