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語言大師,季羨林的外語學習方法非常高效,推薦給同學們!

2020-12-05 教育導向

季羨林在我國的名氣很大,很多平常老百姓都知道他的成就。他是我國近現代知名的大師,涉足的領域很多,比如文學、教育、歷史、佛學、語言類等,還是北大的終身教授。季羨林才華橫溢,知識淵博,喜歡國學,也喜歡外語。而且季羨林的外語水平很高,讀寫能力都很強,是我國知名的語言學家,翻譯了很多外國經典著作。

現在的孩子一般就學習英語一門外語,已經感到非常困難,英語四六級都難以及格,更不要說讀英文原著。有些大學生的專業是小語種,最多也是學習兩門外語,這已經是很厲害的學生了。而季羨林大師的外語能力不同凡響,同時掌握了十幾門外語,而且專業水平很強。

說到他的外語學習經歷,要從他在德國的十年留學經歷說起。外國的外語教學方式和中國不同,這讓季羨林受益匪淺。中國喜歡循序漸進,老師帶著學生一點一點學習;而德國注重學生的實踐學習,傳授了基本的外語知識,就直接讓學生讀外語原著。想要學會外語,學生只能逼著看原著,讀完一部原著外語水平就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季羨林自己學習外語就用實踐的方式,平時喜歡多說多寫,閱讀外語原著,這些方法的學習效果頗豐,也成就了他的翻譯事業,成為優秀的語言家。

青年季羨林

看到季羨林大師的學外語方法,讓筆者有所深思,總結了三點學習外語的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學習外語的學子們!

1、主動學習外語

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學習英語,有時候都在逃避學外語。這樣的思想模式下,又怎麼能學好英語呢?只有主動學習外語,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才能學好一門外語。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逼學習的效果要好得多。

2、營造學外語的氛圍

季羨林大師學習外語的時候,總是抱著外語原著看,遇到也學外語的朋友,也會用外語交流,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學外語的氛圍。很多人都知道一個道理,一個人在中國學外語學了五年,效果可能還趕不上在外國待一年,在外國聽到的是外語,自己也會每天說外語,外語水平自然會得到迅速地提升。

3、閱讀外語原著

直接閱讀外語原著的方法確實很有作用,很多人也贊同這一學習方法。可以系統地學習英語,比背單詞與詞組要好得多,而且可以接觸到地道的外語表達,感受外語文學的魅力。學生不要一味地背單詞、做習題,這樣的方式也有作用,但想要提高外語水平,不妨試一試直接閱讀外語著作。

相信看完季羨林的外語學習方式,相信你心中也有了外語學習的計劃,只有自己用功努力,多閱讀外語著作,在實踐中練習聽說寫能力,才可以快速提高外語水平。學習外語並不困難,關鍵是要找對方法,自己要用功努力,多實踐運用,相信你一定可以學好外語!

相關焦點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傳入我國已有幾百年歷史,在這段流光歲月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掌握英語的語言大師,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點綴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之中。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組長、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第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和《語言文字卷》編輯委員會主任等等。其學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對中世紀印歐語言的研究上頗多建樹。
  •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
  • 翻譯大師季羨林
    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南亞東南業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中國南亞學會第一屆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第二屆會長,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第一屆會長。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但要把他說成是文化泰鬥或國學大師,就值得商榷了。因為他的學術成果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榮耀。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季羨林是以語言學家的身份著稱於世的,他精通漢語、德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吐火羅語、南斯拉夫語、梵語等12種語言,是當代不多見的語言學天才。
  • 語言文學的泰山北鬥——真正的大師季羨林
    真正的大師從來都不是自封的。我國的學界就有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泰鬥級大師,生前卻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先生。很多人提及季先生,都說他是「國學大師」。實際上,像當年清華國學院的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真正的國學大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已經很少出現了。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東方學大師季羨林98歲因病逝世,留下2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精通十三門外語,他將神秘而古老的語言帶到我們面前;書寫二十四卷文集,他用真實又充沛的情感喚起人們內心最美好的回憶。是他讓一部部經典流傳後世,是他讓一份份真情流露人間。他便是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國寶級人物」季羨林老先生出生於1911年,是我國著名學者。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精通10多門外語,33種方言,語言大師趙元任:學語言,精髓在3字
    趙元任(1892-1982),祖籍江蘇常州,是舉世公認的語言學大師。同時,他也是天才作曲家,卓越的翻譯家,歷任夏威夷大學、耶魯、哈佛、加州大學等大學教授。一生通曉十多種外國語言和30多種中國地方方言,是馳名國際的結構派語言學家,被公認為中國現代語言的奠基者,著有《現代英語的研究》等著作。
  • 語言趣談:掌握多國語言的幾位中國人,有一位是「世界老鄉」!
    最近有個柬埔寨的小男孩在網絡上火了,他在給遊客兜售東西,會講漢語、英語、法語、日語、泰語、馬來亞、菲律賓語等多國語言,甚至還會粵語,非常令人震驚,想想很多人想學一門外語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掌握這麼多國語言真是比登天還難啊!
  • 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
    正是這位吐火羅文之父,看上了來自吐火羅文出土國的季羨林。其實,季羨林學習吐火羅文是非常偶然的。如果不是因為戰爭阻斷了季羨林的回國行程,如果不是季羨林的梵文老師瓦爾德施米特教授被徵從軍,如果不是西克教授來接任瓦爾德施米特教授的教職,如果不是西克教授覺得季羨林是一位可塑的語言天才而近乎武斷地硬要將自己的看家本領全部傳授給這位異國學子,那麼,季羨林可能壓根就與吐火羅文無關。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季羨林的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準》等就與此有關;(2)對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季羨林散文隨筆作品1946年,回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系主任職任至1983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季羨林就輾轉取道回到闊別10年的祖國懷抱。同年秋,經陳寅恪推薦,季羨林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不認識季羨林,怎敢說自已有文化
    #01:「大師」也是個不愛學習的皮小孩按照一般的劇情發展,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小時候必定已經開始顯露出高於他人的才華,有極高的天賦,成績優異。但季羨林並不是這樣,「我一生是靠運氣,第一個運氣,就是我生下來是男孩。」季羨林於1911年8月6日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
  • 季羨林: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
    本期小編推薦:「國寶」季羨林先生的著名五部曲在北大,流傳著一件趣事,上世紀70年代:一位考取北大的新生前來報到,扛著大包小包到處跑,那情形很多人都經歷過。加上初進帝都,激動夾著惶恐。期間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季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 季羨林何以精通多門"絕學"?
    作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季羨林在學術上造詣精深。從1935年到1945年,他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哥廷根的日子裡,季羨林飽受轟炸、飢餓、鄉愁的煎熬。其自述曰:「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他懂12門以上的語言,其中吐火羅文據說今世已不足30人掌握。
  • 季羨林當年為何舍北大而取清華
    高慧斌: 您精通數門外語,學習外語始於什麼時候?  季羨林: 父輩老季家就我一個男孩,我是季家唯一的希望。6歲投奔在濟南生活的叔叔,在那兒上學。外語也是從那時開始學的。我萬萬沒想到,望之如海市蜃樓般可望不可及的英文,於我居然唾手可得了。
  • 季羨林:中國翻譯界的一面旗幟
    儘管他生前曾多次請辭罩在自己頭上的3項光環——「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但他在人們心中的分量絲毫沒有減輕。  作為中國翻譯協會創始人之一,自1982年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中國翻譯協會的前身)成立起,先生曾先後擔任中國譯協副會長、名譽理事。2004年,他同愛潑斯坦、黃華一起,當選為中國翻譯協會名譽會長。
  • 揭秘:季羨林何以精通那些幾乎失傳的文字
    從一個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一生的經歷極其複雜。他一生之中有著眾多頭銜,但是,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懂12門以上的語言。這似乎得益於他10歲開始學英文,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  作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季羨林在學術上造詣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