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第A16版:國學課堂 20201104期 都市女報

2021-01-08 濟南時報
  

 2009年7月11日,98歲的國學泰鬥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辭世。在成百上千弔唁的人群中,來自濟南的張世華夫婦,挎著兩個籃子,籃子裡裝滿了98個香噴噴的油旋。他們給季老送了最後一次油旋。
  說到季羨林和濟南的緣分,不只是油旋這麼簡單。「我就是濟南人,除了清平之外,濟南就是我的故鄉。」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清平縣(現改臨清市)的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為了讓他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父母將他過繼給當時在濟南謀生活的叔父,六歲那年,季羨林便跟著叔父來到濟南。起初他住在佛山街柴火市一個老宅子,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在童年季羨林眼裡,濟南是一個熱鬧好玩的地方。
  在這個家裡,季羨林系統地接受了叔父給他的教育,他在《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一書中回憶過這段時光。「我上過大概一年的私塾,就進了新式的小學校……國文教科書中有一篇寓言,名叫《阿拉伯的駱駝》,故事講的是得寸進尺,是國際上流行的。叔父看到這篇課文後勃然變色,大聲喊道:『駱駝怎麼能說話呀!這簡直是胡鬧!趕快轉學!』於是我就轉到了新育小學。」12歲那年,季羨林報考上了大明湖畔的正誼中學。在這裡,季羨林見到了一個後來讓他終生敬仰的教育家——校長鞠思敏。
  正誼畢業後,季羨林考取了山大附設高中。北園的兩年高中,對他人生的真正轉折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開始學習德語,因成績優異還受到過狀元王壽彭的表揚。1929年,山大附設高中改建為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季羨林遇到了一批對他產生重要影響的國文老師,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董秋芳先生。1930年夏,季羨林考入清華大學北上求學,假期經常回到濟南探家。1934年大學畢業後,季羨林回母校一中當了一年的國學教員。後來從德國留學回國直到21世紀之初,季老又多次返濟,濟南的大明湖、黃河岸邊等到處留下了他的身影。
  晚年季羨林定居北京時,每當濟南有友人前去探望,都會給他帶上張世華夫婦做的油旋。張世華夫婦知道吃油旋的是季羨林時,試著想邀請季羨林題字,沒想到病榻上的季羨林痛快地答應了,分文不取寫下了「軟酥香,油旋張」六個字。
  如今,季羨林已經去世多年,濟南人民依然懷念這位濟南佛山街柴火市走出去的國學大師。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但要把他說成是文化泰鬥或國學大師,就值得商榷了。因為他的學術成果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榮耀。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季羨林是以語言學家的身份著稱於世的,他精通漢語、德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吐火羅語、南斯拉夫語、梵語等12種語言,是當代不多見的語言學天才。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季羨林真正的學術成就縱觀季羨林的治學生涯,可說之處很多,不必遷就到國學上。有一次,一位訪客關心他的健康,他說:「我的身體還可以,唯一的變化就是頭髮沒有了,真是無法無天。」還有一回,大明星林青霞來看望季羨林,有朋友打趣問他,知道林青霞是誰不,季羨林使了個眼色,而後狡黠地回了一句:「全世界都知道。」2009年,季羨林離開了人世。兩年後,作家張曼菱發文懷念。
  • 季羨林:我和濟南——懷鞠思敏先生
    值此教師節到來之際,一起來看看季羨林先生感懷恩師鞠思敏的文章。師恩難忘,祝老師們節日快樂!說到我和濟南,真有點不容易下筆。我六歲到濟南,十九歲離開,一口氣住了十三年之久,說句誇大點的話,濟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會有我的足跡。現在時隔五十年,再讓我來談濟南,真如古話所說的,一部十七史不知從何處說起了。我想先談一個人,一個我永世難忘的人,這就是鞠思敏先生。我少無大志。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我贊成適當普及國學」
    自小浸淫國學,一生致力於研究佛學、敦煌遺書目錄和敦煌變文的問題及文學目錄和宗教目錄,與季羨林先生淵源頗深的白化文,卻謙虛地稱自己只是大師「門生」。他反對國學過熱,也不贊成中國文化傳統斷裂的說法,堅持要老老實實讀國學,並聲明自己「稱不上國學家」。「中國圖書館學特別是目錄學的工作者、佛教和敦煌學的學習者」,是白化文給自己的定位,「拿這尺子量我才比較合適」。
  • 季羨林:妻子「偷梁換柱」,戀人等他六十年,兒子晚年與他和解
    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是僅有的精於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被譽為「國寶」。是的,他就是季羨林。那個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喜歡穿著中山裝、腳踏黑布鞋,經常提著個舊書包的老人,那個願意站在樹下給新生看行李的「北大校工」。對季老的認識最初來自散文集《清塘荷韻》。
  • 孕婦專用品竟含孕婦禁用物 第A03版:新聞·調查 20160127期 都市女報
    嬌韻詩天然調和身體護理油女報記者 韓曉璨  孕婦奶粉、孕婦口  紅、孕婦染髮劑……自從濟南市民張女士步入孕期,朋友圈裡的代購們就沒少向她推薦這些東西
  • 「孕婦專用」產品竟含孕婦禁用物 第A01版:要聞 20160127期 都市女報
    嬌韻詩天然調和身體護理油女報記者韓曉璨  孕婦奶粉、孕婦口  紅、孕婦染髮劑……自從濟南市民張女士步入孕期,朋友圈裡的代購們就沒少向她推薦這些東西。
  • 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
    季羨林先生曾經描述他的夫人彭德華一輩子都不知道他搞的這一套是什麼玩藝。其實全國敬仰先生的人,對先生在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又知道多少呢?不說別的,僅就季先生深入研究的吐火羅學,我想就沒有太多的人知道,而這恰恰是季先生文化成就的象徵。   吐火羅文是我國新疆地區一種失落的語文,重新發現到現在也不過100多年。
  • 語言文學的泰山北鬥——真正的大師季羨林
    我國的學界就有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泰鬥級大師,生前卻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先生。很多人提及季先生,都說他是「國學大師」。實際上,像當年清華國學院的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真正的國學大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已經很少出現了。
  • 國學大師因兒子與保姆結婚,長達十三年不來往,晚年才冰釋前嫌
    「我身上的優點不多,唯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我將來變成了灰,我的每一個灰粒也都會是愛國的。」 ——季羨林有這麼一位老人,由於出身貧寒,自小便離開父母遠赴外地求學;孩子出生沒多久,又遠渡重洋去德國深造;學成之後,面對劍橋大學的高薪邀請,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
  •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第三課《月是故鄉明》練習題
    3、「我只在故鄉待了6年,以後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待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4、"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故鄉多遠,我的心立刻就飛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5、在文章中你能找到哪些直抒胸臆的句子呢?
  • 季羨林獲獎,卻說:「提到翻譯,我感覺慚愧」
    9月的北京,溫煦的陽光照進解放軍總醫院的一間病房裡,身著病號服、精神矍鑠的季羨林說:「提到翻譯,我感覺慚愧」。  站在季羨林老先生面前的是中國譯協會長劉習良和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他們在病房舉行了一次特殊的頒獎儀式,授予季老「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不認識季羨林,怎敢說自已有文化
    但季羨林並不是這樣,「我一生是靠運氣,第一個運氣,就是我生下來是男孩。」季羨林於1911年8月6日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因為叔伯們都沒有兒子,他是家裡唯一的男丁,所以才有機會受到叔父的資助,到濟南城裡求學。可他從小就不是一個學霸,頂多算是中上水平,因為珠算打得不好,還挨過先生的板子。
  • 重讀國學大師季羨林:性情中人、勤奮中人、思考中人
    作者 | 書友kw959247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國學大師季羨林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十餘年了。最近,重讀大師的著作,感慨多多,收穫多多。透過每本大師著作的字裡行間,大師的喜怒哀樂,大師的音容笑貌,大師的精神風範及為國為民的情懷躍然紙上,也更加加深了我對大師的崇敬與景仰之情。大師終其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靜,成果卓著。
  • 季羨林當年為何舍北大而取清華
    兄弟倆後來去濟南闖天下,混不下去又回到鄉下。再後來叔叔闖關東混得還是不好,買彩票卻中了獎,一下子暴富了,可沒多久就揮霍沒了。我就是在又窮了的時候出生的。小時候吃得極壞,那種艱苦的感覺現在想起來卻使人終生受用不盡。它有時激勵我前進,有時鼓舞我振作。一直到今天,我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從不計較,這與我兒時的生活經歷關係很大。現在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溺愛孩子,頗不以為然。
  • 國學大師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國學大師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2009-07-14 14:18 ]7月11日,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季羨林先生一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那麼國學大師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