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億投資全打水漂,美軍造出全球最昂貴廢船,馬偉明預言成現實

2020-12-07 辰龍觀察
圖為福特號航母

眾所周知,福特級航母是美軍花費上百億建造的,這艘航母由於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因此造價也十分高昂,然而這艘航母卻讓美國海軍十分失望,因為電磁彈射器等設備經常出現故障,因此5年內都無法服役,看來美軍造出全球最昂貴的廢船,花上百億造出一艘廢航母,上百億美元投資也因此全打水漂,而馬偉明院士的預言已成現實,此前馬偉明就曾直言不懂可以教你。

圖為福特號航母

美國作為世界上航母技術積累最豐富的國家,福特級航母已經是戰後建造的第6代航母,作為一個常規航母建造了3代、核動力航母也建造到了3代的國家,為何卻在電磁彈射技術上出現了重大失誤呢?實際上美國的電磁彈射器並不是不能夠使用,只是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故障,從而導致戰機無法正常起飛,這對航母而言無疑也是致命的打擊,因為無法起飛戰機航母就根本沒有戰鬥力。

其實在電磁彈射器之前,美軍航母使用的蒸汽彈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也因此讓海軍有了重新用回蒸汽彈射器的想法,當初之所以用電磁彈射器來取代蒸汽彈射器也是有原因的,畢竟電磁彈射器作為全新的技術,相較於蒸汽彈射器也存在諸多優點,將能夠讓航母戰鬥力大幅度提升,但無奈美國的電磁彈射技術依然存在諸多短板,所以想要全面替換依然沒有可能。

圖為電磁彈射系統

與蒸汽彈射相比,電磁彈射器的第一個優點就是體積小重量輕,這樣就能夠大幅度減少彈射器對航母空間的佔用,從而增加航母空間的利用率,並且在安裝上也變得更加容易,第二個優點就是作戰效率高,因為傳統的蒸汽彈射器需要足夠的蒸汽才能夠彈射戰機,儲能的時間非常長,電磁彈射器的準備時間可以縮短到十幾分鐘甚至更短,能夠更快彈射多架戰機。

最後一個優勢就是易於控制和調節,傳統的蒸汽彈射器在彈射時,力度已經被限制,所以只能彈射固定重量的艦載機,並且在彈射時也容易對艦載機造成損害,縮短艦載機的壽命,電磁彈射器的力度可以根據戰機的重量進行調解,小到幾噸重的無人機,大到40噸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都可以通過電磁彈射器完成升空作戰,並且在彈射過程中更加平穩,更加安全,所以採用電磁彈射器也是未來航母的發展所趨。

圖為航母測試彈射器

但美國如今卻在這一技術領域遇到了技術瓶頸,保守估計美國沒有五年時間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反觀中國,雖然在航母建造技術上不及美國那麼豐富,但在馬偉明團隊的努力下,已經全面突破了電磁彈射技術的相關難題,距離真正上艦使用只剩下一步之遙,看來中國在航母技術領域再一次實現了彎道超車,而現在的美國對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只有羨慕的份。

相關焦點

  • 外強中乾不實用,數十億美元打水漂
    此前,電磁彈射技術一度被吹捧到很高的地位,確實,它註定是未來航母發展的主要方向,但即便是軍工技術非常先進的美國也沒有完全吃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所以,「福特」號航母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也成了外界詬病美海軍的痛點。難道美國此前吹噓的電磁彈射技術真是騙局?
  • 電氣首席專家馬偉明:拒絕美國高薪邀請,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博士在讀期間,他埋頭苦學並潛心科研,在經過數百個日夜的不懈努力和反覆實驗之後,他的畢業設計被導師認定為最優作品,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現實應用方面均拔得頭籌。憑藉該項畢業設計成果,馬偉明不僅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還因此而獲得1996年「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殊榮。
  • 揚中新鄉賢——馬偉明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拼命。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 美軍「最重視」的無人機!價格特別昂貴,只因是「全手工」打造
    上世紀50年代,美國u2偵察機的問世讓整個世界都暴露到了美軍的細緻監察範圍中,但自從這種有飛行員駕駛的偵察機被敵軍擊落時,大量的軍事機密將暴露無遺,全球各國由此展開了對無人機的大力發展。近些年來,中國在無人機的領域也是異軍突起,各大航展會上都少不了來自中國的產品。
  • 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拒絕美國優渥待遇,一心為國發展科技
    有的人默默地在為這個世界照亮前進的道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他就是馬偉明。身份幾重、榮譽幾多,我亦平淡若水大多數人對於馬偉明這個名字都比較陌生,但是當我們知道他的成就以後,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 他為國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只為建設國家
    他也是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之一,同樣也有著國家的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等一系列無與倫比的榮譽,以及眾多的獎章,但是這些都沒有讓他迷失,他仍然兢兢業業的工作在一線。馬偉明同志在小的時候成績優異,性格耿直,同時他也不在乎榮華名利,正是自小而優秀性格的養成,才有了今天馬偉明同志的偉大成就。
  • 馬偉明:制勝深藍
    馬偉明  在軍迷圈裡,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是個「網紅」。他每次露面,不是有重磅消息公布,就是會從側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得外媒猜測紛紛。  在「深藍」領域,馬偉明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專家。他在艦船動力和電氣工程方面幾十年的艱苦攻關,使我國海軍艦艇擁有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心」,在電磁彈射、全電力推進系統等先進軍事技術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讓我國在這些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的指導下,馬偉明用僅有的3.5萬元,製造出兩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
  • 全球最快飛機有多快?美國60年前造出,速度超F22穿太空衣才能開
    圖為SR71全球最快的飛機有多快美國早在60年前就造出了全球最快的飛機,速度遠超F22,秒殺所有五代機,甚至飛行員必須穿上太空衣才能給開,這款飛機就是大名鼎鼎的SR71黑鳥偵察機,其最大飛行速度能夠突破3馬赫,並且能夠飛到3萬米高空,由於這款偵察機的出現,還一度導致蘇聯防空體系形同虛設,當時的飛彈根本追不上SR71。
  • 5個曾經的科技預言已成現實,哆啦A夢多個上榜
    現實: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目前已經冷凍了117具屍體,其中包括美國最偉大的棒球運動員之一泰德威廉斯。其他仍然在世但已經選擇了阿爾科的人中,也不乏名人,如美國導演查爾斯馬修。不過有人擔心,過了幾百年後提供冷凍服務的公司,是否依然存在。凍存是一項技術,復甦則是信仰圖片來源:Futurama
  • 美軍最重要基地慘遭滅頂!襲擊者並非人類,末日飛機倉皇逃竄
    文/歐洲海豹萌新美軍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很少有他們奈何不了的對手,以至於好萊塢的導演們,不得不經常給他們尋找地球以外的敵人,但在現實世界中,美軍其實也並不是萬能的,而且有些對手美軍根本就無能為力,比如:老天爺。
  • 新晉中央委員馬偉明:「國寶級」專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是中國「國寶級」專家,長期致力於艦船電力系統領域研究,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科協副主席,是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業技術少將。
  • 被馬偉明院士說中了:1000億元核航母爛尾,美國丟臉丟到家
    而且,美軍航母過去的升降梯基本上採用的都是電纜式升降梯,而「福特」號採用的是電磁升降電梯,這也算是一個創新,但是卻帶來了一個問題。因為這項新技術還不成熟。 但是,理論上如此美好的前景化為現實可謂是挫折重重。據美國《軍事時報》網站報導,近期,「福特」號航母在海試期間,渦輪蒸汽輪機出現嚴重故障,無法正常工作,只好被送回造船廠進行大修。
  • 讓浪漫的預言變成現實——電視的誕生
    20世紀20年代,美國作家雨果·根斯巴克在他的科幻小說中曾預言,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家裡欣賞6千米以外的劇院演出。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只是一個浪漫的預言,但它卻很快就變成了可見的現實,那就是今天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的電視。電視的誕生凝結了許多科學家的心血和智慧。
  • 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美媒:他至少抵10個師
    ——《過秦論》在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最根本保障,科技不但大大提高國家的生產力,還可以使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因此,我國的穩定和強大需要以國防力量作為後盾,而我國國防力量則需要以科學技術作為後盾,這背後,都要感謝軍事科學家們常年來的默默耕耘。
  • 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蔡鵬程、張琳、熊峰 責任編輯:高千一【來自軍隊院校的報告】策劃:解放軍報融媒體策劃編輯組 王通化 張磊峰 王衛東 張旗解放軍報獨家連線海軍工程大學校長李安少將——在這所軍校,馬偉明正帶出更多「馬偉明」■解放軍報記者 蔡鵬程 張琳 特約記者 熊峰海軍工程大學
  • 「火星男孩」預言為什麼都成了現實?原因終於找到
    他一共預言了三次災難,第一次是2006年到2011年,戰爭在不斷加劇,第二次災難是2020年,第三次災難是2050年,如今我們以及跨越到了2020年,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切,他似乎都預言對了。這簡直成了他的「經典語錄」。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世界都發生了什麼。巴以局勢緊張引起軍事衝突,造成幾千人的傷亡。
  • 中國能源黑科技獲重大突破,居全球最前沿,將造福人類上百億年
    進入工業文明以來,人類社會就在為了獲取能源而互相爭鬥,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現在擺在所有人面前,在付出鐵與血的代價之後,有限的化石能源卻即將消耗殆盡,那麼,今後人類文明將如何延續下去?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只消耗304公斤氘,按此計算,全球海水中的氘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但是想獲得氚元素就比較費勁,因為它不存在於自然界中。
  • 領先就領先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的傳奇人生!
    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奠基人、中國艦船綜合電力系統奠基人、中國艦船動力與電氣工程首席專家、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偉明,34歲時破格提拔為教授,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工程院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 馬偉明遞補中央委員,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為中央委員會委員。馬偉明 圖自中國軍網馬偉明簡介:馬偉明,男,漢族,江蘇揚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專家。
  • 集全人類之力,動用所有資源是否能造出宇宙戰艦?可以造出什麼程度...
    就如《2012》中人類將製造諾亞方舟的重任交給了中國,當然這和中國的基建狂魔是不無關係的,因為在全球人類的眼中,在中國幾乎沒啥什麼工程完不成! 當然《2012》中的方舟製造模式是全球投資,然後中國負責建造,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有中國能完成如此宏偉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