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學的泰山北鬥——真正的大師季羨林

2020-12-05 談歷史說傳奇

有人說當代的中國是一個大師泛濫的時代,隨便某某人講幾篇論語,就冠以國學大師;會說幾段傳統相聲《大保鏢》《賣布頭》,就成了相聲大師;賣茶的品茶大師,做菜的烹飪大師,居然國足也有任意球大師,說到這裡頭上真的汗涔涔的,臉頰一陣一陣發燒。

真正的大師從來都不是自封的。我國的學界就有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泰鬥級大師,生前卻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先生。很多人提及季先生,都說他是「國學大師」。實際上,像當年清華國學院的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真正的國學大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已經很少出現了。

青年季羨林

季羨林先生的確是一位大師, 但他是一個國際語言文學大師, 而不是國學大師。據說當他聽到有人給自己冠上「國學大師」的名頭的時候,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季羨林最大的成就,就是他通曉多國語言,尤其是很多非常生僻的語言,在梵文領域他就是數數二的大師,還有巴利文,以及中亞一帶很多小語種,他都懂。他對當年那些久遠的文化做了系統的研究,在比較文學的領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季羨林國學院

像錢鍾書先生,他的主要貢獻也是在比較文學方面,比如他的著作《管錐編》就是關於比較文學的。錢鍾書先生還是英語大師,他曾經把《毛澤東選集》翻譯成英文。不能給所有人都胡亂扣上「國學大師」的名號,季羨林先生是一位比較文學大師,也是外國語言文學大師。

季新林先生的書法

季羨林先生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他的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是我心中的泰山北鬥,是一位真正的大師。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 翻譯大師季羨林
    長期從事印度古代語言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印文化關係史及吐火羅語的研究。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 作為語言大師,季羨林的外語學習方法非常高效,推薦給同學們!
    季羨林在我國的名氣很大,很多平常老百姓都知道他的成就。他是我國近現代知名的大師,涉足的領域很多,比如文學、教育、歷史、佛學、語言類等,還是北大的終身教授。季羨林才華橫溢,知識淵博,喜歡國學,也喜歡外語。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傳入我國已有幾百年歷史,在這段流光歲月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掌握英語的語言大師,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點綴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之中。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在當今學界,若論起學問,季羨林(1911年——2009年)絕對稱得上是最有分量的著名學者之一,從語言學、翻譯、佛學、歷史學,再到文學、國學和教育,跟人文學科有關的許多領域,他多有涉獵,並且成就斐然,著作等身,當今學界能跟他相提並論的學者,確實寥寥無幾。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季羨林,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在「響噹噹」之前,筆者沒有加領域,似乎不太符合我說話嚴謹的風格,這是因為確實不知該怎麼加。季老身上的頭銜實在太多,精通的領域也太多,語言學、文學、國學、佛法、史學、教育學他都懂,所以有人給他安了一個頭銜叫:東方學大師。可是這樣說,其實也不能完全涵蓋其所學,季老精通漢語、梵語、阿拉伯語、法語、俄語等12種語言。更令人佩服的是,就連原始印歐人的吐火羅語他也會,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 季羨林何以精通多門"絕學"?
    從一個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一生的經歷極其複雜。他一生之中有著眾多頭銜,但是,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懂12門以上的語言。這似乎得益於他10歲開始學英文,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
  • 東方學大師季羨林98歲因病逝世,留下2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精通十三門外語,他將神秘而古老的語言帶到我們面前;書寫二十四卷文集,他用真實又充沛的情感喚起人們內心最美好的回憶。是他讓一部部經典流傳後世,是他讓一份份真情流露人間。他便是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國寶級人物」季羨林老先生出生於1911年,是我國著名學者。
  • 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
    正是這位吐火羅文之父,看上了來自吐火羅文出土國的季羨林。其實,季羨林學習吐火羅文是非常偶然的。如果不是因為戰爭阻斷了季羨林的回國行程,如果不是季羨林的梵文老師瓦爾德施米特教授被徵從軍,如果不是西克教授來接任瓦爾德施米特教授的教職,如果不是西克教授覺得季羨林是一位可塑的語言天才而近乎武斷地硬要將自己的看家本領全部傳授給這位異國學子,那麼,季羨林可能壓根就與吐火羅文無關。
  • 揭秘:季羨林何以精通那些幾乎失傳的文字
    從一個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一生的經歷極其複雜。他一生之中有著眾多頭銜,但是,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懂12門以上的語言。這似乎得益於他10歲開始學英文,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  作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季羨林在學術上造詣精深。
  •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2009年7月11日11時10分,季羨林逝世。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季羨林的「世界文化中心轉移說」
    季羨林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外國文學家和東方學大師。他通曉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法、英、俄、拉丁語、阿拉伯語等多種現代語言;他在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唐史等諸多學術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翻譯家,他出版的英文、德文、梵文的譯著近四百萬字。
  • 重讀國學大師季羨林:性情中人、勤奮中人、思考中人
    作者 | 書友kw959247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國學大師季羨林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十餘年了。最近,重讀大師的著作,感慨多多,收穫多多。透過每本大師著作的字裡行間,大師的喜怒哀樂,大師的音容笑貌,大師的精神風範及為國為民的情懷躍然紙上,也更加加深了我對大師的崇敬與景仰之情。大師終其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靜,成果卓著。
  • 季羨林兒子季承:父子決裂長達13年,75歲出書批判父親絕情刻薄
    可事實並非如此,就連知名的文學大師季羨林也沒有處理好和兒子季承的關係。季承和父親季羨林的關係很差,父子間幾乎沒有任何深入的交流,父子兩人曾經決裂13年,直到季羨林晚年才緩和。季承晚年間寫書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感情生活,向世人展示了季羨林的另一面,也講述了自己因為父親對母親的冷淡而逐漸與父親疏遠的過程。文學泰鬥季羨林的包辦婚姻與德國情緣季羨林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散文家、史學家、翻譯家、佛學家等等,擔任過多所大學的校長。
  • 季羨林: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
    1935年秋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德期間,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後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 語言趣談:掌握多國語言的幾位中國人,有一位是「世界老鄉」!
    不過,在近現代,中國有好幾位非常牛的大師,也是會多國語言,而且是精通,下面我們一起來膜拜一下吧!精通漢語、英語、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俄語、法語,季羨林先生在國學的研究上登峰造極,對佛學、梵學和吐火羅文的研究更是無人能及,被授予「國學大師、國寶、學界泰鬥」等稱號,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