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大師葉企孫:23位兩彈一星元勳 有13位師承

2020-12-04 華夏經緯網

  平生在懷,猶可尋,不悉知

  中國科學界,有一個曾經被遺忘,但值得被銘記的名字——葉企孫。

  李政道稱他為「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

  周光召說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

  許多人將他稱為「大師的大師」——1999年受獎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3位與葉企孫有師承關係,其中9位是他的直系弟子;

  記者柴靜在《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中這樣寫道:「我們這些知道李政道、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的人,原本都應該知道他——他是他們的老師。」

  1977年葉企孫辭世前,給錢臨照看《宋書》中範曄寫的《獄中與甥侄書》中的一段:「吾狂釁覆滅,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然平生行已在懷,猶應可尋,至於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儘管不可悉知,追尋葉企孫的人生,略能窺見其中,或可解意一二。

  從業:測定普朗克常數

  1898年的上海,葉家喜得一子,起名葉鴻眷,也就是後來的葉企孫。葉家乃書香門第,葉企孫的曾祖藹臣公曾於清朝道光年間為官,晚年精修禮學,分纂《同治上海縣誌》;祖父葉佳鎮曾得國子監簿街,官至五品;其父葉景澐1984年甲午江南鄉試第15名舉人,曾任敬業學堂校長、清華學堂國文教員、上海教育會會長等職,分纂上海縣誌。

  在葉父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鴻眷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得益於父親的開明思想,少年葉企孫在攻讀傳統經書的同時,也開始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及應用——「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為必以西方科學來謀求利國利民才能治國平天下」。

  1907年,9歲的葉鴻眷到父親主持的上海敬業學堂讀書。1911年2月,清華學堂首次招生,在父親鼓勵下,不滿13歲的葉鴻眷報考清華學堂並被錄取,成為其第一批學生。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華學堂停課,葉鴻眷就讀於江南製造局兵工中學。1913年夏,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他改名葉企孫,再次報考錄取。

  他與清華的不解之緣就此展開。在開學後的一篇日記裡,葉企孫寫道:「惜光陰、習勤勞、節嗜欲、慎交友、戒菸酒。」清華五年間,葉企孫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學思想。

  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去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插班進了大學三年級,師從實驗物理大師P.W.布裡奇曼(194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21年,哈佛大學教授W.杜安主持一項重要物理實驗——精密測定普朗克常數h,邀請葉企孫和另外兩位學者參加。在杜安教授指導下,葉企孫與帕爾默合作,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用X射線法重新測定了普朗克常數h值(6556±0009)×10-27爾格秒(其不確定值度為0.14%),這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公認為最精確的值,在國際物理學界沿用達十餘年。

  在布裡奇曼的指導下,葉企孫投入壓力對鐵磁性物質磁導率影響的研究,研究工作於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為他的博士論文於1925年發表,布裡奇曼在其《高壓物理學》一書中對葉企孫的這一工作給予詳盡介紹和高度評價。葉企孫從事的這項實驗工作,為他日後回國開創我國磁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治學: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

  已故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也是葉企孫的信條。

  1925年5月,清華學校大學部正式成立,開始招生。8月,葉企孫應聘清華大學大學物理科副教授,並把剛剛從東南大學畢業的趙忠堯、施汝為帶到清華做助教。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易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29年,清華大學成立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經教授會選舉、校長聘任,葉企孫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系主任。

  1928年,葉企孫將吳有訓到請到物理系任教,為了以示尊重,葉企孫給吳有訓的工資比自己這個系主任還高。從1926年到1937年,他先後聘來了熊慶來、吳有訓、薩本棟、張子高、黃子卿、周培源、趙忠堯、任之恭等一批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到清華理學院任教。他跟學生們說,雖然自己教書不怎麼樣,請來的先生們可是各個比自己強。名師出高徒,一大批青年才俊從清華理學院誕生,據統計,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時,數理化學部半數以上的學部委員均來自清華。

  清華教授曾昭奮讚嘆此為「神話般的成績」。

  葉企孫在治學方面展現的才華,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從他年輕的時候開始有意培養。

  1915年7月,17歲的葉企孫利用暑假到上海求新機器廠及同昌紗廠參觀。26日的日記中,他描述了兩廠的情況後,評論道:

  「噫!海通以來吾國人屢受巨創,振興實業以富國之說,固人人能言之,而確有事功者不數覯如朱君伯仲者,誠實業界中之鴻毛麟爪也。惜朱君有志有為而無學識,經濟一門,更少研究,故兩廠雖歷十有餘年,而贏餘頗少。推源其端,厥有二端。(一)廠基不廣而分工太細,故費用多而利息少;(二)各種機械求新廠均能仿造而不能專精於一種,故材料人工不免濫用。此二端雖齗齗於言利,實與工業之盛衰有深系焉。蓋百工所以厚生,而厚生非利不可。苟無餘利,國家何必歲費巨金以建工廠哉。予參觀畢,心有所感,爰眥筆以記之,俾後人之欲建工廠者,可以覽於斯文。」

  一個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如此關注實業,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絕非易事。之後葉企孫能夠成為一代名師,正是從漫長歲月中的點滴訓練而來。

  為人:逕廬鍾靈秀,望族生豪俊

  「逕廬鍾靈秀,望族生豪俊。」這是葉企孫寫給愛徒熊大縝的一首緬懷長詩的第一句。

  葉企孫稱讚熊大縝英俊聰慧,一生未娶的他將熊大縝視若己出。詩的後半部分,他寫道:「逃責非丈夫,積憤氣難抑。一朝君奮起,投軍易水東。壯志規收復,創業萬難中。」

  作為葉企孫最為看重的學生和助手,抗戰爆發後,熊大縝毅然投筆從戎,加入呂正操將軍的抗日部隊,並擔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1939年7月,熊大縝被誣陷為國民黨中統特務而被殺。

  「文革」中,熊大縝的問題被用作打倒呂正操將軍的工具,葉企孫作為熊大縝的老師和熊加入抗日隊伍的介紹人,也被誣陷為特務。十年間,葉企孫被批鬥、關押、隔離,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翩翩君子的晚年,只能在一把藤椅上讀些詩詞史記聊以度日。

  1977年1月13日21時30分,葉企孫在昏睡中去世。

  侄子葉銘漢說葉企孫在世時從來沒有抱怨什麼;在葉企孫的追悼會上,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吳有訓悲喜交加、中途退場。

  時代虧欠他的,後人永遠無法彌補。

  但其意中所解,雖不悉知,猶可尋憶。(中國科學報 北絳)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哪些大學?有什麼樣的學歷?
    策劃|冷絲欄目|絲說大學人物從學歷學位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中,本科學歷3人,約佔13%;碩士研究生6人,約佔26%;博士研究生14人,約佔61%。他們全部畢業於國內外名牌大學。元勳們在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受到了系統正規的尖端科學教育,國內的清華大學排在第一位。因接受非常正規的高度等教育,這就為即將到來的「兩彈一星」研製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從就讀學校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所受的本科教育,全為國內外一流高校。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大家都知道「兩彈一星」功勳,如王淦昌、錢偉長、錢學森、趙九章等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但這些科學家的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名師。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桃李滿天下,培養79位院士,9位「兩彈一星」功勳他在1923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美國有很多高校向葉企孫先生伸出橄欖枝,並且待遇很優厚。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這位大師,老了被冤枉
    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同一位大師如今人們仍在津津樂道於兩彈一星的輝煌過往。然而賢有人知道包括著名的王淦昌、趙九章、秦三強、錢學森、鄧稼先、王大珩等在內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同一位大師,而這位大師卻被歷史遺忘了近半個世紀之久。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弟子,他卻幾乎不為人知
    1999年9月18日,23位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被授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這23位科學家也因此被人們尊稱為「兩彈一星」元勳。不過,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想不到,在這23位來自天南海北的科學家中,有一半人師出同門。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13個是他的學生,他還培養了79個院士,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國科大展出23位元勳肖像畫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在國科大舉辦。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在其圖書館舉辦「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展出全部23位「兩彈一星」元勳的個人肖像畫和群像。中科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國科大副校長董軍社等參觀「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白春禮指出,可以進行巡展,以擴大對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的宣傳。
  • 此人培養了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中的19位,晚年的結局令人唏噓
    不僅如此,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有19位出自他麾下,還有兩位是他學生的學生。他就是葉企孫。葉企孫1918年,從清華畢業的葉企孫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進行實驗物理學研究。當時他年僅20歲。兩年後,葉企孫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跟隨物理學界的泰鬥――布裡奇曼教授。在那裡,他完成了測定普朗克常數h值的研究課題,發表了在當時被國際科學界認為最精確的h值 。這一年,他23歲。
  • 葉企孫:不應該忘卻的人
    請不要嫌棄他,因為他的名字叫做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的奠基人,是清華物理的創始人,無他無有中國近代物理。1898年的夏天,除了依舊的悶熱和煩躁以外,似乎和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葉企孫就這樣來到了上海的弄堂裡。
  • 于敏去世,23位「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健在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包括于敏院士在內,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隨著于敏院士的逝世。目前「兩彈一星」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僅剩3人健在,他們是: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原標題: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記者/李洪鵬 據央視報導,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他由此被稱為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大師的大師」。甚至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應被遺忘!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最後的大師:葉銘漢與他的叔父葉企孫—新聞—科學網
    他曾用10年時間鉤沉探微,寫下40萬字的長篇傳記《最後的大師》,試圖喚醒人們對葉企孫——這位「我們知道得最晚、被時代拋棄得最遠的大師」的真切記憶。這部作品的緣起,則是受「兩彈一星」元勳錢偉長之邀。 談起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人們總會津津樂道於「兩彈一星」的輝煌過往。
  • 短篇雜談:葉企孫,大師中的大師,教出79位院士
    葉企孫,教書20幾年,光是院士,就教出來79位,這分分鐘自己就可以開個科學院營業了。兩彈一星的23位功勳科學家之中,有9位是他的學生,還有2位是他學生的學生。葉企孫作為中國物理界的No.1,順手培養出了華羅庚和陳省身。美國科學院的第一位中國院士,是他的學生林家翹。美國工程院的第一位中國院士,是他的學生戴振鐸。有「中國的居裡夫人」之稱的吳健雄,是他學生施士元的學生。
  • 他是大師的大師,培養出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我國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中,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9人,都是他的學生。他參與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該校工作了二十餘年,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家,除了上述的幾人外,還有四十餘名物理學家。所以,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另外,他還是我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
  • 我國最厲害的科學家,一生培育了70多名院士,多半兩彈元勳專家
    大家好,今天要談談們國家的教育家,這位教育家培養了79名院士,是11個兩彈元勳的學生,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科學技術界有「三錢」,大家都知道中國人諾貝爾物理獎的獲獎者是楊振寧、李政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中國現代物理科學家宗師、清華大學第一任院長、物理系主任葉企孫。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然,人終有惰性,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又有幾人呢?有這麼一位老師,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所教出的學生中有一半後來成為了"兩彈一星"元勳,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便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