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突破!科學家深入剖析癌症、老化及機體炎症發生的分子...

2020-12-01 生物谷

圖片摘自:stateschronicle.com

2016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端粒生物學特性的新細節,端粒作為DNA的帽子,其能夠保護染色體的末端結構並且在很多機體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癌症、炎性疾病及機體老化等。

端粒由重複序列的DNA組成,隨著細胞分裂端粒會慢慢變短,而且隨著人類機體老化端粒也會越來越短,當端粒非常短時,其就會向細胞發送信號來停止細胞不斷分裂,這就會損傷組織再生的能力並且誘發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生。相比較而言,在很多癌細胞中,能夠延長端粒的端粒酶的水平就會升高,從而使得癌細胞無線分裂。

研究者Opresko指出,本文研究或將幫助我們開發新型療法來保護健康細胞的端粒免受損傷,以便於最終幫助抵禦炎性和老化對機體的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也希望能夠發現新型機制來選擇性地剔除癌細胞中的端粒從而阻斷癌症進展。很多研究都表明,氧化性應激能夠加速端粒的縮短,自由基不僅會損傷組成端粒的DNA,還會損傷用於延長端粒的DNA組件。氧化性應激被認為在很多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炎症和癌症等,而來自自由基的損傷或許會在機體整個老化過程中持續產生疊加。

研究者的目標就是確定端粒被氧化性應激損傷的機制,他們推測,氧化性損傷或許會阻斷端粒酶發揮正常的作用,研究者Opresko說道,讓我們非常吃驚的是,端粒酶能夠延長攜帶氧化性損傷的端粒,實際上,這種損傷似乎還能夠促進端粒延長。下一步研究者將通過深入研究來觀察用於裝配端粒的組件被氧化性損傷時會發生什麼,結果他們發現,端粒酶能夠將一個損傷的DNA前體分子添加到端粒末端,但隨後就無法添加額外的DNA分子了。

研究結果表明,氧化性應激加速端粒縮短的機制或許是通過損傷DNA前體分子而並不是端粒自身來完成的,同時研究者還發現,對DNA結構元件進行氧化或許能夠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治療癌症。後期研究者希望通過深入研究,利用新型的光敏劑闡明氧化性應激對端粒的影響,同時研究者希望後期也能夠開發出治療癌症等疾病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Oxidative guanine base damage regulates human telomerase activity

Elise Fouquerel, Justin Lormand, Arindam Bose, Hui-Ting Lee, Grace S Kim, Jianfeng Li, Robert W Sobol, Bret D Freudenthal, Sua Myong & Patricia L Opresko

相關會議推薦

2016腫瘤代謝與營養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12.16-2016.12.17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tnutrition/

相關焦點

  • ...子刊:突破!科學家深入剖析癌症、老化及機體炎症發生的分子機制
    ,比如癌症、炎性疾病及機體老化等。端粒由重複序列的DNA組成,隨著細胞分裂端粒會慢慢變短,而且隨著人類機體老化端粒也會越來越短,當端粒非常短時,其就會向細胞發送信號來停止細胞不斷分裂,這就會損傷組織再生的能力並且誘發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生。相比較而言,在很多癌細胞中,能夠延長端粒的端粒酶的水平就會升高,從而使得癌細胞無線分裂。
  • Nature 子刊發現機體長期記憶並對抗感染的新機制
    2016年1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維吉尼亞理工大學Carilion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影響免疫系統長期記憶的一種新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 癌症竟會促進機體過早衰老!
    2019年2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lood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白血病或會促進機體健康的骨髓細胞過早衰老,即健康骨髓細胞周圍的癌細胞會導致其早衰。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Anne於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獲得分子營養學博士學位,曾任 The Dairy Council 的營養總監、倫敦國王學院營養科學講師、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研究員等。
  • 《Nature》子刊:CD8+T細胞的數量竟決定癌症患者的預後!
    多年來,研究人員在戰勝癌的路上不遺餘力地努力著,愈來愈多的癌症治療方案接踵而至。治好患者、「不留後患」,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終極目標。 近日,埃默裡大學溫西普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這一層面有了新的突破:CD8陽性T細胞的數量竟與多種腫瘤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
  • iScience:科學家闡明癌症藥物耐受性發生的分子奧秘
    2018年7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為何幫助治療轉移性黑素瘤的新型癌症療法無法總是在患者機體中發揮作用,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策略來預測哪些患者能因特定藥物的治療而獲益。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神奇的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3】Nature子刊:阻斷線粒體這一分子途徑 可以降低乳腺癌侵襲性doi:10.1038/s41467-018-05087-7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高侵襲性乳腺癌細胞內線粒體運動並影響侵襲性的相關分子途徑。
  • FASEB J:科學家成功揭示促進機體糖尿病和老化發生的機制
    2020年2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無論通過高脂肪飲食或劇烈運動給小鼠施加多大壓力,小鼠機體細胞的線粒體都能夠適應並繼續保持其正常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對於多種疾病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糖尿病、帕金森疾病和阿爾茲海默病
  • Nature子刊重磅: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人「煥發新生」
    知幾文獻速遞是一個周更欄目 分享一周人體微生態及公共衛生相關前沿新聞 01 Nature子刊: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受體「煥然一新」
  • Nature雜誌12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作為為了完全理解生命體如何運轉的永無止境探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已開發出多種成像技術---作為其中的一種,X射線晶體分析法已被用來研究生物體內的分子(更具體地說是蛋白)。它的使用已導致在生物醫學科學中產生很多突破,但是它也存在一種嚴重問題---它不能允許科學家們觀察蛋白到底如何發揮它的作用;相反,它只是提供結構上的圖像。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難以確定的「跳躍基因」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跳躍基因」被隨機整合到人體的基因組中,據不完全統計哺乳動物體內一般卻含有幾十萬數量的跳躍基因DNA。由於跳躍基因並不等同於突變,它們不能被傳統的癌症基因組測序所識別,所以人們很難判斷「跳躍基因」的存在,或者是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我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早期癌症診斷,但這次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史丹福大學癌症早期檢測加那利中心(Canary Center for cancer early Detection)主任、放射學教授兼主席Sanjiv S. Gambhir博士表示,「如果人體沒有給足夠的信號表明癌症的存在,我們能否『強迫』免疫細胞發出可檢測的信號?」
  • Nature:新觀點!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覽
    微生物群由共生細菌和生活在宿主上皮屏障上的其它微生物組成,影響著大量的生理功能,包括維持屏障的內穩態,調節新陳代謝、造血作用、炎症、免疫力等。微生物群也參與了癌症的發生、進展和轉移。近期,不斷積累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群,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群能夠調節機體對癌症療法的響應以及對毒副作用的敏感性。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該類修飾涉及聚糖與蛋白質分子的連接,是蛋白質分子正確摺疊、維持穩定、參與互作和細胞黏附等活動所必需的,異常的糖基化修飾會導致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發生,例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礙(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由於糖基化的複雜性,研究難度大,相關領域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結果還不盡完善。
  • Nature子刊:逆轉皮膚衰老的關鍵在線粒體
    現在,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驗證了這一可能。他們發現,當線粒體功能受損,小鼠會在幾周內皮膚起皺、大面積掉毛髮。更意外的是,關閉引發功能障礙的突變可讓小鼠「重返年輕」——衰老症狀得到緩解。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Keshav Singh帶領的團隊發現,引發這一奇妙「現象」的突變發生在核基因中,關聯著線粒體功能。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衰老線粒體是維持細胞能量供給、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伴隨著衰老,線粒體功能也會逐漸衰退。
  • Nature子刊揭示:腸道微生物組指導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機制
    Ze'ev Ronai博士,該研究的作者,同時也是SanfordBurnham Prebys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定的癌症中心的教授釋放被腫瘤踩住的剎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是癌症免疫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可以「釋放人體免疫系統的剎車」,從而發動一場有效的腫瘤攻擊
  • 【課題套路】Nature子刊帶你翻新PD-L1研究思路
    洪明奇)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為20.042分)雜誌上發表題為「PD-L1-mediated gasdermin C expression switches apoptosis to pyroptosis in cancer cells and facilitates tumour necrosis」的研究性論文。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工作者對癌症的控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展。但是也在特定的器官組織中出現了腫瘤敏感性升高和腫瘤耐藥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