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兩銀子為36克,但是官銀和各地方銀號所鑄銀錠都是不足重的,一般在30克左右。由此可見官府對於民間的盤剝有多厲害,官府有多貪心。
清代一兩銀錠,最輕的只有26克。
按照清早期的規定,一兩銀子可以兌換一千文銅錢,當時一升米為十文錢,那麼一兩銀子剛好夠買一石米,也就是一百五十六斤左右。一直到嘉慶後期,可以說清政府都還是比較有錢,市場上米價都還是穩定的。
一錠銀子有一兩的,二兩的,四兩的,五兩的。而京城優秀打工者,一月的工資也就二兩,小縣城工人月薪也就一兩。
一二分的小碎銀子,就能買到一斤豬肉(羅汝珍言其鄉肉價每斤一分八釐)
那麼,在清朝,一兩銀子究竟能買些什麼東西呢?
在有些時候能買二百斤,有的時候能買一百一十斤。這要根據當時的行情而變化,如果不是鬧災黃,基本浮動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