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知識點歸納

2021-01-16 廣東高考在線

化學基本概念的知識點貫穿整個中學化學,高考試題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以新物質產生過程為栽體,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及運用化學視角觀察社會的敏銳程度。複習中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要多對比,要關注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一、物質的組成




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異形體


(1)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如:所有核電荷數為1的原子都稱作氫原子,總稱為氫元素。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110餘種元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同種元素的不同種原子,互稱同位素。「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處於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徵是原子序數相同而質量數不同。大多數元素都有幾種甚至十幾種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實例


H有三種同位素:

O有三種同位素:

C有三種同位素:

Sn有十種同位素:

U有二種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達數千種。

②同位素的穩定性



③同位素的性質


a.天然同位素有穩定的百分組成

b.化學性質幾乎相同(同種元素的同位素)

④同位素的應用


作相對原子質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標準
   

示蹤原子:用測巖石的年齡
   

放射治療,如
   

核能,如

(3)核素:

  

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叫做核素。即質子數、中子數不完全相同的一種原子就稱為一種核素。


例如:都各自獨立稱為核素,即10種核素(但屬於4種元素)

注意:


同一種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間互稱同位素。

(4)同素異形體
  

同素異形體:由同種元素所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種單質叫做同素異形體。如
(氧氣)和(臭氧),紅磷(P)和白磷(),金剛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異形體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似。

②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結構不同或組成不同。

③同素異形體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屬於化學變化,但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如:

2、原子

①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確切地說,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只有核外電子發生變化。

②原子是組成某些物質(如金剛石、晶體矽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③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




④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從哲學的角度首先提出來的。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說。目前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正在不斷地深入。

注意:
  

化學反應的本質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組合。

表1:原子與元素的聯繫與區別



原 子

元 素

聯 系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元素元素的最小基本微粒為原子

區 別

概 念

微觀概念,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改變,而電子層結構可能發生變化

宏觀概念,化學反應中元素種類不改變

分 類

根據質子數和中子數分

根據質子數分

應 用

說明物質的微觀構成

說明物質的宏觀組成

含 義

既有種類含義又有數量含義

只有種類含義


3、離子
  

離子是指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①離子的種類




②離子的生成途徑




③存在離子的物質




注意:

  

在金屬晶體中只有陽離子,而沒有陰離子。分子、原子、離子均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基本單元,是化學研究的微觀對象。

4、分子
  

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分子是一種粒子,它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水、氧氣、乾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組成的物質。

②分子有質量,其數量級約為

③分子間有間隔,並不斷運動著。

④同種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

⑤每個分子一般是由一種或幾種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過化學鍵結合而成的。

⑥按組成分子的原子個數,可把分子分成




⑦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稱作分子間作用力(又稱範德華力)。它是一種較弱的作用力。


二、物質的分類




(一)混合物與純淨物


1、從宏觀上講,純淨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從微觀上講,對於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純淨物只有一種分子,而混合物有多種分子。


在判斷是混合物還是純淨物時,可以從有無固定熔沸點考慮,一般來說,純淨物有固定的熔沸點,而混合物由於組成物質的成分和量的多少不固定,致使沒有固定的熔沸點。見下表:

表2:純淨物與混合物比較



純淨物

混合物

組 成

有固定組成,組成這種物質的各元素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沒有固定組成,混合物中每種物質的含量可以任意調配

性 質

有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沒有固定的性質,混合物中每種物質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性質

分 離

不能用物理方法將組成純淨物的各元素分開,只能通過化學方法才能達到分離各元素的目的

可用物理方法將混合物中各物質分離開來


2、常見的混合物包括:

(1)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聚合物等);

(2)分散系(包括溶液、膠體、濁液)

(3)同分異構間的混合體(如二甲苯總是混合物,含鄰、間、對三種)

(4)同素異形體間的混合體

(5)其他


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軟水、水玻璃、福馬林、鹽酸、濃硫酸;

②爆鳴氣、水煤氣、天然氣、焦爐氣、高爐煤氣、石油氣、裂解氣、空氣;

③鋼、生鐵、普鈣、漂白粉、鹼石灰、黑火藥、鋁熱劑、水泥、鐵觸媒、玻璃、煤;

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種餾分、植物油和動物油。

(二)單質與化合物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做單質。如:,金剛石(C),鐵(Fe)等,HD也屬於單質。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做化合物。從不同的角度,化合物可以分成多種類型,如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酸、鹼、鹽和氧化物等。

1、酸
  

酸:電離理論認為,電解質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如:





注意:


(1)酸與酸性不同,酸性是指酸所具有的性質或溶液的pH<7的性質。具有酸性的物質可以是鹽、氧化物、單質的水溶液,如
的水溶液顯酸性,但這些物質顯然不是酸。



(2)酸的強弱與酸性的強弱。
  

酸的強弱是物質本身的屬性,是指酸電離出的能力,與成酸核心元素的非金屬強弱、價態、結構等因素有關。對於含氧酸一般非金屬性越強,價態越高,酸越強。如:




對於同族的非金屬元素形成的非含氧酸,其非金屬越強則酸越弱。如酸性:




而酸性強弱是指水溶液中c(H+)大小,c(H+)大,則溶液的酸性強,c(H+)小,則酸性弱。

(3)酸、鹼的概念是發展、變化著的,目前有四種關於酸鹼的理論。理論不同,酸、鹼的定義、範圍、性質也不盡相同。

2、鹼
  

鹼:電離理論認為,電解質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鹼。金屬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一般是鹼。金屬性越強,鹼性越強。


常見的鹼有:。溶液顯鹼性的本質是c(OH—)>c(H+),溶液呈鹼性的原因有:

(1)鹼溶於水電離




(2)鹼性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鹼




(3)金屬過氧化物與水反應




(4)某些物質水解




(5)電解某些鹽溶液




(6)活潑金屬與水反應



 

3、鹽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1)鹽可以理解為是酸和鹼中和後生成的一種較穩定的物質,在自然界中,鹽是各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鹽是化學反應時的常見生成物。

(2)從形成鹽的酸鹼的強弱,鹽可分為:



 
(3)鹽的一般分類
  

正鹽:酸鹼完全中和後的生成的鹽。如:等。


酸式鹽:酸中氫被部分中和後生成的鹽。如:等。


鹼式鹽:鹼中氫氧根被部分中和後的生成物。如:等。

復鹽:電離時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陽離子(其中一種也可以是銨離子)的鹽。如:等。

(4)鹽的一般性質


①絕大部分鹽是離子化合物,是強電解質;

②鈉鹽、鉀鹽、銨鹽、硝酸鹽都易溶於水;

③鹽的絕大部分在通常情況下是晶體(固體);

④鹽溶液可顯中性、酸性或鹼性。

4、氧化物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等,而因含三種元素,不屬於氧化物,可稱為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的分類
  

(1)按組成元素分成

①金屬氧化物:CaO…

②非金屬氧化物:

(2)按化學性質分成

①鹼性氧化物:CaO…

②酸性氧化物:

③不成鹽氧化物:CO,NO…

④過氧化物:


⑤兩性氧化物:


單質、酸、鹼、鹽、氧化物間的轉化




三、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即物理變化僅是物質形態的變化。如:水的三態轉化,石油的分餾,用萃取碘水中的碘。物理變化過程中可能發生化學鍵的斷裂或者形成化學鍵,如食鹽晶體熔化時就是破壞晶體中的離子鍵,而液體NaCl降溫變成晶體時,又形成了離子鍵。

(2)化學變化:
  

變化時生成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相比,化學變化有以下特徵:

①有新物質生成

②常伴有放熱、發光、變色、發聲等現象

③變化的本質是:舊鍵斷裂、同時新鍵形成。如:石油裂化,煤乾餾,胃內消化食物等。

化學變化過程的同時也發生了物理變化。例如,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是物理變化,石蠟燃燒生成是化學變化。

2、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熔點、沸點、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質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質化學組成改變的一類性質。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化學性質也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是化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是學習化學的主要內容。

(1)化學性質主要包括

①氧化性、還原性

②酸性、鹼性

③穩定性

④絡合性

(2)影響化學性質的因素


①物質結構。結構是影響化學性質的最重要因素,結構決定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結構包括: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離子結構、晶體結構等。

②物質的濃度對化學性質也有影響,如濃與稀的性質不同,濃與稀的性質不同等。



  

表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繫




註:知識點若與教材有出入,請以教材為準。


知識文庫


相關焦點

  • 物質的組成、性質與分類中模糊認識知識點歸納
    在高中化學中,同學們在物質的組成、性質與分類中模糊的知識點最多。造成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概念的層次性,知識的發展性導致的。限於學生學習的階段性,低年級學生形成的的概念(初中)與理論,與高年級的概念定義與理論的表述不完全相同。
  • 【備考】高考一輪複習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化學基本概念的知識點貫穿整個中學化學,高考試題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以新物質產生過程為載體,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及運用化學視角觀察社會的敏銳程度
  • 高中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分類
    高中知識搜索小程序 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沒有數量意義,只論種類,不論個數。
  • 【知識點】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物質的定義由宇宙的定義對時刻的取值範圍加以t≤r/c的限制,並忽略時間增量後給出宇宙的瞬時狀態,下面是2018年高考化學第一輪複習知識點:物質的組成和分類,希望對小夥伴們的複習有幫助哦。(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能獨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著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
  • 高中化學專題精講:《物質的組成、分類及變化》,附例題+解析
    化學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化學物質是多種多樣的,化學實驗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學習化學就是學習這些常見物質的性質、規律和變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因此,掌握這部分知識對於我們解決化學問題至關重要。
  • 人教版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人教版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一、基本概念 1. 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的分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的分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知識點解釋:   (1)混合物和純淨物   混合物:組成中有兩種或多種物質。常見的混合物有:空氣、海水、自來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氣、爆鳴氣及各種溶液。   純淨物:組成中只有一種物質。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通常是物質的形狀、狀態發生變化。(2)化學變化:有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變化中常伴隨有放熱、發光、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
  • 性質定義與物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歸納分類
    定義:性質本身是能力、本領、也可以說是能夠對外所起的作用。是物質或體系呈現給客觀世界的一種形象或狀態。至於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維基、百度與中學教材的說法是一致的,即發生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就是化學性質;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因此是否可以講,在變化或運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或本領稱為性質。能夠使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性質,即產生新物質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
  • 2019中考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知識點歸納
    金屬的化學性質知識點 金屬的化學性質,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可以從原子結構示意圖方面入手,解釋金屬的易失電子性。 一、與氧氣的反應 1. a鐵在空氣中不和氧氣發生反應,但能與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生成Fe2O3.xH2O,鐵顯+3價,氧顯-2價,寫出反應方程式 b鐵在氧氣中燃燒:將鐵絲捲成螺旋狀,夾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即將燃盡時,伸入氧氣瓶中,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冷卻後生成黑色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識點:( 1)捲成螺旋狀的目的
  • 物質的分類 基礎知識點練習
    物質的分類  基礎知識點練習  知識點1 物質組成與常見分類方法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紅磷轉化為白磷,屬於物理變化  B.石墨導電、金剛石不導電,故二者不是同素異形體  C.O2和O3分子式不同,結構相同
  • 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的表示》,僅供參考!
  • 化學打卡|物質的組成與性質
    1.分子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1)分子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2)按組成分子的原子個數可分為:單原子分子如:He、Ne、Ar、Kr…雙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確切地說,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只有核外電子發生變化。
  • 中考化學20個必考的知識點
    在此小Z老師給大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並歸納了化學中考必考的20個知識點,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幫助。根據小Z老師對近十年中考試題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必考的知識點,同學們一定要將這些知識點複習熟練,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重點的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是每年必考題,一份試卷中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可是學過的化學方程式那麼多,怎樣才能有的放矢呢?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物質組成的表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物質組成的表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寫法及意義:Mg: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MgCl2:氯化鎂中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3Fe2+:3個亞鐵離子   2H2O兩個水分子,每個水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d、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性質
  • 物質的組成與分類
    26個英文字母組成了十多萬個英語單詞,上百種元素組成了上億種化學物質。為了認識和研究的方便,人們常根據需要對物質進行分類。
  • 人教版:高中化學常見物質及性質歸納,解題有妙用!
    學好化學,自然是離不開對於物質性質以及常見物質的記憶的。這也使得化學成為一門需要去不斷記憶的學科。在許多題目中,題幹只會給出性質、特點、反應情況,同學們需要靠這些線索去挖掘隱藏條件,也就是物質名稱。往往這些能作為解題的突破口,所以同學們要引起重視。
  • 初三化學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
    初三是辛苦的一年,下面 網小編整理了 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複習。 初三化學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 一.氧氣(O2) 1.氧氣性質 1.1物理性質 (1)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略大於空氣 (3)不易溶於水 1.2化學性質降溫降溫 (1)來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 2019初三化學知識點歸納離子
    2019初三化學知識點歸納離子 一、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 :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2)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注意:與原子示意圖的區別:質子數=電子數則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質子數=?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組成的表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組成的表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Mg: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MgCl2:氯化鎂中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 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3 Fe2+:3個亞鐵離子   2H2O 兩個水分子, 每個水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