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徑超過太陽400倍!世界上第一顆變星接近地球,這是好消息嗎

2020-12-04 奇點使者

引言:1596年八月,人類發現了世界上第一顆變星。發現者是大衛·法布裡修斯,他是一位來自德國的牧師,只是單純的天文愛好者而已。這顆變星位於鯨魚座,僅僅過了一個星期,它就增加了一個星等,隨後在十個月的時間內又消失了。

變星,顧名思義就是會發生變化的星星。恆星之所以被稱之為恆星,是因為在科學家沒有發現變星之前,宇宙中所有恆星其自身的性質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而變星,它的電磁輻射與亮度十分地不穩定,它的其他物理性質也會隨著電磁輻射和亮度發生變化。就拿我們太陽系的中流砥柱太陽舉例子,我們平時觀察太陽的時候,基本上不會覺得太陽有變化。在過去十一年的時間裡,經過天文學家對太陽一直以來的監測,發現太陽亮度的變化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左右,可以認為幾乎是沒有變化的。而變星則是有著肉眼可見的變化。

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變星,它的名字是Mira,翻譯成中文就是不可思議的恆星。在此之前,亞里斯多德曾經發表了一個理論,認為宇宙既恆定又完美。然而就在1638年,約翰內斯·霍爾瓦達在荷蘭的弗裡斯蘭花了十一個月的時間,觀測到這顆變星一直在不斷地閃爍,這種現象違背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而且根據約翰內斯統計出來的數據,這顆變星亮度的變化並不是隨機的,而是有規律可循的。在一年的時間內,我們可以預測到它的變化是從變亮,變暗最後變亮的周期性變化。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天文學家發現,米拉這顆變星在一個周期開始,它的亮度提升速度可以達到兩倍之多。在到達這一階段的頂峰之後,它又開始變暗。米拉最暗的時期,如果我們以人類肉眼可見最暗的恆星為單位,那麼米拉最暗的亮度是它的十五分之一。而在米拉最亮的時候,比最暗的時候要亮上三百倍左右。通過上述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米拉在一個周期中,它的亮度提升了兩次,而變暗的過程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米拉的亮度一定是在不斷地提升當中。

早在1779年,米拉的亮度已經接近到一級,和一千多個太陽加起來的亮度相當,接近畢宿五恆星的亮度。自從開始,變星米拉在國際天文學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隨著天文學家對米拉的深入研究,米拉被發現它並不是一顆恆星。事實上,米拉是由兩顆恆星構成的,我們可以把它們分別成為米拉A恆星與米拉B恆星。以前我們之所以會認為米拉只是一顆恆星,是因為米拉A和地球的距離只有三百萬光年左右,它的直徑可以達到太陽的四百倍以上,最重要的是,米拉A正處於紅巨星的階段。

與米拉A超大的體積相反的是,米拉A的質量僅僅相當於兩個太陽左右。根據體積的計算公式,米拉A的密度只有太陽的千萬分之二。按照我們地球的標準來看,米拉A的密度就像真空袋一樣。然而,米拉B的情況卻恰好相反,密度是太陽的三千倍以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米拉

A與米拉B之間有一條連線,正是米拉B從米拉A吸收的物質。

相關焦點

  • 7億光年外400億倍太陽黑洞,史瓦希半徑4光天,幸虧地球跑得快!
    也許7億光年外的400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還真不能用肉眼看,也無法用光學望遠鏡看,可能只能通過其發出的強X射線源頭去判斷,儘管人類已經發現比這質量更大的黑洞,但距離地球只有7億光年外發現如此高質量黑洞,也許對星系的起源與發展有相當的裨益!
  • 盾牌座UY: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恆星,其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700倍
    根據我們已知的知識了解到,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單單它一個質量就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但是太陽系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面前,猶如滄海一粟,在他之外,還有無數個比太陽還得好幾十倍的恆星?它位於9500光年之外的一個緻密恆星廠的迴避去中這是一個被銀河系圓盤所遮蔽的空間區域,但是這個恆星又大又亮,即使它周圍繞著所有的恆星和太空塵埃,但在晴朗的夜晚,你仍然可以使用雙筒望遠鏡探測到它盾牌座UY,確實離我們非常遙遠,它是一顆變星,意味著只要它改變了光速,我們將很難精確地確定它的大小,這是因為恆星的大小是由它的絕對可見度來表示的,但是天文學家經過研究後估計盾牌座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是巧合嗎?
    太陽有多大,我們很難直接體會,可是我們能夠體會到地球的巨大,而太陽足足有130個地球那麼大,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那月球有對大呢?它的半徑只有地球的1/49。從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太陽面前,月球就如同大山面前的一塊石頭。可是就是體積差異如此巨大的兩顆天體,在地球上看上去,它們的大小卻沒有多大的差別。基於此,在過去的數千年裡,這兩顆本質差異巨大的天體幾乎擁有了相同的文化地位。
  • 宇宙中的特超巨星,最小的一顆是太陽的十幾倍
    天鵝座 NML 距離地球約 5250 ly(1610 pc),周圍有許多塵埃環繞,周圍有一個豆狀的不規則星雲,並且它的形狀和水蒸汽邁射分布是一致的。它同時也是一顆周期約 940 日的半規則變星。這顆恆星是其中一個已知體積最大恆星之一,其半徑約為太陽半徑的 1530 ~ 1580 倍,而部分測量更得出其半徑為太陽半徑的 2550 倍。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為什麼如此巧合?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為什麼如此巧合?
  • 雖然中子星質量比太陽大,但半徑卻比地球小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的成員們使用來自幾個不同的望遠鏡和天文臺的數據,將中子星的大小估計範圍縮小了兩倍。「我們發現,典型的中子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1.4倍,其半徑約為11公裡。」
  • 人類已知的最大黑洞,質量是地球400億倍,讓人震驚
    ,約7億光年外的鯨魚座,發現了一個相當於太陽質量400億倍的,超大黑洞它就是:霍姆伯格15A星系,中心黑洞而關於它的故事,還要從世界上最強大的億倍個太陽質量,並且這個黑洞體積異常龐大,以至於其半徑,甚至超過了太陽系所有行星軌道之和
  • 天狼星的伴星是第一顆被人們發現的白矮星,那你又了解白矮星嗎?
    你知道白矮星嗎?白矮星也稱為簡併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可有幾十億年壽命,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恆星,主要由碳構成,外部覆蓋一層氫氣與氦氣。白矮星在億萬年的時間裡逐漸冷卻、變暗,它體積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質量大。
  • 罕見的變星即將到來,亮度是太陽1100倍,它或取代太陽地位
    自從天文望遠鏡被發明出來之後,天文學家在利用它觀測恆星的過程中發現,恆星的亮度基本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直到有天文學家發現了「變星」的存在。變星是宇宙中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本質上是恆星,但是亮度會發生周期性變化,「米拉」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顆。
  • 天狼星,被稱為洪水之星,比太陽大五倍
    在冬季的夜空中,很容易找到一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天狼星。天狼星,在大犬座,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它的亮度幾乎是天空中第二亮星大角星的兩倍。我們看到天狼星如此明亮,也是因為它離我們非常近,只有大約8.6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這樣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近」。天狼星如此明亮,不僅是因為它自身的亮度,更是因為它離太陽如此近,「借」了太陽的光。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反地球嗎?那是第九大行星嗎?
    反地球假說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事實證明,太陽背面不存在另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與地球共享軌道,那根本不是所謂的第九大行星。通過理論分析可知,處在太陽那側與地球相對的位置是五個日地拉格朗日點中的第三個,即第三拉格朗日點L3。理論上,L3的天體想要保持亞穩定,其大小需要遠遠小於地球和太陽。
  • 除去太陽外,哪些恆星距離地球近?大約是多少光年?
    在這個位置,太陽周圍的星域中,恆星的密度不大,大約每284立方光年只有一顆恆星,在以太陽為中心,14光年半徑的範圍內,一共存在著32顆恆星,這兩張圖可以對比著看,我們在看看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十顆恆星:第十位:羅斯154星(Ross 154)距離地球9.68光年。
  • 人類已知宇宙最大黑洞到底有多麼可怕,一個相當太陽質量400億倍
    人類已知宇宙中最大黑洞到底有多麼可怕2019年8月,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7億光年外的鯨魚座發現了一個相當於太陽質量400億倍的超大黑洞。後來天文學家利用更為精確和複雜的計算發現了此黑洞確實存在,其質量足足相當於400億倍個太陽質量,並且這個黑洞體積異常龐大,以至於其半徑甚至超過了太陽系所有行星軌道之和。
  • 400倍輻射量,被接近光速的亞原子「爆頭」,人活下來機率多大
    那麼,如果有一股接近光速的亞原子撞擊到了人體的身上,這個人還能活下來嗎?一名蘇聯男子就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回這樣可怕的感覺。我們常說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危險的元素,包括低溫、失重、真空等,而最致命的就要數宇宙輻射了,以中子星為例,一顆中子星的能量輻射是太陽的100萬倍。
  • 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星體,大犬座VY是太陽100億倍
    ,太陽在宇宙中只是一顆中等偏下的小恆星,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星體到底有多大呢?一、大犬座VY:體積是太陽的100億倍大犬座VY是一顆位於大犬座的紅色特超巨星,距離地球4900光年,視星等7.95。 據推測,其質量約為30~40倍太陽質量,半徑約有1,420倍太陽半徑。大犬座VY不僅巨大,光度也有太陽的50萬倍之多,是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因此也被歸為特超巨星。雖然它的體積是太陽的100億倍左右,但質量只是太陽的40倍左右。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作者 宇宙探索2018原標題: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
  • 最新觀測發現:這顆變星比太陽還要亮18倍,距離我們才700光年!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利用馬拉加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研究所(RIAAM)的天文臺,伊朗天文學家對變星V2455 Cyg進行了新的光度觀測。新觀測結果表明,研究對象是一顆高振幅的Delta Scuti變星,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
  • 天文學家發現媲美大犬座VY的恆星 直徑是太陽1500倍
    儘管體積龐大,但這個恆星團看起來相對黯淡,這是因為氣體塵埃模糊了從地球角度觀測的可見光視野。極大巡天望遠鏡可以透過宇宙迷霧調查這個恆星團和W26。這項最新研究被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英、德、美和智利科學家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利用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得知,W26即將爆炸。這一發現已經在《英國皇家科學院月刊》上發表。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半徑僅20公裡,質量為太陽質量的2.14倍
    形象地比喻一下: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公裡,如果把地球壓縮出為一個中子星,那麼,這個中子星的直徑只有44米!中子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的產物,科學家已經知道,當一顆質量為太陽質量1.35到2.1倍恆星死亡後,通常就會形成中子星,如果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1.35倍,就會形成白矮星,而當恆星的質量大於太陽質量2.1倍時,則會形成黑洞。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這則令人恐怖的消息源自一則報導,是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12日發布了一則消息,說美國哈佛大學和黑洞倡議組織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方法,準備用於搜索太陽系外圍區域黑洞蹤跡,同時也能夠確定理論假設中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到底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