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電磁彈射器發展現狀:正在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2020-11-25 中國航空..

中國航空報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航母艦載戰鬥機自身重量越來越大,結構複雜、體積龐大且彈射周期較長的蒸汽彈射器已無法滿足21世紀艦載機聯隊高強度作戰需求。美國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對電磁彈射器(EMALS)進行技術儲備並深入研究,經過40年驗證和試驗,相關技術正趨於成熟。「福特」號航母搭載的EMALS彈射試驗次數已突破4000餘次。目前美軍正藉助EMALS加速培養能夠在電磁彈射航母上起降的飛行員,以便讓他們早日拿到上艦資格。

艱難起步

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試圖研製EMALS原理樣機,不過由於當時技術所限最終以失敗告終。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重新開始對EMALS演示樣機進行技術儲備和預研。進入21世紀後美國海軍對EMALS的需求愈發迫切。2006年4月4日,美海軍和通用原子公司(GA)籤署了建造陸地全尺寸EMALS的合同。2007年11月,位於新澤西州萊克赫斯特基地的EMALS初步建成。

2009年6月,通用原子公司又獲得了為美國「福特」級航母提供EMALS和「先進攔阻系統」(AAG)的合同。2014年10月,GA-EMS(通用原子電磁系統)開始對EMALS的團隊成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團隊由蒸汽彈射經驗豐富的維護和操作人員組成。2015年6月5日,完成培訓的EMALS操作人員在「福特」號航母上將1輛模擬艦載機的紅色卡車成功彈射。2017年7月28日,美國海軍先是通過「福特」號航母上的AAG對1架F/A-18F艦載機進行了回收,隨後又利用EMALS順利將其彈射出去,這也是全球首次成功在航母上進行的電磁彈射試驗。

故障頻發

EMALS上艦初期可靠性不佳,美國海軍在2017年對「福特」號綜合戰力評估中寫道:EMALS只有7%的概率能順利完成一次大型作戰行動4天所需的彈射次數,70%的概率順利完成一次大型作戰行動1天所需的彈射次數。截至2018年6月,「福特」號航母EMALS實施的747次彈射試驗中嚴重故障有10次,遠低於嚴重故障4166個彈射周期的設計標準。後來經過不斷改進,EMALS彈射失敗的概率已經降低到1/400。再加上存在設計缺陷導致「福特」號航母上其中1臺彈射器出現問題時其餘3臺也無法正常工作,這意味著「福特」號航母短期內根本無法投入實戰。

試驗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來EMALS相關試驗頻率明顯提高,4月23日試驗總次數突破2000架次。5月19日1天之內成功完成了167次彈射試驗,創造了有史以來單日彈射最高紀錄。6月3日,通用原子公司又宣布完成了3000次試驗。到10月7日試驗總數已經達到4492次,而且這些試驗是在全天候、多種海況下完成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戰時狀態下的系統能力。GA-EMS副總裁對此表示自1月份以來,「福特」號的彈射和著陸試驗總預期數量增加了4倍,今年年底試驗總數計劃突破8000次。

EMALS優勢

1.可準確控制彈力大小根據艦載機重量大小設置飛機彈射起飛時所需要的力,讓甲板調度人員能夠高效完成艦載機彈射起飛。不用再像使用蒸汽彈射器時擔心彈力過大造成飛機損壞或彈力過小飛機無法起飛。適當的彈射力度也可降低飛行員在起飛過程中受傷的概率,對維護飛行員自身健康十分有利。

2.佔據空間少目前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上使用的C-13蒸汽彈射器體積高達1100立方米,重量更是達到了500噸,需要在2分鐘內儲存夠615千克的蒸汽才能將1架艦載機彈射出去。EMALS系統全重小於500噸,體積小於800立方米,工作時「線性感應電動機」(LIM)利用電流產生磁場推動飛機沿著軌道滑行,可將一架重約45噸的艦載機在103米距離內加速至240千米/時的起飛速度。

3.彈射效率高

彈射艦載機時感應線圈需要龐大的電力支撐才能夠完成,為適應這種消耗EMALS的設計是在45秒內從船上獲取能力,由4個盤式交流發電機的轉子將電能存儲起來。接著控制系統會在2~3秒鐘內將儲存的能量快速釋放(最高484 MJ),助力艦載機完成起飛,這一過程的重複周期為45秒。

因此從理論上講,EMALS可在1分鐘內將2架艦載機彈射出去,「福特」號航母的EMALS的設計指標是在平時12小時內實現最高160架次的起飛頻率,戰時24小時內起飛頻率更是要達到270架次。相比「尼米茲」級航母平時的出動頻率提高近33%,戰時出動頻率則提高12.5%。

「福特」號航母上的工作人員在2020年5月的10個飛行日中完成了840次以上的回收和放飛試驗,有44名艦載機飛行員重新獲得飛行資質認證,14名戰鬥機飛行員拿到高級飛行資質認證。同時在5天之內5架教練機和25名飛行學員也通過相關資質認證。

4.彈射機型多目前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現役機型F/ A-18「超級大黃蜂」、C-2「灰狗」運輸機、E-2C「鷹眼」預警機、T-45C「蒼鷹」教練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F-35C「閃電」Ⅱ戰機等都能夠通過EMALS進行彈射。

5.結構簡單易維護相比蒸汽彈射器來講電磁彈射器沒有閥門、氣缸、蒸汽管道、活塞等複雜系統,維護保養起來也更為方便,維持正常運轉需要的人員數量縮減了25%,成本降低20%。

總結

從最初嘗試建造電磁彈射器原理樣機到進行技術儲備和預研,再到真正開工建造電磁彈射器等比例樣機,美國耗費了50多年時間。等比例樣機建造完成後,經過多年改造相關技術才逐漸成熟,隨後將EMALS安裝到「福特」號航母上進行試驗,又經過5年改進才讓故障率降低下來。而今「福特」號正在通過電磁彈射器培養新一代航母飛行員,電磁彈射試驗總次數也即將突破8000大關,這也預示著美國新一代航母正在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中國航空報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航母艦載戰鬥機自身重量越來越大,結構複雜、體積龐大且彈射周期較長的蒸汽彈射器已無法滿足21世紀艦載機聯隊高強度作戰需求。美國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對電磁彈射器(EMALS)進行技術儲備並深入研究,經過40年驗證和試驗,相關技術正趨於成熟。「福特」號航母搭載的EMALS彈射試驗次數已突破4000餘次。目前美軍正藉助EMALS加速培養能夠在電磁彈射航母上起降的飛行員,以便讓他們早日拿到上艦資格。

艱難起步

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試圖研製EMALS原理樣機,不過由於當時技術所限最終以失敗告終。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重新開始對EMALS演示樣機進行技術儲備和預研。進入21世紀後美國海軍對EMALS的需求愈發迫切。2006年4月4日,美海軍和通用原子公司(GA)籤署了建造陸地全尺寸EMALS的合同。2007年11月,位於新澤西州萊克赫斯特基地的EMALS初步建成。

2009年6月,通用原子公司又獲得了為美國「福特」級航母提供EMALS和「先進攔阻系統」(AAG)的合同。2014年10月,GA-EMS(通用原子電磁系統)開始對EMALS的團隊成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團隊由蒸汽彈射經驗豐富的維護和操作人員組成。2015年6月5日,完成培訓的EMALS操作人員在「福特」號航母上將1輛模擬艦載機的紅色卡車成功彈射。2017年7月28日,美國海軍先是通過「福特」號航母上的AAG對1架F/A-18F艦載機進行了回收,隨後又利用EMALS順利將其彈射出去,這也是全球首次成功在航母上進行的電磁彈射試驗。

故障頻發

EMALS上艦初期可靠性不佳,美國海軍在2017年對「福特」號綜合戰力評估中寫道:EMALS只有7%的概率能順利完成一次大型作戰行動4天所需的彈射次數,70%的概率順利完成一次大型作戰行動1天所需的彈射次數。截至2018年6月,「福特」號航母EMALS實施的747次彈射試驗中嚴重故障有10次,遠低於嚴重故障4166個彈射周期的設計標準。後來經過不斷改進,EMALS彈射失敗的概率已經降低到1/400。再加上存在設計缺陷導致「福特」號航母上其中1臺彈射器出現問題時其餘3臺也無法正常工作,這意味著「福特」號航母短期內根本無法投入實戰。

試驗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來EMALS相關試驗頻率明顯提高,4月23日試驗總次數突破2000架次。5月19日1天之內成功完成了167次彈射試驗,創造了有史以來單日彈射最高紀錄。6月3日,通用原子公司又宣布完成了3000次試驗。到10月7日試驗總數已經達到4492次,而且這些試驗是在全天候、多種海況下完成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戰時狀態下的系統能力。GA-EMS副總裁對此表示自1月份以來,「福特」號的彈射和著陸試驗總預期數量增加了4倍,今年年底試驗總數計劃突破8000次。

EMALS優勢

1.可準確控制彈力大小根據艦載機重量大小設置飛機彈射起飛時所需要的力,讓甲板調度人員能夠高效完成艦載機彈射起飛。不用再像使用蒸汽彈射器時擔心彈力過大造成飛機損壞或彈力過小飛機無法起飛。適當的彈射力度也可降低飛行員在起飛過程中受傷的概率,對維護飛行員自身健康十分有利。

2.佔據空間少目前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上使用的C-13蒸汽彈射器體積高達1100立方米,重量更是達到了500噸,需要在2分鐘內儲存夠615千克的蒸汽才能將1架艦載機彈射出去。EMALS系統全重小於500噸,體積小於800立方米,工作時「線性感應電動機」(LIM)利用電流產生磁場推動飛機沿著軌道滑行,可將一架重約45噸的艦載機在103米距離內加速至240千米/時的起飛速度。

3.彈射效率高

彈射艦載機時感應線圈需要龐大的電力支撐才能夠完成,為適應這種消耗EMALS的設計是在45秒內從船上獲取能力,由4個盤式交流發電機的轉子將電能存儲起來。接著控制系統會在2~3秒鐘內將儲存的能量快速釋放(最高484 MJ),助力艦載機完成起飛,這一過程的重複周期為45秒。

因此從理論上講,EMALS可在1分鐘內將2架艦載機彈射出去,「福特」號航母的EMALS的設計指標是在平時12小時內實現最高160架次的起飛頻率,戰時24小時內起飛頻率更是要達到270架次。相比「尼米茲」級航母平時的出動頻率提高近33%,戰時出動頻率則提高12.5%。

「福特」號航母上的工作人員在2020年5月的10個飛行日中完成了840次以上的回收和放飛試驗,有44名艦載機飛行員重新獲得飛行資質認證,14名戰鬥機飛行員拿到高級飛行資質認證。同時在5天之內5架教練機和25名飛行學員也通過相關資質認證。

4.彈射機型多目前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現役機型F/ A-18「超級大黃蜂」、C-2「灰狗」運輸機、E-2C「鷹眼」預警機、T-45C「蒼鷹」教練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F-35C「閃電」Ⅱ戰機等都能夠通過EMALS進行彈射。

5.結構簡單易維護相比蒸汽彈射器來講電磁彈射器沒有閥門、氣缸、蒸汽管道、活塞等複雜系統,維護保養起來也更為方便,維持正常運轉需要的人員數量縮減了25%,成本降低20%。

總結

從最初嘗試建造電磁彈射器原理樣機到進行技術儲備和預研,再到真正開工建造電磁彈射器等比例樣機,美國耗費了50多年時間。等比例樣機建造完成後,經過多年改造相關技術才逐漸成熟,隨後將EMALS安裝到「福特」號航母上進行試驗,又經過5年改進才讓故障率降低下來。而今「福特」號正在通過電磁彈射器培養新一代航母飛行員,電磁彈射試驗總次數也即將突破8000大關,這也預示著美國新一代航母正在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兩棲艦發展速度驚人 076或配電磁彈射器
    薩頓寫的文章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LAN)目前正在建造兩棲攻擊艦,以支持兩棲作戰。比如為解放臺灣而實施的登島作戰或登陸南海地區島嶼。目前,中國海軍兩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正在建造中。但最近又有信息表明,下一代076型兩棲攻擊艦將具備有更強大的火力投送能力。
  • 服役三年仍未形成戰鬥力,電磁彈射真這麼難?
    美國海軍引以為豪的電磁彈射器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福特航母服役三年仍未形成戰鬥力。雖然電磁彈射技術優勢明顯,但其電力問題日益突出,作戰使用效費比並不高。福特級首艦自服役以來在各類測試中就暴露出了20多種問題,電磁彈射問題尤為突出,這也成為福特級形成作戰能力投入實際部署徵途上最大的攔路虎。由於故障太多反而讓這艘原本技術領先世界的航母,變得華而不實。
  • 美國間諜衛星拍到中國擴建海軍基地
    美媒稱此次美國衛星拍攝的是三亞榆林海軍基地,照片顯示該基地將當前正在擴建。有人認為這將是中國第三艘暨國產第二艘國產航母的駐泊基地。中國已經有了遼寧號和山東號兩艘航母,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艘航母似乎不會部署在南海,第三艘航母很可能要部署在三亞以維護南海的利益。美國媒體表示如果中國第三艘航母上配備了殲15戰鬥機,那麼將和美國的福特級航母勢均力敵。
  • 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原理
  • 法國公布核航母方案,七萬噸排水量電磁彈射,003型又迎來挑戰
    據悉,法國新航母的滿載排水量為7.5萬噸,艦長約300米,全甲板寬度約80米,甲板面積1.6萬平方米,機庫面積5000平方米,側面有兩座升降機,升降能力為40噸。在動力系統方面,新航母將配備兩座K22核反應堆,功率約220兆瓦,航速約27節。
  • 鑄21世紀戰場利劍 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因而,該型武器引起了美國海軍人員的關注。電磁炮在其未來武器的發展計劃中,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軌道炮工作原理電磁軌道炮由兩根相當炮管長短的固定平行導軌和一個沿導軌軸線方向滑動的電樞組成,彈丸放置在電樞前面的導軌上形成閉合迴路。 導軌與電容器或旋轉電機構成的脈衝形成網絡相聯結。
  • 海軍工程大學發布2017年招生簡章 首次開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
    海軍工程大學是中國海軍裝備研發和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今年首次開設電磁發射工程專業,很有可能意味著中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一系列高新電磁裝備的列裝工作,正式邁向電磁時代。這個團隊研製的某型電磁發射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取得了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同步發展,並打破了我國導軌式電磁能武器技術始終徘徊不前的局面,取得重大進展。 當然,電磁發射系統專業的培養目標,並不是研髮型專業技術軍官,而是能夠在作戰部隊操作並維護新型電磁裝備的基層幹部。
  • 中國第3艘航母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什麼?中國在做1件沒人幹過的事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著什麼?為何稱中國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坎坷」?軍事觀察人士發現了另外的蹊蹺,中國海軍工程師在做一件沒有人幹過的事情。最廣為人知的是彈射系統,中國決定在新航母上不再採用蘇式航母的滑躍起飛設計,採用直通甲板設計,這樣能夠讓固定翼預警機上艦,對提升航母艦隊的作戰能力至關重要。
  • 電磁彈射器「軍轉民」升級,獲國家發明金獎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人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新中國成立的那段時間,正是因為眾多優秀的科研人員回國,才讓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加速,經過一代代科研人員的努力,如今的中國已經邁入了現代化,綜合實力也處於世界前列。
  • 美海軍「大膽美洲鱷-12」演習驗證兩棲作戰能力
    在伊拉克的城市和沙漠中,在阿富汗的山區和山谷作戰十年之後,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向本原回歸,重建其兩棲作戰的能力。回顧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歷史,海軍陸戰隊的領導人都會非常警覺,那就是在預算環境緊張的時候,下一位政治家或者軍事規劃者往往會提出大幅削減或者刪除海軍陸戰隊的預算的方案。
  • 美福特級航母將裝備電磁炮 射程可達300公裡
    日前,美國新一代航空母艦首艦CVN-78「 福特」號在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成功下水,預計最快在2015 年底正式服役。這艘耗資130 億美元打造的超級航母,整體作戰能力相比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有質的飛躍。
  • 航母形成體系作戰能力,凝結著統帥的關懷與期望
    5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宣布 遼寧艦航母編隊已經初步形成體系作戰能力怎麼樣,小夥伴們是不是歡欣鼓舞鑄就大國重器 怎能離開舵手指引航向?在航母部隊建設發展的重要關頭在航母戰鬥力生成的關鍵時刻習主席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親自指揮一系列重大行動為航母編隊儘快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立起了遵循、指明了方向2013
  • 美國電磁彈射航母是騙局?外強中乾不實用,數十億美元打水漂
    眾所周知,美國的新一代航母「福特」號因為電磁彈射器等先進裝置的原因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戰鬥力,此前,美國軍方曾透露這一時間大概會延長至2024年左右。此前,電磁彈射技術一度被吹捧到很高的地位,確實,它註定是未來航母發展的主要方向,但即便是軍工技術非常先進的美國也沒有完全吃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所以,「福特」號航母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也成了外界詬病美海軍的痛點。難道美國此前吹噓的電磁彈射技術真是騙局?
  • 美海軍電磁炮將裝艦海試 可將彈藥成本降到1%
    繼在軍艦上實際部署雷射炮後,美國海軍又有一件「神奇武器」即將問世。近日,美國海軍宣布,將在2016年開始進行電磁炮的海試工作,這種武器將被安裝在「米利諾基特」(JHSV-3)號聯合高速試驗艦上進行測試。它能夠將彈丸加速到7倍音速,可以擊落來襲飛彈。電磁炮彈丸的成本遠低於飛彈,即使算上發射的電費,也僅為飛彈的1%。
  • 國產超級航母曾緊急停工等來最強組合 電磁起降+固定翼預警機!
    中國海軍專家馬偉明少將在演講中透露,中國曾經進行電磁彈射與蒸汽彈射的技術對比,在經過多方考量後,003號航母曾緊急停工,最終選擇了電磁彈射作為最終方案。專家稱,電磁彈射器的上艦與否將是關鍵。自2002年開始,馬偉明帶領團隊開始對電磁彈射器原理樣機進行科研攻關,於2008年完成隨後又馬上啟動更尖端技術的研發。2015年時,馬偉明表示,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實踐多次也很順利,有信心運用到現實當中去。他還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輸美國,甚至更為先進。於此同時,航母的短時停工也等來了一款更加強大的裝備,國產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 076兩棲艦或將問世,裝備電磁彈射和隱身無人機,戰力超遼寧艦
    075型兩棲攻擊艦是中國海軍目前噸位最大的兩棲戰艦,可搭載30架左右的艦載直升機,依靠著平直甲板,可同時起降多架艦載直升機,承擔起中國海軍兩棲作戰任務。076型兩棲攻擊艦在噸位超過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在艦長和體積也將有所增加。因此,076型艦載機將部署性能更強的艦載機,而且搭載戰鬥機和艦載固定翼無人攻擊機也將綽綽有餘。
  • 美國的「福特」級航母,特點是什麼,究竟有多強
    首艦「福特」號於2005年8月11日開工建造,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2017年7月22日服役,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美國海軍計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下面介紹一下它的特別之處,打算重點說它的動力系統(包括電力)和作戰指揮系統的強大之處,這也是我們與它的重要差距所在。
  • 美國研究幾十年卻聲稱被中國超越 這武器有多牛?
    而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月21日報導,中國正在打造裝備有電磁彈射系統的航母,可與美軍最先進航母相媲美。美國媒體認為,在電磁炮研發方面美國已落後於中國。有人發出質疑:美國這麼多年都沒搞明白的電磁武器,會不會是一個「坑」?這會不會又是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的一個噱頭?那麼,這項技術到底有何威力?能夠對中國海軍的未來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 中國航母發展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秘密?遼寧艦總設計師透露不少猛料
    直到2005年,由朱英富主持設計建造的052C級驅逐艦服役,配以"中華神盾"和垂直飛彈發射系統,我國海軍才終於擁有了區域防空作戰能力。目前我國已建成了8艘052C級和正在批量建造的052D級驅逐艦,以及054、056兩型護衛艦,無論是艦體設計還是武器裝備方面,都已經處於國際先進行列。那麼,一個驅逐艦的總設計師,對中國第一艘航母以及未來航母能透露出多少秘密呢?
  • 中國海軍遠徵艦隊已悄然成型:具備全球作戰能力,僅次於美俄兩國
    研製出更為出色的遠洋兩棲的海軍艦隊,是很多軍事國家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同時包括中國在內,也有類似的軍事舉動。根據外國媒體揣測,中國海軍力量一旦成熟起來,很有可能會爆發出世界級別的軍事大戰。美國網站傳來報導,如今的美國對於中國的軍事發展特別在意,現在中國海軍力量明顯在逐步增強,對於遠程作戰能力也是快速發展中。中國遠徵航海艦隊,軍事規模相當強大,再加上有些潛艇具備印度洋的作戰經歷,更是為中國艦隊增添力量。悄然成型的中國遠徵艦隊僅次於美俄兩國,位於世界海軍第三的位置。美國軍事報導說,中國研究部門正在積極建造大型的海陸兩棲船07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