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南街:追尋大師足跡,路遇兩彈一星故居

2020-10-07 雲夫子

常熟最大牌的人物,也是兩彈一星的元勳,比肩錢學森,鄧稼先等先輩,可是因為特殊的工作,他只能隱姓埋名30年,假名王京,在西北大漠研究原子彈,他就是王淦昌。從讀書的時候,有個甘肅過來的老師,對我們同學中,特別是支塘人,不知道王淦昌非常意外!



其實,我從小就知道支塘臥虎藏龍,有位非常了得人物,就是不會讀淦字。

這幾天,作為支塘人,幾次到支塘南街,可是因為閉館原因,無法瞻仰偉人故居。支塘在故居參觀方面確實工作還不太到位。平日周日,本是休閒放假的日子,可是紀念館卻閉館。平日工作日,開館的目的是為了讓黨建團體參觀,讓平日普通老百姓失去了參觀的機會。這是支塘相關方面人員的缺失,存在一定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並沒有讓王淦昌紀念館向普通大眾、工薪基層開放。他的目的更多是讓特權、黨政、教育開放,服務的並非百姓。

國慶期間路過(可以說我去年國慶到現在,幾次都是閉館),因為哪位有錢有勢家結婚,帶領一幫外地親戚來,我正好看到,總算有機會到王淦昌故居一拜,現存王淦昌故居,整座院落坐東朝西,其核心建築比較完整,皆為木質梁架結構,共有三進三院及一個側廂,建築面積為257.42平方米。2008年,王淦昌故居被列入常熟市首批名人故居。2009年,被列為常熟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春,為紀念王淦昌先生誕辰110周年,展示他的豐功偉績,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市、鎮兩級政府撥專款為王淦昌故居進行修繕。本次修繕工程,還將王淦昌故居保護範圍內的部分傳統民居納入,總佔地面積達到971.73平方米。修繕後的王淦昌故居將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這種社會公眾開放的時間,真的需要改下,工作人員可以在平日工作日的是彈性休息,因為周末是訪客最多的時候。

相關焦點

  • 張愛萍將軍故居,為中國「兩彈一星」有傑出貢獻,被譽為神劍將軍
    新中國成立後,張愛萍將軍長期從事國防科學技術和國防工業戰線的領導工作,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傑出領導者,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人們譽為「神劍將軍」。張愛萍將軍故居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羅江鎮,建成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呈四合院布局,是我國傳統的歇山式全木質結構樓房。房屋共29間,佔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
  • 天台「口」字型古民居-「四方塘路」明清古民居群
    天台的「四方塘路」明清古民居群就在縣城裡,早在1954年,中央建築藝術學院就跋山涉水來到天台調查古民居,把中山東路的「亞魁居」等古民居列入中國民居建築藝術典型,收入書中。60年代初,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版全國特色民居,總共不過20來種,天台古民居就和西雙版納竹樓、湘西吊腳樓等一起赫然繪登載於上。
  • 天空FM|| 他追尋「蘑菇雲」的路程——紀念「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
    >1999年9月18日,包括錢三強在內的23位科學家被授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先輩們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崢嶸歲月,必將激勵我們弘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瞻仰蔡鍔故居 走進紅色記憶
    邵陽文明網訊 12月10日,邵陽市郵政分公司機關黨支部到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蔡鍔故居,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循著蔡鍔將軍從小成長的足跡,追尋英雄的歷史,大家內心激動不已。為了表達對將軍的崇敬之情,抒發內心的愛國情懷,黨員們在蔡鍔故居前莊重地舉起右手,共同重溫入黨誓詞。
  • 圖畫「四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了解「四史」才能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才能知道共產黨為什麼「能」,憑什麼「行」,才能堅守理想信念,走好新時代長徵路。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除了線上學習,今年暑期,泗涇三小各中隊還成立了「尋訪紅色足跡」雛鷹假日小隊,在校外輔導員的帶領下,分赴紅色故地,學習中國革命時期的光輝事跡。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助力英才「騰飛夢」
    論壇開幕式上,大家圍繞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這一主題作了精彩紛呈的主旨演講,多層次、多角度展現了對「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詮釋。周秉德會長、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原主任張偉星等15位老同志,被聘為「兩彈一星」精神傳承特邀顧問。
  • 「兩彈一星」元勳少年時的生活場景
    」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永懷教育學院同步舉行揭牌儀式。圖為10月16日,山東榮成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拍攝的郭永懷故居。圖為10月16日,山東榮成滕家鎮西灘郭家村,人們在參觀郭永懷故居。圖為10月16日,山東榮成滕家鎮西灘郭家村,人們在參觀郭永懷故居。
  • 《大師和瑪格麗特》:大師的狂歡之旅
    這可以說是一趟文學之旅,俄羅斯文學群星璀璨,我想一個接一個看作家故居。  在去往契訶夫故居的路上,我在手機地圖上看到了布爾加科夫故居,便跟好友提議去看看。好友問:「他是誰?」我反問他:「《大師和瑪格麗特》聽說過嗎?」他搖搖頭。那時我雖然知道作者,但也沒看過他的書。不過反正是順路,我們就去轉悠了一番。日後,我非常慶幸做了這件事。
  • 回眸足跡路——2012
    本次遊學活動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重視,霹靂州旅遊機構CEO阿末法迪爾前來親自為足跡營員們戴上紀念章。足跡老頑童周教授在椰殼洞內可找到好東西了,什麼好東西呢?原來是上億年的化石,更巧妙的是化石就像豬肉的外形,這個發現還上了當地的報紙,報紙用了整個版面去報導足跡遊學營的活動。
  • 王大珩長春故居附近的街巷丨胡同長春
    1992年與其他學部委員倡議並促成建立中國工程院,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榮獲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鋒。今天的王大珩長春故居正門開在了工農二胡同123號。
  • 東莞市發布鰲峙塘社區商住更新單元劃定方案的批前公示
    近日,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發布《關於東城街道鰲峙塘社區商住更新單元劃定方案的批前公示》。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該更新單元位於東莞中心城區東北部、東城北部榴花片區,擬更新範圍北至東江大道,西至海潮庵,南至鰲峙塘幼兒園,東至許仙巖路。
  • 仙遊縣蔡襄故居將興建 凸顯文化特色提升軟實力
    不久前,從蔡襄故鄉仙遊縣楓亭鎮傳來消息,海內外蔡氏宗親和社會上的民營企業家正集資興建蔡襄故居,他們希望政府能結合現有資源,構建「蔡襄故裡文化園」旅遊品牌。11月中旬,記者前往楓亭鎮探訪。一座佇立在楓亭車站廣場的巨型蔡襄石雕像——蔡襄的故鄉「標識」映入眼帘。
  • 濟南的老房子 鞠思敏故居
    鞠思敏故居
  • 第三中學教師參觀郭永懷故居
    日前,榮成三中組織部分教師前往參觀師德涵養和實踐教育基地——郭永懷故居,踏尋紅色遺蹟,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懷著崇敬的心情,教師們參觀了郭永懷先生的主居、傳記館、郭家私塾、永達酒坊等展館,重溫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 物理大師葉企孫:23位兩彈一星元勳 有13位師承
    許多人將他稱為「大師的大師」——1999年受獎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3位與葉企孫有師承關係,其中9位是他的直系弟子;  記者柴靜在《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中這樣寫道:「我們這些知道李政道、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的人,原本都應該知道他——他是他們的老師。」
  • 鞠思敏故居房頂都是大窟窿!濟南名人故居亟需保護
    被譽為「名士多」的濟南名人故居眾多,已列為市級以上文保單位的就有11處,但除了老舍故居得到政府修復開放,有許多仍處於風雨飄搖中,在泉城路旁的縣東巷,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的故居房頂多處破洞坍塌,比本報曾報導過的張志故居有過之而無不及。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9月7日至8日,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220多名「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親歷者、青年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和有關方面代表,相聚大美青海、來到美麗的金銀灘草原,共同參加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與會代表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原子城紀念館,觀看《永懷之歌》,聆聽《「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報告,分組參加邊會討論,共同發布了《金銀灘倡議書》。
  • 走進黃旭華院士故裡,追尋夢想足跡
    在新寮村其實還有黃庭芝故居、三舉人故居、三舉人練功房等先賢史跡,走在一步一景的新寮村裡,欣賞怡人的田園風光,感受濃鬱的人文歷史氣息,到處充滿生機和活力。
  • 201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探訪神農架追尋炎帝足跡
    7月11日至13日,第十六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活動正如火如荼之際,省臺辦臺青中心秘書長程鋼率領201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一行40餘名學生探訪神秘神奇神聖神農架,追尋炎帝神農氏足跡,舉行祭拜儀式,共同緬懷兩岸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大家都知道「兩彈一星」功勳,如王淦昌、錢偉長、錢學森、趙九章等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但這些科學家的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名師。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桃李滿天下,培養79位院士,9位「兩彈一星」功勳他在1923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美國有很多高校向葉企孫先生伸出橄欖枝,並且待遇很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