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2020-12-05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國學」究竟是什麼?恐怕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國學可大可小,小到詩詞歌賦,大到儒釋道,凡是跟傳統文化能扯上關係的學問,通通可以被納入國學的範疇。以至於當今許多人調侃說,國學是一鍋大雜燴,能放進來的食材,最後都可以被有心人烹飪成美味,至於有沒有營養,親身嘗一下便知。

不可否認,國學是一套完整而豐厚的文化學術體系。一生深居簡出、苦心孤詣,能在這個體系裡掌握了多種學問,有很深造詣,並且德才兼備的人,方可被戴上「國學大師」的桂冠。如,近一百年來,王國維、章太炎、梁啓超、胡適、蔡元培、馮友蘭等人,在各自的學術領域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他們通過觸類旁通,熔古鑄今,打通了不同學問之間的界限,創造出許多耀眼的學術高峰,他們被公認為國學大師,沒有什麼異議。

季羨林

國學大師就像延綿不絕的山脈,不但崇高,在多個獨門學科上創造了讓人仰視的高峰,而且胸懷博大,包羅萬象,審視起來有縱深感,深不可測,一眼看不到邊。

如奇峰兀立那樣,在獨門學科上創造出高峰的人,學術成果顯得過於單一,難以成為服眾的大師,充其量是一位著名學者。

在當今學界,若論起學問,季羨林(1911年——2009年)絕對稱得上是最有分量的著名學者之一,從語言學、翻譯、佛學、歷史學,再到文學、國學和教育,跟人文學科有關的許多領域,他多有涉獵,並且成就斐然,著作等身,當今學界能跟他相提並論的學者,確實寥寥無幾。

季羨林像

再加上他活了98歲高齡,德高望重,把他定位為當今文化界的楷模,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但要把他說成是文化泰鬥或國學大師,就值得商榷了。因為他的學術成果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榮耀。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季羨林是以語言學家的身份著稱於世的,他精通漢語、德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吐火羅語、南斯拉夫語、梵語等12種語言,是當代不多見的語言學天才。

能掌握這麼多語言,源於他在20歲就考取了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大學四年主修德語,課餘時間一邊堅持用德語寫作,一邊翻譯德語作品。

季羨林與饒宗頤

或許是接觸外語較早的緣故,以至於讓他在後來的學習中,把大量精力和時間用在了外語的學習上。尤其從1935年夏季開始,24歲的季羨林有幸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深造,時間長達10年。這次留學,直接開啟了他在語言學上的天賦,讓他探索到了可以同時攻讀好幾門外語,並把每一門課程學到盡善盡美的好方法。由此,他用這十年光陰打下了遠遠超過同時代學者的深厚的語言學基礎。在後來,他發揮自己語言學方面的優勢,是水到渠成的事。

連季羨林自己也承認,在德國留學十年,他除過鑽研語言學之外,對其它學問幾乎沒有涉獵過。在研究梵文時,需要對印度的古典文學選讀一些,就像研究漢語時必須要閱讀唐詩宋詞元曲一樣,但他身在異國他鄉,留學時間有限,為了爭分奪秒地攻讀語言學,他連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季羨林翻譯作品《羅摩衍那》

靠著這份刻苦精神,到1945年回國之際,他終於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精通多種語言的專家。

以後的研究成果也證明,季羨林一生的重要學術貢獻,多集中於語言學方面,在古印度語研究,吐火羅語研究,佛教史研究,比較文學的研究,以及印度語文學名著的翻譯等領域,他都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尤其在吐火羅語研究和佛教史研究方面,如,他的學術著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以及對《彌勒會見記》的翻譯和研究,都非常具有開創性,填補了我國在這些學術領域的空白。因這些學術成果的流傳,他註定會留名青史。

季羨林書法

然而,這些學問很難跟傳統國學扯上關係,它們跟國學,完全是兩個體系的文化。

如果把季羨林看作是國學大師,不但對同時代的其他國學大師不公平,對季羨林自己也是不公平的,大有冤枉季羨林的嫌疑。就像某人本來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卻要逼迫人家去彈奏鋼琴,豈不是強人所難?也會凸顯出是非不分的常識性錯誤。

當外界把季羨林定位為國學大師和文化泰鬥,經常向外宣揚時,連季羨林自己都覺得很反感,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身上流淌著民國文人的遺風,非常看不慣那些釣名沽譽之輩,他不想在歷史長河裡被千夫所指。

《病榻雜記》

在2007年,藉助隨筆集《病榻雜記》出版之際,季羨林終於站出來為自己澄清了,他難以忍受被人誤解,不喜歡自己的身份被外界張冠李戴。他用自己的學問,向人們解釋了國學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學者才對得起「泰鬥」的稱謂。

他進一步昭告天下人: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學界(術)泰鬥」、「國寶」三項桂冠摘下;洗掉泡沫,還我一個自由自在身。

這就是真實的季羨林,一生命運多舛,卻心直口快,敢說真話,不怕得罪人。這才是一名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值得當今所有學者去仰望和學習。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 語言文學的泰山北鬥——真正的大師季羨林
    真正的大師從來都不是自封的。我國的學界就有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泰鬥級大師,生前卻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先生。很多人提及季先生,都說他是「國學大師」。實際上,像當年清華國學院的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真正的國學大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已經很少出現了。
  • 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
    對於中國學者而言,精通梵文和巴利文並且熟練運用到佛教和印度學研究中,以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對於佛教傳播中的歷史問題進行創新性的研究,與國際學術界對話,舉世並無幾人。季羨林也曾學習過希臘語、拉丁文,還有學習古埃及語文的想法,這都表現出一種「為往聖繼絕學」的文化使命。先生臨終之前,還有一種復興國學的企圖,就是讀古書必須讀原文,不要讀譯文,不要讀簡化字的文本,而且復興國學要從娃娃抓起。
  • 季羨林何以精通多門"絕學"?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程鬱綴說:「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能真正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他的吐火羅語研究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他研究翻譯的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名著,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  本期介紹季羨林對語言的研究,讓我們共同表示對一代大師學術成果的崇敬……  懂12門語言奠定他的泰鬥地位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揭秘:季羨林何以精通那些幾乎失傳的文字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程鬱綴說:「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能真正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他的吐火羅語研究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他研究翻譯的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名著,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  本期介紹季羨林對語言的研究,讓我們共同表示對一代大師學術成果的崇敬……  【備註】  「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季老去世了
  • 國學大師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國學大師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2009-07-14 14:18 ]7月11日,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季羨林先生一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那麼國學大師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呢?
  • 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他當時在國學院指導研究生,他講課時或引用多種語言,佐證歷史;或引詩舉史,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處,又無不準確,伴隨而來的闡發更是精當,令人嘆服!盛名之下,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他為國家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其中不乏如季羨林、蔣天樞等大師。歷史評價: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季羨林真正的學術成就縱觀季羨林的治學生涯,可說之處很多,不必遷就到國學上。他是一位語言學專家,學術貢獻集中在語言學上,例如(以下例子參考《學海泛槎·總結》一書及北大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1)對古印度語的研究。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翻譯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4O多堂課,學習了異常複雜的全部梵文文法。接著部分著作年輕時的季羨林讀梵文原著,第5學期讀吐魯番出土的梵文佛經殘卷。第6學期準備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
  • 學術泰鬥季羨林,和夫人相敬如賓65載,卻被兒子寫成無情寡義之人
    季羨林是近代最有名的學者之一,生前學術成就卓越,對國學、佛學、語言學都有很深的研究,通多國語言,也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被世人奉為學界泰鬥,國學大師。他給大家的印象大概是一個百歲老人,勤儉樸素,學識淵博,但又很接地氣,儒雅大方。
  • 季羨林何以成為國學大師,原來因為他看得懂吐火羅文
    季羨林得以成為東方國學大師,主要得益於他懂得吐火羅文,這門語言在全世界也只有十幾個人懂得。塔裡木盆地印歐化衰減的直接原因是突厥化的興起,間接原因是中原影響的深入、伊蘭人的本土化和伊斯蘭教的東擴。
  • 季羨林遺產分配再成焦點
    「季先生一生坎坷,雖然他生前得到了很多、很高的榮譽,但他得到的愛太少了,希望他在天堂得到愛。」——北大東語系教授張光璘本報訊 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就曾鬧得紛紛擾擾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北大保持沉默,稱現在先辦好季老後事。季老獨子季承說,季老生前未留任何遺囑,但他確實寫過「全權委託兒子季承處理一切事務」的紙條。
  • 季羨林: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第A16版:國學課堂 20201104期 都市女報
    2009年7月11日,98歲的國學泰鬥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辭世。在成百上千弔唁的人群中,來自濟南的張世華夫婦,挎著兩個籃子,籃子裡裝滿了98個香噴噴的油旋。他們給季老送了最後一次油旋。  說到季羨林和濟南的緣分,不只是油旋這麼簡單。「我就是濟南人,除了清平之外,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 不認識季羨林,怎敢說自已有文化
    撰文:古月手止編輯:吃硬碟吧插畫:發達蚊提到季羨林先生,大家都會說他是偉大的國學大師,但是具體偉大在哪,可能並沒有幾個人能說得上來。要說介紹他,倒也能說出那麼些代表作,可到底還是太「官方」了。季羨林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
  • ...配得上「老師」的四位明星,劉歡張國立上榜,唯獨他是國民男神!
    但這些被稱之為老師的明星裡絕大部分是擔當不起老師稱呼的,真正能擔當起老師稱號的明星其實並不多。演藝圈真正配得上「老師」的四位明星,劉歡張國立上榜,唯獨他是國民男神!當年黃磊可是被譽為「天之驕子」,也是內地第一個影、視、歌三棲發展的藝人,並且他大學畢業就留校當了老師,那時候他也只比自己的學生大了幾歲而已,所以大家也都尊稱他為黃老師。
  • 季羨林《孤獨到深處》:6歲離家求學20多年,學成卻沒幾個人懂
    如同大師季羨林的《孤獨到深處》。《孤獨到深處》是季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內容涉及他98年漫長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孤獨感深刻其中。成長的孤獨作為同輩中唯一的男孩子,季羨林六歲就被叔叔帶到濟南,離開父母離開家鄉,開始求學生涯。少小離家踽踽獨行。
  •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