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2020-09-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葉企孫(1898-1977),名鴻眷,字企孫,哈佛大學博士,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著有《初等物理實驗》《普朗克常數h的測定》等。

——————————————————

如果在中國高教史上評選最佳教學成果獎,首名非清華大學葉企孫莫屬。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葉企孫1898年生於上海,幼年熟讀古書,對中國古代算學名著和天文、曆法知識均有涉獵。1918年,他從清華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1924年,葉企孫回國執教,曾三度出任清華物理系系主任,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

在育人方面,葉企孫堅持因材施教,因愛施教。為了「擇材」,他說:「每班專修物理學者,其人數務求限制之,使不超過約14人,其用意在不使青年徒廢其光陰於彼所不能學者。」建設一流的學科,培養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學生。因此,清華物理系學生入學後還要面臨不斷考核,「通過習題、考試等篩選出力有不及的學生,系方即勸其轉系」。對於符合要求的學生,系方規定「本系學生應選修之學程及其在各學年分配之分量,依各人之需要及趨向而定。入本系者應先與本系主任面商,以便擬定將來選修之程序」。因材施教的根源是因愛施教。葉企孫對學生可謂關愛有加。以錢學森為例,葉企孫將他留在清華補習時,因他是外校生,便讓他住在自己家裡,還引導他從鐵道轉向航空製造專業,推薦到好友馮·卡門的門下攻讀博士。

在教學隊伍建設方面,葉企孫廣聘名師,尊重人才。對於清華物理系在20世紀30年代快速成為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的經驗,葉企孫曾總結道:「本系成立於民國十五年,十七年秋吳正之、薩本棟兩教授先後到校,十八年秋周培源教授到校。數年來賴全系教師及研究院諸生努力於研究工作,本系幸成為全國學術中心之一。」此外,葉企孫一向尊重愛護人才,沒有門戶之見,不搞近親繁殖,對學術超群的教師總是千方百計攬聘。為使學生得到賢德的教師,他總是謙虛誠懇,在聘請的教師面前從不擺架子。當然,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不負責任的教師,葉企孫毫不留情,堅決辭退。

在課程設置方面,葉企孫重視通識、注重實踐。他曾規定,物理系的學生除物理課程外,還必須選其他學科的課程,要重視學習文科和工科知識,各人按自己的特點進行選擇,求得均衡發展。據清華弟子回憶:「葉先生說,你們不要只選物理方面的課程,要選一些文學、藝術方面的課程,這樣可以提高全面的修養。」此外,葉企孫還特別重視課程質量,他建立起一套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注重基礎和質量,注重啟發不重灌輸,注重理論與實踐並行。他編寫的《初等物理實驗》,完全為學生著想,實驗材料簡單有效,實驗分配均勻完整,文字簡潔易懂,書末還述及各類實驗儀器的價格及採購地點等實用內容。

在教學方面,葉企孫嚴抓基礎、注重前沿。他的授課內容多注重基本知識,如大學普通物理,「本學程目的,在使學者了解物理學之基本概念並發展其運用之本能」;又如中級熱學,「本學程在使學者明了熱學之基本事實及原理、熱力學定律及分子運動論,亦作初步討論」。此外,在宵衣旰食的忙碌中,葉企孫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他教過的課程有普通物理、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分子運動論等,他對學生所需打基礎的內容十分了解。所以,清華物理系課程不多,但都是精選的重點課。此外,他關注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前沿,吸收、消化最新鮮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學生的回憶裡:「凡是系裡當時排不出教師的課,他就自己教,學生普遍反映『教得好』,有時課堂上還介紹一些昨天夜裡他剛看到的雜誌上新發表的內容,由此可見他講課內容豐富,備課認真。」

如果說以上是眾人皆知的故事,那麼葉企孫言傳身教、愛國抗日的事情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據《葉企孫文存》記載,在1937年6月至1938年9月的一年多時間裡,葉企孫和他的學生放棄出國機會,潛入天津,躲避敵偽漢奸的跟蹤,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投身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中。可見,愛國教育在葉氏一門那裡從來不是掛在口頭上的。

葉企孫曾說:「讀史徒知事實,無補也,善讀史者觀已往之得失,謀將來之進步。」我們後人研究葉企孫的思想,探究他的個人經歷,琢磨他的教學經驗,不僅是感念他對中國教育的貢獻,更是為了鑑往知來、借古開今,冀望中國教育少走彎路、本固枝榮。

(作者單位系北京敬德書院)

《中國教師報》2020年09月16日第13版

作者:楊 陽

相關焦點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13歲考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
    被譽為「大師的大師」,其擁有高尚人格和獨立精神,更以桃李天下著稱於世。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時,葉企孫當選為學部委員,並擔任中科院數理化學部常委。  投身教育影響巨大  1924年3月,葉企孫被聘為東南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在三個學期裡講授力學、電子論和近代物理,立志做教育家,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  1925年5月,清華學校大學部正式成立,開始招生。8月,葉企孫被聘為物理科副教授。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他令無數學生敬佩,又令無數學生感傷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和他的學生曾撐起過中國科學界的大半壁江山,但這樣一位大師級的泰鬥,一度淪落到中關村乞討。 葉企孫,一位真正的知識分子,也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師」,一位我們知道得最晚,被時代拋棄得最遠的大師。 大清朝的最後一年,葉企孫考取清華學堂的首批名額,年齡不到13歲。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出版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邢軍紀長篇報告文學《最後的大師
  • 物理大師葉企孫:23位兩彈一星元勳 有13位師承
    許多人將他稱為「大師的大師」——1999年受獎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3位與葉企孫有師承關係,其中9位是他的直系弟子;  記者柴靜在《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中這樣寫道:「我們這些知道李政道、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的人,原本都應該知道他——他是他們的老師。」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葉老前輩默默無聞,卻桃李滿天下,他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終身未娶,晚景卻很悽涼。今天給大家聊聊他鮮為人知的故事。葉企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註定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從小接受父親的薰陶,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孫,進步很快,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他的父親也比較開明,思想開放,讓葉企孫在讀傳統四書五經的同時,也讓他開始接觸西方科學文化。這讓葉企孫這位「天才少年」埋下科學的「種子」,對他後來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 最後的大師:葉銘漢與他的叔父葉企孫—新聞—科學網
    他曾用10年時間鉤沉探微,寫下40萬字的長篇傳記《最後的大師》,試圖喚醒人們對葉企孫——這位「我們知道得最晚、被時代拋棄得最遠的大師」的真切記憶。這部作品的緣起,則是受「兩彈一星」元勳錢偉長之邀。 談起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人們總會津津樂道於「兩彈一星」的輝煌過往。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力排眾議提攜初中學歷華羅庚
    這就是葉企孫先生饋贈這個時代最豐富的遺產。  聘請吳有訓  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立後,吳有訓是第一個被葉企孫聘請的教授。  葉企孫知道吳有訓的大名,當是他要攻讀哈佛博士學位時的事情。吳有訓在留美學生中聲名鵲起的緣起,是他玩命於實驗,在短短的幾個月中,竟用壞二十多個X射線管。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子淵即將提及的這位大師,12歲就考上清華大學,22歲遠赴哈佛深造,是名副其實的少年天才。他一生致力於教育,為國家培養出79名院士,終生未娶。上世紀末國家表彰的于敏、王希季、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十餘人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
  • 他是大師的大師,培養出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所以,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另外,他還是我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不到13歲,葉企孫就進入清華學堂念書,成為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插班進了大三。當時他的老師是實驗物理大師P.W.布裡奇曼,後來布裡奇曼在194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足以看出其在物理學上的造詣。獲得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的同年,他又考到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
  • 「大師中的大師」:終生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無人知
    一、謙謙公子氣,雄雄壯志心 葉企孫出生於清朝末期,父母是上海的一個書香家庭,儘管稱不上是豪門世家,但家裡的書香文墨之氣卻是十分利於葉企孫成長的環境。 但這並沒有打倒葉企孫,他邀請了一批大師,吳有訓、周培源、趙忠堯,對課業亦是精益求精,對學生要求嚴格,我們熟知的李政道先生就曾因為實驗時不夠認真,而被葉企孫扣了25分。 後來,為了讓吳有訓等老師能夠有更好的環境,葉企孫降低了自己作為系主任的工資,把自己的工資降到他們之下並向校方引薦他們。
  • 短篇雜談:葉企孫,大師中的大師,教出79位院士
    葉企孫,教書20幾年,光是院士,就教出來79位,這分分鐘自己就可以開個科學院營業了。兩彈一星的23位功勳科學家之中,有9位是他的學生,還有2位是他學生的學生。葉企孫作為中國物理界的No.1,順手培養出了華羅庚和陳省身。美國科學院的第一位中國院士,是他的學生林家翹。美國工程院的第一位中國院士,是他的學生戴振鐸。有「中國的居裡夫人」之稱的吳健雄,是他學生施士元的學生。
  • 近代最奇特的三個大師,名字裡都有「孫」,卻都一生未娶!
    於是,我們看到了近代很多大師,比如胡適、魯迅、章太炎、錢學森等!但在這些大師中,有三個人最為奇特,他們的名字裡都有「孫」字,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三人都一生未娶!難道「孫」字命犯孤星,註定一世孤獨?本文就為大家講述這三個奇人,看看你了解哪一個!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這位大師,老了被冤枉
    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同一位大師如今人們仍在津津樂道於兩彈一星的輝煌過往。然而賢有人知道包括著名的王淦昌、趙九章、秦三強、錢學森、鄧稼先、王大珩等在內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同一位大師,而這位大師卻被歷史遺忘了近半個世紀之久。
  • 從哈佛畢業,葉企孫立馬回國效力,桃李滿園後,晚年落得討飯為生
    在近現代時期,我國也誕生過許多名師,但其中可以說得上是桃李滿天下卻非常少,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師者就培養出了我國尖端科學隊伍中的諸多大師。1898年,葉企孫出生於上海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葉企孫從小就對知識與真理有著執著的追求。
  • 葉企孫先生的冤案和真相(上)
    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中國科學界的元老之一,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創始人。葉企孫先生一生的遭遇是令人嘆息不已的。物理大師葉企孫1931年秋,華羅庚因為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在《科學》雜誌發表,被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發現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
  • 葉企孫:不應該忘卻的人
    請不要嫌棄他,因為他的名字叫做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的奠基人,是清華物理的創始人,無他無有中國近代物理。1898年的夏天,除了依舊的悶熱和煩躁以外,似乎和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葉企孫就這樣來到了上海的弄堂裡。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在這些物理大師背後有一個名叫葉企孫的人曾經默默守護著他們。培養79名院士,中國科學事業的基礎,葉企孫是桃李遍天下的師長,更是大師中的大師。 1920年,葉企孫完成了學習旅程進入哈佛大學讀書,正是在那裡,葉企孫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 1921年,葉企孫研究出了用x射線方法重新測定普朗克常數,引起了世界物理學界的廣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