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遺產案一時難了

2020-12-02 觀察者網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有三年,但其身後事卻遲遲未了。針對季羨林先生價值連城的珍貴遺產之歸屬,季羨林的獨子季承與北京大學走上了法庭。昨天,77歲的季承稱法院已對此案進行了庭前調解,法庭上北京大學曾提出以金錢補償季承的方式,來化解這起由來已久的糾紛,但隨後又予以否認。對於季承方面的說法,北大的律師張東表示,北大並沒有金錢補償的說法,至於具體的情況他不便於透露。

□問案1

季承「露家底」

遺產到底有多少

2009年7月11日,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2010年4月,季羨林的骨灰安葬於山東臨清老家。然而,在這位國學大師入土為安之後,他的遺產糾紛卻浮出了水面。

季承的代理律師向記者出示案件材料

眾所周知,季羨林先生生前酷愛收藏,但他所收藏的書籍、字畫等遺產到底有多少又價值多少?對於這些問題,季羨林的獨子季承給出了答案。

談起父親的遺產,季承稱,根據他個人的統計,父親的主要遺產為明清字畫、古代書籍、佛像、玉石等。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場價值計算,這些遺產價值至少達到數億元。

據季承介紹,季羨林先生的遺產目前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古書和字畫為主。目前暫時保存在山東臨清的季羨林紀念館和陝西西安的季羨林國學院。單純從數量上來講,這兩部分遺物的數量,要超過目前暫被北京大學保管的字畫數量。季承講,在紀念館和國學院的藏品的所有權,是屬於他本人以及外甥的,這些藏品目前只是暫時寄存在兩處進行展覽而並非捐贈。

季羨林先生遺產的第三部分,是2011年11月12日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上「季羨林先生藏書專場」的藏書,書籍數量多達165種、數千冊。

第四部分則是目前暫時保存在北京大學的字畫。按照季承起訴書中的內容來看,季承起訴要求法院判令北大原物返還季羨林先生的文物、字畫共577件。季承講,雖然北大保管的這些文物數量不多,但卻是季羨林先生最寶貴的藏品。這其中包括季羨林先生生前最愛的蘇東坡的《御書頌》在內的38類文物。北大保管的這部分價值在1億元左右。

□問案2

父子不相見

緣何長達13年

眾所周知,季承與父親季羨林先生曾有13年不見之事,但為何季承在父親臨終前一年與其冰釋前嫌,而且現如今站出來向北大索要父親的珍貴遺物?

季羨林先生第一任秘書的兒子李小軍,曾與季羨林先生交往甚密,他向記者講述了他所看到的、聽父親講到的季羨林父子糾葛的來龍去脈。

據李小軍說,他聽父親講,季羨林先生在1929年,與彭德華結為夫妻,但是兩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

1935年,季承出生,原名季延宗,季承之上還有一個姐姐季婉如。李小軍回憶說,季承出生時,季羨林先生正好人在德國,這一走就是11年。待回家時,見到季承猶如陌生人,季羨林先生進屋後,摸了摸季承的腦袋,隨即趕緊去洗了手。這就能很好地說明,當時季羨林先生和季承之間的父子感情極為淡薄。季承自小很少得到父親的教誨,父子關係一向冷淡,1994年年底父親中斷和他的來往。

從1995年起,季羨林先生和季承之間的矛盾激化並最終決裂。父子倆13年不曾相見。據李小軍稱,這其實只是表面現象。因為在此期間,季羨林先生身邊的一些人,為兩人的相見設置了厚厚的屏障,使得父子間的隔閡和誤解變得極為嚴重。

李小軍說,在這段期間,季承心中一直掛念季羨林先生,想見卻不能去見父親,他做好山東家鄉菜或者買上很多東西,委託李小軍交給父親。尤其是2002年,季羨林先生住進301醫院後,由於當時秘書的阻撓,季承想要見到父親幾乎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到了2008年有了轉機,由於季羨林先生寫信給總理求助,要求更換秘書,楊銳被撤換。在新老交接的空當內,季承得以與97歲的父親相見,並一直陪在父親左右。

 

□問案3

季羨林藏品

是否曾經有流失

眾所周知,季羨林先生於2001年決定將自己收藏的大量字畫、書籍等捐贈給北京大學。既然已經捐贈,為何如今季承又提起訴訟要求北大歸還呢?

季承說,在季羨林先生調換秘書之前,曾傳出季羨林收藏的數十幅名人字畫分批流向拍賣市場的事情。因此在更換秘書後,季羨林先生對於他的藏品是否流失的事情非常關注。

季承說,他在301醫院陪伴父親期間,2009年1月13日和16日,北大兩位黨委副書記及部分工作人員前往301醫院面見季羨林。當時,他們向季羨林報告文物清點的結果,稱字畫總數為577幅,其中207幅是古代書畫。當時,季羨林先生著重詢問了一下「八大山人在嗎、鄭板橋在嗎、蘇軾的《御書頌》在嗎?」北大方面均向季羨林先生答覆稱,「在呢在呢,您放心,都沒有流失」。

然而,就在不久後的2009年3月23日至26日,北大派出工作人員,開始清點季羨林藍旗營住所內的物品,卻意外地在其秘書李玉潔的柜子中,發現了很多季羨林先生的藏品,其中就包括之前提到的季羨林先生最鍾愛的蘇軾的《御書頌》。在這一次的清點中,北大對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一一登記造冊,最後選出38類72件珍貴文物,要求由學校代為保管。季承稱,他在請示了父親之後,出於對北大的信任,同意了北大方面的要求,籤署了一份寫明「暫由北京大學圖書館保存」字樣的目錄清單,然後北大拿走了這批文物。

但正是因為蘇軾《御書頌》的「險些流失」,令季羨林先生改變了初衷。

因此,當北大相關人員前往醫院探望季羨林時,「我父親明確表示不捐了,這些字畫是交給北大保管的。而北大方面當時也表示,「季老怎麼說,學校就怎麼做」。季承講,當時除了他本人在場外,現場還有很多見證人,北大方面也對這一場面進行了錄音,並將2001年季羨林籤訂的捐贈協議原件還給了他。

□問案4

季羨林生前

是否明確不再捐贈

據季承說,北大退給他的,是2001年7月6日,季羨林先生與北京大學籤署了《關於季羨林先生向北大捐贈個人所藏圖書、手稿、字畫等物品的協議書》。他原本以為既然協議都退了,捐贈也就作廢了。在父親去世後,季承多次向北京大學反映,要求歸還藏品,但北大方面一直未正面回應,甚至連目錄都不肯提供。

季承還表示,他手中有著父親的自書遺囑。在遺囑的複印件中,記者看到,季羨林先生曾在2008年12月5日寫下,「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裡的一切書籍文物只是保管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在2008年12月6日又寫下,「全權委託我的兒子季承全權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2008年12月18日寫下,「一、我已經捐贈北大120萬元,今後不再進行捐贈。二、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裡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

□問案5

一紙訴狀

季承因何告北大

據季承說,在父親去世的三年裡,他曾經跟北大溝通了20多次,包括當面溝通和書面寫信溝通,但是北大都沒有回應。

因此,季承最終選擇走向法院起訴。他於2012年8月3日,向市一中院遞交了起訴狀,起訴狀中稱,2001年7月6日,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籤訂捐贈協議,約定將14類藏書、手稿、古今字畫等珍貴文物分批捐贈,並約定指定專人辦理交接手續,交接清單一式兩份,贈與人與受贈人籤字後生效,但雙方至今未辦理交接。季承說,季羨林在世時已全權委託自己處理有關季羨林的一切事務,季羨林曾表示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的一切書籍文物只是存放而已。但因領導換屆等原因,北京大學至今未予原物退還。

季承告訴記者,他起訴並非是為了要為自己牟利,而是為了完成父親的意願和遺願,讓父親的藏品能夠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律師回應

北大沒提過給季承補償

據了解,此案已於日前進行了庭前調解。北大一方出具了一份《關於處理季羨林先生捐贈北大物品的五條原則》,原則中稱,2012年9月4日,學校黨委研究決定,第一,堅持季羨林先生於2001年7月6日籤名捐贈的協議合法有效的原則;第二,堅持尊重季羨林先生生前遺願,維護季羨林先生聲譽的原則;第三,堅持維護國有財產不流失的原則;第四,堅持依法依理、合法合理的原則;第五,堅持處理過程和結果經得起歷史推敲的原則。

此外,據說季承的律師卞宜民講,在整個庭前調解過程中,北大一方一直要求季承先生拿出調解意見,並稱可以以金錢的方式補償。但季承提出的先提供文物目錄、查驗實物狀況、首先歸還寫明暫時保管的38類72件文物、其次再協商歸還其餘文物等的意見,北大卻一直不做表態。季承先生的意見是要拿回父親寄存在北京大學的藏品,並通過設立季羨林獎金等方式,讓這些藏品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對所謂金錢補償感到不切實際,難於實行。

對於季承方面的說法,北大的代理律師張東明確表示,北大並沒有金錢補償的說法,至於具體的情況他不便於透露。

據介紹,目前季承已委託律師向法院提出停止調解儘快進入庭審程序的要求。

(記者 孫思婭)

相關焦點

  • 季羨林億元遺產案開庭
    原標題:季羨林億元遺產案開庭因對季羨林先生生前保存的書籍、字畫等物是否應由北京大學佔有存在爭議,季羨林之子季承將北京大學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等共計649件,涉案標的額高達1個億。昨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審持續了近5個小時,下午3時審判長宣布休庭。
  • 季羨林億元遺產案再開庭649件文物字畫歸誰?
    27日,季羨林之子季承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提及獲得廣泛關注的「季羨林億元遺產案」時如是說。27日上午,此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再次開庭,據季承透露,這次也沒有宣判。那麼,何為「季羨林億元遺產案」?季羨林,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 季羨林億元遺產案上午開庭 北大稱公益捐贈不可撤銷
    原標題:季羨林億元遺產案上午開庭   季承(左)向法庭出示證據。   因對季羨林先生生前保存的書籍、字畫等物是否應由北京大學佔有存在爭議,季羨林之子季承將北京大學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等共計649件,涉案標的額高達1個億。今天上午9點30分,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 季羨林遺產案季成一審敗訴 法院判公益捐贈不可撤銷
    季羨林遺產案季成一審敗訴 季羨林遺產案季成一審敗訴宣判:公益捐贈不可撤銷法院認為:季承作為季羨林先生全權委託的受託人雖然有權利提起本案訴訟,但是因季羨林先生與北京大學籤訂的《捐贈協議》已然成立併合法有效,且屬於公益性質的捐贈,即便季羨林先生本人都不能撤銷。季承作為季羨林先生的全權受託人只能按照委託人的真實意思實施委託事務。季羨林先生本人經過深思熟慮籤訂《捐贈協議》,其直至逝世都未明確表示要撤銷該《捐贈協議》。
  • 季羨林遺產爭奪戰
    一邊是大師的桂冠,一邊是喧囂的迷案。 從去年的字畫流失,到遺體告別儀式上的烏龜被偷,再到季、李隔空罵戰,針對季羨林先生的這場遺產紛爭,如同一場電視劇,人物相繼登場,情節波瀾起伏。季老的兒子、弟子、秘書、好友、看護,甚至好友的義女、秘書的乾女兒都牽涉其中。他們每個人都宣稱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代表了季老,可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利益的嫌疑。
  • 季羨林遺產案二審再開庭 季承願與北大和解
    季羨林遺產案二審再開庭 季承願與北大和解 2017-03-27,要求返還被北京大學保存的季羨林文物、字畫一案,今天上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繼續二審開庭。
  • 季羨林遺產糾紛二審開庭 季承親自出庭
    季羨林遺產糾紛二審開庭 季承親自出庭 2017-03-06 15: 2017年03月06日 15:07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季羨林遺產糾紛二審開庭
  • 季羨林遺產分配再成焦點
    ——北大東語系教授張光璘本報訊 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就曾鬧得紛紛擾擾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北大保持沉默,稱現在先辦好季老後事。季老獨子季承說,季老生前未留任何遺囑,但他確實寫過「全權委託兒子季承處理一切事務」的紙條。藏畫曾遭遇被盜風波早在2001年7月6日,季羨林曾與北大籤訂協議,將圖書、手稿、字畫等藏品捐獻給北大圖書館。
  • 季羨林遺產紛爭:大師身後的一本糊塗帳
    如今提到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得最多的絕不是有關於他的學術研究,而是曠日持久的關於他遺產的爭奪。這既是一筆難以理清的糊塗帳,也是一個學者家庭令人唏噓的悲歡離合。爭產季羨林之子季承與北京大學之間關於季羨林部分遺產的爭奪仍在繼續。
  • 季羨林遺產風波讓「季門」蒙羞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一直爭議不斷。日前,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在博客中稱,季羨林兒子季承已查出,其父在中國銀行一家就有20多筆存款,但存單被季羨林前任秘書李玉潔隱匿。同時,還查出李玉潔掌握一處相關人員無法進入的房門鑰匙,在此房內發現30多幅藏畫精品。無論存款還是這批藏畫,李玉潔都沒有交給繼任秘書楊銳。
  • 追悼會引發「烏龜事件」 季羨林遺產分配成疑
    一代大師季羨林的遺照19日,季羨林先生的追悼會結束不久,一名神秘女人叫喊有人偷烏龜,並把矛頭指向季老弟子錢文忠,引發當天的「烏龜事件」。昨天,記者採訪了季老的兒子季承,他表示,自己認識該神秘女子,只是不便透露詳情。該神秘女子夥同他人製造這齣鬧劇,一定別有用意。
  •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二審開庭 要求北大返還文物
    2001年,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籤訂捐贈協議,將自己的所藏文物捐贈給北京大學。隨後2008年,季羨林手書表示文物並非捐贈,並委託其子季承處理文物。2012年季承起訴北京大學要求返還文物,案件一審季承敗訴,法院認為季承無權撤銷屬於公益性質的訴訟。季承不服提起上訴,昨日庭審時他表示,季羨林的字畫藏品僅是暫存在北大,並非是公益捐贈給北大。
  •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二審 其子認為字畫非公益捐贈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二審 其子認為字畫非公益捐贈 2017-03-07 2017年03月07日 06: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二審開庭
  • 季羨林之子告北大索億元遺產(圖)
    (原標題:季羨林之子告北大索億元遺產(圖))
  • 季羨林遺產面前,北大為何「沉默」
    作者:畢曉哲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因「藏品外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如今老師辭世,又該由誰來繼承其「豐厚遺產」?北大保持沉默,稱現在先辦好季老後事。兒子季承表示,父親去的突然,並未留下遺言,也沒有寫過關於財產如何分配的遺囑。
  • 叫季羨林70年先生,與小40歲保姆結婚,為爭父親遺產與北大打官司
    與父親過少的交流和相處,讓季承一直都與季羨林有著幾分疏遠,而這樣的疏遠是在季承開始去北京上學,並且母親等人一起搬到北京,一家人終於長久住到一起後才慢慢有所緩解。但是季承卻把父親這兩個字叫不出口,一直都稱其為季羨林先生。
  • 季羨林捐出上億家產給北大,親生兒子跳出反對,還將北大告上法庭
    季羨林是聞名中外的東方學大師,一生榮耀無數。他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然而去世十年,有關他遺產歸屬的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迷。一、文學大師逝世,遺產幾許2009年7月11日,「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因病逝世,享年98歲。季羨林有兩個子女,一兒一女,剛好一個「好」字,可謂圓滿。如今,距離他逝世已有10年了。
  • 蘇東坡真跡,未曾想的千年曲折,還牽涉了季羨林諸人與北大的糾纏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至明代,自仇英摩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後,「蘇州片」一時風起仿製、造假書畫季羨林大師因其購藏不還價的好品性而深受琉璃廠、西單文物商店等店員的歡迎,自動將藏品送上門。比如琉璃廠某店職員劉仁普,三十來歲,長袍,圍巾,背一個大包袱總來給季羨林大師送字畫。在季羨林大師剛巧遇到《御書頌》手書時,經過其仔細查看乾隆的多處題跋和鈐印,大膽斷定其非為贗品,進而慨然大手筆斥500元「天價」將其買下,一時被書畫業界稱頌為「善舉」。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季羨林:一個在80多歲才厚積薄發的北大教師,精通吐火羅文和梵文
    於是,季羨林利用自己精通的吐火羅文,對此進行了考證,很快發表了題為《浮屠與佛》的文章,解決了二人爭論的難題。在學術界轟動一時,也讓胡適對年輕的季羨林,更加刮目相看。1929年,季羨林有一次聽了陳寅恪的佛經文學課,他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學問方向。當時,他深深地被吸引,他甚至跟同學一起希望陳寅恪開個梵文班,但陳寅恪說:自己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