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1911-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41年獲德國格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
-
季羨林:中國翻譯界的一面旗幟
季羨林:中國翻譯界的一面旗幟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學界望百泰鬥季羨林先生走了。第一次見面,先生的謙和、平易、寧靜致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感覺不到一點大家的架子。正如有人對先生的評價:「偉大無須裝飾,也不可形容,偉大只能是它自身。」 2006年8月6日是先生95歲華誕。那一天,溫家寶總理再次到醫院給季先生祝壽。兩天後,8日上午我和中國譯協秘書處的同志也去向先生祝賀生日。當先生聽說中國譯協已經獲得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的主辦權並正在積極籌備時,深感欣慰。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3年。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在柏林和美國與喬冠華同遊。10月,抵達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
-
季羨林被關牛棚翻譯印度史詩 險釀出異國戀(圖)
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幸運農家子屢遇名師 從旁聽偷聽被「請」出門到絕學的繼承者 季羨林6歲時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10歲開始學英文。在高中開始學德文。
-
季羨林何以精通多門"絕學"?
作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季羨林在學術上造詣精深。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程鬱綴說:「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能真正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他的吐火羅語研究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他研究翻譯的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名著,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 本期介紹季羨林對語言的研究,讓我們共同表示對一代大師學術成果的崇敬…… 懂12門語言奠定他的泰鬥地位
-
揭秘:季羨林何以精通那些幾乎失傳的文字
從一個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一生的經歷極其複雜。他一生之中有著眾多頭銜,但是,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懂12門以上的語言。這似乎得益於他10歲開始學英文,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 作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季羨林在學術上造詣精深。
-
季羨林: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季羨林反思文革,不僅僅是由於他目睹了文革對學術生產的巨大影響,也因為在文革期間,他的家庭也被捲入批鬥當中。在《我嘗過「噴氣式」批鬥的滋味》一文中,他寫道:「我就這樣被推推搡搡押上了講臺。此處是我二十年來經常站的地方,那時候我是系主任,一系之長,是座上賓;今天我是『反革命分子』,是階下囚。人生變幻不測,無以復加矣。此時,整個大教室裡喊聲震天。一位女士領唱。
-
季羨林的「世界文化中心轉移說」
季羨林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外國文學家和東方學大師。他通曉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法、英、俄、拉丁語、阿拉伯語等多種現代語言;他在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唐史等諸多學術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翻譯家,他出版的英文、德文、梵文的譯著近四百萬字。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在當今學界,若論起學問,季羨林(1911年——2009年)絕對稱得上是最有分量的著名學者之一,從語言學、翻譯、佛學、歷史學,再到文學、國學和教育,跟人文學科有關的許多領域,他多有涉獵,並且成就斐然,著作等身,當今學界能跟他相提並論的學者,確實寥寥無幾。
-
季羨林遺產紛爭:大師身後的一本糊塗帳
如今提到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得最多的絕不是有關於他的學術研究,而是曠日持久的關於他遺產的爭奪。這既是一筆難以理清的糊塗帳,也是一個學者家庭令人唏噓的悲歡離合。爭產季羨林之子季承與北京大學之間關於季羨林部分遺產的爭奪仍在繼續。
-
季羨林當年為何舍北大而取清華
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季羨林先生訪談 一生影響最大的時期和人物 高慧斌: 您出生在山東農村,小時候艱苦的生活對您日後的影響是不是很大? 季羨林: 我6歲離開山東農村老家官莊。我就是在又窮了的時候出生的。小時候吃得極壞,那種艱苦的感覺現在想起來卻使人終生受用不盡。它有時激勵我前進,有時鼓舞我振作。一直到今天,我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從不計較,這與我兒時的生活經歷關係很大。現在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溺愛孩子,頗不以為然。愛護兒童要得法,否則就是害孩子。 高慧斌: 您精通數門外語,學習外語始於什麼時候?
-
語言文學的泰山北鬥——真正的大師季羨林
我國的學界就有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泰鬥級大師,生前卻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羨林先生。很多人提及季先生,都說他是「國學大師」。實際上,像當年清華國學院的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真正的國學大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已經很少出現了。
-
季羨林遺產案一時難了
季羨林先生第一任秘書的兒子李小軍,曾與季羨林先生交往甚密,他向記者講述了他所看到的、聽父親講到的季羨林父子糾葛的來龍去脈。據李小軍說,他聽父親講,季羨林先生在1929年,與彭德華結為夫妻,但是兩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1935年,季承出生,原名季延宗,季承之上還有一個姐姐季婉如。李小軍回憶說,季承出生時,季羨林先生正好人在德國,這一走就是11年。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季羨林遺產風波讓「季門」蒙羞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一直爭議不斷。日前,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在博客中稱,季羨林兒子季承已查出,其父在中國銀行一家就有20多筆存款,但存單被季羨林前任秘書李玉潔隱匿。同時,還查出李玉潔掌握一處相關人員無法進入的房門鑰匙,在此房內發現30多幅藏畫精品。無論存款還是這批藏畫,李玉潔都沒有交給繼任秘書楊銳。
-
季羨林兒子季承:父子決裂長達13年,75歲出書批判父親絕情刻薄
可事實並非如此,就連知名的文學大師季羨林也沒有處理好和兒子季承的關係。季承和父親季羨林的關係很差,父子間幾乎沒有任何深入的交流,父子兩人曾經決裂13年,直到季羨林晚年才緩和。季承晚年間寫書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感情生活,向世人展示了季羨林的另一面,也講述了自己因為父親對母親的冷淡而逐漸與父親疏遠的過程。文學泰鬥季羨林的包辦婚姻與德國情緣季羨林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散文家、史學家、翻譯家、佛學家等等,擔任過多所大學的校長。
-
【百廿英才】行者無疆——記外國語學院季羨林教授
但季羨林卻只報了北大和清華。結果兩個大學都考上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季羨林選擇了清華。他沒有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解釋這個選擇,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因——清華出國機會較多,當時的出國風潮一點都不比今天弱。在清華,他選了西洋系,專修德文。對老師四年以來的授課,季羨林不是很滿意,他認為,使他受益最大的是一門選修課——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和一門旁聽課——陳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
-
陳數獲三項大獎,領獎時卻表示慚愧,一旁的胡軍表情亮了
頒獎臺上,陳數直言自己獲獎很慚愧,一旁的胡軍表情亮了,網友戲稱:小小的眼睛大大的疑惑。【陳數斬獲三項榮譽,發表感言時稱慚愧,胡軍的表情亮了】11月29日晚,第七屆中國電視好演員推選活動中,陳數斬獲三項榮譽。
-
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
季羨林先生曾經描述他的夫人彭德華一輩子都不知道他搞的這一套是什麼玩藝。其實全國敬仰先生的人,對先生在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又知道多少呢?不說別的,僅就季先生深入研究的吐火羅學,我想就沒有太多的人知道,而這恰恰是季先生文化成就的象徵。 吐火羅文是我國新疆地區一種失落的語文,重新發現到現在也不過100多年。
-
季羨林遺產爭奪戰
季老曾在《季羨林自傳》裡寫,「張衡是我山東大學的小校友。」 按張衡的敘述,早在2007年4月,他在北京拍賣會場見到季老的藏畫,以6.1萬元拍下其中14件藏品。但他與季老見面時,季老說,字畫的事情我知道了,我也不要這些了,就想換個秘書,拿你這個取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