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4月20日下午,一顆名為GP-B(B型引力探測器)的衛星從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升空。GP-B從醞釀、研究、製造到發射升空,歷時長達45年,耗資7.5億美元,被美國宇航局前任首席科學家法蘭克·麥克唐納博士稱作是「新千年美國宇航局將完成的最富挑戰性的實驗」,因為它的使命是測試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兩個重要的預測是否正確,這是關係到整個宇宙學理論基礎甚至全人類時空觀念是否得經歷一次根本性變革的非凡實驗。
與美國宇航局和史丹福大學大批熱切關注GP-B的科學家一樣,在大洋彼岸的一隅,有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也為GP-B的發射激動不已,他想通過實驗確切地知道自己能否戰勝偉大的愛因斯坦。
這位老人叫章鈞豪,1936年出生,廣東汕頭人,1954年從金山中學考入中山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和教學,退休前任汕頭大學物理系主任、教授。
從1980年起,章鈞豪就根據國外有關科學觀察、實驗的結果和最新變化,開始了對引力的理論探索,他以「時空是平直的」為基礎,提出了一個新的引力理論———狹義相對論引力理論,其基本公式使用了P、R、C三個符號代表英文縮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此紀念偉大的祖國,有人稱之為「中國公式」或「中華公式」。
1990年至1995年間,章鈞豪相繼在著名的《國際理論物理雜誌》發表了5篇論文,比較系統而完整地闡述他在引力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
章鈞豪在向記者解釋他的理論時談到了兩位物理學的巨擘———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告訴記者,牛頓的引力理論主要包括兩條公式,即「能量變化公式」和「角動量不變」。愛因斯坦在「角動量不變」這點上與牛頓相同,但在「能量變化公式」上,愛因斯坦的值是牛頓值的兩倍。為了檢驗這些公式,在歷史上人們做了很多觀察和實驗,已能證明牛頓的兩個公式至少有一個是錯誤的。到了大約1980年前後,人們又做了一個叫「光紅移」的實驗,在實驗中,人們發現,實驗測出的能量變化值是牛頓值,而不是愛因斯坦值。這些實驗綜合起來告訴人們,牛頓的「能量變化公式」沒有錯,「角動量不變」錯了。這進而可以推導出的結論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導出的基本兩個公式全都錯了,由這兩個公式去推導物體的運動軌跡就完全失去意義。
章鈞豪說:「我的理論的第一個結論,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實驗不符,這個極簡單的推理是無可爭辯的。已做過的實驗是探測靜止物體產生的引力場,全部的實驗結果都表明,時空不是彎曲的,而是平直的,愛因斯坦是錯的,我是對的。」
7.5億美元實驗將證明「中國公式」正確
由於條件的限制,章鈞豪只能通過邏輯演繹和準確的計算來推導自己的理論和可能得到的結果,而無法通過自己做實驗來檢驗自己的理論是否正確。再加上愛因斯坦實在太偉大了,向他挑戰難免招來不自量力的指責,因此,章鈞豪雖然擁有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卻也只能長期束之高閣,默默無聞。
是愛因斯坦正確,還是自己的對?章鈞豪把兩人之間思想上的角力、理論上的對抗稱為一場「引力理論的大搏鬥」。真可謂「守得雲開見月明」,等到2004年4月20日,美國人的衛星終於上天了,也終於有機會用實驗來檢驗究竟誰的理論正確。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由於像地球這樣大質量物體的存在,時空是歪曲的。就好像在一張床墊上放上一個鉛球,床墊會因為鉛球而凹陷下去。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人們建立了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最初宇宙所有的質量集中在一起,在某個時刻發生爆炸,並向外擴散,慢慢形成宇宙現在的樣子。照這種學說很容易產生一個問題,即爆炸之前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愛因斯坦也無法解釋,只是簡單地說『這個問題不能問』。」
理論之間的大搏鬥最終將依靠實驗的結果來判決。據了解,GP-B的實驗結果主要將由兩個值來體現:一個稱為「短程線效應陀螺進動率」(章稱之為「軌道效應陀螺進動率」),另一個是「坐標拖曳效應陀螺進動率」(章稱之為「地球自轉效應進動率」)。在衛星軌道是400英裡的條件下,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專家、教授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公式算出的兩個值是6.6弧度秒/年和0.042弧度秒/年,章鈞豪根據自己的理論得出的兩個值是4.4弧度秒/年和1.50.042弧度秒/年,分別是愛因斯坦的2/3和1.5倍。在得知實驗的實際軌道為635公裡後,章鈞豪又將他的第一個值相應調整為4.55弧度秒/年。
GP-B實驗的結果要等18至24個月後才見分曉。究竟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正確,還是聲名不顯的章鈞豪正確?美國人花了7.5億美元、費時45年製造出來的這顆GP-B衛星會不會用來證明一個中國人理論是正確的?這一切,我們都將拭目以待。 (王衝寒 鍾立)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