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我的「碳足跡」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吃一個漢堡排碳3000克

不久前在中國科技館開幕的「低碳生活」專題展覽,短短時間內就接待觀眾近4萬人次。公眾在參觀過程中,或仔細閱讀文字,或親自參與體驗,或和同伴探討相關問題,表現出濃厚的「碳」興趣。

在北京中央商務區上班的白領李女士在觀看「你和我的碳足跡」展區時驚訝地發現,原來每個人無論是吃飯、工作還是睡覺,都在不斷地產生碳排放、碳足跡。每天開1.6L排量的汽車上下班年碳排放量要3噸。一年乘坐12次飛機,碳排放量達到4噸左右。就是吃一個漢堡、買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也會分別產生3000克和7000克的二氧化碳。

「現實真的讓人深省,這個展覽值得一看!」李女士說,「做一個環保的低碳族,節水節電節紙、珍惜糧食、減少食用肉類、騎自行車出行、垃圾分類處理,低碳行為可以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讓人感興趣的是「婚戀也要講低碳」。專題展覽告訴人們,失戀中的男性會更多地吸菸酗酒,女性則會選擇瘋狂購物、暴飲暴食等方式來發洩情緒,造成財力物力的大量浪費,碳排放數量非常可觀。專家介紹,僅失戀者一年就會多製造24.6萬噸碳排放,這需要221萬棵30年生長期的冷杉樹吸收一年才能消耗完畢。為此,這一展覽提供了「低碳的愛情匹配模式」、「低碳的婚戀方式」以及「低碳的結婚模式」等低碳婚戀建議。

在展覽現場,高先生和老伴兒坐上鮮花裝扮的敞篷花車,用滑鼠進行簡單操作,投影設備就將他們作為婚禮主人公的影像投放到婚禮現場。「體驗一場低碳婚禮感覺不錯,現在的結婚場面,豪華婚車、高檔酒店,既浪費又不環保。」

低碳將成為未來生活方式

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自工業化以來,人類大量消耗能源和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科學界普遍認為溫室氣體增加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如何降低碳排放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拯救地球,低碳先行,低碳必將成為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展覽共設置互動展品68件,展板約200塊,展出面積達2300平方米。展覽將持續至今年6月中旬,免費向公眾開放。

展覽設置五個分主題展區:地球村的「碳」危機、自然界的「碳」循環、你和我的「碳」足跡、高科技的減「碳」術以及新生活的低「碳」路。特別注重讓觀眾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感受低碳生活的新鮮方式,內容生動有趣,貼近性強。

中國科技館館長徐延豪介紹,低碳生活專題展覽,可讓公眾體驗低碳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認識節能減排、大力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人類活動的碳排放,從而引導公眾踐行低碳生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關注氣候變化及全球變暖。

配合此次展覽,中國科技館還組織了「低碳,我先知」活動手冊、「變廢為寶,創意無限」動手製作活動、「我的低碳生活」繪畫作品徵集以及「志願者講低碳」等「低碳,我先行」系列教育活動,同時組織「科學講壇——低碳生活系列講座」等相關活動,邀請相關專家在展覽期間進行科普講座,公眾可以免費參與。

「碳排放、溫室效應、氣候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低碳生活』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徐延豪說。

相關焦點

  • 碳足跡的由來及計算方法
    計算你的「碳足跡」  [理念]  公眾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碳補償  轉變各種「高碳」生活,倡導「低碳」的生活。像這樣在世界地圖和美國國務院提供的地圖上自上向下計算,即可計算出人均碳足跡,以及每個國家的總排放量(或其他高級工作團隊、組織等),並可以將居民個人排放量和集團分隔開來。自下往上計算,就好比上面舉的以你的車子碳足跡的例子,總結歸因於單獨個體行動的碳排放量。
  • 社會責任投資新主題——消除你的「碳足跡」
    「碳足跡」,從字面角度更為形象的理解,即為人們生活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對環境所留下的「足跡」,這些「足跡」需要我們用行動去清除,使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一個人的「碳足跡」可以根據其性質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第一碳足跡又可稱為直接碳足跡,是指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的碳排放量;而第二碳足跡,是指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即上面所說產品的「碳足跡」。
  • 一包薯片的碳足跡
    日期:[2014年10月29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一包薯片的碳足跡 碳排放、碳交易聽上去似乎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
  • 人工智慧留下的碳足跡有多少
    打開APP 人工智慧留下的碳足跡有多少 那福忠 發表於 2020-02-25 15:33:42 我們的個人計算機,只要一開機就有碳足跡
  • 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已超歐盟 節能減排算算你的「碳足跡」
    原標題:算算你的「碳足跡」(綠色焦點·「十三五」,環境短板怎樣補⑤) 綠色夥伴媒體學者計劃負責人王欣超指出,「近在眼前的全球升溫正是『因我所致』,氣候是全民的,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然而,我國公眾的環保意識和行動仍有所欠缺,浪費現象隨處可見,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常常燈火通明,大排量車子依然熱銷。潘家華感嘆道,「目前全社會的消費理念太過『奢侈化』,講究『炫富』。為什麼不能『炫綠色』呢?所有的生產都是圍繞消費而來,沒有消費,就不會有生產。
  • 什麼是低碳旅遊,如何計算碳足跡
    旅途中,一個人的「碳足跡」,有乘坐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直接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也有使用各種產品,間接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無論直接還是間接的「碳足跡」,在制定旅遊計劃前,都可以儘量做到減碳,從而實現「低碳旅遊」。  很多網站都推出了「碳足跡計算器」,只要你輸入將要出遊的各項數據,就可以估算出你將要直接或間接產生多少碳排放量。
  • 科學家揭示我國糧食生產碳足跡
    中國農業大學張衛峰及同事的一項新研究估算了中國糧食生產的碳足跡。相關成果6月29日發表於《科學報告》(論文連結)。
  • 「碳足跡羅盤」仿冒第一案仿造企業敗訴
    小轎車行駛1000公裡的「碳足跡」是225公斤;使用1箱複印紙的「碳足跡」是35公斤;使用1000度電的「碳足跡」是960公斤……在北京近年來舉行的大型環保展中,總少不了這種紙質碳足跡羅盤的身影。然而,這種在白領圈裡頗有人緣的碳足跡計算羅盤自打2010年申請專利以來,在市場中不斷遭到其他企業的仿製侵權。  「我們官司打贏了,維權戰首戰告捷。」握著法院判決書,碳足跡計算羅盤設計者姬宏旺昨日興奮地說,在這場碳足跡羅盤仿冒第一案中,法院日前判決天津的一家仿製企業侵權,應立刻停止生產銷售相關碳足跡產品,並賠償原告北京凱來美氣候技術諮詢有限公司經濟損失1萬元。
  • 漢譯英交傳練習|什麼是碳足跡,如何減少碳足跡?
    參考原文:什麼是碳足跡? 碳足跡用來衡量人類進行特定活動時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量。碳足跡可以被廣泛地測量或運用到個人,家庭,事件,組織甚至整個國家的活動中。通常以每年排放了多少噸二氧化碳來衡量碳足跡。 如何減少碳足跡?
  • DO Black卡:全球第一張以碳足跡為額度的信用卡
    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Doconomy 便和萬事達信用卡(Master card)合作,推出一張可以連結個人消費行為與對應碳排信息的信用卡,並以每人排放上限作為信用額度,限制消費行為的碳足跡。還進一步向持卡人建議適合的補償方式,透過購買符合聯合國認證的碳權,平衡因消費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DO Black信用卡。
  • 「碳足跡計算器」可算日常生活中碳排放量
    一個名為「碳足跡計算器」的電子設備,同樣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記者在顯示屏上看到,操作者可分別從衣、食、住、行、用等五個方面統計家庭及個人在這一年的日常生活中碳排放量,此外,它還可以計算出需要種植多少樹木才能中和操作者一年的碳排放量。據統計,工業國家人均碳足跡為11460kg,中國人均碳足跡為6230kg,全球人均碳足跡為4840kg。
  • 發送電子郵件也會產生碳足跡麼?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即使是發送一封小小的郵件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Scientists estimate that an email adds about four grams (0.14 ounces)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into the atmosphere.科學家估計,發送一封郵件相當於向大氣中排放約4克的二氧化碳。
  • 友達光電榮獲全球第一張太陽能模塊碳足跡查證
    友達多次舉辦供應商會議,啟動供應鏈碳足跡盤查作業,運用自行研發的碳足跡e化數據管理系統,大幅提升盤查效率。通過碳足跡量化的指標,未來可延伸作為下一代太陽光電產品碳足跡管理的參考,擁有更為詳實的碳足跡供應鏈資料庫作為領先同業的競爭利器。
  • 減少碳足跡,你是「行動派」嗎
    如果不得不乘飛機,你也可以通過碳補償來抵消飛行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這似乎是解決氣候問題簡單易行的方法之一。但專家們也指出,碳補償方案並非都有效果。應對氣候變化,減緩全球變暖,作為地球村的村民,我們究竟該做些什麼呢?最近,格裡塔·騰貝格從瑞典斯德哥爾摩一路乘火車到英國倫敦,去英國議會發表演講。
  • 清除你我的碳足跡
  • 科學家:碳足跡會隨著父母的身份增長
    瑞典有孩子和沒有孩子的家庭在碳足跡方面的差異尤其顯著。為什麼科學家們會重點研究瑞典?因為瑞典對氣候變化的擔憂比大多數其他發達國家更為明顯。大多數瑞典人相信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大多數人已經接受了相當重的二氧化碳稅。有孩子的家庭也得到了補貼,這有助於緩解父母的一些時間緊張。瑞典有慷慨的育兒假和日託的補貼,父母有減少工作時間以更好地撫養孩子的合法權利。
  • 「滿眼心酸」的QQ說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滿眼心酸」的QQ說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 「神評論」鄭淵潔:我認識你老公
    說起人間童話鄭淵潔那本《鬼車》當年可是把幼小的我嚇得不輕……看到車跟見了鬼一樣最近,因為評論這位65歲的寶藏老頭很是有點兒火飯圈女孩紛至沓來只為那一句:「我認識你老公」從張新成、王一博、吳亦凡、易烊千璽到張杰、黃曉明、劉昊然、馬天宇………………娛樂圈已婚未婚
  • 你認識的和我認識的Tina
    【教 育 感 悟】 我初見Tina的時候,土黃色的大衣遮著大大的肚子,黑黑的鏡框擋不住滿臉的嚴肅。我們都在等面試,想著未來三年的同窗生涯,我隨意跟各位哈拉著彼此的背景經歷。 Tina完全不想理我。
  • 418 我與愛因斯坦對話,很高興再次認識你
    但我把4月18日與愛因斯坦聯繫在一起。今天是他逝世65周年,我選擇再次去認識他,與他對話。對於愛因斯坦最初的印象是在小時候看的一本人物傳記裡,裡面有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等等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長大後,把他與相對論、能量守恆、光電效應以及宇宙常數相聯繫,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卻一直沒有很好的去了解他。映像最深的是他吐舌頭的俏皮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