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季羨林70年先生,與小40歲保姆結婚,為爭父親遺產與北大打官司

2020-12-02 前程影史

我們評判一個人是否優秀,通常都會看他對待家裡人的態度,或者在處理情感和金錢上面是否合理。介於世俗的傳承,我們也通常都認為,優秀的父母會養育出優秀的子女。但是,在民國時期,卻出了這麼一位人物,只看成就,他算得上是國之棟梁,萬裡挑一的人物。可在成就之外,他與父親之間的糾葛,與第二任妻子之間的糾纏,與北大之間的糾紛,都成為了讓大家不理解和議論的談資。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名為季承,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兒子,季羨林大師的成就有多高我們在這裡就不再重複講述,今天要說的是頂著父親巨大光環的季承的一些精彩人生經歷。

季承出生於1935年,這是父母結婚後的第六個年頭,母親彭德華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婦女,文化低,賢惠順從,對長輩和兒女都照顧得很好。季承對母親是十分依賴和感恩的。但是對於父親,季承曾說過與其並沒有太過深厚的情感,甚至從出生至今,都沒有對他叫過一聲父親。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只因在季承出生三個月時,季羨林就出國留學,一直到他快十一歲時,父親才回來。而與其相處不到一個月後又遠赴北京去教學,平時休長假才會回到家中。可以說,季承的整個童年時代,對於父親這個認知,是缺失的。一直到他青年時代,才慢慢刻畫出父親這個形象。

與父親過少的交流和相處,讓季承一直都與季羨林有著幾分疏遠,而這樣的疏遠是在季承開始去北京上學,並且母親等人一起搬到北京,一家人終於長久住到一起後才慢慢有所緩解。但是季承卻把父親這兩個字叫不出口,一直都稱其為季羨林先生。

母親在世時,還能隨時調解父子二人之間的疏離,母親一去世,季承與父親季羨林的關係就開始慢慢變得有點不可琢磨起來。而母親彭德華去世後的安葬費用,算得上是第一次引爆二人關係惡化的起點。

母親彭德華去世後的安葬費用為4萬元,本來這對一直從事科研工作的季承或者父親季羨林來說,都是一筆不值一提的費用。但是父親竟然提出要季承承擔一半,也就是2萬元的安葬費。作為兒子,季承當然無可厚非,可是一想到父親一生對自己的母親不親近,母親為他任勞任怨,現在母親去世,以父親的成就,卻捨不得為母親花這麼一點錢?

所以一氣之下,季承拒絕了父親的要求,堅決不出這2萬塊錢,作為丈夫的父親,有責任為他自己的妻子送好最後一程。而不是這樣恬不知恥地把這個責任推給做兒女的。

因為這件事情,父子之間鬧得很不愉快,比起以前來,來往的更是少了。一直到幾年後,才慢慢有所緩解。可是季承後面又做了一件事情,不僅讓父親與他徹底決裂,也讓社會對他頗有微言。

當時父親季羨林年紀大了,獨自一人生活特別不方便,季承就請了一個保姆去照顧父親。保姆對季老的照顧好不好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季承卻在這個保姆照顧季老一段時間之後,與自己的原配妻子離了婚,然後閃電般地與這個保姆結婚了。而這個保姆,比他足足小了40歲。

因為這件事情,季老對季承意見特別大,已經到了不願意與他見面的程度。而季承心中也很是不服氣,一是因為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父母包辦的婚姻,他眼看著父親對自己的母親一輩子的不冷不熱,雖然二人沒離婚,但是跟離婚也沒啥區別。所以他認為父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另一個原因,是他也的確按照父母的意願與妻子相處了幾十年,但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感覺就是沒感覺,不能勉強他與自己不愛的女人生活一輩子吧。而這個保姆,雖然身份低微,雖然比他年輕40歲,可是他真的愛上這個單純善良的女孩子了,他覺得自己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這件事情,哪怕是到現在,也仍然遭人話柄,但是季承毫不在意,甚至至今與嬌妻生活得很是幸福,還又生育了一個孩子。我們現在的人理解不了,當時的季老就更接受和理解不了了,這種不孝子,不要也罷。

這之後整整13年,父子二人的關係真的是到了冰點。後來季老生病,已經是數著時間過日子了,季承才又主動化解與父親之間的矛盾,他並不是不孝順的孩子,只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態度表達對父親的反抗罷了。

父子再次冰釋前嫌,曾在醫院裡相擁痛哭,可以想像,兩個滿頭白髮的老人,重新擁有親情時的動容。在此之後一年,季老與世長辭,我們以為,這段父子間的愛恨情仇似乎也該結束了,沒想到卻上演了最激烈的紛爭。季老去世後,將自己的所有遺產全部捐獻給了北大,沒有留一分一毫給季承,他一氣之下將北大告上了法庭。

這場財產爭奪的鬧劇,直到近年才慢慢平息,這期間上演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戲碼,報失竊打110,傳出與北大鬧賠償和解,還未得到遺產已經在構思用季老的遺產設立基金……等等行為讓無數人對這個高學歷的文化人,產生了不同的認知,甚至開始懷疑當年他主動與彌留之際的季老合好,難道就是為了可以順利得到遺產?

這些種種猜測,我們都不得而知,畢竟季老為何會在去世後一分錢不留給子女全部捐出去,而季承一定要追究遺產的分配和去向到底是因為不服氣還是別的,這些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知道,最後季承敗訴,一分錢遺產沒有爭取回來,還自己承擔了打官司的54萬訴訟費。

而這之後,他更是花了一年多時間,寫下了《我和父親季羨林》這本書,以講述自己與父親這幾十年間的種種。我們相信,季承是愛自己父親的,只是或許這兩個男人都太過執拗,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才會在一次次接觸中碰得滿是傷痕。

我們也希望,這個男人能在餘生中,變得柔軟,而不是像刺蝟一般,扎傷身邊所有的人。

相關焦點

  • 季羨林遺產爭奪戰
    張衡,男,40多歲,山東人,曾經開過圖書公司,後來從事字畫生意。季老曾在《季羨林自傳》裡寫,「張衡是我山東大學的小校友。」 按張衡的敘述,早在2007年4月,他在北京拍賣會場見到季老的藏畫,以6.1萬元拍下其中14件藏品。
  • 季羨林兒子69歲和髮妻離婚,娶小40歲的保姆,71歲生下一大胖兒子
    2003年季羨林給吳新英的信,現年92歲的季羨林先生在北大過世。忽然聽說有個人來探望他,他卻讓當時的北大把他拒之門外,隨後又給北大外語學院的校長吳新英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斷然拒絕說:「我永遠也不會見到他!」作為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大家,季羨林在語言學、國學、史學等方面都頗有造詣,他的許多作品都被收錄進現在的教材,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棟梁。
  • 季羨林兒子季承:70歲時娶30歲保姆,婚後還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以至於出現了很多七老八十的老人和年輕的保姆在一起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季羨林的兒子季承身上,也就是一個30歲的女保姆和一個70歲的老人在一起相愛的故事,而且他們在一起結婚後還生下了一個孩子,這樣結合的一個家庭後來到底如何了,過的幸福不幸福呢?
  • 季羨林遺產面前,北大為何「沉默」
    作者:畢曉哲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因「藏品外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如今老師辭世,又該由誰來繼承其「豐厚遺產」?北大保持沉默,稱現在先辦好季老後事。兒子季承表示,父親去的突然,並未留下遺言,也沒有寫過關於財產如何分配的遺囑。
  • 季羨林遺產紛爭:大師身後的一本糊塗帳
    爭產季羨林之子季承與北京大學之間關於季羨林部分遺產的爭奪仍在繼續。3月27日,82歲的季承訴北京大學返還原物糾紛案二審再次開庭,此前,原告方季承要求被告方北京大學出示2009年1月13日,向季羨林先生退還捐贈協議時的談話錄音,因北大未能提交,於是法院宣布休庭,這一次北大同樣未能提交,於是案件再次被申請延期處理。
  • 季羨林億元遺產案上午開庭 北大稱公益捐贈不可撤銷
    原標題:季羨林億元遺產案上午開庭   季承(左)向法庭出示證據。   因對季羨林先生生前保存的書籍、字畫等物是否應由北京大學佔有存在爭議,季羨林之子季承將北京大學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等共計649件,涉案標的額高達1個億。今天上午9點30分,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 國學大師因兒子與保姆結婚,長達十三年不來往,晚年才冰釋前嫌
    但是她在1992年便因病離開了人世,此時父親季羨林剛剛八十一歲。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給季羨林的晚年帶來了不小的打擊。隔了兩年,妻子彭德華也離他而去。雖然他們之間並沒有愛情,但是65年的婚姻生活,早已使彼此成為對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當妻子隨女兒相繼離開了他,兒子就是他在世間唯一的親人了。
  • 季羨林遺產案一時難了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有三年,但其身後事卻遲遲未了。針對季羨林先生價值連城的珍貴遺產之歸屬,季羨林的獨子季承與北京大學走上了法庭。昨天,77歲的季承稱法院已對此案進行了庭前調解,法庭上北京大學曾提出以金錢補償季承的方式,來化解這起由來已久的糾紛,但隨後又予以否認。對於季承方面的說法,北大的律師張東表示,北大並沒有金錢補償的說法,至於具體的情況他不便於透露。
  • 追悼會引發「烏龜事件」 季羨林遺產分配成疑
    (廣州日報 謝綺珊)——————————————————————————————————————————季羨林之子稱父親遺產將部分捐贈去年年底,季羨林「字畫門」事件曾經轟動一時,隨著季羨林先生的去世,有關其財產去向的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 季羨林遺產分配再成焦點
    「季先生一生坎坷,雖然他生前得到了很多、很高的榮譽,但他得到的愛太少了,希望他在天堂得到愛。」——北大東語系教授張光璘本報訊 國學大師季羨林突然離世,去年就曾鬧得紛紛擾擾他的遺產分配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北大保持沉默,稱現在先辦好季老後事。季老獨子季承說,季老生前未留任何遺囑,但他確實寫過「全權委託兒子季承處理一切事務」的紙條。
  •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二審開庭 要求北大返還文物
    2001年,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籤訂捐贈協議,將自己的所藏文物捐贈給北京大學。隨後2008年,季羨林手書表示文物並非捐贈,並委託其子季承處理文物。2012年季承起訴北京大學要求返還文物,案件一審季承敗訴,法院認為季承無權撤銷屬於公益性質的訴訟。季承不服提起上訴,昨日庭審時他表示,季羨林的字畫藏品僅是暫存在北大,並非是公益捐贈給北大。
  • 季羨林遺產案二審再開庭 季承願與北大和解
    季羨林遺產案二審再開庭 季承願與北大和解 2017-03-27年過八旬的季承親自出庭應訴,他表示,仍願意與北京大學就本案進行友好協商,如能和解,文物仍可保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內。  2008年12月5日,季羨林手書聲明,稱已經捐贈給北大120萬元,今後不再捐贈,保存在北大圖書館的文物只是保存並非捐贈。12月6日,季羨林書囑「全權委託我的兒子季承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  季承認為,這份書囑表明父親全權委託自己處理撤銷捐贈協議的事宜。
  • 季羨林億元遺產案開庭
    原標題:季羨林億元遺產案開庭因對季羨林先生生前保存的書籍、字畫等物是否應由北京大學佔有存在爭議,季羨林之子季承將北京大學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等共計649件,涉案標的額高達1個億。昨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審持續了近5個小時,下午3時審判長宣布休庭。
  • 季承:與父親決裂13年,70歲娶30歲保姆,婚後生下大胖小子
    季羨林則不滿兒子娶了年齡那麼小的妻子。父子二人的相處時間並不多,缺乏應有的溝通,導致隔閡越來越大。季承與父親之間的矛盾是長期積累的,他們決裂了十三年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在最終,季羨林晚年病重的時候,兩人重歸於好了。但那時已經很晚了,在和兒子重逢四年後季羨林就離開了人世。
  • 東方學大師季羨林98歲因病逝世,留下2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為了使這些古老的文字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季老先生筆耕不輟,先後發表了數十篇論文。留洋歸國後,他還出任了北大的文學系教授,親手將自己多年來研究文學的心得教給學生,他也因此而桃李滿天下。用他的話來總結他的研究生涯,那就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 季羨林遺產風波讓「季門」蒙羞
    季羨林遺產糾紛案一直爭議不斷。日前,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在博客中稱,季羨林兒子季承已查出,其父在中國銀行一家就有20多筆存款,但存單被季羨林前任秘書李玉潔隱匿。同時,還查出李玉潔掌握一處相關人員無法進入的房門鑰匙,在此房內發現30多幅藏畫精品。無論存款還是這批藏畫,李玉潔都沒有交給繼任秘書楊銳。
  • 蘇東坡真跡,未曾想的千年曲折,還牽涉了季羨林諸人與北大的糾纏
    之後宋仁宗登基,張士遜三次拜相,以儒學起家,列位輔弼,為仁宗朝廷殫精竭慮;至76歲告老還鄉,宋仁宗冊封其為太傅,鄧國公;至86歲去世,宋仁宗親自前去祭奠,贈太師、中書令,諡文懿。兩則小故事足見宋仁宗知人善任,君臣情義深厚。
  •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
    「國學泰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子女後代今何在?如果小編突然問諸多網友你們認識一個叫季承的嗎,肯定很多人會一臉懵圈的直搖頭,但是如果小編再問問大家是否聽聞「國學泰鬥」季羨林先生,大家肯定是一臉敬佩連連點頭。
  • 季羨林捐出上億家產給北大,親生兒子跳出反對,還將北大告上法庭
    一、文學大師逝世,遺產幾許2009年7月11日,「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因病逝世,享年98歲。季羨林有兩個子女,一兒一女,剛好一個「好」字,可謂圓滿。如今,距離他逝世已有10年了。2001年,季羨林與北大籤署了《關於季羨林先生向北京大學捐贈個人所藏圖書、手稿、字畫等物品的協議書》。季羨林所藏字畫共計649件,估價在一億元以上。這一舉動在當時十分轟動,季羨林因此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他一生身上光環頗多,被賦予「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等等頭銜。
  • 季羨林:妻子「偷梁換柱」,戀人等他六十年,兒子晚年與他和解
    021929年,作為季家獨苗肩負傳宗接代重任的季羨林年滿十八歲,奉叔父之命,與鄰家三姑娘彭德華成婚。季彭兩家是鄰居。彭家兄弟四人共生了5男4女。彭德華是四大爺前妻留下的女兒。季羨林當年和四位姑娘雖然是前後院,但交往並不少。他認為長相最漂亮的是「小姐姐」(二姐彭冠華),但和「荷姐」(四姐彭蓉華後來改名叫彭龍華)關係最好。四姐「雖然比不上她姐姐的花容月貌,但看上去也賞心悅目,伶俐,靈活,頗有些耐看的地方」,經常到前院和季羨林聊天說笑,二人相處非常愉快。在年輕的季羨林心裡,四姐就是他心裡嚮往的理想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