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黃河北岸的鳥越來越多,種類也不少,最可愛的天鵝也來了

2021-01-15 齊魯壹點

我是愛攝影的背包客,讓我們一起透過鏡頭看世界!

老舍的一篇文章《濟南的冬天》,讓許多人認識了濟南,於是濟南就成了老舍筆下的樣子,那是一個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的老城;如果是雪後的濟南,則是安靜的點點樹木和房屋的水墨畫。對於那些沒有到過濟南的人來說,濟南雖然比曾經的北平多了點溫度,但是冬日的濟南依然是北方蕭索的樣子,除了那一池泉水,全無生機。

在老舍先生文章後接近一個世紀的濟南,再想去找先生筆下的濟南,或許還能找到一點點昔日的蹤跡,但現在的濟南和曾經的濟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安靜的濟南、睡著的濟南是再也找不到了。

濟南的冬天變得熱鬧起來,街頭的流光溢彩和車水馬龍,日漸增長的城市的高度,讓我們快要無所適從;這些還不是全部,連曾經在冬日最應該冷寂的溼地或者河畔,也變得不再安分,這不,曾經除了麻雀和冰冷的寒冰什麼也沒有的黃河岸邊,突然飛來了一大群各種各樣的鳥,不斷的翻飛著,嬉戲著,讓城市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曾經的黃河宛若一條玉帶,緩緩地纏繞著濟南,它離濟南很近,近到和濟南只隔一個大堤;它離濟南又很遠,遠到很少有人跨過黃河,甚至於南岸的大堤上都少有人行走,更不用說北岸了。冬天的黃河更是清冷,因為降水的減少,這時的黃河變得窄了,和大地一樣顏色的黃河泛著冬日冷冷的波光,空寂的可怕,而它北岸邊的溼地湖泊則是厚厚的一層冰,沒有一點溫度。

現在的濟南黃河已經不再是界限,它變成了城中河,再過黃河,雖然有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橋,但是往往也要堵的緩緩的排隊通行。在2019和2020這個交互的冬天,除了車流人流,而黃河岸邊的這群鳥,則讓濟南這個冬天變得更加的熱鬧和生動。

這個位置是黃河北岸的龍湖溼地附近,也就是現在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駐地周邊。如果這樣大家還不知道是哪兒?那麼如果我說從濼口浮橋過黃河,然後轉向左側的大堤,大約幾百米遠,在大堤上就可以看到首尾相連的一大片水域,這兒大約是南範村附近。

這兒位於曾經濟南的齊煙九點之一的鵲山西側,也是被大畫家趙孟的一幅《鵲華秋色圖》所描繪的景色區域內,這兒因為曾經黃河的可怕,屬於濟南的一道壩和二道壩至今的緩衝區域,人煙稀少,尤其到了冬季更是蕭瑟。而現在再來此處,黃河大堤的 路也乾淨順暢了,曾經狹窄顛簸的榮蘭線也變得寬了,尤其是路的兩邊現在正在綠化著,原來的亂糟糟的蘆葦變成了整齊劃一的花園,估計到了春天這兒會成為濟南又一個開放的花園了,萬一也有可能成為網紅打卡地呢。

我是順著現在的龍湖慢慢地轉悠的,陽光的下蘆葦在風中搖曳,而空中不時的有大片的鳥群飛過,只是我的鏡頭太短(80-400),無法看清是什麼鳥,但是群鳥卻還是可以拍到的。

正在感嘆濟南的環境和生態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而突然讓我最為驚喜的是,在沉砂池段(為黃河水閘出水後的一段湖泊)卻被憨憨的大白鵝驚住了,停車駐足走進正在中間橋上觀賞鳥的人群,原來是不是大白鵝,而是從西伯利亞飛來的美麗的大天鵝。

沉砂池分為被一座橋分為了東西兩段,周邊或許為了保護水源還是保護鳥兒,都被鐵絲網圍上了,天鵝在橋的兩側,或許是躲著從橋上不斷過往的車輛和行人,距離橋很遠,好在用長焦鏡頭還能看到,能拍下幾張照片。

湖不算大,但是鳥兒卻很多,除了天鵝,野鴨、白鶴、灰鶴等至少六七種之多,這些鳥兒都自覺地找一處區域小憩,或許因為冬季,大多懶得飛,偶爾。限於時間和距離拍下的鳥兒只能勉強夠看吧,空中飛的、那些特別小的,只能湊合著給大家看看了。

天鵝真的很懶,幾個小時,大多數都不動,估計只能早上才能看到它們飛了,我大體數了一下,估計最少有60隻,都躲在一處溫暖的地方,憨憨的漂浮在水面上睡覺,偶爾幾隻或稍稍遊動一下,活動一下身軀,這偶爾的轉變,也讓安靜的水面變得不一樣,一會兒可能又回到剛剛的地方,繼續睡。這天鵝懶的咋和豬一樣呢!

白鷺和野鴨也很少飛,都在安靜的和冬眠的似的。空中時不時的會有大片的鳥兒飛過,密密麻麻地,變幻著形狀和隊列,讓我們這些看鳥的人,不時地發出驚嘆。而我拍到的鳥兒,因為這看鳥的人和不時地停下的行人,也多了更多的趣味,也讓這曾經安靜的黃河北岸,在這個冬天變得更有趣味和生機。

當我趁著夕陽,轉回的時候,突然發現2020年第一天的落日充滿了夢幻的色彩,紅彤彤的鴨蛋黃落在了黃河大橋之上,酷似「二0二0」或者被串起來的雙黃蛋,在2020的元旦富有更為濃鬱的寓意,一併附圖在此,作為本文的結尾,來祝福黃河岸邊的濟南好事連連,也祝福咱們中國紅紅火火,越來越好!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來河南過冬的天鵝超萬隻 越來越多野生鳥類在我省「安家」
    鳥中「熊貓」黑鸛現身於我省黃河溼地的多個區域,以前只有幾百隻的天鵝,如今數量早已突破一萬,更有天鵝選擇在鄭州安家落戶,成為北龍湖、賈魯河上的「名片」。天鵝是對生存環境很挑剔的鳥類,它們能選擇鄭州,也是鄭州的客觀條件達到了它們的生活需求。小可見大。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雖然平時所做的大多數是救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但從最近幾年救護的鳥類來看,越來越多過去沒有的、少見的鳥類成為了他們那裡的「常客」。董朝偉說,紅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在山巖上棲居。但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紅隼飛到鄭州市區,它們在高高的屋頂築巢,繁衍生息。
  • 追天鵝的人
    「十幾年前,有次來河邊釣魚,一個老先生對我說,『你與其釣上小魚再扔了,不如留給天鵝吃啊』。我一看,咱這黃河灘裡還真有天鵝?」張明雲回憶說,從那以後他再也不釣魚了,買了相機,開始追著天鵝跑。只要一有時間,張明雲就會來找找A55,給它拍個照,再和它說說話。又是一年初冬,數千隻大天鵝來三門峽越冬。新華社記者 楊靜 攝近幾年,來三門峽黃河溼地過冬的白天鵝越來越多,張明雲在欣喜之餘也感慨萬分。「原來哪有什麼天鵝湖,這兒就是個臭水溝,旁邊還有個汙水處理廠。」
  • 鳥中的貴族天鵝:遠方來客
    文/張國雄天鵝飛向溫暖的樂土這群天鵝是鳥中的貴族。它們是冬候鳥,春季在西伯利亞繁殖,幼鳥長大後,正值深秋。一到初冬,它們就會去三門峽黃河溼地越冬。這時的黃河溼地,便會呈現出蒹葭蒼蒼、天鵝滿湖的壯觀景象。村民們特別歡迎這群遠方的來客,早在它們到來之前,就於這溼地周圍,種植了上百畝小麥,還採購了足夠玉米,以滿足「老朋友」,攜妻帶子來此「度假」。天鵝,有一雙透亮空靈的眼睛,一張又尖又長的嘴。嘴的顏色是半黃半黑,脖子則顯得十分修長。求偶時,以喙相碰,或以頭相靠。
  • 濟南不少馬路成河|黃河洪峰今天到濟南!24年來流量...
    濟南的雨說下就下超級大!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雨越下越大泉城公園雨下的很帶勁濟南不少馬路成河大家紛紛曬坐標朋友圈也下雨了不過,有網友表示「濟南有好幾個天空」有的地方還沒有下雨有的地方還是大太陽今起連續三天都!
  • 天鵝聖境 百鳥樂園——榮成天鵝湖生態修復後掠影
    春節期間,市民在天鵝湖北岸溼地緩衝帶觀賞、拍攝大天鵝。成群的水鳥在天鵝湖北岸溼地上空飛翔。天鵝湖北岸溼地修復前面貌。成群的大天鵝在溼地水系遊弋玩耍。水鴨嬉戲,大天鵝飛舞,一幅和諧畫面。眼下的天鵝湖,天鵝仙子們正盡情享受著回遷前的幸福時光。大天鵝不時從天鵝湖深處飛到北岸溼地飲水取食,它們頻繁降落、起飛、盤旋,或者在溼地沙洲上閒庭信步,舞動著翅膀,歡快的鳴叫聲響徹天際,白鷺、野鴨等多種水鳥在溼地覓食、飛舞,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觀黃河入海 賞萬鳥歸巢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擁有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被稱為「鳥的天堂」,每年在這裡越冬、繁殖、棲息的鳥類達600餘萬隻,也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全球遷徙路線中,黃河三角洲佔據兩條,一個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一個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我們處於這兩條路線的交匯處,也是交通要道。
  • 與天鵝共舞!東營黃河口「明星天鵝」與人親密互動 被拍成電影!
    2007年冬天,東營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的馴養師李建像往常一樣在鳥類科普樂園裡工作著,這時突然接到一個急促的電話,有當地居民在冰封的河道中發現了一隻受傷的天鵝,已經奄奄一息亟待救助。由於保護區實際上也是鳥類的救助站,有群眾發現受傷的鳥,基本上都會送到這裡來。李建推測,這隻天鵝應該是在南遷過程中,因體力不支撞在建築物上受的傷。
  • 濟南黃河灘現大量喜鵲死亡 專家排除禽流感(圖)
    來源:山東新聞網  濟南黃河灘喜鵲大量死亡 死因說法有多種  □本報記者 孫華  喜鵲叫,喜事到。然而,連日來黃河岸邊槐蔭區吳家堡河段紛紛死亡的喜鵲,卻給周邊居民的心中蒙上陰影。  附近居民陳先生告訴記者,因天氣較冷,黃河岸邊目前少有人來。「因昨天聽說黃河漲水了,附近居民來看麥田時,才發現喜鵲大量死亡的場景。這些死去的喜鵲身上沒有外傷,當時我仔細觀察了一隻,嘴中還有吐出來的白沫。」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喜鵲成批死亡的原因,在當地居民和來黃河岸邊的遊客中存在多種說法。
  • 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首次環評信息公示,雙橋並駕重塑「北大門」
    公軌合建工期4年,預留時速80公裡雙線軌交根據公示信息,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路線起自歷城區將軍路與華山西路交叉口南約500米處(二環東高架橋22號墩),通過改建零點立交與濟廣高速相連,沿大橋路向北以高架橋形式延伸,在G104濟南黃河公路大橋下遊新建一座大橋跨越黃河,在大堤北側與G104連接後,繼續向東北方向延伸,落地後下穿石濟客運專線,於大橋街道山後陳家以東與G220
  • 央視《直播黃河》報導——北跨黃河 一覽芳華 穿...
    從150多年前黃河改道入海開始,濟南就在黃河臂彎裡生息發展。黃河將濟南一分為二,長期以來,濟南城市的發展格局,是不斷向東西擴展,城市的南北方向並未拓展開來。因為河道逐年淤積,河床普遍高於兩岸地面4~6米,部分地方甚至高出12米,黃河在濟南是典型的「地上河」。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鳥類是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向空中飛行生活演化的一支,是陸生脊椎動物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全世界現存鳥類有11000種。在鳥類中哪種鳥飛得最高?哪種鳥飛得最快?哪種鳥飛得最遠呢?鳥類的飛行速度,在不同種類間差別很大,根據短距離內測定的速度,鳥類中飛行最快的是尖尾雨燕和遊隼,尖尾雨燕的飛行速度達到170千米/小時,1934年有人在印度曾對尖尾雨燕飛行速度進行測算,根據3千米路程的記錄,最快每小時可飛275-352千米。遊隼的俯衝速度可達到297千米/小時,其自由降落的速度為132千米/小時。
  • 震旦鴉雀現身黃河灘蘆葦叢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白頭鶴白頭鶴是最小的鶴,體長約為1米,被譽為「愛情鳥」,它們組成家庭後,伴侶關係穩定,幾乎終年形影不離。白頭鶴數量稀少,全球只有7000多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省是白頭鶴在中國的主要分布省份之一,豫北黃河故道溼地有不少白頭鶴的身影。玉帶海雕玉帶海雕又叫黑鷹,體長90釐米,遷徙時經過我國的東北至江蘇地區,其中就有河南。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一腳可以踢死馬
    在這個地球上,很著種類非常多的鳥類,大多數中的它們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可愛的,而且印像中,一些鳥類也特別地懼怕人類。可是你知道嗎,在世界上還有一些鳥類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有的甚至還創下過殺死人類的例子,今天小傑就帶大家來看下這些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吧。
  • 濟南鳥市一天交易上萬隻 天價鸚鵡數萬野生雀鳥幾元
    這短暫的「春脖子」,只有鳥兒抓得準:在濟南,只要聽到鳥語啁啾,便是春到了。甭管天兒多冷,只消再等幾天,定能見到好花嫩草。  4月23日,「山東愛鳥周」活動啟幕,這也是濟南市第34個愛鳥周。為期一周的愛鳥、護鳥活動,將持續到29日。據了解,保守估計,目前濟南鳥市一天的交易能達上萬隻。除了火爆的觀賞鳥交易外,也有野生鳥交易混雜其間。
  • 市鳥白鷺泉城超萬隻
    本報記者 王鴻光 攝   泉噴了,水清了,鳥來了,城靚了。近年來,泉城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上取得了很大進步,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不少,久違的鳥類重回濟南,護城河邊、大明湖畔,「鳶飛魚躍」的景況得以再現。
  • 黃河濟南段結冰封河,河面上竟出現密密麻麻的朵朵「睡蓮」?
    天寒地凍時節,正值黃河凌汛期,自2021年1月7日黃河山東段出現本年度首次封河後,黃河看起來便失卻了印象中滔滔不絕一瀉千裡的氣勢。漫步濟南黃河岸邊,極目望去,層層疊疊的冰凌連綿不斷。大部分河面上都覆蓋著錯落的冰塊,冰塊隨著黃河水或急或緩地流淌,便形成了冬日黃河上著名的流凌景觀。隨著河面上的冰凌越來越多,就會出現冰凌堵塞河道,進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水位明顯上漲,這種水文現象也就是凌汛,俗稱「冰排」。冰凌是產生凌汛的主導因素,因而在冬季黃河河務部門一般會採取破冰的方法來防治。這巨大的冰塊就是破冰後出現的,看起來像厚厚的水泥板預製件。
  • 昔日濟南:為什麼將白鷺作為濟南的市鳥?
    白鷺,又叫做鷺鷥,是一種涉禽類的水鳥。這種鳥身體修長,腿高頸細,喙如長鉤,羽毛雪白,舉止高雅,形象端莊,非常美麗可愛。濟南泉水眾多,這為喜歡在水中覓食的白鷺提供了理想的生活條件。每到春秋假日,盛夏時節,它們或在湖上翱翔,或在泉邊信步,不管在哪裡,都會受到這個城市百姓的歡迎。
  • 傘鳥的種類
    ,以外形奇特而著稱,這些美麗漂亮的熱帶鳥兒外貌和習性像鶲,有些生物學家把它們歸類於霸鶲,如蓋亞那紅傘鳥。傘鳥科大約有90多種,最著名的當推安第斯動冠傘鳥。 大部分的傘鳥類行為怪癖,加上本身數量稀少,自然不像美洲其他雀鳥聲名在外,人類對一些種類的傘鳥認識也了解不多。傘鳥類大體都棲息在森林中,愛站在樹梢上,以食水果和昆蟲為生,不少種類色彩比較豔麗,有些種類具傘形羽冠或絲狀蓑羽裝飾,如冠傘鳥屬著名的蓋亞那冠傘鳥,色彩豔麗,冠羽奇特,可媲美安第斯動冠傘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