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重磅級發現!端粒太長或許並不是件好事兒

2020-12-08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12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從過去到現在,科學家們一直將端粒變短同機體老化和疾病聯繫起來,如今科學家們開始去研究理解調節端粒長度的因子,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合適長度的端粒對於維持幹細胞的健康狀態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為加深科學家們對幹細胞生物學的認知,並且幫助開發基於幹細胞的療法,尤其是和老化及再生醫學相關的療法提供了新的研究線索和希望。

研究者Jan Karlseder教授說道,這項研究表明,端粒的最適長度能夠在兩個極端之間被精細調節,我們都知道,端粒長度較短會誘發細胞的損傷效應,但讓我們不可思議的是,當端粒長度較長時這種損傷效應也會發生。端粒是染色體末端重複序列的DNA結構,其長度能夠通過端粒酶來增加,隨著細胞每次DNA的複製及分裂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都會減少,隨著端粒長度的減少,染色體自身就越來越會受到損傷的影響,最終就會引發細胞死亡。

但幹細胞就是額外的例子,幹細胞會利用端粒酶類重建染色體的端粒,使其能夠保持分裂的能力,同時也會分化成為任何一種類型的細胞,比如皮膚細胞、心臟細胞等,這些特性就會使得幹細胞成為科學家們開發治療年齡相關細胞損傷和疾病的新型再生療法的關鍵特性。這項研究中,通過限制端粒長度的潛能性或許就會導致幹細胞死亡,因此研究者就想知道是否增加端粒的長度就會增加其多潛能的特性,結果他們發現,過度延伸的端粒似乎也非常脆弱而且容易積累DNA損傷。

研究者Karlseder及其同事對實驗室中培養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系的端粒維持進行了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他們改變了端粒酶的活性,結果發現,攜帶較少端粒酶的細胞往往有著較短的端粒,而且細胞最後會死亡,相反,攜帶高水平端粒酶的細胞有著較長的端粒,但這些細胞並不會旺盛地生長,而是端粒會變得非常不穩定。

Karlseder指出,我們很驚訝地發現,驅動細胞產生較長的端粒或許誘發端粒的脆弱性,而這會引發癌症的發生,相關研究對當前普遍接受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即人工增加端粒的長度會延長壽命並且改善有機體的健康狀況。研究者表示,非常長的端粒或許會激活由XRCC3 和Nbs1蛋白控制的一種調節機制,而降低胚胎幹細胞中這些蛋白的表達會抑制端粒的調節,從而就能夠證實這兩種蛋白的確主要負責這項任務。

下一步研究者將會對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進行研究,iPSCs是一種能夠重編程為幹細胞樣狀態的細胞,由於其在遺傳學上能夠同供體進行配對而且易於獲取,因此誘導多能幹細胞常常被科學家們用來開發潛在的幹細胞療法;如今研究者發現,ipsCs中包含有端粒修飾調節的標誌物,這就使其成為了一種有用的闡明細胞被重編程成功率的標準。

最後研究者Rivera說道,幹細胞重編程是一項主要的科學研究突破,但重編程的方法依然需要被不斷完善,理解端粒長度被調節的分子機制對於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新型幹細胞療法以及再生醫學療法或許非常關鍵。(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A balance between elongation and trimming regulates telomere stability in stem cells

Teresa Rivera, Candy Haggblom, Sandro Cosconati & Jan Karlseder

相關焦點

  • Nature雜誌12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鑑定出負責啟動和促進多種腫瘤轉移的細胞doi:10.1038/nature2079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研究人員通過一種特定的被稱作蛋白CD36的標誌物鑑定出轉移起始細胞(metastasis-initiating cell)。這種在腫瘤細胞膜中發現的蛋白負責攝取脂肪酸。
  • Nature子刊:端粒位置效應對疾病的影響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終端的保護性DNA序列,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短。體外實驗顯示,端粒能夠通過位置效應TPE來影響基因的表達,沉默附近的基因。現在研究人員發現,端粒也能夠沉默距離較遠的基因,且這種影響會隨著端粒縮短而逐步消失,FSHD的致病基因就會受此影響。文章於五月五日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
  • 活多久看端粒!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今年3月,密西根大學研究了美國250名一年工齡的實習住院醫師的唾液樣本,發現他們端粒縮短損耗速度是普通年輕人6倍!端粒是染色體末端類似於鞋帽的結構,保護人體基因組的穩定性以防突變,其長度直接反應人類壽命長短。自然界中典型的如烏龜,他們端粒縮短速度更慢壽命更長。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子刊:每天暴露於藍光,果蠅壽命縮短 | 人長時間看手機,或會折壽!
    」或許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呢!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17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的子刊、衰老與疾病機理期刊《Aging and Mechanisms》發表的論文《Daily blue-light exposure shortens lifespan and causes brain neurodegeneration in Drosophila》指出,暴露在現在常見於手機、計算機屏幕的藍光下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作為一種細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劑,p21一直被認為與大名鼎鼎的抑癌蛋白p53有著密切的功能聯繫。
  • 《Nature》子刊發表德國馬普斯新發現
    2020年11月23日《Nature》正式上線了一本專題子刊《Nature·Aging》,專注於抗衰老研究,上面刊登的頭篇文章就頗為重磅:來自德國馬普所的華人科學家Jiongming Lu博士,發現了一種能夠延長果蠅壽命百分之四十的物質。
  • Nature子刊:突破!科學家深入剖析癌症、老化及機體炎症發生的分子...
    端粒由重複序列的DNA組成,隨著細胞分裂端粒會慢慢變短,而且隨著人類機體老化端粒也會越來越短,當端粒非常短時,其就會向細胞發送信號來停止細胞不斷分裂,這就會損傷組織再生的能力並且誘發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生。相比較而言,在很多癌細胞中,能夠延長端粒的端粒酶的水平就會升高,從而使得癌細胞無線分裂。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推薦閱讀:Nature子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免費下載】5款科研學術必備軟體在看嗎👇
  • 端粒太長易患癌?
    此前許多科學家認為,端粒的功能只是防止細胞老化,保持細胞健康。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遺傳學》網站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8日報導,這兩個基因變異是TERT(端粒逆轉錄酶)和TERC(端粒酶),51%的人攜帶TERT變異,72%的人攜帶TERC變異。這兩個基因都有調節端粒行為的功能,是維持端粒長度的酶,這種由大部分人所攜帶的風險基因變異還比較罕見。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端粒相關研究成果!
    染色質與核內膜的粘連是受到動態調控的,如體細胞有絲分裂期間染色質末端(端粒)會被招募到細胞核內膜上,進入有絲分裂期端粒又會從細胞核內膜上解離下來。這一周期性的端粒-核膜連接對染色質穩態的維持以及細胞分裂至關重要。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因此,作者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在胚胎幹細胞中TRF2對於端粒的保護可能並不關鍵。那麼,ES細胞系中端粒的保護機制是什麼呢?首先作者們想知道,ES細胞系統TRF2的敲除時候DNA損傷是否存在。但是通過對DNA損傷標記物的免疫染色作者們發現,TRF2敲除後的端粒與體細胞內類似,仍然出現了顯著的DNA損傷標記的富集。
  • Nature背靠背 | 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也就是說,TRF2敲除的ES細胞系沒有出現端粒的融合併不是因為DNA損傷沒出現,而是由其他調控機制所介導的。  為了鑑定出TRF2敲除ES細胞系統端粒保護的關鍵調控因子,作者們進行了一個基因組範圍的致死性CRISPR-Cas9敲除篩選實驗,從中鑑定出了Pot1b以及Brd2。
  • Nature子刊重磅: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人「煥發新生」
    知幾文獻速遞是一個周更欄目 分享一周人體微生態及公共衛生相關前沿新聞 01 Nature子刊: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受體「煥然一新」
  • 兩大頂級期刊同時上線抗衰老專題子刊
    就好像絕大多數更好的學生都會進到更好的大學裡一樣,絕大多數更重磅的研究也會被刊登在更重磅的期刊上。雖說是子刊,但是上面刊登的第一篇文章卻頗為重磅,來自德國馬普所的華人科學家Jiongming Lu博士,發現了一種能夠延長果蠅壽命40%的「凍齡藥」[1]。
  • 我的三篇Nature子刊之旅
    作者 | 愛吃魚的大番薯 審校 |玉米地裡吃過虧 那些年錯失的正刊 背景:本人年方不到三十,卻早已經邁入中年油膩肥胖的行列,目前在某課題組做二當家,目前2篇Nature子刊一作
  • 延長端粒續命有風險,科學家警告:端粒過長反而容易患癌
    而這,是第一次,有了實質性的證據:端粒可能存在直接的抑癌途徑,而不是通過端粒酶完成。這是一個重大的影響,通過端粒「延年益壽」的大門,可能將被堵死了。端粒天生過長的雜合群體這次的證據,便是來自於先天基因突變的雜合群體。
  •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