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季羨林之子告北大索億元遺產(圖))
季羨林之子季承左一整個過程只說了一句話,就交給代理人了。
國學大師季羨林2009年7月11日在京逝世,享年98歲。然而斯人已逝,圍繞其生前保存的書籍、字畫等物品的歸屬問題,卻依然沒有定論。因對北京大學佔有這批書籍、字畫存在爭議,季羨林之子季承將北京大學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等共計649件,涉案標的額高達1個億。在進行多次庭前談話後,昨天上午,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返還原物糾紛。
協議與聲明
兩份內容引糾紛
2001年7月6日,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籤訂一份捐贈協議書,雙方約定:將屬於季羨林個人所藏的書籍、著作、手稿、照片、古今字畫以及其他物品捐贈給北京大學,贈品清單于2002年3月1日以前由贈與人交付受贈與人;贈品將分批分期由贈與人移交受贈與人指定的北京大學圖書館,直到本協議所列各項全部贈品移交完畢。
2008年12月5日,病榻上的季羨林又手寫了一份聲明稱:「有幾件事情在這裡聲明一下:一、我已經捐贈北大120萬元,今後不再捐贈;二、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說過全部捐贈……」12月6日,季羨林寫下日期最近的一份委託書,全文為:「全權委託我兒子季承全權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季羨林。戊子冬。2008年12月6日於301醫院。」
季承方面也因此同北京大學就季羨林生前保存的書籍、字畫的歸屬產生爭議,在雙方協商三年未果的情況下,2012年6月14日,季承向市一中院起訴北京大學,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北大原物返還2009年1月13日被告清點保管季羨林文物、字畫577件。
季羨林視頻「物、務」成焦點
昨日,81歲的季承親自出庭應訴。庭審開始前,季承只說了一句話,提起訴訟就是「想要求北大返還文物」,隨後整個庭審中未發一言,全部由代理人發表主張。
庭審中,雙方主要圍繞季承是否具有受託人資格、季羨林及北京大學的捐贈協議是否可以撤銷等爭議焦點進行。律師稱,庭前雙方交換了24件證據,其中針對季羨林與北大籤訂的捐贈協議書,律師表示捐贈協議無目錄雙方未交接,「所以,協議並未成立,也沒有生效」。
因北大質疑季羨林手書的兩份委託書的真實性。季承一方當庭播放2008年12月6日季羨林在病榻上手書委託書的錄像。錄像中,季羨林一開始寫下「事務」,季承在一旁提醒他寫錯了,應該是「事物」。而北大一方則認為,視頻證明季承只能代季老處理相關「事務」,而不能處理季老的「物」。「錄像中看出,季老沒有想撤銷捐贈的意思。」北京大學一方的代理人稱。
昂貴的官司
涉案文物價值1個億
據季承本人所述,這577件文物字畫中,有207幅是古字畫。其中不乏唐伯虎的楷書,文徵明、八大山人、仇英等名家的畫作,淺草寺建造圖和梵文藏金剛經也價值巨大。
而記者注意到,在法庭上,涉案文物、字畫數量從577件增加到649件。據了解,今年3月在主審法官丁宇翔的主持下,原被告雙方在北大圖書館對文物進行清點,又發現了38類72件文物,主要為字畫、文硯等,其中就有蘇東坡的《御書頌》,這件珍貴文物曾被季羨林生前多次提起。此前,這些文物存放在季羨林生前藍旗營的住所內,後被北大取走。而這些文物、字畫件件是珍品,涉案標的額高達1個億。1個億意味著季承僅訴訟費就高達54.18萬元,可謂一場「昂貴的官司」。
北京大學
公益捐贈不可撤銷
昨天上午,北京大學的校長法律辦公室主任陸某某及代理律師出庭應訴。北大一方表示,原告沒有說明白自己的權利來源。「既是遺產繼承權、物品所有權人又是季老的代理人,怎麼能『三權合一』?」此外,北大方面還認為,根據捐贈協議,北大對這些物品是合法佔有,「物品已經歸屬北大,原告無權要求北大返還。」
記者了解到,北大之前提交的答辯狀顯示,校方認為季羨林對北大的捐贈行為,並非私人之間的饋贈,而是一項經過深思熟慮的公益捐贈,「此項公益捐贈關係到季羨林的聲譽和他的學術事業能否繼續延續,以季羨林光明磊落之性格,其生前如果有撤銷捐贈之意,必會正式向北大提出撤銷《捐贈協議》的明確書面文件」。
本案審理了整整一天時間,雙方圍繞這批書籍、字畫的歸屬依然爭執不休,本案將擇期宣判。
北京晨報記者 何欣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