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簡稱海工大)今年的「報考指南」中首次出現「電磁發射工程」專業。這被普遍解讀為中國海軍為發展電磁彈射型航母以及電磁軌道炮這類高科技裝備培養使用維護和初級指揮人員,甚至有香港媒體認為,中國在電磁彈射器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將在2020年完成建造。而中國軍事專家表示,這應該是海軍為應對海軍裝備未來發展,為電磁發射技術預先儲備人才的重大舉措。
香港《東方日報》12日題為「海軍工程大學招生現相關專業課程,中國航母電磁彈射突破」的報導稱,目前仍在研製中的國產航母,戰機起飛採用電磁彈射技術或已成定局。內地海軍工程大學今年的招生專業中,首次出現「電磁發射工程」專業,主要培養熟悉電磁發射系統技術的初級軍官,這意味中國海軍的電磁彈射技術,已取得重大進展。
報導稱,由於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裝備是電磁發射系統的具體應用,故此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將成為中國海軍未來相關人才的搖籃。從該系畢業的學生,有望在電磁裝備的日常維護檢修方面快速上手。
海軍工程大學首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意味著中國海軍已具備較成熟的實用性教具,更意味首批學生畢業時,海軍的電磁彈射技術已經服役。此外,這也顯示海軍已著手準備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一系列高新電磁裝備的服役工作,正式邁向電磁時代。
報導稱,一直以來,中國很少對外公布有關彈射器研製的進度,而國產航母001A仍採用滑躍起飛方式,令外界猜測中國是否尚未掌握電磁彈射技術。不過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早前受訪時稱,中國艦載機的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更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不輸美國,是中國首次以半官方形式向外界披露有關彈射器技術的發展情況。文章稱,外界推測,解放軍首套實用的國產航母電磁彈射器將於2020年建成,首艘採用電彈技術的國產航母將於2024至2025年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