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木砟峪六必順大棚大櫻桃熟了!」5月6日,在海港區北港鎮木砟峪村六必順大櫻桃種植合作社,遠遠地就看到了大棚上懸掛著的紅色條幅。走進大棚,枝繁葉茂的櫻桃樹上掛著紅潤剔透的大櫻桃,宛如一顆顆晶瑩閃爍的紅瑪瑙,十分誘人。
市民張女士帶著孩子,手提果籃,邊採摘邊品嘗,「之前在網上訂過他們家的櫻桃,又大又紅又甜,果肉多特別好吃。今天有時間了,正好帶著孩子過來採摘,不一樣的體驗。」張女士說。
張建忠是六必順大櫻桃種植合作社的理事長。之前,他一直在外務工,2019年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和家人商量後,張建忠毅然回到了家鄉,和自家兄弟們合夥建大棚,種櫻桃。「我在工地幹了二十多年,看著山海關大櫻桃發展得不錯,我就想在我們村也種植一些特色大櫻桃,給大家做一個示範,也讓普通老百姓吃上最好的大櫻桃。」張建忠說。
方向有了,行動要跟上。大棚建設前,張建忠和兄弟們一起到大連考察,認真學習櫻桃種植技術,研究種植品種和建設要求。2019年11月大棚建設完成後,張建忠從大連買了94棵「美早」櫻桃樹,就這樣櫻桃大棚正式建起來了。
張建忠介紹說,這94棵櫻桃樹就如同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甚至比照顧孩子還要認真仔細。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起來後,他就一頭扎進櫻桃大棚裡,開始一天的工作。剪枝、掐尖、授粉、控溫、澆水……一道道工序缺一不可,張建忠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他不禁感嘆:「一天真是沒早沒晚地忙著這個大棚,有時候睡著覺隨時就得起來看看棚裡溫度合適不合適,24小時守候。」
張建忠說,管理櫻桃大棚比在工地幹活難多了,不僅需要體力還需要腦力,整個過程困難重重。去年,木砟峪村突然下起了大雪。因為怕大雪壓壞棚頂,他爬到大棚上開始拉簾,沒想到捲簾機突然壞了,張建忠和帘子、棉被一塊從棚頂摔了下來。「當時整個人摔到了地上,還好身體沒啥事兒。建這個大棚的過程中,困難很多,但是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堅持,不能退縮。」張建忠說。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管理,今年3月,張建忠收穫了第一批大櫻桃,心裡充滿了喜悅,「看到結果的時候特別開心,當天就發了朋友圈,很快就有人諮詢了,有顧客下單的時候,心裡比什麼都甜。」
櫻桃成熟了,張建忠卻一個也捨不得吃。「今年這些櫻桃樹是第一年結果,樹活了就是成功,也沒有太大經濟效益。光是看著這些果子就很高興了,真是捨不得吃。」張建忠說。
據了解,明年櫻桃大棚就能步入正軌,預計年產量能達到4500多斤,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民張立經常到張建忠的棚裡考察學習,多次學習後,他也蓋起了自己的櫻桃大棚。「去年,我看他們蓋這個大棚挺好,我也想弄一個這樣的特色種植,給自己增加一些收入,現在我們還經常一起討論種植技術。」張立說。
張建忠說:「這個是我的第一個櫻桃大棚,接下來,我還想繼續擴建大棚,研究好的櫻桃品種,爭取給我的櫻桃也創建一個品牌,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櫻桃,吃到我們的櫻桃。」
原標題:《【海港好網民】返鄉發展特色櫻桃 創造「甜美」幸福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