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定義與物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歸納分類

2021-01-08 初中化學大師

定義:性質本身是能力、本領、也可以說是能夠對外所起的作用。是物質或體系呈現給客觀世界的一種形象或狀態。維基百科沒有對性質做出明確說明,只是列舉了材料、數學、物理、法律幾方面的定義;而百度同樣沒有具體說明,它只是有關於性質的四點解釋,即稟性氣質、質地、特性本質、事物本身具有的與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屬性。兩個百科的不足是採用性質來解釋性質,這是其明顯的不足之處。

至於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維基、百度與中學教材的說法是一致的,即發生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就是化學性質;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因此是否可以講,在變化或運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或本領稱為性質。能夠使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性質,即產生新物質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或者具體說來是A物質能夠使B物質發生某種化學變化,即稱為A物質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是環境對其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或本領,如沸點,是一定條件下外界使其液態和氣態達到平衡的溫度。

化學性質:穩定變化性、加合分解性、氧化還原性、酸性和鹼性。穩定變化性包括活動性、活潑性、惰性。加合分解性包括分解性、(單質)可燃性、(單質)水合性(水化)。氧化還原性包括氧化性、還原性、歧化性(自身氧化還原性)。酸性和鹼性(酸、鹼的相應複分解反應以及由於氫離子而決定的一系列反應)。此外還有水解性、助燃性、腐蝕性、催化性、鈍化等5條與化學性質相關。水解性可歸類到酸性和鹼性,助燃性可分別納入到加合性或氧化性。至於催化性屬於外因,本身可視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可視為物理性質,金屬鋁和鐵的鈍化可列入穩定不變性,腐蝕性則可視不同物質列為氧化性、酸性、鹼性。吸水性人們已經習慣列為物理性質,脫水性為化學性質,似可列為分解性或氧化還原性。物理性質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本人提出十六字物理性質:色、澤、嗅、味、態;密、熔、沸、溶、揮;硬、脆、導、傳、延、展。隨後就感覺這是遺漏了兩條:潮解和升華。

課本介紹矽單質有脆性。實際上物理性質還應有萃取性、潮解性、吸水性、脫水性、鐵磁性、折光性6條。萃取屬於溶解性,蒸餾、分餾屬於沸點,升華也屬於熔沸點,具體在大學要依照相圖來分析。另外還有毒性、變性(蛋白質)、機械性能。中學教材沒有提到的還有黏性。毒性最早初中課本一氧化碳毒性列為物理性質;後來便單獨分開不再講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至今還是單列。百度百科將毒性列為化學性質,這一點與現行大學、中學教材不符。本人一直認為毒性應當列為生物學性質。眼下本人認為變性(蛋白質)同樣應當列為生物學性質。實際上,由於溶解過程本身同時有擴散物理變化和水合化學變化,因此溶解性和潮解性甚至萃取性都應當是介於物理和化學之間的性質。至於鐵磁性、脆性、黏性、折光性四項明顯屬於物理性質。

初步結論:

化學性質四條 穩定不變性、加合分解性、氧化還原性、酸性和鹼性。

穩定不變性 活動性、活潑性、惰性、鈍性、穩定性。

加合分解性 分解性、加合性、(單質)可燃性、(單質)水合性(水化性)

氧化還原性 氧化性、還原性、歧化性(自身氧化還原性)、腐蝕性

酸性和鹼性 酸、鹼的相應複分解反應、水解性、腐蝕性

四類化學性質存在有交集,例如單質可燃性同時還是氧化還原性中的還原性。

物理性質 24項 色、澤、嗅、味、態;密、熔、沸、溶、揮;硬、脆、導(電)、傳(熱)、延、展。潮解、升華。吸水性、鐵磁性、脆性、黏性、折光性、萃取性。其中吸水、溶解、潮解、萃取介於物理和化學之間,列為物理性質。

生物學性質2項 毒性 變性(蛋白質)這兩條雖然不屬化學性質,但是與化學緊密相關,化學還是必須要講,相關內容也是高考要求。

相關焦點

  • 【化學】「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知識點歸納
    ①同素異形體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似。②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結構不同或組成不同。③同素異形體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屬於化學變化,但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如:見下表:表2:純淨物與混合物比較純淨物混合物組 成有固定組成,組成這種物質的各元素有一定的比例關係沒有固定組成,混合物中每種物質的含量可以任意調配性 質有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沒有固定的性質,混合物中每種物質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性質
  • 物質的組成、性質與分類中模糊認識知識點歸納
    在高中化學中,同學們在物質的組成、性質與分類中模糊的知識點最多。造成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概念的層次性,知識的發展性導致的。限於學生學習的階段性,低年級學生形成的的概念(初中)與理論,與高年級的概念定義與理論的表述不完全相同。
  • 【備考】高考一輪複習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複習中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要多對比,要關注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以下是知識點歸納。(4)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由同種元素所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種單質叫做同素異形體。如(氧氣)和(臭氧),紅磷(P)和白磷(P4),金剛石和石墨等。①同素異形體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似。②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結構不同或組成不同。
  • 中考化學考點全析全練知識點二——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持續更新貢獻 歡迎關注交流中考化學考點全析全練製作:愛尚數理化 2019.09.08一、基本概念(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① 物理性質也並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並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通常是物質的形狀、狀態發生變化。(2)化學變化:有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變化中常伴隨有放熱、發光、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
  • 人教版:高中化學常見物質及性質歸納,解題有妙用!
    學好化學,自然是離不開對於物質性質以及常見物質的記憶的。這也使得化學成為一門需要去不斷記憶的學科。在許多題目中,題幹只會給出性質、特點、反應情況,同學們需要靠這些線索去挖掘隱藏條件,也就是物質名稱。往往這些能作為解題的突破口,所以同學們要引起重視。
  • 高考化學知識點:乙醇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分子結構  1.乙醇的物理性質  乙醇俗名酒精,無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沸點78℃;易揮發;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
  • 2020年中考化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考點高頻易錯題集
    【點評】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是一對與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有密切關係的概念,聯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來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則掌握起來並不困難。【分析】(1)根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有新的物質生成屬於化學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解答;(2)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 初三化學教學教案: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係密切。   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使他們學習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 化學中,常見的鹼的性質
    那麼,今天我們來分享令一類物質,與酸相對應的——鹼,同樣在化學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鹼又有著怎樣的特性呢?咱們以最常見的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為例進行歸納總結。一.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歸納與總結: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①氫氧化鈉是白色的固體。②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溼並逐漸溶解。這種現象叫做潮解。
  • 氯化亞碸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外觀與性狀:淡黃色至紅色、發煙液體,有強烈刺激氣味。化學性質:氯化亞碸可溶解某些金屬的碘化物,在水中分解為亞硫酸和鹽酸。加熱到約140℃則分解成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硫。與磺酸反應生成磺醯氯,與格氏試劑反應生成相應的亞碸化合物。與羥基的酚、醇有機物反應生成相應的氯化物,它的氯原子取代羥基巰基能力顯著,有時還可取代二氧化硫、氫、氧。
  • 化學中,氧氣的性質總結
    ,再根據化學方程式看物質的質量比。一.氧氣的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密度比空氣大;3.不易溶於水;4.三態變化:氧氣 (無色)→ 液氧(淡藍色) → 固態氧(淡藍色)二.氧氣的化學性質歸納與總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主要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反應的劇烈程度取決於氧氣的含量,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劇烈。 三.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區別1.某些物質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氧氣中卻可以燃燒。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微課視頻+知識點+同步練習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2、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3、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 2021年中考化學備考之路: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讓你化學贏在起跑線
    【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常見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①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區別: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②物理性質一般可眼觀、可鼻聞、可接觸、可測量。
  • 中考化學專題之金屬的性質和利用
    (1)物理性質常溫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4)銀: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5)鉻:硬度最高的金屬 (6)鎢:熔點最高的金屬 (7)汞:熔點最低的金屬 (8)鋨:密度最大的金屬 (9)鋰 :密度最小的金屬(2)化學性質
  • 初三化學教學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質
    【板書】二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   兩支燃著的蠟燭都熄滅,且下面的火焰先滅。   【提問】由此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回答後,老師歸納)   【板書】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 專題01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湖北省省級示範高中四校聯考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自主招生模擬】下列描述中前者屬於物質的化學性質,後者屬於物質的化學變化的一組是( )A.濃鹽酸具有揮發性;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汙B.銨態氮肥可與鹼性物質反應;鐵絲在氧氣中燃燒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塊狀生石灰在空氣中變成粉末D.氨水具有鹼性;濃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後質量會增加
  •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自測
    .下列變化屬於化學變化的是A.汽油揮發 B.樹根「變」根雕 C.冰雪融化 D.米飯「變餿」8、下列食品製作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A.大豆磨漿 B.蛋糕切塊 C.焙制糕點 D.蘋果榨汁9.下列過程中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 中考化學一輪複習—第1講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 初中化學大師
    B.海水「曬鹽」和海水「制鹼」都是物理變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釀酒都是化學變化D.工業上製取氧氣和實驗室製取氧氣都是化學變化 6.[2018益陽]下列具有「益陽特色」的農副產品在加工過程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化學打卡|物質的組成與性質
    1.分子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1)分子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2)按組成分子的原子個數可分為:單原子分子如:He、Ne、Ar、Kr…雙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確切地說,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只有核外電子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