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老房子 鞠思敏故居

2021-01-14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

鞠思敏故居


我在介紹「中共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支部誕生地」的時候提到過鞠思敏,他是山東鄉師的第一任校長,是與蔡元培齊名的愛國教育家,培養出了像季羨林、孫思白這樣大師級的人物,也保護過許多進步青年。


建於1912年的鞠思敏故居位於縣東巷105號,雖說門口掛著「文物保護牌」卻沒有實施任何保護措施。院內違建眾多,原本較寬的通道變成狹窄的甬道,影壁牆右側是一個圓形拱門,從拱門到正房之間搭建了許多房子,住著好幾家居民。


「濟南名士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文化名人在濟南出生生長。他們生活在這裡,或建功立業,或著寫文章。物是人非,他們走了或者離去,留給這下的故居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如果像鞠思敏故居一樣,整天被人弄的煙燻火燎的,如何給這些名人交待!



(原創作品,保留所有權利)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免費訂閱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老濟南文化

添加朋友→搜號碼:laojinanwenhua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濟南鞠思敏故居:「山東蔡元培」曾在這裡家徒四壁
    濟南老城,在縣西巷旁邊,有一條縣東巷,巷子中段,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門樓,小門樓上掛著一塊已經有些斑駁的牌子,上面寫著,縣東巷105號——鞠思敏故居。這條路不寬,來往僅能容下兩輛車,路上人來人往,看起來與其他濟南老城街道並無二致。可是,自從掛上這塊牌子,這些年經常有人來這裡探訪,拍照的、錄像的,抓住路人就問東問西的,周圍老百姓已經見怪不怪,也正是這些架勢,讓他們知道這個叫鞠思敏的「是個名人」。鞠思敏是誰?一句話概括,他被稱為「山東的蔡元培」。他雖生於榮城,但其人生經歷卻與濟南緊密相連。
  • 鞠思敏故居房頂都是大窟窿!濟南名人故居亟需保護
    被譽為「名士多」的濟南名人故居眾多,已列為市級以上文保單位的就有11處,但除了老舍故居得到政府修復開放,有許多仍處於風雨飄搖中,在泉城路旁的縣東巷,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的故居房頂多處破洞坍塌,比本報曾報導過的張志故居有過之而無不及。
  • 魯西人文丨鞠思敏故居 :「山東蔡元培」曾在這裡家徒四壁
    但近些年卻時常有人來這裡探訪拍照的、錄像的、一臉疑惑向路人打聽的此種原因,正是因為巷子中段一個不起眼的小門樓小門樓上,掛著一塊已經有些斑駁的牌子上面赫然寫著「縣東巷105號——鞠思敏故居」被稱為「山東蔡元培」雖出生於榮城,但其人生經歷卻與濟南緊密相連而濟南也因為他,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故事
  • 舊刊新讀|名人故居系列②:鞠思敏與民國山東教育
    本文刊載於《齊魯周刊》總第704期,2013年6月濟南大明湖路的西段,曾名為閻公祠街,為紀念正誼中學的創辦者、「民國山東四大教育家」之一的鞠思敏先生,在他去世後,這條地處學校門前的街,曾更名為思敏街。至今老濟南人從正誼中學舊址走過,仍不免想起鞠思敏的名字。▲位於濟南市縣東巷南端的鞠思敏故居。
  • 打卡名人故居,他們想出了新辦法
    7月2日,濟南市政協調研組圍繞「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開展第二十七專題商量第一次現場商量,市政協委員、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實地探訪了鞠思敏故居和路大荒故居,並進行了專題討論。教育家鞠思敏被譽為「山東蔡元培」,他的故居位於縣東巷105號,門口懸掛著一塊「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鞠思敏故居」的牌匾。
  • 大明湖南岸的正誼中學:教育家鞠思敏一手創建,曾是濟南規模最大私立中學
    鞠思敏鞠思敏先生生於1872年,榮成人。他出身於舊知識分子家庭,1904年,他被保送到山東師範學堂就讀。  鞠先生痛恨滿清政府的政治腐敗,力求革新。1906年,在革命者劉冠三的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參與梁啓超主辦的《新民從報》、嚴復辦的《國聞報》、劉冠三創辦的《白話報》,宣傳革命思想。
  • 濟南老建築如何「活」在當下
    如何更好地「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喚醒舊日的榮耀時光、賦能新濟南的跨越崛起?今年夏天,濟南市政協舉辦「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調研組成員圍繞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和文化傳承,積極建言獻策。 老建築保護 面臨產權資金等問題
  • 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季羨林:我和濟南——懷鞠思敏先生
    值此教師節到來之際,一起來看看季羨林先生感懷恩師鞠思敏的文章。師恩難忘,祝老師們節日快樂!說到我和濟南,真有點不容易下筆。我六歲到濟南,十九歲離開,一口氣住了十三年之久,說句誇大點的話,濟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會有我的足跡。現在時隔五十年,再讓我來談濟南,真如古話所說的,一部十七史不知從何處說起了。我想先談一個人,一個我永世難忘的人,這就是鞠思敏先生。我少無大志。
  • 季羨林 | 我和濟南——懷鞠思敏先生
    說到我和濟南,真有點不容易下筆。
  • 中國「化學之父」侯德榜故居岌岌可危[組圖]
    故居已十分破敗侯德榜與侄兒在紐約在福州寧化新村二裡還殘存著一棟福州普通農家的木板屋,房子已十分破敗,四周房簷殘破不全,腳下的木頭地板上的木板已經腐朽,形成幾個大洞,走上去讓人感到幾乎整座房子都在搖動,而這座老房子
  • 季羨林: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第A16版:國學課堂 20201104期 都市女報
    在成百上千弔唁的人群中,來自濟南的張世華夫婦,挎著兩個籃子,籃子裡裝滿了98個香噴噴的油旋。他們給季老送了最後一次油旋。  說到季羨林和濟南的緣分,不只是油旋這麼簡單。「我就是濟南人,除了清平之外,濟南就是我的故鄉。」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清平縣(現改臨清市)的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為了讓他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父母將他過繼給當時在濟南謀生活的叔父,六歲那年,季羨林便跟著叔父來到濟南。
  • 19世紀天才發明家的故居——諾貝爾故居
    諾貝爾故居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層樓房,樓房前的綠草坪和四周的白樺林交相輝映,環境清幽。1894年阿爾費雷德·諾貝爾結束了海外飄泊生涯回到祖國定居,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最後兩年中的大部分時光。由於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舊居如今已經矗立起高樓大廈,白樺山莊就成了今天惟一保存完整的諾貝爾故居,諾貝爾故居坐落在瑞典中部卡爾斯庫加市的白樺山莊,離斯德哥爾摩200多公裡。自1975年建立起紀念館以來,這裡已成為一遊覽勝地和諾貝爾學術活動的中心。每年一度在這裡舉行諾貝爾學術討論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濟濟一堂,共同探討科學領域新課題和諾貝爾「造福於人類」的學術思想。
  • 2017/01/21 當我看完了《走出非洲》,正好去了一次凱倫故居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的時候,就把凱倫故居博物館列入了出行計劃,《走出非洲》是凱倫寫的自傳體小說。作家以流暢優美的文字,敘述自己在咖啡農場的生活,包括非洲的自然景色、動物和人。書的每一章節都體現出作者對非洲風土人情的諳熟和眷戀。原始土地上的空氣、水、陽光,仿佛伸手可觸。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述使得人物和場景鮮活地跳躍於紙上。
  • 老房子滅蟑螂的好方法
    一般正常情況下住了十幾年的老房子相對於最近才建的新房子來說會更加容易有蟑螂,因為老房子在環境上相對於新房子來說比較差,而且有些老房子比較潮溼,由於住的年代比較久了,到處是孔洞和縫隙,這些都是適合蟑螂孳生的條件,因此,老房子裡的蟑螂會比較多。
  • 邵飄萍故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邵飄萍故居位於上浮橋浮橋街89號,今年5月開館,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整修和布展,故居裡陳列的諸多珍貴的邵飄萍遺物和照片展示在公眾面前。近日,記者走訪了邵飄萍故居,緬懷先烈,向這位中國新聞人的前輩致敬。  在上浮橋裡拐了好幾個彎,最後在一名村民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浮橋街89號。浮橋街是上浮橋的老街,兩米左右的寬度,無法行駛汽車,也給老街留了一點安靜。浮橋街原名古路街,從婺江的宏濟橋古碼頭開始,貫穿上浮橋村。
  • 福州侯德榜故居修繕主體完工
    侯德榜故居修繕主體完工。  福州新聞網1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記者5日獲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侯德榜故居保護加固修繕工程主體基本完成。  侯德榜故居位於尤溪洲大橋北橋頭的德榜路,為清代穿鬥式木結構古民居,面闊五間,進深五柱,侯德榜在這裡出生,青少年時期居住於此。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濟南新生代網紅馬路,名人加持,隨手出片,還不快來?
    提起緯三路,不少老濟南人印象裡,這是老商埠區的一條馬路,如同濟南縱橫分布無數的經緯道路一樣在全國,以「經」「緯」字命名,還將方向與地球經緯方向顛倒過來的馬路,怕只有濟南了。
  • 一代奇才的誕生:克羅埃西亞特斯拉故居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至今都還保留著他的博物館、故居、雕像以及在錢幣上印有他的形象。我們剛來到了斯米連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特斯拉故居看一看這位偉人出生的地方。特斯拉的故居就在斯米連小鎮的一個鄉下,人煙稀少,四周都沒有什麼房子,但是風景卻是出人意料的美。特斯拉故居從外觀來看,整個房子都是石頭的,很有年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