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不應該忘卻的人

2020-12-05 圍知歷史

如果你回到1970年的北京,在中關村附近,你會發現這麼一位老人,他身子弓成了蝦米,腳穿一雙破棉鞋,有時甚至抓住路人向他們伸手討要硬幣。請不要嫌棄他,因為他的名字叫做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的奠基人,是清華物理的創始人,無他無有中國近代物理

1898年的夏天,除了依舊的悶熱和煩躁以外,似乎和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葉企孫就這樣來到了上海的弄堂裡。他出生在書香門第,如果國勢沒有改變,他走的大概就是和父輩一樣的道路——讀私塾,走科舉,入朝為官,光宗耀祖,頂破天死後再得到一個諡號。幸運的是世道變了,葉企孫走出了不同的路,他大概則沒有想到自己的改變對中國物理,中國國防起到多大的影響。

13歲不到,葉企孫考取了清華學堂的首批名額,在水清木華的清華園,他努力學習,積極進取。1918年,20歲的葉企孫通過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真正的開啟了自己的人生之門,他的老師是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23年,25歲的葉企孫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選擇了那個時代大多數留學生選擇的道路—回國。

一兩個科學家救不了國,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科學家群體

回國之後的葉企孫受聘於清華大學,兩年以後,27歲的葉企孫創建了清華物理系,他是首任主任。四年以後,31歲的他創建了清華理學院,同樣也是清華理學院的院長。

我是得了葉先生的關照,才取得今日的成就

執教清華期間,葉企孫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1933年,葉企孫為清華請來了一位「初中教授」華羅庚,讓他為清華學生講授微積分,當時整個清華理學院眾多教授反對。不但如此,葉企孫後來還安排華羅庚前往劍橋大學深造。多年以後,當華羅庚的名字響徹在數學界的時候,他深情的說:「我是得了葉先生的關照才如此」。

他為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9位是他的學生。在他的學生名單中有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朱光亞這些重量級人物。我國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中國衛星之父趙九章,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都得益於他的親手培養。然而他自己終老一生卻是孑然一人,他未曾娶妻,也無有子女。

十年浩劫中葉企孫無辜的成為了「特務」,像他這樣從舊社會出來的人,又為國民黨政府做過事,雖是一介書生卻終究難逃。十年裡,他受盡折磨,神智也是不清,淪為街邊的一個乞丐。1977年1月13日,病重中的葉企孫離開人世,他的冤屈無從辯解。近代中國物理大師半數盡出自葉公門下,然而逝世時卻又顯得那麼孤寂。

1995年,葉企孫紀念銅像在清華坐落,王淦昌和施嘉煬為銅像揭幕。

相關焦點

  • 葉企孫
    葉企孫等4人當選為第一屆評議員。羅家倫曾約葉企孫同赴南京解決對清華大學發展至關重要的由外交部管理改為教育部管理問題和清華基金管理體制問題。1929年春設文、理、法3院,院長候選人由教授會推薦,然後由校長聘請。葉企孫當選為理學院院長。當時工科僅土木工程一個系,屬理學院。由校長、秘書長、教務長和3院院長組成的校務會議負責領導學校的日常工作。1930年5月羅家倫辭職。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所以很多人都對他很難忘。」  提到葉企孫的教育方式,戴念祖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1958年,國內「大躍進」運動如火如荼。「第二年(1959年)開始,所裡的不少人就不怎麼做研究了,轉而寫一些科普文章在報紙上發表,賺取稿費。甚至有一個研究員幾乎不做研究,也不寫論文,專門寫科普文章。頗高的稿費標準使他每個月能增加不少收入。
  • 葉企孫:教育感最強的科學家—新聞—科學網
    這就意味著,葉企孫所學之實驗物理學,在國內無法充分發揮所長。 他淡定地接受了這一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物理教學、科學管理和人才培養上。他說:「高等教育究系國家根本要事,倘大多數良好學者只做研究而不授課,全國之高等教育勢必受影響甚大,而研究事業最後亦必受影響。」 在創辦清華物理系前幾年,所招收學生甚少,第一屆4人,第二屆2人,第三屆僅1人。
  • 怕連累學生錢三強 葉企孫不讓他和自己說話
    核心提示:抗戰期間,身處冀中抗戰前沿的熊大縝遭誣陷,在「鋤奸運動」中被處決,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三十年,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與他交往甚深的葉企孫竟然受到了牽連,在經過一年多的關押之後,葉企孫獲釋回到了北大,此時的葉企孫是疾病纏身。
  • 最後的大師:葉銘漢與他的叔父葉企孫—新聞—科學網
    葉銘漢此行,是要去參加《葉企孫文存》發布會暨葉企孫誕辰115周年紀念會。他想儘可能早一些到達會場,出發前,還不忘檢查是否將使用多年的卡片相機隨身帶好。 受邀嘉賓陸續到場,葉銘漢與前來打招呼的人一一握手,連聲道謝,欣然與他們合影。這份感謝,不僅僅是他作為《葉企孫文存》編者之一,對來賓的禮節性表示。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在這些物理大師背後有一個名叫葉企孫的人曾經默默守護著他們。培養79名院士,中國科學事業的基礎,葉企孫是桃李遍天下的師長,更是大師中的大師。 普通人大學只需要四年便可以完成,然而因為葉企孫的體育成績不合格,他足足在清華大學呆了五年。 彼時的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然而許多人依舊守著傳統文化固步自封,他們排斥一切西方先進的思想、技術,這著實讓葉企孫遺憾與失望。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院長為評議會當然主席,各所所長為當然評議員,另推選院內外學術界人士約20人為評議員。葉企孫以其在學術界的威望當選為第一、二屆評議員(每屆5年),物理學方面的評議員僅有北平研究院副院長李書華、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丁燮林和葉企孫3人。1941至1943年葉企孫出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當時院長是朱家驊,沒有副院長這一職位,實際上一切行政和學術領導由總幹事負責。
  • 葉企孫先生的冤案和真相(上)
    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有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2人的事業也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中國科學界的元老之一,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創始人。葉企孫先生一生的遭遇是令人嘆息不已的。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1898年7月16日,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近代物理學最主要奠基人之一葉企孫在上海出生。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後來到抗戰時期,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繼續學業,葉企孫為其等一眾學生親授大三熱力學。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出版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邢軍紀長篇報告文學《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
  • 物理大師葉企孫:23位兩彈一星元勳 有13位師承
    平生在懷,猶可尋,不悉知  中國科學界,有一個曾經被遺忘,但值得被銘記的名字——葉企孫。  李政道稱他為「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  周光召說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
  • 葉企孫:終身未娶奉獻於教育,培養出79位院士,晚年卻流落街頭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命運不玩弄逐漸變化的技術。它的車輪有時轉得那樣快,以至難於辨別一次變化和另一變化之間的間隔,昨天和今天的聯繫。"誠哉斯言,生而為人,漫長的人生之路中總會有數不清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到來從來都是不需要經過人們同意的。
  •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力排眾議提攜初中學歷華羅庚
    這就是葉企孫先生饋贈這個時代最豐富的遺產。  聘請吳有訓  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立後,吳有訓是第一個被葉企孫聘請的教授。  葉企孫知道吳有訓的大名,當是他要攻讀哈佛博士學位時的事情。吳有訓在留美學生中聲名鵲起的緣起,是他玩命於實驗,在短短的幾個月中,竟用壞二十多個X射線管。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18年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曾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在所表彰的「兩彈一星」23位科學家功臣中,有9個是葉企孫的學生,有13人與葉企孫學生的學生。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18年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曾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在所表彰的「兩彈一星」23位科學家功臣中,有9個是葉企孫的學生,有13人與葉企孫學生的學生。
  •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在歷史的捲軸裡面,他就像是不存在一般,被遺忘,不被世人所知,但他對國家的貢獻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一個原本該被銘記的人,卻因為「飛來之罪」淡出了歷史。但如若沒有葉企孫又何來後面的李政道獲獎,他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物理學成就的引導者,更是我國物理學的開拓者。從哈佛大學畢業以後,葉企孫就將自己的一生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熱愛的科研事業當中,他研究磁學,創辦了清華物理系和北大磁學組。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但是也許世人不知道的是,這些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的學生,他的名字不該被遺忘,這個人就是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的葉企孫。1924年,葉企孫來到國立東南大學任教,儘管這次時間並不長,但是這次經歷是他在教育行業的初次嘗試,為日後的高等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幸運的是,葉企孫的父親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使得他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也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思想。13歲時,葉企孫成為清華學堂第一批學生,他接觸到先進的西方科學思想。20歲時,葉企孫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進行深造。在國外留學期間,葉企孫非常勤奮刻苦,他在兩年的時間內便已經修完所有課程,順利獲得理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