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先生的冤案和真相(上)

2020-12-06 上遊新聞

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有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2人的事業也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中國科學界的元老之一,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創始人。

葉企孫先生一生的遭遇是令人嘆息不已的。

物理大師葉企孫

1931年秋,華羅庚因為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在《科學》雜誌發表,被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發現,直接將他聘請到清華大學數學系當助理,而時為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的正是葉企孫。1933年葉企孫在教授會上力排眾議,破格提升華羅庚為教員,講授大學微積分。1936年,葉企孫又派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最後,華羅庚成為蜚聲國內外的數學大師。

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葉景沄是位前清舉人,國學造詣很深,對西洋現代科技和應用也多有涉獵。1911年葉企孫入清華學堂,1913年再次入清華學校,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堂高等科,同年8月赴美留學,進入芝加哥大學,同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23年6月完成博士論文《流體靜壓力對鐵、鈷、鎳磁導率的影響》,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從歐洲回國,受聘任南京東南大學物理學副教授,次年,北京清華學校創立大學部,他又受聘赴北京任清華大學物理學副教授。1925年升任物理學教授,並擔任物理系主任。1928年清華學校改建為清華大學,並於次年設立理學院,葉企孫任院長。1930年清華學生驅逐羅家倫後,5月至8月,葉企孫以校務委員會委員名義主持校務,和學生一道成功抵制閻錫山幕僚喬萬選任清華校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9月,葉企孫繼續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兼物理系主任,並接替翁文灝任代校長,主持清華校務。1932年梅貽琦任清華校長,葉企孫任清華大學研究所主席,並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會長。1934年辭去物理系主任,推薦吳有訓擔任。

1935年清華大學為應對日寇入侵華北,組成長沙分校籌建委員會,由葉企孫主持。在此期間,葉企孫曾起草電文,與梅貽琦、陶孟和、胡適、張奚若等聯名,通電全國痛斥日寇策動漢奸搞「華北五省自治」,12月,他與清華大學進步教授一起公開支持「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並南下請願,保護進步學生免遭被捕迫害。這一年,他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會長。

1937年1月,他辭去清華理學院院長之職,推薦吳有訓接任。

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清華大學南遷長沙,8月,葉企孫抵天津,因病滯留天津,主持清華大學同學會天津臨時辦事處事務,負責清華同學南下和保管清華校產事務。

1938年10月,葉企孫先生從天津乘船經上海、香港至昆明,赴西南聯大任教。1939年1月,以「唐士」筆名在《今日評論》雜誌上發表《河北省內的抗戰概況》一文,動員科技人員赴冀中支持抗日一線。同時,他還擔任了清華特種研究會主席。

1941年9月,葉企孫赴重慶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1943年8月,他堅決辭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職務,返西南聯大任教。1945年出任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8月,抗戰勝利,西南聯大常委梅貽琦、傅斯年離校,葉企孫暫時代理常委,主持西南聯大校務。

12月,昆明發生「一二·一」慘案,葉企孫立即組織法律委員會,處理與慘案有關控訴事件,要求嚴懲兇手,允許學生抬棺遊行,出席四烈士入殮儀式,並任主祭。

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葉企孫負責清華大學儀器圖書遷運,11月抵北平,繼續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長。

1948年3月,葉企孫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2月,拒絕南京政權要他南下的邀請,留在北平迎接解放。

總共一百多人,搞成了一起轟動天下的大特務漢奸案。張珍是「引狼入室」的罪魁,當然也在劫難逃,受審次數最多的還是熊大縝。

1939年夏秋之交,日軍對冀中根據地發起了更為瘋狂的大掃蕩。7月下旬的一天,在轉移的途中,鋤奸部一名戰士半路上與熊大縝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擅自決定要將熊大縝處死。面對死亡,面對這天大的奇冤和屈辱,年僅26歲的熊大縝都想到了些什麼,我們已經無從推測,但當槍口指向自己時,他卻像在運動場上一樣叫了「暫停」。作為供給部部長,作為技研社和兵工廠的創業人,他深知每一顆子彈的來之不易。他誠懇地建議省下一粒子彈去打日本鬼子,自己則寧願被石頭砸死。

於是,本來可以跟他的同學們、跟兩彈一星的功臣們一同站在領獎臺上接受勳章、鮮花、掌聲和被國人永遠景仰的巨星,就這樣過早地隕落,年僅26歲。

「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為了批判呂正操將軍,又舊案重提,到處串聯,大搞株連,批鬥、抓捕、關押了包括葉企孫等在內的當年的所有涉案人員。葉先生以古稀之年而蒙受牢獄之災。

(作者黃景鈞為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原主任,本文系《新華月報》2015年9月上「人物|記憶|閱讀」欄目文章)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最後的大師:葉銘漢與他的叔父葉企孫—新聞—科學網
    「葉企孫先生對上個世紀之初我國的科技界、教育界和老一代的清華人來說應該是聲名赫赫。解放後,先生雖少有露面,但至少還有圈內人知道。而到了後來,特別是經過種種政治運動後,先生則徹底被人們遺忘。到上世紀末,已經沒有人知道誰是葉企孫了。」 在《葉企孫文存》發布會上說這番話的人,是報告文學作家邢軍紀。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曾在《紀念葉企孫先生》一文中說:「葉企孫先生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意和我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為我國物理學研究與理科教育、科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1924年回國,歷任東南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不僅是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更是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曾在《紀念葉企孫先生》一文中說:「葉企孫先生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意和我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為我國物理學研究與理科教育、科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他先後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培養了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在內的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
  • 葉企孫:教育感最強的科學家—新聞—科學網
    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在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留學期間,他留下「3年攀登兩座高峰」的美談:測定了當時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從此科學的史書上留下了「普朗克常數的葉值」;所研究的流態靜壓力對鐵、鈷和鎳的磁導率的影響,系上世紀20年代高壓磁學的一項開創性貢獻。 獲得哈佛博士學位後,葉企孫毅然踏上回國的輪船。而當時的中國,教育基礎薄弱,諸多學科一片空白。
  • 葉企孫
    這篇論文於1921年4月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宣讀,並在美國光學會月刊及全國科學院彙刊上發表。h這一基本常數的精確測定始終是物理學家十分關注的實驗研究工作,葉企孫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1929年,專門研究基本常數的伯奇(Birge)用葉企孫等的實驗數據和e、c、d的新數值算出h=(6.559士0.008)×10-27爾格·秒,並說誤差主要來自e值的誤差。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出版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邢軍紀長篇報告文學《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葉企孫口吃,一著急就說不清楚話,說起英文來卻行雲流水;他終生未婚,可他的學生都將之視為親人;他在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事後卻絕口不提……在葉企孫誕辰115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戴念祖回憶起恩師昔年往事,一再對記者說:「葉先生的故事,真的要好好地寫一寫。」初見恩師  戴念祖與葉企孫的師生緣分,始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力排眾議提攜初中學歷華羅庚
    當葉企孫先生向他發出邀請時,他欣然應邀。1928年深秋時節,吳有訓走進了清華園。為了表示對吳有訓先生的敬重,在研究他的薪水時,葉企孫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吳有訓的月薪在物理系最高,比他這個系主任還高!  正是在葉企孫的實驗室裡,在外已荒廢兩年時光的吳有訓又一次煥發了鬥志,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連連報捷,再次吸引了世界物理學界的眼球。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葉企孫1898年生於上海,幼年熟讀古書,對中國古代算學名著和天文、曆法知識均有涉獵。1918年,他從清華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1924年,葉企孫回國執教,曾三度出任清華物理系系主任,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在育人方面,葉企孫堅持因材施教,因愛施教。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怕連累學生錢三強 葉企孫不讓他和自己說話
    核心提示:抗戰期間,身處冀中抗戰前沿的熊大縝遭誣陷,在「鋤奸運動」中被處決,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三十年,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與他交往甚深的葉企孫竟然受到了牽連,在經過一年多的關押之後,葉企孫獲釋回到了北大,此時的葉企孫是疾病纏身。
  • 懷念恩師葉企孫:他教出了錢偉長、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
    1953年,他招了第一位磁學研究生鍾文定;1954年起,四年級本科生就讀不同的專業,入磁學的有五名學生,所學課程包括黃昆先生講授的固體物理、柯俊先生講授的金相學、唐有棋先生講授的結晶學、葉先生講授的鐵磁學基礎、胡國璋先生講授的磁學基本實驗。1955年開始有學生畢業。1956年秋,金屬和磁學專業組成金屬磁學教研室,葉企孫為主任。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這篇論文於1921年4月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宣讀,並在美國光學會月刊及全國科學院彙刊上發表。h這一基本常數的精確測定始終是物理學家十分關注的實驗研究工作,葉企孫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1929年,專門研究基本常數的伯奇(Birge)用葉企孫等的實驗數據和e、c、d的新數值算出h=(6.559士0.008)×10-27爾格·秒,並說誤差主要來自e值的誤差。
  • 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捲入「盜寶」含恨而終,主席親自過問恩師冤案
    既與毛澤東早有接觸,又與董必武為舊識,且故宮盜寶冤案要平反的主角又曾是毛澤東的老師、董必武的同事,吳瀛致信毛澤東而通過董必武轉呈的行為,可謂其來有自。毛澤東看到吳瀛1949年10月的上書,並向董必武陳述了他個人對吳瀛關於請求新生的人民政府對故宮盜寶冤案給予平冤之事的看法和意見,對此馬衡日記及吳瀛二致毛澤東信中皆有反映。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加上葉企孫的資質也非常好,年少時便已經修得一身儒雅的氣質,他在學習上進步神速。值得一提的是,葉企孫當時的導師是世界級物理大師布裡奇曼,後來還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不久後,葉企孫繼續留在美國深造,他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與其說繼續學習,倒不如說葉企孫和導師們在一起研究探討。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加上葉企孫的資質也非常好,年少時便已經修得一身儒雅的氣質,他在學習上進步神速。
  • 中華物理界的宗師葉企孫,晚年為何一度淪為乞丐?
    便是被楊振寧稱讚為:千古寸心是,歐高黎嘉陳的世界級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也是出自他的門下。當你了解了葉先生,也就了解了中國的半部科學史!1898年7月16日葉企孫先生出生在上海的一家書香門第,父親是舊式文人,讓他從小讀經史子集。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在葉企孫的諸多學生中,他最驕傲和感到自豪的,或許是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但是,他最看重的,卻是另外一個學生熊大縝,也正是這個學生,為葉企孫的悲慘晚年埋下了伏筆。葉企孫本以為可以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晚年,但是他另一個心愛的學生趙九章的死,給他的精神上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為了振興中華,葉企孫決定培養優秀的科學研究者。1926年,他創立了清華大學物理系,開啟了教學生涯。 為了壯大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勢力,原葉企孫多次放下身段去請德高望重的名家教授,在他的心中,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學生們就是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