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2020-12-02 懶遊的故事

1400多年前,隋煬帝楊廣開挖大運河,連通中國南北的水運大動脈形成,山東臨清成為了一座運河城市。到了明代,臨清曾與蘇杭齊名。

清中葉以後,南北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的交通大動脈功能弱化,因運河而繁盛幾百年的臨清水退船隱,不復往日輝煌。鬧市的喧囂在古城漸漸沉寂,但翰墨書香卻始終飄散在一處處幽靜的院落。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

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

讀中學時,季羨林遇到了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英文教師鄭又橋。他上課時,交給季羨林一個特別的學習方法。中國人初學英語的時候,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拿漢語的思維來堆英語單詞,把它堆成句子。季羨林因為剛學,他也難免走這個路子。但鄭老師不簡單地說哪一點做得不對,而他把季羨林的英文作文,用英語的思維重寫一遍,拿來給他看。季羨林一看,恍然大悟。

得益於從小的練習,「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術方法,始終貫穿著季羨林的一生。長大成人後,他求學於國外,精通多國語言,能閱讀俄文、法文,尤其精於古老的吐火羅文。季羨林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終成一代大師。而他海納百川的治學精神,與運河包容萬物的特質,也是一脈相承的。

季羨林先生的學生談到,學了一門外語,就等於打開了一扇窗戶,能看到窗戶外面很美妙的風景。他一開,就開了若干扇的窗戶,所以他的視野就比一般的學者要廣得多。

對於家鄉,季羨林充滿著感情,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文人學子,達官貴人,販夫走卒,趕考舉子,只要從南方進京,幾乎無不通過臨清。遙想當年舟舶星聚,帆影雲展,廛撲地,歌吹沸天,車水馬龍,商賈聯翩,景象何等繁華動人」。

相關焦點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 語言趣談:掌握多國語言的幾位中國人,有一位是「世界老鄉」!
    最近有個柬埔寨的小男孩在網絡上火了,他在給遊客兜售東西,會講漢語、英語、法語、日語、泰語、馬來亞、菲律賓語等多國語言,甚至還會粵語,非常令人震驚,想想很多人想學一門外語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掌握這麼多國語言真是比登天還難啊!
  • 季羨林何以成為國學大師,原來因為他看得懂吐火羅文
    公元前 330 年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擴張到中亞,並建立了大夏國。其還在直至興都庫什一帶,建立了許多希臘城市。公元前 1 世紀統治印度的是塞人,而後建立的貴霜帝國也是塞人建立的。這些有著深厚印歐文化底蘊的商旅不僅促進了商品的交流,而且也將印歐影響烙在盆地上。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語言文學的泰山北鬥——真正的大師季羨林
    真正的大師從來都不是自封的。我國的學界就有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泰鬥級大師,生前卻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先生。很多人提及季先生,都說他是「國學大師」。實際上,像當年清華國學院的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真正的國學大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已經很少出現了。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揭秘:季羨林何以精通那些幾乎失傳的文字
    從一個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一生的經歷極其複雜。他一生之中有著眾多頭銜,但是,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懂12門以上的語言。這似乎得益於他10歲開始學英文,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  作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季羨林在學術上造詣精深。
  • 季羨林何以精通多門"絕學"?
    從一個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一生的經歷極其複雜。他一生之中有著眾多頭銜,但是,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懂12門以上的語言。這似乎得益於他10歲開始學英文,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
  • 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
    1890年一位英國軍官在新疆庫車發現吐火羅文的樺樹皮文本,此後20年間,普魯士、法蘭西、俄羅斯等國的探險隊在庫車與吐魯番附近不斷發現寫有吐火羅文的殘卷與木簡,使得柏林與巴黎成為世界上藏有吐火羅文文本最豐富的城市。吐火羅文雖然是印歐語系一個最遠的東方分支,在詞彙上受到印度—伊朗族語較大影響,但在語音與動詞詞法上卻與鄰近的印度—伊朗族語差異較大,而與歐洲人使用的印歐語言相近。
  • 季羨林:一個在80多歲才厚積薄發的北大教師,精通吐火羅文和梵文
    人們開始熱衷於討論一位默默無聞了60多年的老教師到底是不是大師?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難再找到像季羨林這樣做學問的人,在維繫著些許關於知識分子的記憶。2003年的冬天,92歲的季羨林住進北京301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在病房的5年多時間裡,他依然每天6點起床讀書,筆耕不輟。並在病床上,完成了《病榻雜記》一書。
  • 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溫家寶曾五次看望季羨林。
  • 東方學大師季羨林98歲因病逝世,留下2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精通十三門外語,他將神秘而古老的語言帶到我們面前;書寫二十四卷文集,他用真實又充沛的情感喚起人們內心最美好的回憶。是他讓一部部經典流傳後世,是他讓一份份真情流露人間。他便是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國寶級人物」季羨林老先生出生於1911年,是我國著名學者。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不可否認,國學是一套完整而豐厚的文化學術體系。一生深居簡出、苦心孤詣,能在這個體系裡掌握了多種學問,有很深造詣,並且德才兼備的人,方可被戴上「國學大師」的桂冠。如,近一百年來,王國維、章太炎、梁啓超、胡適、蔡元培、馮友蘭等人,在各自的學術領域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他們通過觸類旁通,熔古鑄今,打通了不同學問之間的界限,創造出許多耀眼的學術高峰,他們被公認為國學大師,沒有什麼異議。
  • 翻譯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1911-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41年獲德國格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傳入我國已有幾百年歷史,在這段流光歲月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掌握英語的語言大師,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點綴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之中。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語言||敦煌吐魯番研究的典範——季羨林《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讀後
    熟悉語言學的人都知道,二十世紀初以來在新疆發現幾種滅絕千年以上的古文字材料,其中尤以吐火羅語最難解讀,因為吐火羅語屬於印歐語系的西支,而發現的地點卻在印歐語系各種語言分布區域的最東端,其中不少詞彙早已變形或消失,給解讀帶來極大困難。
  • 學術泰鬥季羨林,和夫人相敬如賓65載,卻被兒子寫成無情寡義之人
    季羨林是近代最有名的學者之一,生前學術成就卓越,對國學、佛學、語言學都有很深的研究,通多國語言,也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被世人奉為學界泰鬥,國學大師。他給大家的印象大概是一個百歲老人,勤儉樸素,學識淵博,但又很接地氣,儒雅大方。
  • 季羨林: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
    簡介季羨林,生於1911年8月,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期間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季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