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數學第一人陳省身,93歲逝世,留下2個子女,現狀如何?

2020-12-01 史海觀復

中國在那段舉步維艱的歷史裡、晦暗不明的光景中,中國人在低頭前行。按說這樣的環境是最不適合優秀人才的生長和發展,但是中國人卻不然,那時候的中國有大量的優秀人才湧現出來,群英薈萃、燦爛光輝。

艱苦中的知識分子們,鑄就了一個無法超越的璀璨時代,一首令人敬佩的時代之詩。而陳省身則是燦爛星河裡無法避免的一顆明星。

年少便是卓爾不凡

關於小學,陳省身只上了一天,因為放學目睹了老師打同學的手心,而不肯再踏入校門一步。陳省身的小學生涯就這樣結束了。

陳省身9歲的時候就已經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嘉興建校最早的學校——秀州中學的預科一年級。而九歲的陳省身這時已經可以做複雜的數學題。

1922年,陳省身因為父親升職,而遷往天津,第二年便進入了扶輪中學學習。

未滿15歲,陳省身就考入南開大學預科,別說是過去,就是教育條件如此之好的今天,也難出這樣的天才少年。

遇到恩師

數學系主任姜立夫對陳省身的影響很大。姜立夫開創了南開大學數學系,對於中國的數學事業稱得上是先行者。數學系1926級學生只有5名,陳省身和吳大任是全班最優秀的。

陳省身原本想要學物理系,但由於自己不喜歡實驗改選了數學系。作為老師的姜立夫自然是十分高興能有這樣優秀的學生,二年級時,姜立夫讓陳省身給自己當助手,任務是幫老師改卷子。

如果陳省身是千裡馬的話,姜立夫就是伯樂,完全正確的欣賞和培養了這匹千裡馬,使得陳省身這匹「千裡馬」一躍千裡。

進入更高的殿堂

1931年陳省身進入了清華研究院,是我國最早一批的數學系研究生。1934年夏,他畢業了,獲碩士學位,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數學研究生。同年,獲得獎學金,赴布拉希克所在的漢堡大學數學系留學。

在漢堡大學,他接觸了不少數學界的學術大家,接觸了頂尖的數學學術知識,對數學無比熱愛的陳省身,在數學天堂裡遨遊,在自己的擅長的領域自然是如魚得水。1936年,他決定,但他決定去巴黎跟嘉當先生工作一年。

戰火沒有阻擋他的腳步

1937年,陳省身回國,這一年,戰爭全面爆發,戰爭對每個領域都是全方位了的毀滅。

民生凋敝、百業不振,但是這並沒有打陳省身繼續研究數學的熱情。陳省身接受聘約之後,隨著西南聯大一同遷到昆明。當時戰局緊張,在昆明的日子也是十分緊張,沒有圖書館,教室也很少。

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之下,陳省身在昆明的轟炸聲中寫出震驚外國數學研究人員的兩篇文章,發表在普林斯頓大學與高級研究所合辦的刊物《數學紀事》上,數學家H.外爾和A.韋伊認為陳省身的研究工作達到了很優秀的水準,想要陳省身去往普林斯頓。

1943年陳省身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關於高斯-博內公式的簡單內蘊證明》,這篇論文使得陳省身揚名國際,奠定了他「微分幾何之父」的堅定位置。

桃李滿天下

1984年陳省身出任了南開大學數學所所長。為祖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陳省身曾是楊振寧本科期間的老師,吳文俊院士也是陳省身的學生。M.I.T有個有名的教授曾聽過陳省身的課,他說:「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微積分就是陳省身。」

陳省身是公認的數學家,被美國科學院推選為院士,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發領域「整體微分幾何」。

一段佳話

陳省身經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介紹認識了當時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鄭桐蓀的女兒——鄭士寧。而後二人結婚生了一個兒一女,也是成就了一段佳話

陳省身在數學領域做出了正大貢獻,也為國家掙了光,讓國際數學領域也有了中國的出現。2004年12月3日陳省身逝世,享年93歲。就此,他告別了他輝煌的一生。

他的腦子毫不停歇的運轉了七十年。這七十年,是他孜孜不倦的七十年。他說:「我讀數學沒有什麼雄心,我只是想懂得數學,如果一個人的目的是名利,數學不是一條捷徑。」

培養出優秀子女

陳省身教育孩子,有著與「控制式」的父母不一樣的教育方式,他選擇「放縱式」的教育。尊重孩子的選擇。

陳省身的兒子陳伯龍是數學系研究生,雄心勃勃的想要像父親一樣當一個數學家,但是當他想要進一步深造。陳伯龍去數學研究班聽了一節課後,發現自己並不是當數學家的料,他回家向「微積分之父」的父親請教,卻發現自己怎麼都弄不明白,陳伯龍終於明白他的能力與天賦不足以讓他在這個領域做到優秀。

他把想法說給了父親之後,陳省身並沒有苛責兒子非要讓兒子當一個數學家。他建議兒子發揮特長進入商界。陳伯龍最終轉學精算,進入了保險業,做了一名精算師。供職四十餘年,在自己的領域裡也做的風生水起。

陳伯龍回望過去的時候,也認為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自己更適合做精算。陳省身的女兒陳璞原本對物理有興趣,並且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畢業。後來讀博她又改學了經濟,在銀行供職幾年後,自己就出去獨立單幹。

畢業後在德州商業銀行(現合併到大通銀行)工作,任副總裁助理,後自己設立了一個有關經濟法規的諮詢公司,現為首都銀行董事之一。

陳璞在金融領域裡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陳璞在讀碩士期間,認識了朱經武。這位朱經武后來成為了我國著名的超導物理學家。陳省身知道後,就拜託楊振寧打聽這位朱經武,知道朱經武人很好之後,便放下了心。

陳璞是大數學家之女,著名的物理學家之妻,世界上恐怕也沒有別人如此了。這一雙兒女雖然沒有從事數學,但都是智商超群之輩,但在自己的領域裡都活的精彩。

文/史海觀復

相關焦點

  • 陳省身:現代中國數學第一人
    在《一幾何定理之十六種證法》中他說:「幾何學在數學中佔了極重要的位置;非但有志研究科學的人,應當注意於它,就是普通的中學學生,也應該拿它作應有的常識。」 就在這一年,15歲的陳省身已經連跳兩級從扶輪中學畢業,並考取了南開大學本科,其中,數學成績排在全校第二。
  • 中國近現代數學之最——陳省身先生
    要說中國近現代數學成就最高的數學家那毫無疑問是陳省身先生。陳省身先生,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2004年12月3日19時14分,陳省身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20世紀最偉大的華裔數學大師、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
    說起中國的數學大師,華羅庚、陳景潤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家喻戶曉,其實那時陳省身早已在國際數學界聲名鵲起,有人綜合量化分析得出的二十世紀數學家排名陳省身先生排在第31位,華羅庚排在第90位,陳景潤進入前1500名。
  • 近現代科學家:陳省身,15歲上大學,愛數學也喜歡文學、寫詩
    陳省身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於浙江嘉興,11歲隨父親遷到天津。他是當之無愧的大師。數學天才,微分幾何大師陳省身只上了一天的小學,9歲時比較複雜的數學題都會做了,12歲就上了初中,是班裡的小弟弟,數學方面的才華非常高,中學跳了兩級。年僅15歲就考入南開大學學理科,24歲拿到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學位。
  • 中國的數學之王,比華羅庚還要強,竟拒絕愛因斯坦合作請求
    談及近現代的中國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丘成桐可謂家喻戶曉,如果要問中國的數學之王是誰,絕大多數會認為估計不是華羅庚就是陳景潤。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近現代的中國數學之王另有其人,比華羅庚還要強,竟然還直言拒絕愛因斯坦的主動求合作!與歷史上很多天才一樣,陳省身數學之路也充滿天才色彩。
  •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享年74歲,後代「子女」今何在?
    這個標準究竟是如何劃分的?有人認為,天才的智商都在140左右,而有的人認為智商達到160才算是天才。不過不管智商多少,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同樣都有很高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的人天生就很聰明,不過即使再聰明,都需要後期的積累和勤奮的努力,這不是小編說的,而是出自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他所作出的成績有目共睹,那麼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為人們心中的天才的呢?
  • 陳省身,終生從事數學研究
    其實,那時陳省身早已在國際數學界聲名鵲起,卻為國人所不知。有人根據狄多涅的純粹數學全貌和巖波數學百科全書、蘇聯出版的數學百科全書綜合量化分析得出的二十世紀數學家排名陳省身先生(S.-S.Chern)排在第31位,華羅庚排在第九十位,陳景潤進入前1500名。
  • 姜立夫: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奠基人
    姜溯多  姜立夫(1890-1978),是中國現代數學主要播種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溫州地區第一位(中國第二位)哈佛大學數學博士。  講好姜立夫故事,展示百年中國教育發展歷史,對宣傳科教興國、教育強國思想,提倡尊師重教、立德樹人的價值觀和社會理念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 [10月28日]科學歷史上的今天——陳省身
    陳省身成就主要在微分幾何的整體性研究,他是現代微分幾何大師埃利·嘉當的繼承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現代代數幾何的奠基者韋伊(Weil)如此評價。陳省身在1923年入天津扶輪中學(今天津鐵路一中),在1926年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並於1930年畢業。他於1931年在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師從中國的微分幾何先驅孫光遠。
  • 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教授逝世,享年85歲
    12月20日下午,澎湃新聞從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奠宙先生,於2018年12月20日中午12時逝世,享年85歲。公開資料顯示,張奠宙,浙江奉化人,1956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起擔任教授,是數學、數學史、數學教育的三棲學者。1999年,他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5年至1998年,張奠宙曾任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執行委員,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國際數學教育的領導機構。
  • 丘成桐:現在三分之二的數學與陳省身有關
    丘成桐,哈佛大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數學家,也是惟一的菲爾茲數學獎華人得主。1969年,丘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陳省身先生,1971年獲得博士學位。  12月12日下午,在南開大學召開的陳省身先生追思會上,丘成桐說,陳省身與自己的父親同生於1911年,不幸的是14歲時自己的父親去世。
  • 只上過一天小學的奇才陳省身:他憑一己之力令中國數學進步十年
    要說少年天才,陳省身算一個。他只上過一天小學,卻自學考進中學、15歲上南開大學、19歲又考入清華大學讀碩士,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數學研究生。在這樣野蠻生長下,他成為「微分幾何之父」、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也用一己之力令中國數學進步十年。
  • 「現代數學奠基人」 姜立夫的傳奇人生
    上周,中國數學教育研討會在姜立夫的故裡龍港召開。這一天,龍港雙靈社區的姜立夫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姜立夫長子、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攜夫人回到了家鄉。「數學家之鄉」溫州,近百年來,先後走出了200多位數學家。姜立夫先生便是他們中的傑出先驅。在姜立夫故居,宏大的歷史被濃縮在展廳空間裡,讓我們重溫這位「現代數學奠基人」的傳奇人生,緬懷他為中國現代數學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 中國四位數學家分獲華羅庚、陳省身數學獎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三大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二日在北京同時揭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摘得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兩位青年數學家獲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另有八位數學界年輕學者獲得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優秀博士論文獎。
  • 數學院研究員戴彧虹榮獲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
    10月21日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陳省身數學獎」是為了肯定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的功績,激勵我國中青年數學工作者對發展我國數學事業做出的貢獻,由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設立的獎項,其旨在鼓勵作出傑出貢獻的中青年數學家。
  • 「陸軍上校」王亞平: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上校」王亞平:80後女航天員,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員是屬於男人的浪漫,貌似與女人無緣。實則不然,女航天員心細如髮,比男航天員更具有優勢。自從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之後,中國女航天員的培養也被提上了日程。因而,當第二批航天員選拔的時候,女航天員的選拔也被列入其中。經過激烈角逐,王亞平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員,更成為了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她的現狀又是如何?王亞平生於1980年1月,山東濱海城市煙臺人。
  • 陳省身:現代微分幾何之父,楊振寧、丘成桐都是他的學生
    他就是20世紀偉大的微分幾何學家,被譽為「現代微分幾何之父」的陳省身,蜚聲海內外,他是第一位獲得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沃爾夫獎」的華人,說他是整個華人圈取得成就最高的數學家也不為過,被楊振寧稱之為繼歐拉、高斯、黎曼之後又一裡程碑式的人物,「陳省身獎」後來更是作為國際數學界最高級別的終身成就獎。很多人不知道,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
  • 從天才少年到幾何巨匠,南開之星陳省身
    陳省身猜想:中國在21世紀成為數學大國1972年,61歲的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重返祖國大陸,看到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他希望把最後的事業植根在祖國的土地上。陳省身在儀式上表示將親自講課和指導研究生,熱切希望像阿基米德、高斯一樣偉大的數學家在中國出現。冰河初開,航路多艱,中國數學如何奮起直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巨大的人才斷層,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去恢復和彌補?從創辦組織「學術年」到「數學試點班」,陳省身在南開的數學陣地裡進行著一次又一次大刀闊斧的嘗試。
  • 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葉落歸根不離南開
    對其選擇母校南開大學定居,陳省身解釋道:「我10歲離開老家浙江嘉興,到天津南開讀書,天津當是我的第二故鄉,後來僑居美國50多年。現在回來了,這裡自然是我的第二個家。」此時,距陳省身1930年畢業離開南開,已整整70年。  遇上恩師姜立夫  1926年秋,15歲的陳省身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
  • 從天才少年到世界大師,他15歲考上大學,推動中國數學發展,受到鄧小平接見
    2020年12月3日,是國際數學大師、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逝世十六周年紀念日。在南開大學校園的東南一隅,陳省身先生晚年定居南開的居所——一幢名為"寧園"的小樓面向社會開放,接待學校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緬懷、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