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黃河入海 賞萬鳥歸巢

2021-01-17 魯網

魯網9月27日訊(記者 閆洪錦)「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我覺得最有特色的還是野生鳥類。」談起鳥類,朱工有說不完的話題,確實,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做了20多年科研工作的朱工也最有發言權。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擁有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被稱為「鳥的天堂」,每年在這裡越冬、繁殖、棲息的鳥類達600餘萬隻,也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全球遷徙路線中,黃河三角洲佔據兩條,一個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一個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我們處於這兩條路線的交匯處,也是交通要道。「朱工告訴記者,也正因為如此,黃河三角洲被很多鳥類專家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我給它的定性是鳥類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內鳥類資源豐富,珍稀瀕危鳥類眾多,共有鳥類368種。區域內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東方白鸛等1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大天鵝等51種,2013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稱號,2015年被授予「中國黑嘴鷗之鄉」。

「最有特色、最具觀賞性和持久性的鳥,一種是東方白鸛。」朱工繼續介紹到,最初1997年發現東方白鸛時僅有19隻,到2002年已經達到100多隻,此後每年東方白鸛的數量都成幾何倍數增長,今年105個巢已經孵化出305隻小雛,佔到世界數量的十分之一。「另外一種就是黑嘴鷗了,數量最多的時候是在2016年,我們發現有7000多隻黑嘴鷗在這裡繁殖,共有3500多個巢,這個數量已經佔了世界數量的一半以上。」

對於觀賞時間,朱工表示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但是在沒有望遠鏡和相機等專業設備的情況下,用肉眼觀賞的最佳時間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這段時間鳥種類和數量最多,各種鳥集群飛翔,最多時能達到2-3萬隻,變換各種隊形,非常壯觀,讓人嘆為觀止。」

走進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博物館,實景觀察保護區內珍稀鳥類生活,詳細了解鳥類特點習性,親身體驗科普遊戲……這些都讓遊客眼前一亮、興致盎然。 現場一位遊客表示,「通過融入現代媒體技術,普及鳥類知識,這在國內也是很少看到的。」

隨著溼地城市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落戶」東營,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東營,欣賞溼地美景,觀賞各色鳥兒,體驗生態特色。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圍繞「黃河入海 我們回家「的城市旅遊品牌,堅定「打黃河入海品牌,走生態旅遊之路」的任務目標,著手研究開發溼地觀鳥路線,策劃舉辦「觀黃河入海,賞最美溼地,看野生鳥類」為核心內容的節會活動,引進開發體驗性項目,打造研學旅遊品牌,努力為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日落黃昏 萬鳥歸巢
    這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最近一兩年卻突然爆紅,吸引了本地村民和外地遊客競相登門訪問,原因是村後一片竹林聚集了成千上萬隻鷺鳥,而且,由於當地村長帶領村民傾力保護鳥類,鷺鳥漸漸越聚越多,不管是清晨微熹初露,還是傍晚落霞漫天,半空中萬鳥盤旋,蔚為壯觀,可與聞名全國的新會小鳥天堂媲美,以至於人們稱之為「江門又一個小鳥天堂」。為什麼有這麼多鷺鳥在高圍村安家?高圍村村長村民如何保護鳥類?
  • 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 禹越中秋詩會迎佳節
    「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2019年德清中秋詩會暨迎國慶七十年活動  又逢中秋,月映鄉情。9月12日晚,以「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為主題的2019年德清中秋詩會暨迎國慶七十年活動在禹越鎮三林村的萬鳥園內順利舉行。現場,縣內詩歌愛好者、外來創客青年、當地鄉賢、返鄉創業大學生及三林村村民齊聚一堂,寄情於月,吟誦詩歌,一起度過了一個富有詩意的中秋節。  「漫天的彩霞映照,萬鳥園帶彩的漣漪。歸來的小舟,蕩漾著,歸巢的白鷺,盤旋降落。」
  • 廣東吳川裡坡村每天傍晚都有萬鳥歸巢,你們看過嗎?
    廣東省吳川市有條村子,每到傍晚,就會出現成千上萬的小鳥從村的各處林木裡飛到一片特定的椰樹林,當地人稱之為萬鳥歸巢,這條村就是振文鎮的裡坡村。當每天靠近傍晚五點半左右的時候,裡坡村的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大家都在等待觀看六點左右的萬鳥歸巢。
  • 黃河入海口,黃河像條龍,綿延五千公裡,百折不撓終入海
    —鳥類科普園(溼地遊船、鳥類放飛區)——泥灘捉蟹(渾水摸魚)——遠望樓(黃河遊船碼頭、黃河入海VR體驗館、直升飛機空中遊覽、餐飲購物)——浮橋——北汊河河海交匯遊船碼頭。中國人號稱是龍的傳人,而黃河看起來特別像條龍,而且像條正在撲食或躍起的龍,是否是說中國文明最早起源於黃河流域呢?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27萬平方公裡。淮河被奪入海水道後,被迫從洪澤湖南下,在江蘇揚州匯入長江,借道長江入海。黃河這次改道後,長達700多年的黃河奪淮歷史宣告結束。原來那段被侵佔的淮河入海河道因為泥沙淤積,成了地上懸河,時斷時續,我們稱之「廢黃河」,也叫黃河故道。 黃河任性奪淮,揮一揮衣袖又走了,卻留下一個爛攤子。據相關數據統計,從16世紀至新中國初期的450年中,平均每百年發生水災94次,水災非常嚴重。
  •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有16億噸的泥沙進入到渤海,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裡就是黃河的入海口黃河三角洲。這塊像是「駝峰」的地區在古代的時候還是渤海的一部分,而現在卻被黃河帶來的泥沙淤積成陸地了。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百鳥兮,振翅,呼嘯,滑翔,嘶鳴;草木兮,變綠,變黃,變橘,變紅;盛秋黃河口,天正高,歌正長,共同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黃藍交匯。延智 攝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關鍵的時期。百鳥雲集。張泉江 攝無論是鳥類數量還是植物種類,各項數據顯示,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口溼地面積逐年回升,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今年,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榮膺「生態中國溼地保護示範獎」。
  • 缺失入海河道800年,淮河在哪裡入黃海?
    淮河是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是古代「四瀆」之一,介於大江、大河之間,自然上處於南北過渡帶,文化上也處於南北過渡區域,因而擁有古老而多元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同時,淮河也是一條受了800年委屈的河流,在黃河的侵奪下,失去了入海故道。
  • 記錄黃河入海流(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4))
    張 利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位於山東東營的利津水文站,是為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生態用水監測的控制站,也是黃河入海前的最後一個水文站。無論春夏秋冬、風雨陰晴,水文站的助理工程師邢西金都要完成特定點位的觀測和取樣,記下研究黃河的第一手資料。
  • 利津鳳凰城濱河休閒旅遊區:賞黃河風光 品黃河文化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6日訊  11月14日,全國媒體利津行採訪團一行來到了鳳凰城濱河休閒旅遊區,賞黃河口日出
  • 千隻白頭翁上演百鳥歸巢 南海驚現「小鳥天堂」
    家住在沙頭鎮中心幼兒園附近的鄺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該鎮中心幼兒園每天傍晚6時多的時候,都會有幾千隻白頭翁和麻雀前來栖息,上演「百鳥歸巢」的盛況,如同一個鳥的天堂。  昨天傍晚6時左右,記者剛來到沙頭中心幼兒園門外,就聽到了鳥兒發出的啁啾聲。走進去,記者看見許多鳥兒停落在院子內14棵高大茂密的芒果樹上,正在悠閒地梳理羽毛。
  •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為何不見海水上漲?這些泥沙究竟去哪了?
    有的外流河最後都是要入海的,而且不管它的水質如何,在進入海洋時,河流都會攜帶一定數量泥沙,那為什麼經過這麼長時間,大海的泥沙沒有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人們看河底,總是看到一些沉積的泥沙,但是看海底,卻看不到半分泥沙的影子,有研究推算出,海洋的形成至今已有四十多億年的歷史,即使每年入海的泥沙量很少,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它們應該足夠在海底鋪上一層兩萬米厚的淤泥,而從珠穆朗瑪峰最高點到馬裡亞海溝的最低點距離也是將近兩萬米,它們究竟去了哪裡?那麼多河流輸送的泥沙都到哪裡去了?如此巨量的泥沙總不能憑空消失吧?
  • 通過黃河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 鄭州人也可以沿黃河乘船入海?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11月26日,在鄭州舉行的黃河通航及生態航道建設調研工作座談會,再次引起人們對黃河通航的熱議。通過航道疏浚、河勢控制、碼頭建設等系列舉措,可以把黃河河南、山東段打造成整體Ⅳ級、局部Ⅲ級航道標準的生態航道,從而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會上,專家的設想讓人振奮,但沿著黃河乘船入海真的能實現嗎?
  • 黃河入海口 | 黃河入海口/黃河文化館/清風湖/網紅抽油機大巴兩日遊
    █ 泥潭捉蟹、挖蛤,體驗兒時樂趣█ 觀網勝利油田『網紅長頸鹿』抽油機█ 國家5A級黃河生態旅遊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
    原標題: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黃河從這裡入海,石油之城,生態之城,中國東營。」經常看中央一套的朋友對這一句宣傳語都不會陌生。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穿越9個省(區),流程5464公裡,最終於東營市境入海。
  • 黃河大流量水頭平穩入海 將繼續在山東省河道演進
    央廣網濟南7月4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4日從山東黃河河務局獲悉,3日上午8時,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最下遊的利津水文站實測流量由早晨6時的4530立方米每秒,下降到4460立方米每秒,標誌著黃河此次汛前調度的洪水最大水頭已平穩入海,流量峰值為24年來之最。
  • 黃河的形成與河道變遷
    依據各自研究成果,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黃河形成於更新世(距今約240萬至1萬年)以前,第二種觀點認為黃河形成於早更新世(距今約240萬至73萬年),第三種觀點認為黃河形成於晚更新世(距今10萬至1萬年)。晚更新世是黃河形成的重要階段,第三種觀點成為學術界的主流觀點。
  • 玩賞鳥的分類有哪些
    玩賞鳥的分類有哪些玩賞鳥主要有以下三大類別(1)觀賞型:這種類型的鳥外表華麗,羽毛顏色豔麗,性格活潑好動備受廣大玩賞鳥飼養者的青睬。這種類型的鳥主要有紅嘴藍鶥、翠鳥、壽帶等。還有一些體型較大的鳥,如山雞孔雀等。
  •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為什麼入海口沒形成崇明島一樣的衝積島?
    這是因為河流入海的時候水流速度會變慢,水裡攜帶的泥沙就會沉落。隨著時間的流逝,沉積的泥沙越來越多,慢慢的就會形成陸地、小島等。然後伴隨著河流的繼續衝擊,就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特殊地形,這就是三角洲。    黃河入海口  黃河入海口的情況跟長江不同,黃河三角洲屬於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也就是說河水的力量佔主要優勢。這種情況下,會形成什麼地形那就都有黃河說了算了。  黃河的水裡帶著巨量的泥沙,而海水的力量又沒黃河力量大,擋不住黃河水,所以河水就按照原來的流向進入渤海。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翻譯及賞析
    [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題解】鸛雀樓舊址在永濟縣城西南舊蒲州城上。傳說古代有鸛雀棲其上,故名。樓有三層,前瞻中條山,下臨黃河水,是古時登覽勝地。唐人留詩者甚多,作者的這首五絕可稱為壓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