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篇Nature子刊之旅

2021-01-10 騰訊網

謹以此文助力同道。因涉及作者隱私,部分指代均做匿名處理,如有不便,請諸君海涵。

作者 | 愛吃魚的大番薯

審校 |玉米地裡吃過虧

那些年錯失的正刊

背景:本人年方不到三十,卻早已經邁入中年油膩肥胖的行列,目前在某課題組做二當家,目前2篇Nature子刊一作,第3篇日前返修已於昨日返修結束擇期發表。當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免疫組庫測序,個體化醫療與基因編輯這三個方向交叉學科領域,屬於雜而不精的混子狀態,國外求學,因疫情回國。背景交代完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講述下三篇論文的艱難搶發之路。

搶發這個詞,應該是一個令所有博士都藍瘦香菇、男默女淚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我想群內很多頂流985的博士/博後應該會很有感觸,有可能辛苦三載本意衝CNS主刊高峰的小夥伴都會折戟沉沙,被無情的編輯回復一句「創新度不夠,建議你前往XXX發表」後殘忍拒稿。心情的確是極其委屈和憤懣。

而我在第一次聽說到這個詞,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第一篇《Nat. Med.》被搶發的時間節點在2015年08月中旬,尚處於美某實驗室的暑休期間,發送稿件給編輯的時候是美國時間08-17 08:44,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原因在於發稿後打算去吃隔日自己親手做的正在微波爐裡加熱的三層牛肉漢堡被隔壁印度摳腳阿三哥給霍霍了(對,我的心眼就是這麼小,動我三層漢堡者不共戴天!)心疼壞了!氣憤之餘嚮導師告狀,導師無奈默許組內成員前往他家晚上慶祝,所有費用報銷,哈哈,盛情之下豈能辜負?呵呵,開著導師沒有空調的破越野車前去最近沃爾瑪超市買晚上慶祝要用的牛排與輔料,一路哼著歌、帶著耳機六親不認的買完了所有食材,又伴隨著中午的燥熱回到了教授的二層小樓。

問候完Ann小盆友不到一分鐘就急匆匆的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是編輯有回稿,趕緊打開筆記本電腦,在經過30秒後的漫長等待中打開了E-mail,果然,樂極生悲!稿件裡的內容現在不記得了,反正大致的意思就是,他前幾天收到了來自瑞典的一份方向與內容大致類似的文章,創新度不夠,建議投下轄子刊《Nat. Med.》。

蠻失落的,一瞬間覺得既往300多日夜仿佛一瞬間變得不值得,Ann看到了我的失落與沮喪,遞來了一杯檸檬水,安慰了幾句,說是這個刊物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都無法企及的高度,然後就走了,雖然失望,但是我還是按耐住了悲傷,在6個小時內按規定流程提前走完撤稿-再投-確認。

時間已經到了下午3點,接待我的編輯是一位極其負責、熱情友好的美國籍華裔女士,原姓陳,第一時間就對我發來的稿件表示認可,這讓我的不愉快很快就煙消雲散,一陣寒暄過後問了關於這篇文章的幾個關鍵性問題,隨後要求在附件中提交了一些可供原創性證明之後,就結束了邀談。在談話結束後不到30min後Marry就到了,我們一起把整個課題組的飯都做了,席間告訴了我導這件事,我導卻興奮異常,一直手舞足蹈,一遍遍的重複確認,仿佛已經被錄取。當然我和我的同事當時都對文章前景表示悲觀的擔憂。

關於投稿與陳編輯交流的細節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在這裡補充吧(懶得分段了),就按照時間軸進行展開吧。

先說投稿流程吧,這裡針對的是Nature主刊,因為我是先投的Nature因為創新度不足被編輯建議轉投了《Nat.Med.》,這裡不同於普刊SCI或者ESCI的期刊,Nature主刊會有專門的審核編輯助理對你所呈遞的Papar內容進行初審,審核側重點在於內容的新穎性與可讀性,例如圖表存在嚴重漏洞或者條帶嚴重達不到解析度等非一票否決內容通常都不會成為拒稿理由。一般而言,僅僅只是你的創新度不足以達不到要求或者一些Story存在結構偏失,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內部編輯都會給你一個轉投建議,這個建議一般都是相當中肯和有用,當然這個建議並沒有走官網反饋,而是在E-mail中提前給你溝通的(這裡推薦Outlook郵箱,真的很安利,如不想申請多餘郵箱,小夥伴一定要留一個編輯易於跟你聯繫的方式),這一點也是我認為很貼心的存在。如果沒有,你可以索要,當然你的本子要過硬,否則真的不會有人理你。

有時候為了提高殘次品文章的送審率,你要將所有的預提交諮詢整合成一個給編輯的封面段,也算是達到你的誠意,在此之前多一封感謝信,畢竟編輯也是人嘛,適當的PMP(Pai MaPi,拍馬屁)大法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你懂得。

關於你提交的稿件格式,一定要在投稿前修改好所有細節,包括間距、字號、方法標準化寫作、合理討論範式、引文序號,標準引文編碼等等等等,這裡都是基本投稿規定流程,不做細節展開,所謂國際性的子刊也只是個唬人的紙老虎罷了,只是比一般期刊付出更多努力罷了,當然人家傲嬌也有傲嬌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Nature系的所有期刊,都要求比較詳細的AcknowledgementsAuthorContributions這一點需認真寫作,否則編輯真的會鑽牛角尖的(你的通訊真的是二作嗎?三作是負責哪個方面的?諸如此類的問題)。SupplementaryInformation如果沒有必要就不要作為返修項了,遇到牛角尖的編輯,一樣會破砂鍋問到底的。

印象中另一個跟編輯爭論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是所有圖表的配色。有人可能就要問了,編輯讓改就改唄,其實我想說的是,大家不覺得Nature的配色真的low到爆炸嗎?跟編輯犟到底的結果就是被評價為ill-judged,到最後還是乖乖的修改配色,其實真的用不了幾分鐘就可以改完,前提是你是使用配色軟體是R包或Orig系列。頭鐵的小夥伴可以跟編輯討論下哪種顏色更好看哈,期待改變。

投稿成功率主要還是看編輯的喜好,但具體有多喜歡也只能看這篇稿件的反饋,畢竟人家編輯才是手握文章命運的最終決策人。拜一拜編輯吧

言歸正傳,時間走到08-20的上午,一早就來到了實驗室,所有人都對不明所以的我表示祝賀,一路懵逼,隨後老闆邀我到辦公室,後來我才得知文章已經同意過審,這也就意味著我幾乎沒有經過大幅修改就發表了,這幾乎不可思議,這也的確值得慶賀,下午的時候我向陳女士發送了一封感謝信,陳女士在回信提及了她對文章的欣賞,包括自己也是這個方向的審稿人,於是就很順利的接受了,作為Review,基本也就是一些細節問題,導師很高興,一群人當晚就去了酒吧放鬆去了,當然,你沒有看錯,導師掏的錢!哈哈哈。就在眾人第二天都遲到的時候我早早的來到實驗室,開始了反思,覺得為什麼會被搶發,問題出在哪?一度覺得自己閉門造車,不應該呀。中午的時候我跟導師聊了聊,導師打開電腦,一串密密麻麻的E-mail撞擊視覺神經,在一頓猛如虎的搜索中,找到了蛛絲馬跡,果然,導師的保密性太差了,當初投稿了一份關於本文的構想大綱在會議上,後來會議作廢,這個構想大綱成為了某個國家隊的「原創性」idea,畢竟無關緊要,最終的結果也足以令人羨慕,所以也就這過了吧。

轉眼到了2016年的十月份,霍普金斯這邊還是一如往年,唯一不同的是導師得到了一筆總價值59萬,約合人民幣300萬的NIH資助,導師瘋的像個小孩子。經費到帳和支取的事情也蠻算順利,新的一批師妹師弟也抵達戰場,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師妹中的普遍水平都比較。。。怎麼說呢,一言難盡,當然上帝給你關上門就會開一扇窗,顏值那是頂級妥妥的,每周Re-Sleep Time都有很多小夥子拿著花、端著水在實驗樓下的L廣場等待著他們的意中人。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防火防盜防師妹,這句話一點沒錯。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個叫塔娜米的24歲金髮碧眼的德法混血小師妹也參與了第二篇的文章寫作,負責圖形結果的最終格式修訂,由於課題是一個2年課題,不過由於和之前的項目高度重合,一些細胞系和實驗技術都是現成的,所以來講大概11個工作月就完成了NIH的規定任務,定稿時間是在項目計劃開展的第19個月中旬。在修稿-投稿的發表期間,由於師妹要參加獎學金的拼比,塔娜米就在某一次會議中未經許可就在PPT中引入了部分實驗結果,甚至都沒有馬賽克,也是夠實誠的。後來呢,順利成章拿到了獎學金,然而這就算是埋雷了。在第17個工作月時,我們的課題又一次被搶發,然而科研就是這樣,先發表者橫掃六合,後發表者一無所謂。導師看到這篇被搶發的文章,瞬間五雷轟頂,當下立即指示,趕緊投!

像上次一樣,無處發洩的怒火,望著眼淚汪汪的小師妹,哎,我也是很無奈啊。還能怎麼辦,導師自己親手招的師妹,含著淚也要把她送畢業呀!哎。所幸,最終也是如第一篇一樣,被得到讚揚後發到了子刊,而非主刊上。這也算是遺憾吧。

第3篇業已被錄,發了子刊,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被搶發,因為19年12月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生活-工作的重心肯定是要往前世小情人身上傾斜滴,由於當時選題idea是在一次公開的會議中總結的,其實這時候拼的真的就是速度。然而,女兒不比paper更值得被關注嗎?哈哈哈

總結下發表文章被搶發的原因,其實無外乎三點,導師埋雷,師妹鐵坑,還有拖延懶癌,三步限制,所以也請大家多注意,科研本無捷徑,每一篇文章都凝結著諸位的心血,註定,被搶發是一件很有失敗感的事情,很有可能逼人退坑,僅以三個小故事得出教訓,請勿再趟雷!

已到飯點兒,諸君繼續!不定時更新!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北大/電子科大,中山大學,固體物理所,三篇Nature子刊齊爭豔
    前言2019年7月16日凌晨,Nature及各大子刊紛紛更新,其中,三篇Nature子刊來自內地高校。一篇來自北京大學劉開輝教授課題組與成都電子科大熊杰老師等團隊,報導了氟的添加極大地加快了二維材料的生長速度;一篇來自中山大學張杰鵬團隊,報導了一種可選擇性分離,中等尺寸分子的MOF材料,更大或更小的分子均無法通過MOF孔道;第三篇來自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吳學邦及其合作者,為氫導致材料損傷的物理過程建立了可靠的模型方程。以下是研之成理小編帶來的快速解讀。
  • Nature子刊一周連發兩篇研究,我被相反的結果整...
    第一篇,Nature子刊Science of Learning,11月1日發表,作者來自佛羅裡達國際大學、德拉瓦大學、天普大學、卓克索大學。  心理病理的研究證明,情緒障礙和這三個區域密切相關。我到底該信誰?  Cantlon教授的論文無法給出答案,但至少她證明了,在10歲以前,女生學數學並不比男生差。  所以對於男女學數理化到底有沒有大腦差異,你更相信哪個研究結果?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推薦閱讀:Nature子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免費下載】5款科研學術必備軟體在看嗎👇
  • 催化三連,子刊三篇
    接下來,作者們分別從表面調節劑、溶液相互作用和三維材料三個方面舉例闡明局域化學環境因素對反應的影響。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0-00512-x第二篇,Nature Chemistry:水氧化電催化
  • 幾位大牛Nature子刊同時發布:單原子Pt和單原子Au同臺競技!
    近日,兩篇Nature子刊相繼報導了單原子催化劑催化CO氧化反應,讓我們去一探究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ingyue Liu,Botao Qiao和清華大學的Jun Li等深入比較了負載型單原子Au催化劑和Au納米粒子(NPs)的催化性能。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鼓勵女學生選男導師,那篇涉嫌「性別歧視」的 Nature 子刊論文撤稿了
    那篇涉嫌鼓勵女學生選男導師,搞 「性別歧視」 的 Nature 子刊論文撤稿了。 研究人員利用 100 多年來發表的 2 億多篇科學論文數據集,確定了 300 萬對導師和學生關係,來分析在導師制中,導師對學生指導效果的影響因素。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然而電子信息學院有這麼一位博士生,畢業時2篇一作論文,分別發表在Nano Letters(IF=12.27)和ACS Nano(IF=13.903)上,1篇共同一作論文發表在Nature子刊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IF=14)上。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7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首先,大家要知道,我們通常所說的Nature,其實是出自於Nature出版集團,Nature出版集團是英國的一家出版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公司要盈利,因此他們又辦了很多子刊,不同的子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截至目前,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