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回到1970年的北京,在中關村附近,你會發現這麼一位老人,他身子弓成了蝦米,腳穿一雙破棉鞋,有時甚至抓住路人向他們伸手討要硬幣。請不要嫌棄他,因為他的名字叫做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的奠基人,是清華物理的創始人,無他無有中國近代物理。
1898年的夏天,除了依舊的悶熱和煩躁以外,似乎和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葉企孫就這樣來到了上海的弄堂裡。他出生在書香門第,如果國勢沒有改變,他走的大概就是和父輩一樣的道路——讀私塾,走科舉,入朝為官,光宗耀祖,頂破天死後再得到一個諡號。幸運的是世道變了,葉企孫走出了不同的路,他大概則沒有想到自己的改變對中國物理,中國國防起到多大的影響。
13歲不到,葉企孫考取了清華學堂的首批名額,在水清木華的清華園,他努力學習,積極進取。1918年,20歲的葉企孫通過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真正的開啟了自己的人生之門,他的老師是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23年,25歲的葉企孫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選擇了那個時代大多數留學生選擇的道路—回國。
一兩個科學家救不了國,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科學家群體
回國之後的葉企孫受聘於清華大學,兩年以後,27歲的葉企孫創建了清華物理系,他是首任主任。四年以後,31歲的他創建了清華理學院,同樣也是清華理學院的院長。
我是得了葉先生的關照,才取得今日的成就
執教清華期間,葉企孫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1933年,葉企孫為清華請來了一位「初中教授」華羅庚,讓他為清華學生講授微積分,當時整個清華理學院眾多教授反對。不但如此,葉企孫後來還安排華羅庚前往劍橋大學深造。多年以後,當華羅庚的名字響徹在數學界的時候,他深情的說:「我是得了葉先生的關照才如此」。
他為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19位是他的學生。在他的學生名單中有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朱光亞這些重量級人物。我國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中國衛星之父趙九章,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都得益於他的親手培養。然而他自己終老一生卻是孑然一人,他未曾娶妻,也無有子女。
十年浩劫中葉企孫無辜的成為了「特務」,像他這樣從舊社會出來的人,又為國民黨政府做過事,雖是一介書生卻終究難逃。十年裡,他受盡折磨,神智也是不清,淪為街邊的一個乞丐。1977年1月13日,病重中的葉企孫離開人世,他的冤屈無從辯解。近代中國物理大師半數盡出自葉公門下,然而逝世時卻又顯得那麼孤寂。
1995年,葉企孫紀念銅像在清華坐落,王淦昌和施嘉煬為銅像揭幕。