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學大師季羨林98歲因病逝世,留下2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2020-12-04 史海觀復

用口延續傳統,用筆描繪世界。精通十三門外語,他將神秘而古老的語言帶到我們面前;書寫二十四卷文集,他用真實又充沛的情感喚起人們內心最美好的回憶。是他讓一部部經典流傳後世,是他讓一份份真情流露人間。他便是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

「國寶級人物」

季羨林老先生出生於1911年,是我國著名學者。老先生身上背負著大大小小的榮譽稱號幾十個。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國學大師」、「文學家」這幾大稱號了。

季羨林早年留學國外。高超的語言學習能力使得其快速掌握了多門外語。不僅如此,出於對傳統語言文字的熱愛,他還學習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極為稀少的語種,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位精通這項文字的學者之一。

為了使這些古老的文字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季老先生筆耕不輟,先後發表了數十篇論文。留洋歸國後,他還出任了北大的文學系教授,親手將自己多年來研究文學的心得教給學生,他也因此而桃李滿天下。用他的話來總結他的研究生涯,那就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除了研究文字,季老先生還喜歡寫隨筆。他的隨筆文章大多寫的十分隨性,但又不乏真情。到晚年時候,季羨林的隨筆多開始回憶舊事。他將自己的一段段經歷寫進書中,既是對自己過往人生的追憶,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那時的社會人情。可以說,季羨林先生的文章,雖不深邃卻用最為質樸的話語說出了人間最難道的真情。

2009年,季羨林老先生因病離開了我們,享年98歲。

與子女間的愛恨糾葛

季羨林老先生離世後,人們開始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他的後人兒女身上。季羨林老先生膝下共有一兒一女,女兒名為季婉如兒子名為季承。與世人想像的正相反,季老的兩個孩子長大後都沒有從事與父親有關的職業,而是紛紛投入工程業的懷抱。

季承

季婉如作為季羨林的女兒,其行為做派與季老先生極為相似,尤其是低調樸素的人生態度更是全部學去。她長大後選擇從事核工業的研究,這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極為重要的研究事業。但這也意味著她需要隱姓埋名,需要忍受寂寞,也需要承擔身體疾病的風險。季婉如的一生都在為中國核能的建設默默付出著。1992年,年僅59歲的她因為癌症不幸離開人世。季老先生得知此事甚為悲傷。

季婉如

除了女兒季婉如,季羨林還有一個兒子季承。季承與姐姐一樣,也選擇了工程專業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他曾擔任過中科院高級的工程師,還與李政道進行了三十年的密切合作。

按理說兒子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季羨林應當是滿足的。但對於這個兒子,季羨林是又愛又恨。當年,季羨林在季承還小的時候便出國留學了,這使得季承從小便不與父親親近。長大後,季承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選擇與父親身邊的保姆結婚。此舉使得父子關係降到冰點。而後,當季羨林先生宣布將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北大之時,其兒季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父子因此離心,老死不相往來。

季承

但在2008年,身患疾病的季老先生已經逐漸走向生命的終點,此時儘管與兒子有過種種怨恨,但老先生也已經不願再去追究了。時隔十多年後,父子二人終於在最後迎來了和解。

不知不覺十年已過,老先生的音容相貌仿佛還在眼前,從未離去。這位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幫助我們找尋那些遺失的、遺忘的美好。古老的文字,真實的情感,在季羨林的書中,我們一一尋覓,一一發現。他將生活的意義寫進書中,也將人生的道理寫進了我們心中。

文/史海觀復

相關焦點

  • 季羨林捐出上億家產給北大,親生兒子跳出反對,還將北大告上法庭
    季羨林是聞名中外的東方學大師,一生榮耀無數。他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然而去世十年,有關他遺產歸屬的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迷。一、文學大師逝世,遺產幾許2009年7月11日,「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因病逝世,享年98歲。季羨林有兩個子女,一兒一女,剛好一個「好」字,可謂圓滿。如今,距離他逝世已有10年了。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梵語,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
  • 翻譯大師季羨林
    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98歲因病離世,2個子女現狀如何?
    2009年10月份錢老不幸離世,舉國哀痛,那他留下的一雙兒女如今怎樣了呢?應運而生的英雄錢學森,1911年生於上海,世界著名科學家,曾獲 「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
  • 現代中國數學第一人陳省身,93歲逝世,留下2個子女,現狀如何?
    陳省身9歲的時候就已經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嘉興建校最早的學校——秀州中學的預科一年級。而九歲的陳省身這時已經可以做複雜的數學題。1922年,陳省身因為父親升職,而遷往天津,第二年便進入了扶輪中學學習。陳省身原本想要學物理系,但由於自己不喜歡實驗改選了數學系。作為老師的姜立夫自然是十分高興能有這樣優秀的學生,二年級時,姜立夫讓陳省身給自己當助手,任務是幫老師改卷子。
  • 季羨林遺產紛爭:大師身後的一本糊塗帳
    如今提到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得最多的絕不是有關於他的學術研究,而是曠日持久的關於他遺產的爭奪。這既是一筆難以理清的糊塗帳,也是一個學者家庭令人唏噓的悲歡離合。爭產季羨林之子季承與北京大學之間關於季羨林部分遺產的爭奪仍在繼續。
  • 季羨林老人身患2種癌症,卻活到98歲
    但是癌症在季羨林先生眼中不把它當回事,季老從小就體弱多病,在90歲時更是患上了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兩種癌症!最終因為心臟病去世逝世,享年98歲。季老在身患兩種癌症的情況下活到98歲,實在是令人驚訝和敬佩。季老醉心於學術,在去世前依然才思泉湧,筆耕不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搞形式主義的養生,別人問他長壽之道,他只會回答了九個字,包含三方面。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傳入我國已有幾百年歷史,在這段流光歲月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掌握英語的語言大師,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點綴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之中。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錢學森98歲逝世前,曾為我國藏下一件火箭技術,全世界僅5國能造
    2009年10月底,我國兩彈元勳、航天和火箭之父錢學森,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歲,他去世後,國家特地給予他國葬禮遇,以感謝他為國為民兢兢業業,獨立將我國的高科技禪悅向前推進至少20年,他的功勞不可磨滅,國家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所以錢學森在病逝後,國家特批給予國葬禮遇,並享受三軍儀仗隊親自抬棺的殊榮。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季羨林像再加上他活了98歲高齡,德高望重,把他定位為當今文化界的楷模,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尤其從1935年夏季開始,24歲的季羨林有幸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深造,時間長達10年。這次留學,直接開啟了他在語言學上的天賦,讓他探索到了可以同時攻讀好幾門外語,並把每一門課程學到盡善盡美的好方法。由此,他用這十年光陰打下了遠遠超過同時代學者的深厚的語言學基礎。在後來,他發揮自己語言學方面的優勢,是水到渠成的事。
  • 季羨林:一個在80多歲才厚積薄發的北大教師,精通吐火羅文和梵文
    人們開始熱衷於討論一位默默無聞了60多年的老教師到底是不是大師?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難再找到像季羨林這樣做學問的人,在維繫著些許關於知識分子的記憶。2003年的冬天,92歲的季羨林住進北京301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在病房的5年多時間裡,他依然每天6點起床讀書,筆耕不輟。並在病床上,完成了《病榻雜記》一書。
  • 蘇東坡真跡,未曾想的千年曲折,還牽涉了季羨林諸人與北大的糾纏
    人生如夢,學貫古今,參透儒釋道的蘇東坡也未曾想到,知天命後寫下的《御書頌》經歷了元代的世外逸士倪瓚、明代的摩臨仿造「蘇州片」、大清的乾隆「石渠定鑑」、新中國的舊貌換新顏、現代的大師季羨林及如今的北大未名湖畔。
  • 國學大師因兒子與保姆結婚,長達十三年不來往,晚年才冰釋前嫌
    他與妻子育有一兒一女,現如今過得怎樣呢?少時家貧 為求學寄人籬下季羨林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今山東省聊城市臨清縣)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季羨林雖然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小小年紀的他卻喜歡讀書,從小便跟著村裡的先生學習認字。
  • 98歲楊振寧的3個子女:無人從事物理研究,小女兒名字令人感慨
    當初這對相差54歲的忘年戀被曝光後,立即引發了眾人的議論。如今楊振寧已是98歲的高齡了,兩人結婚後,楊振寧一直沒有選擇和翁帆要孩子。對於楊振寧而言,這個決定也並非生命中的遺憾,因為他與過世的夫人杜致禮已經育有了3個子女。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季羨林: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第A16版:國學課堂 20201104期 都市女報
    2009年7月11日,98歲的國學泰鬥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辭世。在成百上千弔唁的人群中,來自濟南的張世華夫婦,挎著兩個籃子,籃子裡裝滿了98個香噴噴的油旋。他們給季老送了最後一次油旋。  說到季羨林和濟南的緣分,不只是油旋這麼簡單。「我就是濟南人,除了清平之外,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 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溫家寶曾五次看望季羨林。他稱:「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 季羨林《孤獨到深處》:6歲離家求學20多年,學成卻沒幾個人懂
    如同大師季羨林的《孤獨到深處》。《孤獨到深處》是季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內容涉及他98年漫長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孤獨感深刻其中。成長的孤獨作為同輩中唯一的男孩子,季羨林六歲就被叔叔帶到濟南,離開父母離開家鄉,開始求學生涯。少小離家踽踽獨行。
  •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因病逝世 享年78歲
    烏茲別克斯坦政府當地時間2日發表聲明稱,總統卡裡莫夫於9月2日因病逝世。  聲明稱,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維奇·卡裡莫夫總統9月2日於塔什幹因嚴重腦溢血醫治無效逝世。根據總統意願,卡裡莫夫將於9月3日按照伊斯蘭教習俗被安葬於自己的家鄉撒馬爾罕市。告別儀式將於9月3日在撒馬爾罕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